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1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自己在教學過程有兩點收獲:
(1)識字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效果好。學生學習漢字這種抽象的符號時,如果單一地教識字,會感到枯燥。如果把識字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為游戲能給學生快樂,在游戲中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學生的情緒是放松,在輕松的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出現漢字,學生不會有負擔,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在游戲中會產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爭冠軍的游戲:每一組選幾名學生當猜字的選手,大家當裁判。老師指一字,哪名選手第一個讀出,該組得一分。學生都屏住氣,精神集中地注視著生字卡片,大家為選手擔心、焦急……這樣做,不但能鞏固認讀效果,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學得也很投入。
(2)在教學中,注重聽的習慣的培養。“聽是一個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取得外界訊息的關鍵,是學習的基礎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障礙。特別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正是應該大量聽記、大量輸入、大量積累的黃金時間。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如: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言的人;要聽清老師或發言的人的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在對孩子聽的習慣的培養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表揚鼓勵。哪些孩子做得特別好的,及時鼓勵。從聽入手,這對學生的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訓練,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展,對入學兒童早期思維的開發也有積極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著學校這一主題來展開,因為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地方,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熟悉的環境,學生和小伙伴們的活動都在學校中進行,我讓學生始終圍著學校轉,而且是感興趣的轉。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前提,沒有虛構。我在上課中,也沒有嚴格按照課本上的內容,而是拋開課本,只是以課本為依據,為資源。聯系著本學校的情況,我借來了學生活動的照片,把學生帶入了活動中去。學生在興奮和高興中暢游著,根本想不到是在學習新的內容,老師不自然的就把學生帶進課堂里了。
在回憶和回顧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有點新鮮感,所以我加入了“小記者采訪這一環節,我認為是比較高明之處,但鑒于學生的水平,雖然不怎么成功,但我心里還是感覺很好,畢竟在這個過稱中,學生的能力得以鍛煉,也開拓了一方面的視野,這在我們《品德與社會》這門課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如果說有什么不當之處,當然有。通過老師們的評課,我收益頗豐,沒有體現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形式,如果再在采訪這一環節中思路再大膽一點,放開一點,效果會更好,所以說應該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加強鍛煉才是。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我們的學校》一課的學習。回顧整個教學活動,我最深的體會是采用研究型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求知過程的探究者,師生關系更為民主、平等,教學已不拘于課堂40分鐘,而是將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相結合,重在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研究型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課教學中,我嘗試了研究型學習方式。針對三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培養研究學習能力這一特點,結合本課教材內容,教學過程分為了課前學習研究、課內匯報交流和課后延伸升華三部分。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校園特色等的照片。課前進行校園觀察活動,并以《我們的學校》為題寫記錄短文。
我強調孩子們分小組搜集信息,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苦與樂,還要體會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研究型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只有在過程中才能體會,才能真正學會“如何合作與交流。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也有體現。
再有在各組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我發現有個別學生搜集的資料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再次指導學生搜集的目的、內容及時給予幫助。我覺得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因為培養學生研究學習能力,第一步就是培養他們真確搜集信息的能力;第二步就是注意教給學生處理信息、進行匯報交流的方法。
最后有了課前有目的地指導,和學生主動探究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情緒高漲、爭先恐后地交流匯報。我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給他們進行適時的補充介紹,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里悟得知識。另外,我盡可能成為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讓學生有話敢說,消除師生之間的緊張氣氛,讓學生好學、喜探究的天性發揮出來,從而樂于學習。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教學的空間將更為廣闊,只有把課前的研究,課內的教學和課后的延伸有機的融合,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既直接感受知識,又體會到運用知識的樂趣。
《我們的學校》一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北京郊區大山懷抱里的一所小學,介紹了學校的位置及學校周圍美麗的環境,表達了校學生熱愛自己學校的情感。課文通過對野花、河水的描寫體現了學校周圍環境的美麗。由于本篇課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段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朗讀課文和識字、寫字時是課的重點,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主要是以學生的讀為主,通過多次反復指導學生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學校的美麗和學校生活的快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針對“美麗的野花開滿了山坡,清清的河水從門前流過。一句的指導有多次反復,且從學生學習讀得反饋中,我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在培養學生讀好文本的方式比較單一。
在全文的朗讀訓練中雖然注意了讀的層次,但大多數讀都局限于指名讀、齊讀和自己讀三種方式,尤其是齊讀環節、對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的課文沒有起到時效性的作用。
如在教學第二句話“美麗的野花開滿了山坡,清清的河水從門前流過。一句時,設計了“美麗的野花開滿了山坡,清清的河水從門前流過 與“野花開滿了山坡,河水從門前流過對比的環節。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感野花開滿與河水清清,對野花與河水進行想象。通過教師的語言滲透,幫助學生進行詞語的積累,并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的讀出美麗與清清兩個詞語,在教學設計這一環節的失誤在于,意識到了要講兩句話進行對比,但沒有把兩句話分開寫,而是采用了把關鍵詞變顏色的方法驚醒比較,對于初次接觸課文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讓學生去挑選自己喜歡的那一句多讀兩遍:學生看著句子不知道該怎樣做,有的甚至還不知道倒底哪些字合起來是一句話。帶著這樣的狀態來朗讀效果可想而知。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2
我講授了《我們的學校》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比較全面地認識了整個校園,懂得了要尊重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學生們很喜歡這種方式,在表演中,他們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善于評價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不足:
1、有個別學生發言不積極。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多關注學困生,應多提問他們。
2、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爭取做到寓教于樂。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3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我們的學校》一課的學習。回顧整個教學活動,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采用研究型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求知過程的探究者,師生關系更為民主、平等,教學已不拘于課堂40分鐘,而是需要教育者“課堂教學+課外信息”的意識,重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研究型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課教學中,我嘗試了研究型學習方式。針對三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培養研究學習能力這一特點,結合本課教材內容,教學過程分為了課前學習研究和課內匯報交流兩部分。
課前我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學生自由合成三個學習小組,并從“不同地區的學校,不同時期的學校,不同類型的學校”三個課題中,自己選擇出本組的研究課題。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方面。于是,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
首先就每個課題,我給學生提出了具體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如:不同地區的學校,要求學生搜集我國農村、城市的小學圖片、文字資料,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圖片、文字資料。
我強調孩子們分小組搜集信息,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苦與樂,還要體會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研究型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只有在過程中才能體會,才能真正學會“如何合作與交流”。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也有體現。
再有在各組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我發現有個別學生搜集的資料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再次指導學生搜集的目的、內容及時給予幫助。我覺得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因為培養學生研究學習能力,第一步就是培養他們真確搜集信息的能力;地二步就是注意教給學生處理信息、進行匯報交流的方法。我要求他們“選出最符合本組研究課題要求的最能說明問題的資料”來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使學生進行選擇、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過程落到了實處,也為本課教學打下了基礎。
最后有了課前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和學生主動探究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情緒高漲、爭先恐后地交流匯報。我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給他們進行適時的補充介紹,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里悟得知識。另外,我盡可能成為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讓學生有話敢說,消除師生之間的緊張氣氛,讓學生好學、喜探究的天性發揮出來,從而樂于學習。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的素質需要不斷提高,教學的空間將更為廣闊,只有把課前的研究,課內的教學和課后的延伸有機的融合,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既直接感受知識,又體會到運用知識的樂趣。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4
《我們的校園》的主要內容是根據5幅活動圖,讓學生收集其中的信息,并會根據這些信息完成一個統計表。在具體分析每幅活動圖的時候,我差不多用了同一種模式:即看圖——收集信息——編題目——解答的形式。頭2幅圖,內容比較豐富,學生比較有興趣,在解決問題時注意力都比較集中。
可到了后面幾幅,還是一樣的形式和要求,部分學生開始不耐煩,有點不專心聽講了。雖然最后,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一個笑臉表示一個人,也會根據圖中所示的`信息來完成統計表,達到了所要的教學效果,但在后半段的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反饋不積極,課堂氣氛不活躍,是讓我很遺憾的。
這也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是不是一定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一模一樣地進行教學?是值得商榷的。主要還是看學生是不是適合,能不能被吸引。只要學生興趣一被激發,他們便有了學習的動力,才會有可能出現預設想要的師生互動。所以在備課時還得考慮得更周全,盡量避免出現重復環節。但是說的容易,做起來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設計出完美的教案,還是要一點一點,慢慢改進。至少通過這次教學,讓我明白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是很重要的。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5
(一)培養審美情趣,激發愛校情感
寫作文的目的不僅在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做人原則。那么說明文的寫作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本次作文在這方面作了一下嘗試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利用良好的校園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從而激發他們的愛校情感。因為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處處都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內涵,校園中的自然美,教室里的裝飾美,教學中的創造美,以及師生的儀表美、情感美、語言美等,無不對學生審美觀的形成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天天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能對此熟視無睹。但通過這樣的活動會重新喚醒他們激情,他們會重新發現我們的校園是如此美麗,身心受到很大的感染,自己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自己的言行與特定的校園環境相協調,并且產生對自己校園的熱愛之情。蘇霍姆林斯基說:“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
(二)讓優美的語言美化我們的說明文
談到語言美,人們會想到優美的敘述、生動的描寫,大家也總是覺得語言美與說明文好像是沒什么必然的聯系,認為說明文頂多也就語言準確樸素罷了。在說明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重內容而輕形式,對于語言藝術往往一帶而過,甚至絕口不提。這種做法,如入寶山而空手回,說明文的魅力,也在學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我認為越是簡單樸素的語言越值得我們去體味,真正文質兼美的說明文,也是很注重語言美的
只要加以引導,學生同樣會寫出文筆優美的說明文。選取的三例學生作文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從以上兩個方面論述,我們可以發現說明文寫作中也有許多值得品味的方面,但說明文中值得品味的'又何止這倆方面。說明文的道德情操、愛國思想、生活常識、條理清晰的理性思維等等,哪一樣不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味、玩賞,“茅草根雖細,卻能越嚼越有味”,只要我們深入挖掘,聯系實踐,(《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努力從質樸中尋求不樸素的東西來,實現說明文寫作教學的“美麗化”為時不遠。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說明文寫作教學中大有可為的,如果廣大教師都能樹立這樣的觀念,我們必定能改變目前說明文寫作教學中的諸多弊端。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6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與以往傳統的思品課相比更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在教學《我的學校》一課我主要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方式。參觀時,我根據學校實際設計了幾條不同的參觀路線,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分組開展參觀活動。在參觀校園過程中,我又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適當的記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無拘無束地活動,從不同角度思考、觀察,思維始終處于較積極的狀態。這樣的學習是有效的,學生們在表達校園中自己喜歡的地方時用了畫一畫、寫一寫、說一說、剪一剪、貼一貼等多種方法,不僅體現了教材的選擇性,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同時在這個活動根據低年級兒童品德發展規律,認知發展的特點,寓品德教育于教學活動之中,在整個教材中滲透對兒童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重視兒童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養成。思想教育采取兒童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道德沖突、感悟道德選擇,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并將道德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為。
例如《我的學校》這一課,本活動是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第一課,也是學生入學后從理性上接受“我是一個學生”這個概念的開始。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已經由學齡前兒童轉變為一名小學生了,并幫助他們認識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學校的情感。在進行參觀校園這一環節時,我帶著學生邊觀察,邊介紹學校的個中設施及其用途,使學生對本校個中設施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學校不同設施有不同作用。如:學校的校長室、教師辦公室、圖書閱覽室、衛生保健室、學生廁所等,通過介紹,使學生明白學校是學生學知識、長本領的地方,學校里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的情感。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7
在極其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在學生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完成了《我們的學校》一課的學習。回顧整個教學活動,我感受最深的體會──就是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采用研究型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求知過程的探究者、主動的學習者,老師則只是比學生多些經驗的求知者,師生關系更為民主、平等;教學已不拘泥于課堂40分鐘,而是需要教師有“課堂教學+課外信息”的意識,重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型學習”是指教師或其他成人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課,我采用的就是研究型學習的方式。針對三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培養研究學習的能力這一特點,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我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了課前學習研究和課內匯報交流兩部分。
課前,我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學生自由組合成了三個學習小組,并從“不同地區的學校、不同時期的學校、不同類型的學校”三個課題中,自己選擇出本組的研究課題。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方面。于是,我主要作了以下幾方面指導:
1.就每一個課題,我給學生提出了具體的搜集信息的要求。如:不同地區的學校──要求學生搜集我國農村、城市的小學的圖片、文字資料,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圖片、文字資料。如果是通過詢問父母、老師獲取的信息,可以請他們畫一張有關的圖畫。不同時期的學校──搜集我國從古到今各種形式學校的圖片、文字資料。不同類型的學校──搜集各種培養對象不同或培養人才的從業方向不同的學校圖片、文字資料。這樣,就使學生的信息搜集更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操作性。
2.考慮到當前獲取信息的渠道眾多,可學生已有的搜集信息的范圍還不夠廣闊。我就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思考:“你們覺得,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搜集資料?”從而,使學生知道了書報、雜志、互聯網、電視、廣播,以及家長、老師詢問了解等,均可獲取所需的信息。
3.我強調孩子們分小組搜集信息,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苦與樂,還要體會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研究型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只有在過程中才能體會,才能真正習得“如何交流與合作”。這一點,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也有所體現。
4.教師了解學生研究學習的情況,指導、幫助各組學生選擇、處理信息,并提出課內匯報交流的要求。在各組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我一一查看了他們的資料,發現有個別學生搜集的資料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再次指導他明確搜集的目的、內容,及時幫助他重新搜集資料。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因為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第一步就是培養他們正確搜集信息的能力。第二步,我就注意教給學生如何處理信息、進行匯報交流的方法。我要求他們“選出最符合本組研究課題要求的、最能說明問題的資料”來向大家匯報,并填寫“研究學習調查表”。同時,我請各組“自己設計出自認為最精彩、最有說服力、最能吸引同伴的匯報形式,緊扣研究課題,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匯報。”從而使對學生進行選擇、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過程,落到了實處,也為課內教學打下了基礎。
有了課前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和學生主動探究、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分組進行匯報交流,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共同學習、交互作用也就變得十分自然。今天的課堂,學生已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正是新課標提出的“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但老師也并不是無事可干,相反,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師必須非常了解學生,有靈活的教學機智,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將“導”導在點子上。教學中,我積極地與學生的想法共舞,就學生沒有談到的問題,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給他們進行補充介紹,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里悟得知識;對學生匯報的時間及時進行調控等,也都是教師主導作用潛移默化的體現。縱觀整個課堂教學,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而是帶有了朋友間對話的特點──是雙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僅僅是單向的信息傳遞。我盡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和交往者,讓學生有話敢說,消除師生間的心理緊張氣氛,讓學生好學、喜探究的天性發揮出來,從而樂于學習。
總之,通過對本課的研究,我認識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師的素質需不斷提高,我們教學的空間將更為廣闊,只有把課前的研究、課內的教學、課后的延伸有機融合,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既直接感受知識、又體會到運用知識的樂趣。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8
學校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應該是他們最為熟悉和感到親切的地方,所以選此主題。
一、“選擇我喜歡的”
一開課,我就把問題拋給學生:“當來賓或小伙伴要來我們學校參觀,你想向他們介紹些什么?”同學們馬上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情緒高漲,各抒己見。我趁機進行歸納總結:“說得真好,可是,這些關于學校的知識,我們怎么才能了解呢?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望著學生閃閃發亮的眼睛,我知道已成功地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們自己的經驗,他們討論出可以用“觀察”“調查”“采訪”等多種形式進行了解,我因勢利導,揭示活動主題《我們的學校》,并且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提出采用分組進行活動的形式,共分為幾個小組,分別為“觀察:操場、教學樓”“采訪:校長、老師、同學”。
我們要構建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就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直接生活經驗。“我選擇,我喜歡”,這樣,學生才會對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才會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認識我們的學校”這個活動,就是基于學生的興趣和體驗來設計和實施的,創設了“當客人來我校參觀時,你作為小導游想向他們介紹什么?”這個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確定活動主題,自主選擇活動方式,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我做了就知道了”
在各小組集中成員的智慧與力量提出要采訪的問題、確定具體分工之后,我表揚了同學們能根據不同的研究主題制定出不同的活動計劃。然而光有好的想法還不行,關鍵還要去實施、動手去實踐。活動中,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自己去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著力構筑新型的師生關系,打破教師的權威,使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指導者。
三、“說說我的想法”
經過同學們的努力,收集到了許多資料,除了在課堂上交流匯報以外,還需要教師將活動引向深入。此次活動中,有同學經過觀察,發現學校的花草樹木多、體育設施齊全,但花壇和乒乓球桌等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交流匯報過程中,我相機引導同學們思考:“用什么方法來保護學校的壞境和設施?”為以后的實踐活動埋下伏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連續性。
活動中,孩子們常有讓人驚喜的表現,比如,在采訪的過程當中,他們大多能注意講禮貌;在觀察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但同時,也有不如人意的事:不熟練采訪的技巧,記錄速度慢;了解到的資料不夠全面、深入,一些較為值得研究的問題比如對于學校的歷史,就只是一帶而過……
綜合實踐活動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我們只能不斷的探索,但我們相信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9
《我們學校亞克西》是一首具有濃郁新疆風格的兒童歌曲。歌曲中通過“亞克西”來贊揚學校、老師、同學,表達了學生對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熱愛之情。本課中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自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解決好歌曲中“亞克西”的兩種不同節奏型。以此為出發點,所有環節為這一目標而服務,學生也都完整的唱準歌曲。總結這一堂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借鑒和運用的:
1、教學目標、重點明確。本課中對于學生來說,就是唱準兩種不同節奏的“亞克西”,并能清楚它的位置。我首先通過用兩種節奏的“亞克西“X X X 和X X X來表揚學生,讓學生產生疑問,區分出兩種節奏的不同。隨后通過教師的手勢,讓學生用“亞克西”表揚同學,表揚自己,在說與看的過程中加強了對”亞克西“的印象。在這之后,馬不停蹄繼續讓學生回到歌曲中,邊聆聽邊用筆畫出”亞克 西“與“亞 克 西”出現的次數,在不斷的強調與聆聽中,解決好重難點。
2、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聲音美的塑造。通過自身帶有感情的范唱以及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歌曲的情緒等來讓學生進行模仿演唱。同時在演唱過程中以“lu”代替唱名唱旋律,在學生演唱過程中強調聲音的“顆粒性”———聲音的集中,同時讓學生感受每一個音就像一粒棗,輕輕往口里丟進去唱下來的感覺,這樣具體形象的語言描述,能讓學生馬上能找到正確的聲音感覺,更好的解決我的教學目標。
當然,作為一名新老師,我的教學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有很多考慮不全面的地方,同時這堂課我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三年級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過渡年段,所以這年段的孩子開始有點小調皮,不太配合老師,所以,在這堂課中也有產生一些問題值得我思考:
1、音樂課的教學應該是“整體——元素——整體”的過程,在此堂課中學生剛開始對歌曲的“整體”感受印象不深,感受不夠強烈,尤其是對于歌曲中的新疆風味,沒有給與學生更多的引導與感受。
2、對于學生良好的聽覺習慣的培養還需加強。因為音樂本身就是聽覺的藝術,它是抽象的,得需要我們靜靜的去感受。所以,良好的聽覺習慣對于學生感受音樂很重要。
3、教學過程中安排的小組合作沒有必要。在歌唱教學中,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本身的音準、節奏都不能掌握很到位,讓他們自己小組合作學習很難達到學習效果,并且很難達到教學效果。雖然我有安排小組長帶領,但是在課堂上還是出現了大部分同學覺得沒事做,不服從組長安排,幾個學生說說笑笑的場面。
4、歌曲最后部分才臨時安排學生學習新疆舞蹈動作,顯得有些突兀,沒能事先有個鋪墊,讓學生馬上接受并表演有些難度。
通過對自己課堂的反思,有幾點我覺得可以在以后的課堂中進行改正:
1、學生聽覺習慣的培養應該通過多種手段來培養。如帶著問題的聆聽、邊聽邊隨歌曲律動、讓學生從伴奏中區分出歌曲的前奏與演唱部分、聆聽歌曲伴奏的特點等等。
2、歌曲的學習應是“預習、學習、鞏固。”這樣一個模式。所以,任何知識的學習都不能唐突的直接擺在學生面前,應事先做好鋪墊,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隨后再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學習,在學生掌握到位后,再最后再進行鞏固,這樣學生對于知識點就能牢記而不至于遺忘。
教學經驗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教師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也不能只會做不會反思。只有懂得反思,不斷了解和改正自己的缺點,發揚優點,才能成長的更好。在《我們學校亞克西》這一課中,我明確感受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也將用心去改正,上好一堂優質音樂課。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我上了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的內容是我自己選擇的,課題是《我們的學校》。我之所以設計這樣一節課,主要是想嘗試一下校本課程的開發,因為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內容與我們這里的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差較大,有些不能很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這一節課同時也是為了通過這一節課培養孩子們的多種搜集資料的能力,及將資料進行簡單整合并向他人介紹的能力。
我今天的這一節課是其中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自己討論搜集資料的方法及搜集資料的注意點,培養他們的合作及分工能力。說實話,我在課前對上好這一課還是很沒有把握的,因為自我感覺這一課的設計還是比較開放的。在搜集資料方面,我允許學生們可以向老師請教,可以上網查詢,也可以到校園各處去看看。我一開始就擔心那時我會控制不了這樣的局面。但上完課后,我感覺應該說還算是比較好的,學生們對了解學校的各方面情況還是比較積極的,所以他們在活動中都很投入。這一課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給我的啟發也是比較多的。
一、課程校本化,讓學生更貼近教材。
我在今天課上的第一感覺就是學生們比平時在課上的表現要興奮許多、積極許多。在我給他們假設的情境中,學生們真是有了一種主人急于將自己的學校介紹給別人的欲望。我對學生們說:“如果現在客人已經來了,你們能向他們介紹嗎?”由此,我引導學生們關注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上,那就是要向別人介紹學校自己必須先熟悉自己學校的一切,所以學生們對接下來的搜集資料的環節興趣更濃了。我對覺得所以學生們有如此積極的表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給他們設計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是密切聯系的,他們對這些問題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更有興趣。
在搜集資料了解學校的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最后確定本小組的共同研究目標,然后自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所以在活動中,學生們有的去登錄學校網站搜集有關資料,有的則去向校長及其他老師了解學校的大小、歷史、榮譽、動向等等。整個活動過程很是“熱鬧”,這也是我所期盼達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在這一環節的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就會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他們在活動中也就更有積極性。
三、讓“邊緣”學生也能積極參與進來,值得思考的互動“癥結”。
課堂中有好幾個環節我都注重了學生之間、學生與我之間的互動。在討論搜集資料的方法,搜集哪些方面的資料,搜集資料的分工時,我都是讓學生們在小組中討論進行的。大多數學生都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但總有幾個學生在那里或是觀望或是做一個聽眾。我很難過地看到這一幕,我不愿看到他們把自己獨立在課堂的邊緣,不愿他們永遠都做一個旁聽者。我的互動課堂的建構的癥結也就在此。我今后還得和其他老師一同努力來解決這一問題。
反思這一課,有得也有失,但這并沒有影響我投身課堂教學實踐的積極性,我認為有了失誤,才能有更大提高。
【小學語文《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的學校語文教學反思01-06
語文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11-23
《我們的民族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9-22
我們的錯誤語文教學反思02-07
學校語文教學反思04-28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03-22
《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反思精選03-21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14
語文《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