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1
復習三個星期以來,我一直要求學生認真復習。檢查一下學生的復習效果,結果讓我很吃驚。本以為學生會掌握得很好。但事與愿違,就是基本的知識點也沒有掌握扎實。提問字詞,結果學生寫得亂七八糟,沒有全對的;到現在竟然大部分學生不知道文章的論點是怎么回事,其實關于議論文的三要素不知在課堂上強調了多少遍了;小說的三要素和記敘文的六要素竟然也混淆起來;更不用說其他的知識點了。本來講得很清楚的知識,學生想著的沒有多少。有些知識,講過多次,學生也分不清楚。如表達方式的種類,學生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以為自己的課堂效果還不錯,竟然還是出現了這種慘局。為什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此不好?對此,我進行了深深地思考。學生之所以掌握不好,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認真去復習。沒有把老師的要求當回事。要求他們好好的復習,結果他們復習得不扎實。一檢查就不會了。所以,今后再復習,就要充分備課,嚴格要求,跟上檢查。學生畢竟是學生,是缺乏自制力的。
無論是復習課還是新授課,對學生都要嚴格要求。并且要充分利用好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他們小組內和小組之間相互監督,并且制定一些激勵措施,讓優等生帶動差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2
每到期末,內容繁雜的復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其實,就語文復習課來講,只要潛心設計,同樣可以很好地體現語文精神,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要上好語文復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復習內容的整體性。 復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復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復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復習之前先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字、詞、句、文學常識、古詩文、綜合性學習、名著知識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出現的練習題類型分別列出來(可提示學生參照課本中的“積累運用”和課后練習題,同時注明各題型出現在課本的哪一頁);再把閱讀思考題的類型、作文訓練的不同內容等也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冊內容,復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采取恰當的復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復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基礎知識及作文訓練等;有些內容也可以單元教師為整體復習,如閱讀能力的訓練等。但不管采取哪種形式,都要著眼于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2、復習過程的開放性。復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復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復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于“宏觀調控”,把握復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復習時,教師不再布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復習生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復習哪些字;你可以反復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復習閱讀部分:“自己從課外讀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回答,然后在小組內容交流。”每復習一類知識或一個單元讓學生寫一份“復習心得“,總結自己在復習中的新收獲和成功的復習方法。復習完整冊教材后,讓學生每人出一份測試題,在全班內互相檢測。這樣的開放式復習,學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學生受益,教師也了解到更多的學情信息,使指導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
3、知識之間的互融性。 在復習過程中,還應還注意基礎知識、閱讀、作文等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一般情況下,以復習課文段落的閱讀為載體,把基礎知識和寫作的復習融入其中,三者兼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發掘課文中蘊含的訓練因素,是復習“牽一發而動全身”,以閱讀為核心,融“雙基”于一體,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總之,要想上好語文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采取合適的復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3
課后隨筆上課片段:上課伊始,我讓學生把課本翻到第43頁,讓他們用手指指著字母讀。讀完兩遍以后聽范讀,再跟讀。經過幾分鐘的學習以后,部分學生開始走神、開小差,沒留心聽,讀起來聲音小。課堂開始有點冷場了。怎么辦呢?情急之中我想到了之前看過的某特級教師在教學類似的拼音時用的“激趣”的方法。于是跟學生說:“拼音寶寶當中有幾對雙胞胎,他們都長得很像,比如ie-ei;iu-ui;ei-er。你們能認出他們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弟弟嗎?能準確叫出他們的名字嗎?能說出他們哪里不一樣嗎?”這次學生都來勁了。一個個緊張地盯著大屏幕看,爭著第一個說出這三對拼音字母的不同之處:ie和ei,iu和ui都是i的位置換一下……于是發言踴躍,課堂氣氛也熱烈起來了。
【課后反思】: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的。尤其是拼音的教學,因為拼音教學從來都是重點,也是難點。作為一名經驗尚淺的教師來講,我的教學手段是比較單一。綜觀本堂課,感悟有三:
1.教學的進程不是單憑自己主觀想象或猜測,脫離學生實際的學習。所以備課不僅要備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包括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動機等等。
2.對于低年級的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得特別注重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只有生動活潑有趣的形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學生,使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其中教學語言也是知識呈現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還有限,抽象深奧的概念還不會,對形象化的語言反應就比較積極靈敏。這一點從“拼音寶寶”“雙胞胎”對我班學生學習相似拼音字母的積極作用可以看出。
3.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起自身的積極性,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這樣,學生就不是單純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學習者。因此,我們在展示知識點之前不妨先提個問題,打個問號,讓學生帶著疑問和好奇開動腦筋,自己觀察、想點子、總結歸納,這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習效果會更好。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4
試題知識含量增加,這種增加帶給我們哪些思考?舉例說一下。
第13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由過去的4分增加到6分。這是一道純知識題,考查內容為《賈誼·過秦論》、《孔雀東南飛》、《李賀·李憑箜篌引》、《姜夔·揚州慢》,涉及到古文、詩詞,兩漢、唐宋,范圍更寬,難度增加。從實際情況看,失分也應比較多;當然我們可以預期,題目的區分度也會比較好。知識因素含量高的題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題目,一般來說,區分度都會比較好。這也反映著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相關性。但是,我們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導向性,權衡它在語文教學中的利與弊。第13題要求默寫的八句,基本都不屬于一流名句,不是中華文化中最精粹的內容。學生即使在備考前強化成誦,也難以成為持久記憶,除了專業人士,大概誰也不會凝定為持久記憶。背誦默寫,是需要理解,需要興趣的,是需要與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有機結合的。名句在流傳過程中能成為一流,不是誰冊封的,正因為這些名句易于理解,富含興趣,相當程度地活躍在現代人的思維、語言中。不錯,第13題的確在語文教材和《考試說明》要求默寫的范圍之內。可是,如果能夠把《考試說明》劃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尤其在單純為了默寫分數,完全脫離理解、興趣和鮮活的思維和語言應用的情況下,需要多少時間和精力?語文老師往往會圈定一些重點,一流名句會被囊括在圈定的重點范圍之內。語文老師為什么要圈定重點呢?一是考慮學生時間與精力的實際,二是刺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以此充實、鍛煉學生的思維與語言。這第三點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識和實踐。而且學生在寫作中也能應用,嫻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論證的力量。但他們的默寫成績并不樂觀。
固然,語文老師的目的是分數,但學生也會在分數的驅策下不自覺地豐富語文積淀。現在試題突破“一流名句”的范圍,突破了老師圈定的重點線。在這種導向下,一部分同學要占用大量時間完成《考試說明》的要求,而并無多大語言積淀的意義;一部分同學,或時間,或精力,或興趣不逮,索性放棄。畢竟在現行的教育機制和求學心態的氛圍里,語文學科已淪落為弱勢科目。現實中,高考幾乎是高中學習的唯一動力——令人惋嘆,令人不滿,甚至令人憤怒,但這是現實,我們不能不充分顧及的現實。
二、《合歡樹》閱讀題告訴了我們什么?
05年北京高考閱讀題《合歡樹》在文學鑒賞的要求上可說是跨出了一大步。這一大步邁得考生們極不適應,本來已經讓學生最為頭痛的大閱讀,這次更應是答得慘不忍睹。
1、首先,看閱讀文本的選擇。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閱讀文本,更體現出理性色彩,說理的意味比抒情濃,作者的情感沒有那么含蓄和深沉。這次在文本選擇上完全不同,選了一篇意蘊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點是沒有生字生詞障礙,沒有背景知識障礙,不會因文外因素干擾閱讀。較少情感體驗障礙,能夠引起學生共鳴。作品主旨大致明了,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獨特感受卻不易。作品的情感線索并不明顯,需要讀者認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語句影響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這顯示了命題人在文本選擇上的要求——這樣的文本將是考查的重點。
而我們平時訓練缺乏。
2、學生的閱讀問題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5
好的復習課就像一篇優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必須優化復習方法。
1、復習內容的整體性
復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復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復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分類復習:重點的字詞讓學生從音形義去把握,易出錯的字音字形;重點的文學常識;重要課文的閱讀片段;綜合性學習;作文。這樣復習時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復習過程的針對性
復習必須突出重點,針對性強,注重實效。在復習過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學生的薄弱環節,二是要針對個別學生的存在問題。要緊扣知識的易混點、易錯點設計復習內容,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3、復習的自主開放性
在復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全過程,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即讓學生自主選擇復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復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于“宏觀調控”,把握復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復習時,教師不再布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復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復習生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復習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復習就怎么復習,可以反復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復習閱讀部分:“自己從課外讀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回答,然后在小組內容交流。”每復習一類知識或一個單元讓學生寫一份“復習心得“,總結自己在復習中的新收獲和成功的復習方法。這樣開放的復習,學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學受益,教師也了解到更多的學情信息,使指導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
在語文復習課的教學中,各師各教,各行其道,但無論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其結果都是殊途同歸,都會歸結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使學生最終熟練地運用語言文字,很好地落實訓練目標,掌握學習方法。如果我們根據語文課本的特點和訓練重點有針對性地復習,將會收到很好的復習效果。只要我們兼顧形式和目標內含的優化整合,把必須落實的目標知識點通過別出心裁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就會在復習課中體驗到“新”和“樂”。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6
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很多很雜,對于復習,一直讓我很為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為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復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復,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呢?
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我:復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么?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系統的復習方法,這才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閱讀的復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基礎知識復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浪費”點時間,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復習課的重點在培養學生學會復習語文知識的方法,所以課堂教學中以學法指導和知識梳理為主,主要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
一、導入實際,不求花樣
導入直接切入主題,同學們,課前你們梳理本冊書的閱讀知識點,整理舉手示意,愿意小組交流嗎?組內交流分工明確。
二、重視知識點的梳理
我在復習時,采用小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識要點,學生表現得熱情高漲;采取學生輪流當小老師上臺講解自己梳理的知識點,學生不亦樂乎;充分利用課件講解閱讀中的難題,讓學生在欣賞情景畫面時解決不懂之處,可謂是一舉兩得。總之,在復習任何功課時都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愿學、愛學。
三、學法指導到位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梳理知識時,讓學生梳理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舉例,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能力。
需要加強的地方:
1、學生在學習中舉例子有難度,在備課時備學情不足,以后備課要充分考慮學情。
2、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基礎學科,內容龐雜,頭緒繁多,復習時給師生帶來不小的壓力不小。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在安排復習時,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結構體系都應該呈現出新的勢態。本課這一點做的不夠。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7
高三語文學習是個苦海,高三語文教學是個苦差。但高三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是埋頭苦干,高三語文教學也需要實踐中思考,思考中總結,總結后提升。連續六年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獲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來高三語文復習的幾點感悟:
20xx年中央電視臺第10套節目曾展現過這樣一個動人的畫面:一群大學生正在和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進行一次饒有興味的對話。一個學生問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猶豫地回答:“興趣,興趣會推動你一直向前走!”
興趣,最好的老師!但習慣認為高三的學生目標明確,不用再象高一、二學生那樣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人們認為高三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成績,不必在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其實不然,高三語文復習教學,大多是一練一講,一講一記的枯燥循環。學生在兩輪甚至三輪的題海中摸爬滾打極容易誕生厭學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他們的枯燥感覺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語文不僅僅是充滿實用的工具學科,更是飽含美感的人文學科。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的課堂應該充滿生機,應該彰顯語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不是對學生做裁判性的引導,而是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努力誘發他們的求知欲、好奇心,積極培養他們健全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實踐中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調動興趣永遠都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創新是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的一個內容。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需要創新,高三的語文教師和教學更需要創新。離開創新高三的語文課堂會沉悶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創新是指高三教師在復習時,不要囿于傳統的教法,而應該多思考求創新。以詩歌鑒賞為例,詩歌鑒賞教學歷來提倡并采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知人論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來的。他認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這才能與古人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系;“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了解其創作背景,通過時代背景與創作背景鑒賞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方法為歷代評論者所推崇,也為今天的詩歌鑒賞教學所推崇。現今高考鑒于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為了避免猜題押寶所帶來的負面性,鑒賞所選詩歌回避名家名篇。對于陌生詩人的陌生詩作,學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論世?所以我認為“知人論世”的方法不太適應現在的高考;所以教學詩歌鑒賞時,我們要勇于突破“知人論世”的常規教學柜架,敢于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敢于總結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鑒賞方法,這樣才能適應不斷發展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的高考。
其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應該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性。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我們的教學才能適應這個時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立足。
高三復習除了題海式強化訓練,還應充分開發利用課本。實踐證明,回歸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數的有效途徑,“以本為本”是高考復習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試,我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還說 “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話適用于高考,也適用于當今極具靈活性和時代性的高考語文。我們手中的復習材料盡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寬度與深度都不及教材。一是其涉及面不會比教材更全面,二是其深淺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適中。所以對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學生而言,教材應該是最好的復習資料。現今的高考命題堅持以教材為依據,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高三的復習中仍不可脫離教材。下面以寫作為例談回歸教材的重要性。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總是因素材太少太膚淺,從而導致“言之無物”。所以高三階段,教師和學生依然會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過網絡,通過報刊,通過各個途徑積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材料寶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說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歷年的高考話題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過,但是,均可以從教材中找到直接、間接的寫作材料,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益的借鑒或啟示。20xx年高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事物的認知關系”這一話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里就能找到素材獲得啟示。同時,歷年高考的優秀作文相當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讀“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滿分作文《哀痛者與幸福者》(話題是“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由《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演繹而來。還有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繹。僅從這個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教材是一座富礦,等待著我們去開發。如果能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解決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8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成為一個細心的人。教師所提供的知識信息要力求準確。尤其是在復習時,對學生的語言積累、知識的呈現更要認真關注,及時為學生糾錯、指導,把詞語說準確,意思表達清楚。
語文課堂教學無論何時何地何內容都要針對中下等生設計。因為好學生大多是靠自我學習覺悟的.不是語文老師教出來的。上復習課的目的就是鞏固所學知識,查缺補漏。因為一個差生能把你的全班平均分落下一兩分,但一個優生頂多幫你提高零點幾分,所以只有把差生成績提高了。才能整體提高教學成績。語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不自覺就針對上中等學生進行教學了,因為這樣的教學比較容易展示老師的功力和風采.表現老師的高超水平和淵博知識。檢查差生作業的質量是考核復習課實效的抓手,讓差生有實實在在收獲的復習課才是真正有實效的。
在復習課上,學生的合作交流空間應該再大一些。盡管是復習,但也絕不等同于完全的舊知識的鞏固,它還是知識的整合和重構的過程,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關注到知識的特點和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體現知識的學習以溫故的方式而知新的規律性;同時,復習課也應該有重難點,教學過程中也應該突出體現重點的突出及難點的突破設計,使課堂學習的目的性更強。
復習課要合作交流,忌枯燥講解,反對老師一言堂一講到底。沒有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很難精彩的.學生不喜歡總是老師在講解。自己能講解的也不需要老師越俎代庖。是問題驅動了課堂教學.一節課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學生可以在老師授課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提出更深刻的問題。而且每節課下課前老師更應向學生詢問:還有什么疑惑,還存在什么問題。老師能在復習課上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是有教學思維深度的體現。
當然,練習量不宜偏大。教師應該巧妙設計精而突出的練習,應注重實踐的過程,多留意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適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是否考慮在出示練習的時候,注意規范練習的題目,并加入對學生的一種審題的訓練。審題指導是否到位,往往決定了答題的質量。很多學生在考場失分的首要原因就是審題不仔細不到位,很少是視覺原因,多為思維不縝密所致。所以每次大考前都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審題訓練。通過審題來研究命題意圖。例如命題作文審題方法:一是詮釋題目中的每個字或詞語,明確底線要求;二是弄清楚寫誰:三是將題目中概念化解(化大為小)為可操作的短語或事跡,進而確定中心;四是回憶寫過的相近的好作文材料,落實選材。
復習課后,教師要明確指導,你指導后的訓練是否落實了老師指導的思路方法。學生掌握教師的指導有個從“懂”到“會”到“用”的過程,這是要反復訓練的,復習課上一定要趁熱打鐵讓學生按照老師指導的思路技巧方法進行一步一步的操作,老師及時指導解決操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如果學生沒有按照老師的指導去學以致用,那么復習的實效就會大打折扣。
課堂上是絕對會有適當的復習測試的。這里要強調的是是否有好中差答案的對比性講評。是否揭示了將錯答案演繹成好答案的過程。
試卷講評課是師生教學雙方的一個“反饋一矯正”的過程。試卷講評課既要“講”,更要“評”。“講”,既要講考查的知識點,又要講答題思路。“評”,既要評“不足”,評“誤解”,又要評“好”的。講評課前三要。一要及時。二要統計:講評之前應做好有關數據統計,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各題得分率,本次測試中進步明顯者,明顯不足者。一方面要掌握學生在各考點的得分、失分情況以及典型錯誤,另一方面還要按人按題統計學生的得分情況和出錯人數。教師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把出現的問題歸類,找出失誤的集中點,分析出錯誤原因和知識的遺漏欠缺,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評。三要備課:需要講什么,哪些不需要講.要重點講什么,重點內容怎么講。教師只有對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評時才能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擴展和提高,使講評成為一次知識的鞏固、更新和收獲。
課堂上老師領著認真研究錯因,再對癥下藥將它一點一點地改成正確答案,這個漸變思維演繹的過程一定要讓失誤學生有親身體驗。比較法是澄清是非的高效方法之一,有對比才有差距.失敗的有差異的教學素材是復習課的重要資源.因為課堂就是糾錯的地方。從這個角度講。復習的重要目的就是糾錯,以便減少差錯。
1.梳理——本冊教材的知識點2.檢測:摸清知識能力現狀
3.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4.補缺: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
5.比較:促使認識的深化6.強化:提高訓練的深度
7.拓寬:多側面地講解相關知識8.升華:提高原有教學層次
9.分層: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10.遷移:推動綜合能力訓練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9
課改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解決學生獨立思考或獨自不能完成的學習內容的一種有效方法。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效呢?
在課改的路上,我將跟隊生努力編入每一個組,越能干的組長,跟隊生就配得差些。一堂課上下來,課堂氣氛很好,同學們積極舉手發言,效果很好,可是在作業中,那些后進生的情況仍然不容樂觀,因為我看到的是大部分的同學,而跟隊生則分步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在進行了復習課的嘗試之后,發現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轉變。以《觸摸春天》復習課為例,來看一下學生的表現:
一、直接入題,學生根據題目質疑。
根據這一單元課文的實際,每一課都可以根據課題提煉出統領全文的問題。學生質疑如下:
安靜是盲童,她用什么來觸摸春天呢?為什么要觸摸春天呢?
由這個問題,直入中心,引導學生自己用心讀書。
二、讀書。
1、自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2、小組內合作讀,正音。
3、展示讀,集體正音,。
4、用心讀文,根據統領全文的問題,進行批注準備。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學生在談“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用力”時,學生發現,課文其實是從兩方面來寫的,“生活的權利”和“多姿多彩”。進而再進行全文內容的梳理。(我想,這正是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優等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自己能力得到提升的最有力的證明。)
6、小組內總結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7、交流。
三、整理復習筆記。
1、按匯報順序,按:生字偏旁、形近字、多音字、四字詞、詞組、句子的內容劃分,將十個小組分為兩部分,進行板演。(總結相同內容的小組,內容可以進行互補)。其作同學整理在復習本上。
2、組長上臺訂正。師巡視,保證組長訂正的正確。
其他同學,根據板演內容,改正整理自己的。完成之后,放聲朗讀。
3、組長帶領、強調。
這一環節,后進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后面的小組交叉出題檢測,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四、根據能力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背誦三段。
2、背誦一段。
課堂上,帶著學生重新走向知識,鞏固、總結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通過多種方法去探究,去追尋與眾不同的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同時,尊重孩子們對教材、對問題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一堂課下來,程序不同的學生,有了不同的提高和收獲:“優等生”在課堂上鍛煉更多的是總結能力,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實質,相當于學習一篇新的文章;“中等生”在前面學生的帶領下,也提升了一個高度,并逐漸主動去發現,去質疑;“跟隊生”有自己的收獲,最好的證明就是關于基礎知識的交叉出題中,出錯的很少。這樣的課堂,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每個孩子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10
一節設計精美、環環相扣的課會讓我們欣喜,一節師生互動、群情沸騰的課會讓我們贊賞,一節聲情并茂、如沐春風的課會讓我們動容……而這樣的課,似乎向來與復習課無緣。它可以是含英咀華的講讀課,可能是生動有趣的活動課,也可能是妙筆生花的寫作課,卻往往不敢戴上“復習”這一鐐銬。
復習課同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需要通過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科學方法,才能把學生大腦皮質中處于潛意識狀態的已學知識喚起全部記憶,牢固掌握,并進一步形成能力。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復習就是“學生做練習,教師講答案”,通過大量的重復練習,讓學生牢固掌握相關知識。有時由于復習緊、任務重,教師講得又要“面面俱到”,結果成了“滿堂灌”,課堂時間大部分被教師占用了。而為了解決“學生練”的問題,課后便硬塞給學生大量的'練習,學生就成了習題的“奴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興趣減弱,加重了他們的學業負擔,而且也不能真正提高復習的效率。但是,復習課本身具有大容量、快節奏、高密度等特點,這就如一副鐐銬般困住了教壇上的舞者,令其無法隨心所欲大展身手。那復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習課就真的舞不出優美的感覺嗎?實踐告訴我們:戴著鐐銬的舞蹈同樣精彩!
一、舞出優美弧線。以往的復習模式總是將一個單元的內容分解為字詞、作家作品、重點句段、主題思想、寫作訓練等幾大板塊,分類進行加強型“集訓”,基本上都無法逃脫題海式戰術的窠臼,復習課也變成了機械式訓練而喪失了語文課堂應有的魅力。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找出這些復習內容之間內在的聯系,用一根主線將這些知識點巧妙地鏈接在一起,再將有關知識生發出去,那復習課不也成了一支旋律優美、張弛有度的舞蹈了嗎?比如,在制定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復習方案時,我先針對該單元五篇散文詩的文體特征,提煉出分散和包含于每篇課文中的知識點,如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等,再將涉及該知識點的內容整合起來,理出一條貫穿整個單元的主要線索,整堂課就沿著這條主線來開展深入。這樣,既沒有脫離教材,知識由學生從課文中習得,又避免了一味灌輸,方法由學生在歸納中總結,還脫離了紙上談兵,成果可以馬上讓學生到實戰中檢驗。這樣的復習課,不但形式優美,而且內容充實。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11
從本周開始,教學已經進入了總復習階段。如果說以前的課堂教學是為學生播撒知識種子的過程,那么現在就到了要為這些幼苗澆水、施肥、除蟲的階段了,這是學生能否獲得大豐收的關鍵。因此,復習過程中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基礎知識要扎實、扎牢。如字的音、形、義,古詩的背誦默寫,積累運用中的讀背內容,要求會背誦的課文等,必須讓大部分學生熟練掌握。
二、訓練方式靈活多樣。平時學生看的題樣少,練的題型也少,現在,應采用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發散學生的思維年,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如連詞成句,把句子寫具體,如何區別運用形近字、同音字,句式怎樣互相轉換等,都應讓學生勤練。
三、閱讀訓練要從課本中走出來。多給學生提供不同題材的課外短文,設計多樣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閱讀方法去完成。在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四、習作方面教給學生如何根據題目要求把一文多用。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12
大家知道,語文復習階段是初中學生進行系統復習的最后階段,也是初中學生參加畢業和升學考試的沖刺階段,總復習效果如何至關重要。現將本人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介紹一下,談不上經驗,只是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一、認真研究大綱和考試說明
大綱是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是語文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考試說明是確定復習要點的依據。在復習前,應認真的分析大綱和考試說明,大膽的取舍復習內容,選準復習側重點,尤其注意中考的一些新動向,也就是一些最新的信息要了解,避免難易不分,避免一些無用的復習,這樣能使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計劃,分階段復習
在吃透大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制定可行的復習計劃是很重要的。各階段的復習側重點要選好,要注意各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切不可孤立的復習。
(一)課本知識的復習階段
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教師幫助學生過好課本關,掌握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由于復習時間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我大膽的取舍復習內容,打破逐冊復習的方法,確定好重點的冊,然后再分體裁復習。分體裁復習時確定好重點的單元、重點的課文以及語文知識(當然非重點的內容也能涉及一些),然后師生應進一步明確哪一些內容是應了解的、哪些內容是必須掌握的,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一般運用什么復習方法都要有明確的要求,避免學生盲目復習。同時就這些內容一般怎樣考查、一般會出現那些問題以及怎樣應對,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例如,文學常識中的作家作品,內容繁多,就要讓學生明確哪一些是應了解的、哪些是一般掌握的、哪些是應詳細掌握的;字詞內容除了集中記憶以外,課文中的預習提示、課后練習,一些閱讀材料甚至一些學生作品,在講解之前都要求學生準確朗讀,讓學生平時就養成借助工具書記憶字詞的習慣,這比強行記憶效果要好得多;修辭方法、說明方法、論證方法、表達方式、詞語的感情色彩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等一些學生易混淆的內容要讓他們分清;課本重點語段的閱讀訓練,及時引入相關的課外材料,注意了知識的強化和遷移的訓練等等。
(二)綜合復習階段
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閱讀理解和寫作題就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這些能力,因此,我重點訓練了這些內容。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出了一節復習,我僅僅圍繞“記、積、探、賞、比、展”六個環節,引領學生進行全面系統復習,自認為為環節設定,科學合理,課堂復習的容量大,并且不泛泛復習,停留在表面上,而對重要的文本,語段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細分起來,現將優缺點總結如下:
優點:
1、“記”不唯從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不再是考官,而讓學生走上黑板命題。
2、“積”重視知識靈活積累,一題多考,尤其是只有熟練掌握課文的同學才能答得上來,只緣于我設計的積累實詞“四步曲”,是我看的“藝術創想”的電視節目給我的啟發。這個環節從設計意圖上,看到自認為很成功。
3、探究文章主題,不空洞,和課文背誦,關鍵詞語的深入挖掘相聯系。
4、賞析語言,由組長來賞析,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賞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于金石關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賞析透徹、精彩。
缺點和不足:
1、 平時沒有抓好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背誦,實詞積累等不過關,所以復習課上頻頻出現“答不上來”,“不會”等現象。
2、 語言的賞析,只鍛煉了四個組長,全班學生的參與面不廣,全班學生賞析語言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3、 學生掌握的知識,比較死,不靈活。
總而言之,此課的教學給我留下了很多的遺憾。可能是教師放不開,學生也放不開。我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怨學生還學習,怨學生怕吃苦,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重,但我會堅定地前行。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 篇14
復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復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復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復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
學生馬上就面臨小學畢業考試了,我發現他們心都散了,學習欠缺主動性,這種情況蔓延得很快,究竟如何有效地上好這兩周的總復習課呢?老實說,我自己都很疑惑!這次的科組公開課,我選擇了上句式變換的第一課時,是實實在在把自己平常上復習課的模式和想法,都展示在科組老師的面前。通過這節課,我的反思如下:
1、這節課的知識設計安排都比較到位。我在這節課,首先讓學生通過常見的句式考題,自己回顧總結句式的常考題型,也是通過這一環節發現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哪種題型掌握得不是很好,還需要突破。接著,我針對學生的薄弱處設置了三種需要復習鞏固的句子題型:第一人稱直述句和第三人稱轉述句的互換,修改病句和仿寫句式,當然,仿寫句式放在了第二課時。這樣的安排,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復習,明確自己的不足,在練習過關中重新鞏固知識要點!一節課下來,效果還是不錯,比較扎實。
2、第一人稱直述句和第三人稱轉述句,這一難點突破時,沒有很好地講透。這種考法,學生真的是怎么考怎么錯,我在講解時確實給予方法:雙引號前的句子內容全不變,標點符號要改變,引號里的人稱要對應改變。但是效果不如人意,我想估計只有一般的學生真正地弄明白這種題型。石老師給我意見:是不是我在講這題型的時候,講得太深,學生們弄不明白!這一點值得我深思,無論怎樣,學生聽不懂就是我備課時沒有好好地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也就是說我沒有“備學生”!
3、沒有很好地做到“培優扶差”。說真的,復習課,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學習不是特別好的學生,學習主動積極的學生平常的知識學習和積累都很扎實,更甚者他們自己就會找機會請教老師,解決自己的學習疑問。但是學困生,他們基本不會理會自己的知識學習和積累,所以我在想,復習都要分層次,“培優扶差”兩手都要抓。可惜,連續兩節的句式復習課讓我感覺到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第一人稱直述句與第三人稱轉述句的講解練習中,很明顯一半學生是聽得稀里糊涂的,舉手發言成功答對題目的都是平常學習較好的學生,但是當時我沒有立刻調節教學設計,還是“水過鴨背”地過了這一環節,沒有真正地引導所有學生突破這個難點;此外,在病句修改的設計題目里,仿佛題目出得過于簡單了,顧及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沒有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
4、復習課,內容安排和時間安排都有待加強,學生反應不積極,這都是我在往后復習課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還有兩周的復習時間,我要好好備課,好好引導學生,真正地針對學生的薄弱處入手,盡量做到每一節的復習課,學生們都各自有所收獲!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06-17
語文復習課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07-01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800字01-09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精選24篇)06-22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15篇04-04
關于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精選5篇)04-02
語文復習課教學反思(通用5篇)06-24
語文復習課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22篇)05-19
語文復習課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