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1
對課文字字落實的翻譯并不是本堂課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習本科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自讀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明白對文言文熟讀成誦的重要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其中,我較為滿意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1、還課堂于學生。
我將教師的“講”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讓學生的“讀”和“說”來占領課堂。學生在讀讀、說說、議議中不知不覺的熟讀成誦,并理解了課文,還拓展延伸到其他關于“狼”的故事。各個教學環節相輔相成,教學設計貫穿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2、成功的誦讀指導。
鑒于本文是自讀課文,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定位在指導學生的誦讀上。整堂課強調的是誦讀而不是通譯,要求學生讀準、都順、讀美。
首先是利用了不同形式的誦讀方式來增加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樂趣。文言文對初一學生來時是相當呆板乏味的,尤其是對課文的熟讀和背誦。如果簡單的讓他們十遍八遍的反復誦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厭煩感。于是我設計了自由讀、個人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形式。自由讀時學生可以搖頭晃腦,各顯身手;個人讀時因為特意抽程度比較低的同學來讀,所以很容易發現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雖然對生字都有注解,但程度底的同學還是會讀錯,甚至有句讀錯誤,這些問題都在個人讀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其次不忘老師的示范引導作用。在學生自讀和抽讀之后,他們對課文的誦讀有了一定得體驗和理解。這時教師像講故事一樣有聲有色、有徐有急的范讀課文,對學生啟發很大。
整堂課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怎樣讀和為什么要讀。這是本堂課收獲最大的一個方面。
3、激活了情感體驗。
為了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在領悟課文道理的環節中增加了情感體驗活動,結果這個環節成了整堂課中最活躍最精彩的片段。
開始,學生們一下子還想不到關于狼的好話,但通過《狼和鹿的故事》的閱讀,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激活了:有的同學說這個故事里的狼好可憐,他們根本就沒有侵犯人,卻無故的受到了人的侵害;有的同學說狼和鹿的故事說明狼在生態平衡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狼還有著不遜于人類的至愛真情和自我犧牲精神等等。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被打開,語言就如泉水噴涌而出,回答五彩紛呈。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而且他們還懂得了怎樣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力爭讓學生在體驗、感情中實踐讀、聽、說、想的綜合能力,是書本知識和生活積累溝通起來,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并積極參與活動,仔細觀察學生的探究活動,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竟精神,對學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2
最近從市教育局組織的構建課堂教育模式的實踐活動中,感受頗深。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語文知識和能力是鮮活而又充滿人性的東西,不能用某一種模式或者構建一種“萬能”的授課程序來達到其最終的目的,但是就語文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易樂觀,在此種情況下,統一思想,相對的構建一種在大多數情況下較為適用而又合乎語文教學規律的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育中比較薄弱的環節。許多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有相當程度的畏難情緒和厭惡感,傳統的教學中“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經”,被許多教 師奉為至寶,在學生方面卻異化成為令人頭痛的緊箍咒。一篇血肉豐滿的文章,被肢解的支 離破碎。這種文言文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令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篇淪 為學生難以接受、甚至拒絕接受的“殘羹冷炙”。當教學中的某種遺憾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 教學現狀時,其原因之紛雜自不待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開啟智慧,放開眼光,大膽創新 ,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她的魅力。
我一直想:怎樣的一堂課(文言文教學)才是有成效的一堂課?怎樣的一堂課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從課文里面得到屬于自己的東西?革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先前教學思想的一種反思、借鑒和超越。反觀傳統的教學(文言)的模式,從最早的私塾教育,強調的是一種直觀而又簡單的教學理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書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說,他們的結果是好的,就是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章)的一種感悟力,就是所謂的“慧根”,而我們批判的應該是他們的教學方法,傳統文言(建國后,白話文)教學因為受到語言習慣的影響,自然不如古人學習是的自然和流暢,一般情況下:“教師讀,學生看;教師譯,學生記”的教育模式大興其道,究其原因,大家認為這種教育方式的顯性因素明顯,即學生能夠基本明白其義,并能翻譯。但是文章的意蘊何在?文章所體現的鮮明的人性和個性以及鮮活靈動已怡然喪失。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3
為切實搞好“新視野下初中語文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有效性”課題研究。我作為主研人員,本學期,我執教的課文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狼》。在經過“上課-評課-修改-再上課-再評課”之后,做一下較為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確定課堂設計之前,我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教材分析;
2、學情分析;
3、目標定位;
4、教法與學法設想。
《狼》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在研究第六單元課文的共同點時,我注意到,在本單元提示當中這樣寫道:“動物是人類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豐富多彩、生趣盎然。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里,動物和人應該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閱讀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和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因此,我認為本單元是以“動物”為主角,賦予它們以特定的寓意,對現實生活進行巧妙的諷喻和折射,學生從中可以得到深刻的啟示和教育。《狼》是一篇文言文,選自《聊齋志異》中《狼三則》中的第二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的刀下。故事說明只要我們敢于斗爭,并善于斗爭,無論多么狡詐的狼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的道理。同時,也應該教育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而明確保護動物的意義。
七年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了一定的積累,本課是可讀性較強的故事,學生易于理解并掌握。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學中,我認為應盡可能放手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于是設計了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暢地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積累詞匯,理解文章大意。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積累文言詞語,理解重點詞語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理清故事情節,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學會多角度客觀地分析問題。對于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于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因此我設計了朗讀指導,品評探究的主體環節。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對字詞的疏通,我采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在自學展示環節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繼續授以學法指導,如指點解詞的方法等。
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法,來突破重難點。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小組討論。這六個問題的設置層層相扣,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難點。
在教材分析和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三個環節:
(一)自主學習:誦讀課文,梳理字詞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材料。初一的學生學習文言文,處于打基礎的階段,更要重視。本文篇幅短小,全文僅二百余字,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易于熟讀成誦。
在誦讀預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如:作家作品簡介,解決文中生字的讀音,有些詞的特殊用法,重點句子的翻譯,初步翻譯課文。學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組展示交流。學生們表現非常好,他們能按要求迅速完成自主學習的預習題,并在不懂得地方作圈點、勾畫,然后在課堂上舉手示意。在小組展示的時候,有一個句子的翻譯引起了爭議。“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有一個同學是這樣翻譯的:后面的一只狼停下來了,前面一只狼又追上來。這個同學回答完之后,立刻有一個同學站起來質疑,反駁。他說:我不贊成他的觀點。應該翻譯為,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卻又追上來了。這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思索,于是我將這個問題加以點撥,講解。同學們就將這個重點句子的翻譯掌握的更清楚了。
(二)合作探究:研讀賞析,妙點揣摩
我在此環節設計了六個問題,即:本文從表達方式上看,采用了怎樣的寫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情節故事?文中怎樣寫狼的狡猾的?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里?作者對這件事有什么議論?面對課文,(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組織同學們課堂討論。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以達到進一步把握主題的目的。學生討論的時候,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討論的氣氛更濃了。
學生討論結束,然后是小組展示交流。同學們能積極舉手發言。并且有同學質疑,補充回答問題。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在翻譯重點句子時,我引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的節奏、語氣。如:其一犬坐于前。有同學讀成:其∕一犬∕坐于前。我給他點撥,并加以糾正,應該讀成:其一∕犬坐∕于前。這樣,學生弄懂了意思,讀準了節奏,也弄清楚了為什么這樣讀。還有一個問題,屠戶的機智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回答后,我進行了歸納總結:屠戶的機智,主要是通過他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表現在他善于利用有利地形,善于抓住作戰時機,然后采取了勇敢果斷的行動。
(三)達標拓展:積累成語,感悟道理
在重點字詞解釋時,我要求學生作適當聯想,列舉出在現代漢語中含有同樣意思的字的成語。如,“兩狼之并驅如故”中“故”字的含義是“舊,原來”。同學們就聯想到了“溫故知新”、“一見如故”。在理解到“顧野有麥場”中“顧”字的含義是“回頭看”的意思時,引導學生們想到了“左顧右盼”、“瞻前顧后”。還有后面的“杯水車薪”、“犬馬之勞”等等;在探究完描寫狼的狡猾的句子后,我引導學生說與狼有關的成語,孩子們的積極性可高了,爭先恐后的說了很多。同時叫他們做適當的記錄。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了成語。在探究完文章的主旨后,我順勢引導學生做換位思考,然后多媒體展示《狼的十大處事哲學》,演唱《北方的狼》,點撥到對狼的保護,動物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回到編者的單元意圖上來,再次緊扣了文本進行解讀。
總之,《狼》一文情節曲折動人,對這類敘事性特別強的文言課文,我沒有過多設計呆板的字、詞、句翻譯的教學,而是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課堂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在具體執教過程中,我特別注重采取激勵措施,營造民主、寬松、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重視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老師一起和文本實現多邊互動交流,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的去認識文本,自然而然的進入故事發展的情景當中,在閱讀鑒賞中自行發現,自主建構文本的意義。整節課感覺氣氛活躍,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漲,表現非常積極踴躍。上完課后還有一個問題我已經意識到了: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環節用時稍長,以至于后面的達標拓展時間倉促,以至于削減了這一課的厚度。
后來,我將一課時調整為兩課時,在內容上也稍作修改,增加了改寫課文的訓練。第一課時重在疏通文意,積累成語;第二課時重在人物分析,領會主旨,拓展延伸。由于有了更充分的時間,因此,在另一個班上課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老師對課文語言的評析也更深入透徹了些;學生們有了圈點、勾畫、批注、片段寫作訓練的時間,學習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少數同學還能當堂背誦。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4
從文言知識著眼,蒲松齡的《狼》,無疑是集聚詞類活用、句讀、一詞多義的典范之作。然而,就文章內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強,“狼”與“屠戶”的爭斗正切合著學生的閱讀趣味,能喚醒學生強烈的閱讀熱情,這對于改善素來“低溫”的語文課堂大有裨益;另外,從寓言的寓意把握為切入口加強當代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學生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勇氣與智謀)也是以《狼》為文本的教學能生發的課程內容。但是,文本價值的相對廣泛性與課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試圖突破文道分離抑或重此輕彼的現狀,謀求一種“魚與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學的理想。現狀的客觀存在決定這是一條荊棘小徑,在艱難跋涉中,亦有幾點收獲,主要如下:
一、學生聽課情況而言,由于我所帶的七年級(3)、(4)基礎不一樣,所以學生的聽課情況也不一樣。文言文的學習中,文言詞匯的積累是不能規避的一項語文知識的學習。在授課中,我在學生初讀文本時,根據學生的朗讀實際,并在隨后的重點字詞的朗讀及句讀的掌握中,都是認真聽,了解學生錯讀、誤讀的字詞,讀完后立即更正,這一方面,兩個班相差不大。在文言翻譯理解方面,三班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極濃,學生在此環節的表現中都很出色,因為文章故事性很強,他們可以通過狼的本性“狡猾”、“狡詐”以及初讀文章后對文章的理解等來推斷文章的所表達的意思、主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表現很活躍,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但是在四班,由于他們基礎稍差,主動學習的能力薄弱,基本上靠老師講解為主,不過,四班的孩子有一點很值得夸獎,那就是只要老師強調過的,叫他們記的東西,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老師的話,總之,這篇課文,在“文”即文本理解這一方面兩個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對我自己而言也有收獲, 在流程設計中,我力求走出學習文言文的既定模式,首先,我把本文分成了幾個畫面,通過圖片的形式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你是如何根據狗的狀態判斷這一幅畫在前一幅畫之后?學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樣坐著,一只狼走開了。我便會緊接著追問:像狗一樣坐著,用簡潔的文言來說是什么?學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勢說: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樣坐著,而不是狗坐著,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應該讀作“其一犬?坐于前”的,應該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學生一起回答)”當然,雖然設計這一環節是為學生理解文意服務的,但這并不代表本課的文言詞匯的學習到此就告終。總之,“教學設計要服務于學生”、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堂課于我的最大收獲。
三、初次真正的嘗試“文”與“道”的結合。我主要是以“道”為主線,從“狼”的形象的品讀,到屠戶戰勝狼的原因探討,到寓意的理解,最后歸結于現實生活中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該具備的斗爭智慧。在“道”的層層深入下,旁顧到“文”的積累,我認為,對于故事性強、語言相對淺顯的文言文而言,這未嘗不是一條可取的解決“文道結合”的嘗試之路。
然而,“文道結合”誠然是一條文言文教學的理想之路,初次嘗試,也在清晰地告訴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絕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夠在“文”與“言” 中左右逢源,這對語文教師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驗。教師如何在生成的教學資源中游刃有余、調配有度決定了課堂的生澀與成熟。在這一方面,這一節課還有諸多遺憾之處。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5
《狼》是第六單元最后一篇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故事,告誡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應該丟掉幻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最后定能取得勝利。
本課我分組展示,其中穿插課本劇表演,現場對答等環節,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積極性也很高。但是課堂上也有意外。
首先在小組展示環節,一名同學在分析屠戶的形象時,認為屠戶是善良的,理由是開始的時候屠戶不忍心傷害狼,他不斷的給狼骨頭吃,至于他殺狼是被逼無奈,談不上聰明,倒是狼的手段更高一籌。可以說,這樣的展示完全出于學生別出心裁的理解,也出乎我的預料,于是,我決定暫時中斷這個小組的展示,就這名同學的觀點進行全班大辯論,前提是以文本為依據,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情緒激昂,討論的最終結果是獵人是出于懼狼才扔掉骨頭,再狡猾的狼也斗不過聰明的屠戶。問題解決了,評價的過程就省略了。
再有,在分析文章主旨時,多數同學都說在遇到像狼一樣的惡人時,應該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其中一名同學說、“狼假寐是悠閑的,跟蹤屠戶時又是貪婪兇惡的,由此可見,我們看待事物應該從多方面看待問題,看到問題的實質。聽到這里,我忽然想起在遷移階段準備的《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于是,我說、“我們的確應該從多方面看待問題,對現實世界中的狼也如此,下面我們看一首描寫狼的詩《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然后我和同學一起品析這首詩,把事先準備的互動環節挪到這個環節的后面。
通過這節課,我感到在課堂上,教師將會面臨大量不可預設的復雜問題,面對這些層出不窮、新穎獨特的問題,教師的教學機智性是很重要的。新課程的課堂更加關照學生生命成長,課堂不再是“傳經布道”的場所,而是溢彩流光的生命之河。在新型學習方式中,課堂教學機智不僅是教師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6
今天《狼》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這堂課有更多的收獲,是我在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我覺得文言文教學最需要的就是朗讀與熟讀來體現它獨有的美感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尤其是文言文,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不容易理解,需要反復的讀。
對于本課我是從讀切入,通過讀文本來走進文本。整堂課的環節設計,依據學生的認知做了安排。通過“四步”引導學生來完成對文本的理解。第一步讀準,能讀準字音,讀對節奏,正音,斷句。第二步讀通,依據注解同桌互譯,翻譯文本,達到理清文意;第三步讀懂,讀出形象,狼的特點,屠戶的形象;第四步讀主旨,對文意深入理解,讀懂主旨。通過四步讀打通文本,這堂課能按照教學設計很好完成,教學目標最終也達成。
反思這堂課的不足,整堂課的設計完全是一種傳統教學的模式,缺少創新,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活動僅僅是圍繞問題,范圍內的探究活動,沒有很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深度思考探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文言基礎弱,對學生獨立性不放心,唯恐掌握不到位,沒有很好的放手,沒有很好的按照課標要求去做。自然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活動與學習的能力。
通過這一課的講解,我認識到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做到“五方會談”,就像王崧舟老師所說,“五方”主要指文本、作者、教師、學生、編者、缺一不可能的教學內容。多去專研作者、專研教材、專研學生、專研編者等。爭取有自己的創新課。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7
《狼》我是作為錄像評優課來準備的,所以在4月10號接到學校通知,便已著手準備。
第一步當然是研究文本。反復讀了幾遍課文,有了初步認識,那就是:
1、這是一場較量,形式緊迫,扣人心弦;
2、屠戶的心理活動是非常豐富的,讓人感同身受。
但是“本文究竟好在哪呢?”“蒲松齡為何把這件事記錄于書呢?”“有什么深意嗎?”“教材選編者為什么要把這個故事選進教材?”解決了這些問題,才算讀透了文本。
我又仔細研讀了教參。教參對本文主旨的解讀,傾向于本文并無深意,只是故事奇異,這與我的理解是一致的。蒲松齡作此文,蓋因狼之奇異:與人一樣的心機。
接下來我又找出《聊齋志異》,找出《<狼>三則》。慢慢品讀幾遍,我突然明白了教材的編者為什么三則單選這一則了:這一則最長!換句話說,這則故事寫得情節最曲折、最豐富、最生動。
而情節曲折、故事離奇正是《聊齋志異》的一大成就(另外就是蒲松齡對人物的刻畫是無比的惟妙惟肖),而《聊齋志異》的成就卻是在文言小說極度衰微之時蒲用文言這一高度精煉的語言所達到的。魯迅說它“以傳奇法而以志怪”,其中就包含著對它情節曲折的高度評價。
至此,這篇小說的特質我基本已經把握,那就是:內容奇異(狼狡詐似人),情節曲折,文筆簡練。
緊接著第二步,我采取什么方法、設計什么活動讓學生能夠把握好這篇小說的特質呢?
我曾經查找過一些名家講《狼》的實錄,但跟自己的思路不一樣,我再次閱讀文本。領悟到可以用朗讀來貫穿教學,情節的曲折問什么非要說呢?朗讀也是可以體味到。事實證明,這樣的設想教學效果相當不錯。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8
上完一節課就進行一次課后反思,對以后更順利地展開教學有一定的幫助,會讓我們成長得比較快,所以課后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對這節課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1、文言文的教學尤其要重視“因材施教”。這里的“材”,不是指教學對象,而是指教材,即文章本身,《狼》一文情節曲折動人,對這類敘事性特別強的文言文,我們不能一味地進行字、詞、句的教學,而應該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讓學生動起來”。這節課,我正是抓住了這篇文章的故事性強的特點,讓學生在故事中理解課文內涵和狼與人的形象,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有所收獲。
2、適當地運用了一些教學機智,如學生在扮演兩狼對白時,我就當堂評價好。要讓學生動起來,必須做到民主、寬松的氣氛。
3、老師們的互相交流讓我對教材有更深的認識,給了我很多新思想、新意見,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他們的鼓勵也使我期待下一次發揮得更好。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9
《狼》節選自清代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的一篇課文。備課之處,習慣裸讀,通過看課本的思考題,用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閱讀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級階段,所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指導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應該作為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在這堂課的前期準備時,我首先考慮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節生動些,使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興趣。而在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時,本著重點突出、知識落實、重在方法指導的思想。
文章的難點在于深層含義,作者的寫作意圖需要明確。所以在此基礎上我有了多遍的備課,從言與文兩方面下手,設計問題,制定學習目標,進行教學設計:
課前給學生充分時間預習,掃清語言障礙,標注難讀字音,鞏固難寫字形,翻譯過程中經過看課注,查古漢語詞典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課上共同解決。由于一個學期預習習慣培養,在翻譯文章的時候,出現的問題通常出現在第一次接觸到的文言現象上面。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點拔,用看圖糾錯的形式落實字詞,既能激發興趣,又能牽出要點,形象生動。這樣學生對字詞的`把握就不是純死記硬背。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10
隨著現代教育與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語文課教學中,多媒體語文教學正成為許多教師努力嘗試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是教學追求的最佳境界。顯然,多媒體教學知識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正確的運用多媒體手段將大大加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其具體優勢簡述如下:
一、創設新穎和諧活潑的教學情境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用音樂來渲染情境,用圖像來顯示情境,用文字來詮釋情境……這些方法在一般傳統教學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機結合在一起,多媒體教學則聲像文相結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鐘的時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數千年,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引發大量的聯想和想象,創設了一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時空。教學《狼》這課時,我就先展示了有關狼的一些圖片,讓學生對狼這一形象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對之后分析狼這一形象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還給學生看了構成這課故事情節的圖片,對整個故事情節加深了印象。
二、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多媒體教學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心理家特瑞赤拉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1%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計算機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到,還能用手操作,這種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他還做了另外一個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是這樣,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聽到和看到內容的50%,在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這就是說,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因此,在《狼》這課的教學上,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掌握更有效果。
但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力避對形式多樣的插圖、動畫等因素的一味追求,自覺對所選素材、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克服多媒體運用不當對學生的誤導。
1、課堂主動權不應讓位給多媒體課件
很多老師教學中大量運用多媒體演示,課堂由原來的被教師把持、控制,變成現在完全被多媒體課件控制,教學的雙邊活動成了教師指揮課件執行、學生死盯屏幕的過程,難以起到讓師生進行正常交流的作用。事實上,教學應是師生互動的雙向配合,教師不應只是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者,而應是師生情感交流的調控者。教學媒體也應該是學生發現、探究新信息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幫手,而不是教師講解演示的工具。文言文的教學中對字詞、句子的意思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在這部分教學中若大量運用多媒體,學生就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死盯大屏幕,而沒把耳和腦調動起來。
2、花樣繁多不等于教學生動
若把多媒體教學程式化了,課文被教師肢解成圖片、文字等形式。實際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增強課堂的生動性,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才是多媒體教學的實質。所以,應該適當的運用多媒體,不能完全依賴于它。
總之,多媒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媒體的運用,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造學習者可參與的環境,挖掘語文本身所蘊涵的文化內涵,使傳授知識、繼承民族精神、發展智能和素質培養統一起來。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11
首先,在這節課的整個磨合中,我始終在“教師跟著學生走”還是“學生跟著教師跑”這兩者之間徘徊。學生在運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詞含義之后,我的教學環節設計是質疑,并盡量依靠學生資源互享的原則自行解決。顯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也就是以讀促學,讀是訓練學生養成文言語感的有效之途,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學生對于文本缺乏認識和鉆研,就無法產生有實際價值的疑問,那么所謂自主探究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在實際操作中這一環節我雖然不能準確把握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思路,但根據經驗也大致有個猜測。比如,對“奔倚其下”一詞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斷學生會從上下文去合理揣摩。我企圖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傳遞給學生,但是,學生不領情,有一個學生偏偏從對“動作”的理解遷移到對“ 心理”的揣摩。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認,他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必苦苦抓著那些事先想套在學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學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
第三,忽視了檢查環節,教師的檢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可能這種熱情會迫于一種無形的自我“壓力”,可我們毋庸懷疑,這種壓力應該是一種積極的壓力,因為這是學生的不服輸的精神、自我實現的愿望在起作用。畢竟教育是面向全體的,應當盡量使他對自己的錯誤印象深刻,并且能夠當堂掌握所學內容,也避免了往常“干聽”的壞習慣。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12
5月26號,我上了一節錄像課《狼》,因為課前預習到位,且上課安排有小組展示環節,所以整節課感覺氣氛比較活躍,教學過程較為流暢,但靜下心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一、關于教學過程
首先,在這節課的整個磨合中,我始終在“教師跟著學生走”還是“學生跟著教師跑”這兩者之間徘徊。在展示環節老師跟著學生思路走,解決學生疑難。在梳理故事情節時讓學生跟著老是跑。整節課調控上還是存在不恰當處。
第二,課上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也就是以讀促學,讀是訓練學生養成文言語感的有效之途,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學生對于文本缺乏認識和鉆研,就無法產生有實際價值的疑問,那么所謂自主探究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三,忽視了檢查環節,忽視了當堂練習。教師的檢查和檢測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可能這種熱情會迫于一種無形的自我壓力,可我們毋庸懷疑,這種壓力應該是一種積極的壓力,因為這是學生的不服輸的精神、自我實現的愿望在起作用。檢查和檢測能夠使學生當堂掌握所學內容,也避免了往常“干聽”的壞習慣。
二、關于教法
傳統的字句串講這種單一的教授文言文的方式,雖然有它的優點,也就是對于重難點的把握較準確,但是也帶來課堂氣氛沉悶,學習興趣不高等反面影響。針對這一問題,這堂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想一改過去文言文教學“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老套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上,疏通文意時我安排各小組討論發現重難點,然后到展示板上展示,由其他小組解決問題,并用給各小組加分的形式來激勵學生。
“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實上,有時形式上做到了,但把握不好,就會造成少數學生活動,而冷落本來就缺少展示能力的學生。上課時教師要靈活調控,多給學生思考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總結
文言文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磨合過程,通過實習這幾個月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和執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實性的統一,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還要抓緊基礎,嚴格要求,為學生以后古文的深入研習奠定基礎。這是我實習中后一個階段在文言文教學上所應追求的境界。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13
上周五上了文言文《狼》,這篇課文非常簡單,學生根據注釋和詞語手冊基本就能讀懂課文,但是出于老師的不放心的心理還是讓學生開火車似的一個一個站起來翻譯,只是后來沒有通過一定的練習進行反饋,不知道學生到底對課文的翻譯掌握得怎樣了,同時也要求學生去背誦課文注釋,可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組長,也不知學生有沒有背,背得怎么樣,也沒有抽查,因此這樣的教學如果沒有以作業進行反饋那可以說只是成功了三分之一,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教學反饋,鞏固教學成果。
同時為了真正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我學習了余映潮老師的教法,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一個大組讀一個大組從狼的角度概括段意,然后交換由一個大組讀一個大組從屠夫的角度概括段意來了解課文內容,這樣的方式還是比較新穎的,可能是學生剛開始用這種方式來感知課文內容,所以教學環節來說還不太流暢,接著我讓學生由詞語角度來深入解讀課文中作者語言的簡潔和傳神,可是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學生不像上現代文一樣,可以從詞語角度來品析語言,所以剛開始時有點冷場,后來回來想了一想,如果我把問題的提法改變一下,換成這篇文章語言簡潔傳神的寫出了狼和人各自的形象,請從文章的詞語及描寫方法角度來加以賞析一下,這樣這個問題明確,一要求學生概括狼和人各自的形象,二可以從詞語或描寫方法角度來賞析,學生可能開始時就不會顯得手足無措,以致課堂出現冷場的現象,所以對于一個名師的教案的學習還要能夠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水平來提問,要學會靈活變通,不能照抄照搬,否則將適得其反。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的優點:
1、整節課的設計是一種讀書方法的指導,具體來說,是閱讀故事類文言文的三種境界,即初讀——讀通文意,再讀——讀出情景,三讀——讀懂特色所以說,本課是比較有高度的。
2、本課試圖以一則《狼》的學習來讓學生領略《聊齋志異》的特色:內容上“奇異”,情節上曲折,文筆上簡練。應該說,本課是比較有深度的。
3、對朗讀的指導是比較有成效的。四步走:讀出形勢的急緩,讀出屠戶的動作,讀出屠戶的心理,讀出作者的態度。幾遍朗讀下來,大部分同學已經能夠讀出《狼》的驚險與曲折。
并且四步的指導盡可能的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勢之急(第二段)是老師分析引導示范,學生齊讀;形勢之緩(久之……意暇甚),是學生找出原句,老師朗讀,學生聽出拖音,然后齊讀;屠戶的動作是老師問如何讀?快還是慢?學生自由讀,單個展示;屠戶的心理是老師告知心理:吃驚與放松,加入“啊”與“呼”,問應該加在哪?自由趣味朗讀,同桌交流,然后學生說理由,單個展示朗讀;最后是老師問什么態度?齊讀。以朗讀帶動分析理解,從而以朗讀達到體味情節曲折的效果,手法比較新穎。本課的朗讀學生是趣味盎然的,尤其是“讀出屠戶的心理”。
不足及啟示:
1、有些課必須提前預習。公開課、評優課課前讓學生拼命預習、拼命準備確實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但是,絕對的不預習,有時反而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無論是常規授課還是公開課。像本課文言文,不短,想40分鐘讓學生有收獲、有突破,不預習,難。像《社戲》,那么長,不預習,上課變成了自讀課文了。
預習與否,都應該依課文長度、難度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收獲最大化來定。
2、朗讀的指導如何更生本一些?我們看即便是余映潮老師的朗讀指導,也往往是師本的痕跡非常明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直接示范,朗讀能否也走向生本、高效的道路?
3、《狼》這篇文章有什么讓人感到奇“異” 的地方呢?這個問題太難了,初一的學生,基本上也就能理解到故事的奇異。
4、文筆的簡約是《聊齋志異》的一大特色,但我卻沒有好的辦法進行突破。原因是我的水平有限,而絕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文言文都簡練,不必講。我想,不是的,不是不必講,是我們不會。文言文為什么都簡練?《聊齋志異》的語言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這其中當然有原因,只是我們不知道。近來,我在想,一個教師,即便是他擁有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也絕不是據此便可以大有作為的,其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學問根底。
我們可以沒有高學歷,但一定要有深學力。余映潮老師只有高中學歷,但國內中語屆誰看小視他?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 篇15
今天,我上了一節公開課《狼》,整節課感覺氣氛活躍,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但靜下心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一、關于教學文本:
《狼》節選自選自清代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的一篇課文,根據我校教改的課題《差異適應性教學》要求,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蒲松齡及《聊齋志異》,流暢、準確的朗讀課文。
2、獨立思考、合作探究,通過翻譯揣摩文中人物和狼的動作、神態或心理描寫,把握狼和屠戶的形象。
3、感受狼貪婪、兇狠、狡詐的本性,學做一個勇敢機智的人。把主要目標確定為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來完成對課文的分析理解。
二、關于教法:
這堂課我的教學思路是:貫徹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實上,是否真正地把這一理念滲透融入到每一節課,自己實在需要靜心反思。
三、關于教學過程:
首先,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做了課前預習檢測,但對結果學生的共性錯誤沒有做重點強調。在朗讀這一環節,我充分利用了學生對學、群學的合作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朗讀的效率。在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我先是采用分組學習,再進行交流學習的情況。通過小組派代表到前臺來講,師生互動。其中有學生的講著講解不足的補充,有對知識的遷移,更有對問題的提出,這些課堂上新生成的東西都是課堂中的亮點。面對學生們發現的問題,教師能與學生共同探討,在爭論辯解中達成更高的認識。同時在學習中教師也能根據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適時的提出相應的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研討環節,學生們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學生們的展示很精彩。其次,本節課的不足,在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對學生做了課前預習檢測,但對結果學生的共性錯誤沒有做重點強調。在課文分析中,當學生沒有走進文本之中時,我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雖起到了拋鉆引玉的目的,但花費了太多的時間,致使教學環節前松后緊。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其實浪費時間還有一個原因,教師總不相信學生,學生回答基本解決了問題,教師就不必要一遍一遍的重復、糾正,以追求答案的完美。
四、總論:
課改后,我們教師的確注重了學生的質疑,注重了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這一次教學,我更切膚地認識到,學生是具有生命的個體,他們有認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教師就應該把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學生。學習是自我實踐的過程,自主探究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又不斷的生成新的問題。解決什么問題,怎么解決應是學生自主的行為,教師不可包辦代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點撥引導、提供條件、補充資料、創設氛圍。試想:一個嬰兒學走路的時候,是父母教會的,還是自己經過無數次的摔倒、體驗學會的呢?雖然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深刻,但畢竟是他們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問題還要靠自己解決,這才回歸了教學的主體。在整個痛苦的磨合過程中,我對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和執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這是我今后一個階段在文言文教學上所追求的境界。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狼教學反思03-29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08-11
語文《狼與鹿》教學反思04-23
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01-19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03-19
語文《狼和鹿》教學反思04-22
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0-05
七年級語文狼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1-28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