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
上完了《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主要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1、 由徐悲鴻的《奔馬圖》導入,初讀課文,要求能將課文讀通讀順。
2、 指名分節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出示課后第三題的詞語讓學生盡量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扣題質疑,說說“勵志”是什么意思,徐悲鴻勵下什么志,從而引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句文本之魂。
5、緊扣“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鴻是在什么情況下勵志?又用哪些“事實”來實現自己的“志向”。引導學生在關鍵詞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鴻為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6、以“徐悲鴻,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
回想自己的教學,有兩點體會非常深刻:
1、第二課時的教學緊緊抓住“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這一中心,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找一找徐悲鴻是在什么情況下勵志?又用哪些“事實”來實現自己的“志向”。引導學生在關鍵詞句的品味中感受徐悲鴻為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在這基礎上指導朗讀。整堂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非常到位。這節課深刻感受到了這樣的大問題的設計有助于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2、語文教學應抓住語言文字的訓練。如何讓學生感受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需要學生穿行在語言文字之中,對關鍵詞的涵詠、品味,獲得獨特的讀書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四年級學生應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學生通過讀書找到了“不知疲倦”、“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等詞語感受到徐悲鴻的奮發努力、勤學苦練。在第六節,抓住“小閣樓”、“一杯白開水”、“兩片面包”和自己的生活做比較,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卻能忍受是為了學習繪畫的需要,是為了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真正的中國人。
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2
《徐悲鴻勵志學畫》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整篇課文的重點在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所以在教學時,我圍繞課題中的“勵志”展開,利在緊扣全文的主題。
下面我來談談我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1.時間把握
一堂課40分鐘,時間是有限的,但要留給學生的是無限的知識,所以這40分鐘怎么樣有效合理地把握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時要舍得舍棄一些次要的東西,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體悟課文重點的部分。一節課應該做到有詳有略,作為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要大膽地舍棄一些次要、無用的知識,讓這樣的課堂更加有效率。如在教學這一課時,之前那個外國學生傲慢無理的話應該略講,只要學生讀出輕視、傲慢的語氣就好了,而重點應該放在之后那個外國學生態度改變后的話以及最后的那句“有眼不識泰山”上面。
2.重在挖掘
語文這門學科重在挖掘,可以大到整篇課文去挖掘,小到從一個字、一個標點上去挖掘。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所以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去引領學生體悟文中的精髓,使學生更深層次地領悟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從而更能挖掘了解人物的內心,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如:在教學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時,課文是從勤奮學習和生活清苦兩方面來具體講述的。在講到勤奮學習時要體現“每逢節假日”和“一畫就是一整天”這兩個關鍵詞,通過講節假日他還在臨摹畫畫,在這里就可以問學生:“你們覺得徐悲鴻苦嗎?”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想想到底苦不苦,其實在這里“苦”和“不苦”都說的通,“苦”在每天勤學苦練,的確很苦;“不苦”是因為徐悲鴻覺得不苦,他覺得他是在苦中作樂。通過這樣一提問,徐悲鴻的這個人物形象立刻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了,學生立刻就會體會到徐悲鴻的那種勤學苦練的精神。而“一畫就是一整天”也飽含著兩層意思,這點我也沒有引導學生去體會,一層意思是花的時間很多;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投入的精力多。3.教師語言
教師的語言是一堂課至關重要的部分,不管是課堂提問語還是評價語言,都是需要深入去推敲的。在課堂上,當我的一個問題問出去后,有時學生表現出來的卻是木訥地看著我,此時我就會問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提問語沒有說好,所以學生聽不懂我的提問呢?所以教師的語言不僅要讓學生,更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有興趣地舉起小手來回答這個問題。教師提問的難度也應該是由易到難的,容易的問題留給差一點的同學來回答,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而難的問題讓好學生來回答,其他同學聆聽的時候也是一個自我體會的過程,接著在重點之處讓學生復述,重要既能反復鞏固重點之處,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我沒有好好做好這一點,完全把機會留給了好同學,忽視了給差同學一個表現的機會。在品位關鍵詞上,應該著重交給學生方法,用特例引導學生去學會學習,引領學生體味關鍵詞。
在以后的教學上,我將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3
上這一課,我選擇了走極端,正如雪山草地所說,把錯誤堅持到極致就是真理。我成不了真理,但這絲毫不會削弱我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氣。
大家都說愛國太大,太空,于是我就是要讓這一課充斥著厚重的愛國味。
真正的中國人!
你們中國人!
我們中國人!
每一次的追問,就是一次愛國之情在心中的激蕩。
“你們中國人!”第一次在文中出現,是諷刺,是嘲笑,是蔑視!可第二次出現在大家的眼前時,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承認,是佩服,是贊揚!這樣的.變化,作為中國人,你不為之而興奮嗎?
“我們中國人!”歷史的原因一度使我們中國人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喪權辱國,民不聊生。可文章結束時,徐悲鴻雖沒有言語,課文中隱去了文字,但“我們中國人!”的那份自豪,那份被承認,還是激動地可以!
“真正的中國人!”更是大家一直思索的,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子的?我愿意成為這樣的中國人嗎?我能成為這樣的中國人嗎?我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中國人!
“中國人!”三個字反復地在我的腦海里縈繞,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
藏了多少夢?
……
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
這樣的歌聲又從心底唱響!
以上是對課的設想以及我所希望達到的效果的一點說明。
上完課,幾點反思:
一、“課上,教師要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少說一點,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我做到了嗎?今天的課上,我說得不少,學生說的也不多。因為上完課發現自己蠻累的。原因就在于自己預設的東西還太多。我所崇拜的翟啟連老師曾經對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精心的預設就沒有精彩的生成。一度時間,我以為我理解了這句話。于是精心的預設每一個環節,甚至上課的每一句話。這樣的課堂別人看起來是流暢了,但自己覺得輕松嗎?稍一處差錯,自己就慌得滿頭大汗。后來想想,是自己曲解了。要預設的是思路,是開放的問題和答案。自己越想說,無非是學生的想法不對你的路子。你要用言語把他拽回來。
二、仍然沒有跳出內容分析的怪圈。不分析不放心,但又因害怕分析,所以總是太匆匆,這就導致了我所說的“飄在云端,暈”的感覺。其原因就在于自己對于要教什么還不是很明確。
三、一些環節走過場,或者沒有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如第一環節的設計看似好看,其實無效。原因有二:一是沒敢讓學生充分地說,這也與第一課時上的不扎實有關系。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里的說是對全文的回顧與思緒的整理;二是卻是老師命中要害的點與提。所以沒開好頭。還比如“你認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沒有基于文本,如能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后,再來說,會更好。
另對曉月風所提的問題,開始我確實有想法。就是對“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句,讓學生對俗語、過渡句和串聯起整篇課文的作用的一個認識,后因自己平時的意識不強,上課時又擔心割斷了文脈、課感而遺忘忽略了,也算是一個遺憾。
從來就不善于寫大而理性的東西,因為自己的邏輯思維存在缺陷,以上算作上完課的一點總結。誠懇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與幫助。
四年級語文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立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我和往常一樣,布置了預習單,也布置學生去找找相關徐悲鴻的材料。課上由掛圖駿馬圖引入徐悲鴻,請學生交流查到的相關資料,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好多手都舉起來了。聽著他們的介紹,我很欣慰,看來同學們的預習作業做的非常好。下一個環節,是檢查預習生詞的情況。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環節已經不難了。讀到“嫉妒”一詞時卻卡住了,大部分的聲音把嫉讀第四聲,有幾個微小的聲音妒第二聲。和諧的讀書聲嘎然而止,我的教鞭也停在了這個詞上。心里頓時涼意四起。這就是預習的結果嗎,連課文的生字詞都沒有解決。接著就是幾個人的小型辯論會,大多數的人一頭霧水。
小玉:課文的朗讀磁帶我聽過了,也讀第二聲。
一部分人隨即點頭
甜甜:應該是第四聲,平時常常就這樣說。
剛點頭的一部分人又點了一次頭。對于這個場景我無奈又好笑,我沒有履行法官的角色對此作出“判決”,我把這個“審判權”留給學生,沒有一個人能拿出有力的證據對此有個“判決”。我說:“我很遺憾,沒有一個同學拿出有力的證據來證明這個詞語的讀音,說明你們的預習存在著很大的漏洞。電腦的漏洞多了會系統癱瘓,而我們學習中漏洞多了會......(同學們七嘴八舌接過話題)那么請在課后補上漏洞,希望你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要再出現這樣的漏洞。
反思:預習不是一樣形式作業,要抓量的同時要把好質的關.預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應該針對性的布置量力而行的作業.語文的學習要從基礎抓起,特別是字詞.是重中之重.雖然詞語的書寫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不是難事.然而,詞語依然是根據.在預習中把課文讀準,讀通是最基礎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分析課文理解課文都是從字詞入手,然后才是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