《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4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1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
成功之處:
(1)授課場景更換,學習效果較好。
本節課七(6)班是在室外上的,效果不錯。由于班里灰塵很大,我想何不到外面去學習呢?前兩天天氣糟糕極了,久違了的陽光今天才悄然而致,坐在班里很是受約束。還是和大自然和藍天和白云共呼吸吧!也許是受天氣的影響,也許自身愉悅的緣故,再加上本課本是也不是很難,也不需要太多的板書的原因,同學的學習熱情也比較高,整堂課算是比較圓滿的。稍稍不足之處是,我的聲音到室外不是特別響亮!總結經驗吧,下課還有機會的話,準備一個耳麥就QK了!呵呵!
(2)注重培養學生文言文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文理解并不難。課前有預習,疏通理解時讓學生利用注釋,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討論質疑難詞句。最后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于因材施教,發現并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注釋,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于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3)教學設計中讓學生演課本劇環節效果較好。
第二課時的課本劇的表演,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組織活動能力,又達到了對課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與深究和延伸。學生的創新表演出乎我的意外,有幾組表演的很不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用延伸了的構思與想法。讓我真有點“刮目相看”啊!
(4)以“讀”為本,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師的示范讀,學生的個人讀,表演讀,小組的合租讀,讓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的目的,讀出文章的.文意,讀出文章的主旨,讀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收到了較大的效果。
不足之處:
(1)我懷疑孩子們的能力,沒有放手讓學生隨心所欲,而是扣著問題來理解。但是事后收上預習作業,發現這一環節,學生幾乎都能解決。我發現孩子們梳理課文非常到位,自學能力非常強。我后悔在教學環節中譯句太多,對人物分析分布的時間太少。教學中越俎代庖的時候太多,總是對學生不放心,這樣反而約束了學生的發展。
(2)班里孩子學習水平參差不及,沒有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照顧了后進生,優生的潛力沒有時間去挖掘。兼顧了優等生,后進生又沒有完全掌握好。哎~~難啊,學生兩極分化太嚴重,以至于都影響到教學設計的安排,及教學效果了。只好在作業的選擇上“對癥下藥”了。
上課時一門藝術,雖然我也不算個新手,但需要雕琢的地方還很多,但我會用我的踏實,我的自信,我的虛心,我的勤奮,去唱響我心中的那份美麗的教師之歌。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2
這學期,有幸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同課異構”活動,所講課題是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孫權勸學》。接到任務時,想到要面對學校的領導,還有那么多專業的語文骨干教師聽課,心里就生出絲絲怯意。但不可否認這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鍛煉自己的機會,因為成長對于一個新教師是至關重要的。于是我告訴自己:戰勝自己,迎難而上。
確定好教學內容之后,就開始著手備課。通過熟讀教材文本,參考眾多資料,最終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方案:以讀帶析。為了能將課上得更精彩,組內老師先聽課,那節課是第一次講,由于自己緊張,為了完成整個教學任務,沒有顧及到學生接受程度如何,效果不太理想,心里有點郁悶。但也充分認識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上課不僅要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好學生。聽取了組內老師的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再次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修改,不斷地修正、練習。
周三很快就到了,師生互相問好之后,我的心也隨著平靜了下來。按照自己的思路上課,著重注意平常不太好的細節,學生也專心聽講,特別配合,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我也注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效果還可以。但仍然存在失誤:由于在翻譯時,學生存在的問題較多,花費了較多時間,以致于在后來人物性格分析上,沒有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完全是在老師的帶動下完成的,也使課堂拓展的亮點展示得不太充分;另外,沒有能夠抓住課題《孫權勸學》體現孫權的“善勸”,對于人物給學生分析的有些面面俱到,欠缺方法的傳授。這些問題都有待于改進。我也深刻地認識到,文言文教學重在朗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進行深層次品讀,而不是在課上去逐字逐句的翻譯,那么就要精心的去引導學生如何在課下做好預習工作,讓學生能夠清楚明白的知道課堂45分鐘,有多少是自己知道的,又有多少是自己想知道的,到底學什么要由學生來說,老師為其服務,這樣才能夠打造精品課堂,也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我們的教學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參加此次“同課異構”活動之后的一些感想,我會耐心聽取各位老師的寶貴建議,不斷進取,不斷反思,多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3
《孫權勸學》是我在文南中學上的一堂交流研討課,也是一堂常規教學課,我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
為了備好這節課,我除了認真鉆研教材、教學指導用書,還積極了解所要授課班級的學情,從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于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采用誦讀和探究發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預習檢查——自主質疑,讀懂文意——品讀語言,分析人物——誦讀課文,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檢查預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了解,難字的讀寫,落實基礎;
2、“自主質疑,讀懂文意”能夠給足時間學生自由朗讀,讀課文注釋,同桌互相翻譯,并將不理解的詞句標上記號,我注意到所有學生都能認真讀書、互譯。
3、利用小黑板事先寫出文中重點、難句,在學生質疑之后檢查落實句子翻譯,并教學生小結翻譯方法。
不足之處:
1、在“自主質疑”環節,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詞,原本擔心會不會有學生質疑,出乎意料的是就這篇簡短的文章的字詞理解這一點,學生連連舉手竟提出不少問題,所以這一環節花了很多時間。
2、在檢查句子翻譯的環節,由于擔心學生不懂翻譯,教師反復講解,耗費時間,可以說是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
3、由于在上一個環節花去至少22分鐘的時間,所以以致于在“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環節,上得不夠從容。總擔心時間不夠,來不及給學生背誦。所以在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語氣,品析人物的性格時,給學生“品”的時間不夠,所以學生對于孫權、呂蒙、魯肅這幾個不同人物對話的情味體會得不夠深刻。
受益之處:
通過文南中學老師及教研室領導的'點評,我對于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啟發: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并茂的朗讀。
2、 對于文言文字詞的掌握、句子的翻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集中訓練,落實知識點。
3、不管文言文的篇幅長短,都應尋找教學的突破點,如本文“魯肅和呂蒙的對話”就是突破點。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4
優點:
教學設計思路清晰,環節緊湊,層次清楚,梯度適當。注重落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文言的方法。拓展和作業設計自己非常得意,也得到了其他人的好評。
缺點:
教師基本功不高,語言欠簡潔。教學設計內容較多,難點突破的不夠漂亮。
對于這篇文言文,我首先都是要求學生先學會翻譯文言句子內容,這樣的目的讓學生能夠先初步掌握文章大體內容。而對于這節課的文言翻譯,我是先給同學們解釋重要的字詞,讓同學們帶著這些重要的字詞自己先學著翻譯,然后再由我進行糾正。這是學習課文的第一個階段,學習目標是讓同學們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掌握重要的關鍵字詞。
課文第二個學習階段很輕松,我采取的方式是讓同學們進行表演,這篇課文很短,但是要能準確把握課文內容,需要掌握課文中的'關鍵人物。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出現了三個主要人物,因此在表演的時候我是讓三位同學到黑板上進行角色表演。不僅這樣,我還讓男女生同學進行對比表演。而輪到女生組表演的時候我是讓他們先用文言文來講,后來我干脆來個急性篡改,讓表演的女生用現代人的口氣來演,效果還不錯。通過這樣的表演讓同學們能夠更形象地了解課文內容,并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課文的第三個階段的學習就比較復雜了,這是文言知識的系統性升華。在這一階段,主要目的是帶著同學們總結課文文言知識。這一堂總結課我是圍繞“三”這個字而來的,總結內容包括“三個字音”“三個主要人物”“三個多義詞”“三個古今異義詞”“三個句末語氣詞”“三個稱謂”“三個成語”等來展開的。首先是先讓同學們到黑板上做專題練習,接著再由我進行總結,這樣同學們的印象更加深刻。
總之,這一堂課,我所體現的是“三”這個教學思想。即第一階段是翻譯,第二個階段是表演,第三個階段是總結。
1、在課堂教學中,以“讀”為載體,以“品”為活動目標,以“演”為活動方式,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有效。
2、本課體現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得到了解答,許多能解答的問題愈加明朗。
但是,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是遺憾,才給我展示了再探索的空間。長此努力,老師將樂教,學生將樂學!“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吾當勉之。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5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剛剛步入初中的學生,我想不會有太大難度,我把教學目標定得比較低。從施教過程看,有啟發之處,有不足之處。
我自認為值得肯定的是:“預習檢查—質疑探究—合作交流”各個環節均有體現,銜接自然流暢。教學重難點突出,解決得也比較好。尊重學生的意見,指導點撥比較及時。拓展訓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教學語言簡潔,學生參與度較高,課堂氣氛較為活躍。缺點是:分組討論時分工不明確,缺少分組討論的訓練。小結時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缺少課堂環節前后的照應。由于時間未能控制好,拓展訓練未能在課內完成。
經過認真反思,我不僅認識到本堂公開課的缺陷,而且意識到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比如在質疑階段,我安排學生們對文言字詞部分質疑得多,而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方面卻總有替學生思考的嫌疑,總是試圖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后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于培養發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說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
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穎不新穎,而在于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另外,我認為新時期的教師還要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學校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大賽課的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6
對于每一次公開課,我都用心準備。因為,我覺得每一次公開課都是自我鍛煉和成長的一次難得的機會,本次公開課也一樣。根據教學進度,本次公開課我上的是《孫權勸學》。文言文公開課我從未上過,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雖然有些擔心,但我從未懼怕。
為了更好地上好這一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廣泛搜集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料,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細致了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及能力,選用適合文言文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在本節課教學中,根據文言文教學的需要,我選用了以讀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1、教學思路清晰。在教學過程中,“讀”貫穿課文始終。課伊始,通過“三讀”(師范讀、學生個人讀、集體讀)課文,讓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的目的;然后讓學生結合注釋自讀課文,讓學生初步讀懂文意;最后引導學生研讀對話,讀出語氣。整節課的教學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較好的效果。
2、小組合作有實效。本節課小組合作的任務是疏通文意。在課前,我對這個環節持猶豫的態度,因為我懷疑學生們的能力。但結果讓我興奮。我想,這也得益于小組合作任務明確(將個人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小組討論,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學生有研究的目標,合作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能得到落實。這個環節的效果在隨后的開火車輪流譯文時得到證實,這也讓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在自信的同時,我必須冷靜地思考這節課的缺失。因為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從課堂教學的容量而言,如果以一課時教學,課堂容量偏大,如果以兩課時教學,教學內容又有單簿之嫌。為了求得課堂教學的完整,思考良久,最終決定安排一課時教學。所以課堂容量偏大,課堂節奏偏快,因此導致了某些教學環節不夠豐滿。
這節課讓我重新審視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我僅布置學生預習,告訴學生第二天要上公開課,連課文事先都沒來得及帶讀一遍,我對這節課沒有信心。但公開課上,我發現孩子們自學非常到位,而且自學能力非常強。這讓我想到我們在教學中越俎代庖的時候太多,總是對學生不放心,這樣約束了學生的發展。
另外,還有一點遺憾:本來答應給學生們攝錄像,事后放給他們看。但可氣的是那個機子的秉性我沒摸清,它一次只能攝10分鐘。我很傷心,我欺騙了那些純真的心。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7
《孫權勸學》是一篇難度適中、篇幅較短的文言文,比較適合講授公開課。在我校的“同課異構”公開課比賽中,申老師授課時不僅串講了字詞,也欣賞了人物的語言和對話;楊老師主要夯實基礎,主抓字詞和翻譯;我選擇了公開課講授第二課時,把字詞留在了第一課時。兩位老師都選擇在平行班講授此課,于是,我選擇了在七四班,也是平行班,我自己的班級。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讀發現亮點。
因此,這節課,我制定的目標是:
1、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誦讀、品讀,學生能讀準節奏和停頓,讀出語氣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和自己思考,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得到感悟。首先,課間時,我為同學們播放了《孫權勸學》的動畫片,片長約5分鐘。(后來細細想來,課前課堂反差較大,是不是容易讓七年級的孩子們對課堂興趣不大?)
正式授課過程中,我的教學環節基本為: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把整篇課文的標點符號去掉,然后讓同學們齊讀,以此判斷同學們斷句情況。結果,發現個別同學讀的不夠整齊,于是我順勢介紹了文言文斷句的方法。這個“高分錦囊”上有。這個環節比較有新意,但是,斷句方法由于時間關系,我講的`不夠全面。
我的第二個環節是:二讀課文,賞析對話美。本文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同學們可在對話旁邊作批注,感受這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然后上臺展示。這個環節目的是培養同學們圈點勾畫做批注的習慣。實踐證明,這個環節執行得還比較到位。
我的第三個環節是:三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體味人物心理。由于前面比較拖沓,這個環節缺乏充分的準備和醞釀,敢主動展示的同學較少。于是,我降低難度,挑選了幾個比較典型的句子,讓同學們讀其中的一句。
譬如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
(4)“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讓同學們讀;課堂氣氛漸漸活躍了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越來越多,譬如劉潔、吳嘉儀等同學回答都非常好。可惜離下課越來越近。
然而,比較有趣且耐人尋味的是在第二天的第三課時授課時,同學們表現非常好。
于是,我反思:對于普通班同學來說,一定要把握學情;沒有充分的醞釀或者說發酵,孩子們回答問題往往不夠自信;如果有充分的醞釀和積淀,同學們一定會表現非常好。
我的第四個環節是:四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句式:通過xxxx句(或詞語),我感悟到了xxxxxx。這個環節設計的是開放性試題,一般能激發同學們的回答欲望;如果運用得當,會精彩紛呈。可惜,時間關系,這個環節留作了課后習題。
反思我的整個課堂,由于準備不夠充分,因此課堂語言不夠流暢,有的環節不夠熟練,這節課雖然也有部分優點可圈可點,但是,我認為,今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要繼續努力。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8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體現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我認為應該是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合作探究、適當運用。“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自主學習簡單的文言文,增強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適當運用”,即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運用,對文本進行創造性閱讀。本文作者為了突出“孫權勸學”,對材料進行了剪輯處理,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學生的`創造性閱讀提供了條件。
其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體驗、探究,讓學生自主的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因為本文是自讀課文,因此這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一些重要知識點加以歸納、總結。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9
在教學《孫權勸學》一課時,采用了多讀,整體感知內容,精讀研討歸納主題,拓展延伸,“從呂蒙看我的實踐”聯系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這堂課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形式多樣的朗讀。開始通過默讀,學生邊讀邊查字,查清字義,了解字義。限時限量,既提高了速度又提高了質量。朗讀,讓學生清晰響亮地把文章讀出來,達到流暢,結合注釋,還進行了自由讀,小組競讀,集體讀。
最后,討論歸納主題后,又讓學生精讀,讀出感情,讀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染力。其次,得益于學生結合實踐進行拓展練習,“從呂蒙看自己”加深了對主題的理解,同時鞏固了學習效果。不足之處是本課因為缺少了教師的范讀,學生對文言文的斷句不夠準確。第二點是給了學生更多的時間精讀,討論,歸納了主題,因而沒有當堂完成背誦,說明教學結構和節奏還不十分緊湊。第三個不足是有一部分學生本身基礎很差,教師又沒有逐詞逐句講解,因而對文意把握不是很好。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10
為了更好地上好這一節課,我認真研讀了教材和教學指導用書,廣泛搜集與本課相關的教學資料,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細致了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及能力,選用適合文言文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在本節課教學中,根據文言文教學的需要,我選用了以讀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1、教學思路清晰。在教學過程中,“讀”貫穿課文始終。課伊始,通過“三讀”(師范讀、學生個人讀、集體讀)課文,讓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的目的;然后讓學生結合注釋自讀課文,讓學生初步讀懂文意;最后引導學生研讀對話,讀出語氣。整節課的教學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感悟文章主旨,收到較好的效果。
2、小組合作有實效。本節課小組合作的任務是疏通文意。在課前,我對這個環節持猶豫的態度,因為我懷疑學生們的能力。但結果讓我興奮。我想,這也得益于小組合作任務明確(將個人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小組討論,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交全班討論),學生有研究的目標,合作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能得到落實。這個環節的效果在隨后的開火車輪流譯文時得到證實,這也讓我享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在自信的同時,我必須冷靜地思考這節課的缺失。因為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從課堂教學的容量而言,如果以一課時教學,課堂容量偏大,如果以兩課時教學,教學內容又有單簿之嫌。為了求得課堂教學的完整,思考良久,最終決定安排一課時教學。所以課堂容量偏大,課堂節奏偏快,因此導致了某些教學環節不夠豐滿。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11
—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巧解文言文詞語解釋難題
江蘇省贛榆縣城頭高級中學 柏強英
作為文言文教學,老師最頭疼的就是文言文的實詞虛詞解釋、句子的翻譯。作為學生對文言文產生畏懼、厭惡心理的原因也就在于大量需要背誦識記的解釋及課文文本。通過勸學一課的課堂教學,我發現,將文言文回歸生活,用我們常見、常說的詞語推敲得出文言詞語的意義,就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巧妙解決文言文實詞解釋疑難,讓學生不再害怕文言文,不再厭惡學文言文,讓本來單調刻板的文言文教學變得有活力與生機。
下面列舉《勸學》中的一些詞語的解釋來說明。“學不可以已”的”已,我們常說“死而后已”意思就是死了然后才停止,與課文中解釋完全一致。“木直中繩”的中,我們常說的“命中”、“打中”的意思就是合乎目標,與文章合于的意思也一致。“雖又槁曝,不復挺者,煣使之然也”中的“挺”與我們經常說的“西裝筆挺”、“挺進”等詞語都是直的意思。“假輿馬者”的'假,我們有個成語“狐假虎威”,小學時學生都學過是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嚇住了各種動物。假在這里就是憑借的意思。“假輿馬者”的假就是這個意思。
以上只是列舉了一部分詞語的解釋,類似方法的詞語解釋還有很多。語文來源于生活,文言文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存在的許多詞語、成語都與文言文中的一些詞語意義不謀而合,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善于總結,總可以找到一條學好文言文、記牢文言文的方法。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12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文,故事性很強。這篇文言文課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本課教學使用的視頻《刮目相看》,對學習基礎比較弱的授課班級,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課文情節,為理解故事內容做鋪墊。視頻朗讀對于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通過媒體展示,一目了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于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并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于因材施教,發現并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注釋,對著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于糾正學生對著翻譯書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培養文言語感。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那些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的積累(成語)也重在運用。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引用了兩個例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本課在教學的最后設計了拓展延伸的環節:你收集到哪些古今中外名人關于讀書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學生的收集不多,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讓學生朗讀。希望能對班級里那些缺乏讀書意識與習慣的學生有所啟示。
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建議只抓住幾個重點詞語與句式即可。大部分詞語學生有學過,即便有遺忘,在翻譯時不會再來解決,可節省時間,而不必個個點到。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13
在3月26日泰山區C片聯片教研活動中,我執教了初二語文《孫權勸學》一課。這是我在聽了孟照彬教授的第一次報告后,執教的一節研討課。平時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已經嘗試著將孟教授“有效教育”的理念滲透進去。所以,在設計這一節課時,我也有意識地體現了“有效教學”的一些關鍵詞,分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主動權放手給學生。我覺得這既是孟教授“有效教育”的方式之一,又是實現“教育有效”的有力手段。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是利用了課前時間,通過學案這一載體,讓學生自己了解本節課的學習方法和作者、作品部分,有效利用了學案,節約了課堂時間;
二是在疏通文意上,我執教的是一篇文言文,文意的疏通是一個基礎,只有掌握了文意,下面的一系列環節才可以有序展開,但以往疏通文意上,“老師講、學生記”是主要的方式,這樣做的效果是,老師圖了個心安理得,但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習的興趣不高,絲毫沒有主動可言。所以,我決定放手給學生處理,老師出示的沒有標點的課文,既給了學生一定的.難度,更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挑戰地沖動,發掘出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能動意識。
三是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我也是讓學生在充分熟悉課文的前提下,通過編排課本劇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體會、評價、總結人物的語氣、神態和心理,自然地引出對人物的評價,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四是在主題的把握上,順水推舟,水到渠成,讓學生結合老師課前的困惑解答的過程中,總結出主題。一路下來,課堂中的老師只是一個擺渡人,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強化次數。這一點是孟教授著重提到的,他指出,對于一般的知識點,如果課堂上強化到9—12次,就會當堂記住,所以對于這樣一篇知識性比較強的文言文,多次的強化顯得尤為重要。
如文意疏通環節訓練學生的多次強化:首先,是以“朗讀”這種方式為載體對知識進行強化。流程是這樣的:學生自由讀課文兩遍,讀準字音、節奏,了解大意→然后老師出示一篇沒有標點的課文,再讀強化一次→學生遇到困惑,再回到課文,結合注釋,再讀,再理解→再回到沒有標點的課文,理解,朗讀→個人自薦朗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這一流程下來,文意的疏通就已經基本上解決。接下來,老師又安排了檢測,查缺補漏,再次強化。這一塊,我和所有聽課老師感覺都不錯,不同形式的強化,讓“讀”貫穿課堂始終,真正在讀中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在讀中體會了故事情節、人物個性。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后,對重點字詞的疏通檢測,也有對重點句子的疏通檢測,通過這一檢測,查缺補漏,再次強化,老師也算真的放下心來了。
“花架子”和“學習卡”的使用。孟教授說,有些公開課,內容很豐富,課堂氣氛也很熱鬧,學生配合得也很好,但一節課下來,發現學生學的東西并不多,這樣的課就被稱為“花架子”。為了避免小組交流成為“花架子”,我讓學生在疏通文意時,充分利用了“學習卡”(特意在學案上留下一處空白,作為“卡”的變形形式),讓他們把困惑和重點及時整理下來,然后,再在小組交流當中解決。
這樣的小組交流,手中有記錄,目的性就比較強了,學生不會出現看似熱鬧的討論,實則沒有作用的交流了。
對于花架子比較容易出現的“課本劇”環節,老師做了以下設計:學生第一輪準備時,老師不加任何地限制和提示,在展示評價之中,發現不足和表現不夠的地方,做出梳理,明確答案,再安排第二次編排,力求更生動的表現人物。通過這樣的安排,盡量的避免了學生只圖熱鬧,而不深入體會人物的弊病。
但這節課由于時間把握不夠,前松后緊。在“讀”的環節上,用時太多,課本劇課上準備時間倉促,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本環節可以刪掉或換一種更為簡潔的方式,比如:課本劇、分角色朗讀、個人講故事等更多的方式。這樣,對于訓練學生的“多向度”會有更大的幫助,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另外文中另一個重要的成語“刮目相看”沒有涉及。
總之,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在孟教授“有效教育”的理念下,體現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所以,我放手學生、抓住誦讀、注重基礎、品味體驗這一系列的思路,將通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多方式地“讀”把對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激發了學生興趣和挑戰的欲望,還文言文課堂書聲瑯瑯的本來面目。我想這是我這一節課最有收獲的地方。
我經常的在想: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我們學生在知識和做人方面的擺渡人,給學生以雨露,教學生會思考,而這一次在我們學校開展的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改革,則更是讓我們這些工作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不遠處的明媚曙光,我們的劉校長、張校長他們就像是我們的擺渡人,正如他們說過的,“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幸福感,是我們教學改革的終極目標”,相信我們學校的諸位同仁,一定會沿著學校領導指引的方向,大踏步的去尋找自己的“幸福”!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 14
《孫權勸學》是一篇簡短的小故事。本文情節簡單,人物個性鮮明,意蘊豐富,留有不少需要讀者發揮想象補白的地方,值得細細玩味。相對于內容,本文的語言文字樸實淺顯。所以,在教授本文時,我把本文的重難點確定為運用多種方法為課文內容補白,深入理解人物,理解主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分組編演課本劇的形式,既實現了補白,又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由于形式新穎活潑,學生參與度很高。但是,由于受到不良影視劇的影響,有些小組在編演中出現無厘頭的臺詞和情節,在指正后這一現象得以消除。同時,囿于閱歷,學生對人物的表情、動作的設計有些幼稚,在點撥后學生能夠適當改進。教學實踐說明:好的教學設計只有在不斷的指導和修正中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編演課本劇只是對課文內容的再創作,不能算是高水平的學習。于是,在上一環節結束之后,我要求學生模仿課文進行片斷練習。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聚焦,我要求學生們寫作同一事件,要求學生刻意留白。但是由于時間關系,許多學生沒有能夠當堂完成此練筆。這樣只好把這一環節作為課后作業。
我認為,本課設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重視了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既尊重了學生主體意識,同時加強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學能夠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又不會失控。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09-27
孫權勸學的語文教學反思11-29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12篇12-08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優秀06-28
語文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教學反思03-30
初中語文《孫權勸學》說課稿02-20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勸學》教學反思04-02
孫權勸學的故事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