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1
《生命生命》是臺北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再教本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本組課文中的《觸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兩篇文章,已經有了對生命的一些認識。源于對《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樂觀面對”和《永生的眼睛》一文“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感悟,因此教學本課采用“聽──尋──悟──背”四個板塊,以達到“在讀中思索,在悟中升華”的效果,從而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這節課的目標擬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標2和目標3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4、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
從教學過程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
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并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積累好詞佳句作儲備。整節課,書聲朗朗,讀味十足。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無論是自讀自悟,還是小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采用讓學生作“圈點批注法”“小組合作探究”“規定答題句式”等方式,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盡管本節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為:
1、教師有些地方的啟發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
2、教師因局限于備課時的框架,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
3、教學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探討有“貼標簽”之嫌。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以上問題,準備從這幾方面入手:
1、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備學生,并且盡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的狀況。
2、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思維。
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著教書育人的宗旨,我會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盡最大能力彌補“教學這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2
回顧十二年的教學生涯,已參加了三次學校舉行的教學策略研討會了。這次第十五屆小學策略研討突出“學生參與”的主題,本身就貼近了真實的課堂,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我由衷地為大道語文課邁進了真正的課堂生活而高興。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9課《生命生命》,本課屬第五單元一類文。首先從課題來看,生命是個永恒的話題。也是個沉重的話題,如何把這個人生成長中很重要的話題讓十歲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領悟昵?我們知道不同閱歷的人,不同經歷的人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經歷為線索展開教學。隨著對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對生命的感悟層層深入,從而徹底領悟了生命的不同含義。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的參與。說到參與就要考慮到主動參與、被動參與,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等問題。為了使學生很好的主動參與。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學習的自主性,問題的開放性、師生交流體現民主和平等。體現課堂生活的真實、自然,在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中使認識更深入,學習更有效。主題教育理論的滋養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如何在課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并在學生需要時能適時地給予指導和點撥。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體會到課堂上彌漫著人文關懷的氣息,如:學生感謝同桌的提醒,老師感謝學生的補充,學生大膽提出自己對課題中的兩個“生命”的不同解釋,課堂上呈現出辯論的情景……。這種精彩的生成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被煥發,被激活,說明學生真正進入了認識生命,領悟生命的學習中,課堂上學生的情緒由平靜到泛起微波再到波瀾壯闊和奔涌不止,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這精彩來自于充分的預設,來自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來自對學生獨立人格的尊重,來自教師對課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節課不可能完美無瑕,我們要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們要牢記教師的厚重沉淀,知識的廣博,充分的預設,先進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礎。
本課中“交流新發現”和“書寫生命感言”的設計都體現了讀與寫、言與書,工具與人文,自主個性張揚與教師指導的融合。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課結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開始了,如果教師們評價中說我成熟了,大氣了,那要感謝我的學生們。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鉆研,深思熟慮,力行實踐過的東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會走得更堅實!
最后想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1、參與的廣度與參與的人次之間的關系。
2、教師的評價語言與學生的參與深度的關系。
3、教師指導的時機與學生參與的熱情之間的關系。
4、課堂所提問題對學生參與的影響:
影響參與的因素有許多,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我們每個人的課堂都能精彩紛呈,讓我們都來享受充滿活力的課堂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吧!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3
執教完《生命生命》一文之后,回顧整個過程,確有許多值得反思之處。
這一課,篇幅并不算太長,但內容很難理解。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談論生命問題確實有點勉為其難。更多情況下,學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缺乏真正真實的感受,而這又恰恰是教學中極力強調的。缺乏對生命的真實感受,無法引起共鳴,那么教學將會是失敗的。
在備課的過程中,最初的考慮是讓學生大量收集有關的資料,通過資料的收集,感受文章的含義。在試教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理解缺乏基礎。盡管他們擁有很多的資料,如海倫.凱勒、貝多芬、張海迪等人的事跡,但這些資料只是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對理解的幫助并不具備更多的意義。
讓學生談感受時,學生也只是簡單地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羅列出來,顯得空洞而又乏味。逐漸地,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選擇了一個突破點,那就是緊緊抓住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跡,將課文與作者的生命歷程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學生在感受課文內容的同時,走進杏林子的生命世界,用心感悟作者所寫出的這些語言文字中蘊涵的對于生命的思考。
教學中,通過第一個課件展示了杏林子命運中的不幸,同時點出她的堅強,引導學生感受文中前兩個事例中所提到的小飛蛾和小瓜苗的生命,使學生理解作者之所以選擇這樣的事例,完全是出于對自己生命的思考。這樣一來,既讓學生感受了語言文字,又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的心,并和自己的心產生共鳴,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
第二個課件展示了杏林子一生的作品,讓學生感受到在如此艱難的生命歷程之中,尚且有如此的毅力,實在令人敬佩。這樣,文章最后兩個段落中的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起來就好了很多,學生在談如何“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時,也有了更真切的體會。在教學中,如何合理地利用和處理資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教學中,如何根據教材特點處理教學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篇課文是這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整個單元都是有關生命的。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前兩課的基礎上,更好地學習這一課,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前兩課的理解更好地與本課的學習結合起來,學得更深入,這是一個難題。學生的思維我們可以引導,但并不由我們決定。在教學中,我采用的辦法是讓學生談論“你還知道哪些像小飛蛾和小瓜苗這樣的生命”,在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前兩篇課文來談,從實際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學生并不是泛泛而談,都能夠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有針對性地說出自己的理解。看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立足單元,抓住課文前后之間的聯系,從整體上理解內容,領會中心,是一種較為扎實有效的辦法。可惜,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常常忽略這一方面。
其實,在最初選課的時候,只是出于對這篇課文簡單的喜歡。在備課的過程中,在老師們的指導下,越來越意識到文章帶給自己的震撼,在震撼之余,才逐漸領會到更多更深層次的東西,繼而,才能夠將自己的這種理解滲透到教學中。我想,一節課所呈現出來的表象固然重要,備課的過程更重要。這一過程已超越了一般意義的備課,是一種對于作者的重新審視,也是一種對于自身歷程的回顧與思考。這一方面帶給我的巨大沖擊至今仍強烈地停留在我的意識之中。
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有資料的引入,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想開去。然而,一個突出的問題隨之而來。當學生充分想開去的時候,往往很有效果,但忽略了想的目的。從閱讀中想開去,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把握內容和中心,能夠想得開去,還應該能夠收得回來。在實際教學中,當我引導學生想過之后,沒有注重讓學生再次回到文本中來,以為想過之后,學生就應該可以理解透徹了。后來想想,應該讓學生在想開去之后,能夠將所想的內容和文中需要理解的內容聯系起來,并通過具體的字詞句體現出這種聯系。這樣,理解會更深入。事后想起,這是本次最大的敗筆。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在教師小結語言的整體性、引導性上多思考。
教學之后的感受很多,值得反思的東西也很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上完一次這樣的課,自己就會進步一點,對教學的思考會更深入、更廣闊一點,即使有時并不成功。能夠多想一點,能夠更全面一點,能夠更細致一點,能夠更投入一點,也許,就會更好一點。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4
在課一開始,從介紹作者杏林子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這堂課讓學生充分地讀,注重朗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體會感情,讀的訓練有層次性,我指導學生初讀時要求理解內容,知道寫什么,再讀時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品讀時體會感情,讀出情,讀出味;并拓展學習語文的渠道,憑借課文有意識地讓學生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如網上的材料,各種書籍、報刊中的相關資料等,尋找有關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進行交流,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求異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獲得有益啟示,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節課緊扣語文課程標準,采用合作探究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適合學生討論、學習、想象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可以自由地學習、思維和想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初一學生的閱讀面相對狹窄,經驗也不豐富,尤其是作為住宿學校的學生,這一點表現尤為突出。讓他們對相對厚重的生命話題有自身的感悟并談出深刻性,就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挖掘出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三大板塊為主要教學模式,環環相扣,逐層深入,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生的自主空間更大,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都得到了極大發展。
當前初中生對生命意識的淡泊和生存能力是很低下的,所以我在教學時設計了一個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開創學生思考、探索、討論的氛圍,使學生進入理性的求真生活。把整節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師生共同開拓的自由創造空間中,做好引導作用。
在“體驗反思”這一環節中,對學生的情況估計不足,教學中,學生沒能聯系現實去談感受,而且初一的學生語言表達不規范,感覺他們找不準方向。給他們一個模式,舉個例子,他們就仿佛找到了方向一樣。所以我隨機加上了一個示例仿寫,沒想到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為一個高潮,高興之余還是深為自己備課不細而感不足,在備課時對學生這塊備的不充分,所以才會出現狀況,這為我以后的備課提了個醒。
當前的教育要求改革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這要求的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變化,更是思想深處上質的飛躍。我們要想推動語文教學的迅速前進,必須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打開束縛思想的繩索,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的體驗下,與課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在洋溢著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共同吹響內心自然的簫聲!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教學第十九課《生命生命》后,自己感覺在課堂中有失有得,現在與各位老師分享一下,懇請指正。
這篇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生命的好文章。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二是繼續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在閱讀教學中,我本著落實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原則,在品析課文時,既有朗讀的指導,又有寫作方法的指導,還注重了教學方法的多樣。“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力爭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啟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在找出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以后,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想、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例如,從“躍動”感受飛蛾強烈的求生欲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讓學生聯系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這樣,在文本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培養了語感,訓練了思維。
雖然我做了許多努力,但感覺部分學生情感并沒有得到激發,感受不到生命的可貴,不能理解“珍惜生命,不讓它白白流失”的意義。也許與學生的生活環境有關。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越,家中孩子不多,深受父母的寵愛,可以說快樂無憂。但這種環境也使他們耽于安逸,不懂得風險和感恩,要讓他們認同“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是多么困難。所以我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條理清晰,有條不紊。而且重難點突出,把教學的重點:“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真正落到了實處。
存在不足的是:在理解“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這句話時,我向孩子質疑:這句話給我們強調了哪兩種人生觀?生也如我預設的那樣回答:一種是積極的,另一種是消極的。教后才知,很多孩子都未必知道,人生觀是什么。不能領悟到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而我當時如果能及時質疑:積極的人生觀指的是什么?你能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嗎?消極的人生觀指的是什么?你又能舉出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嗎?如此一來,就不怕孩子不理解句子中的內在含義了。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除了讓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還可以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7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這篇課文通過捕捉飛蛾、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和傾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中,我采取“讀、悟、誦、寫”的方法來進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悟是學生與自己、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達到理解的目的;誦是學生熟讀成誦,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曉之以心,誦之以口;寫是把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寫下來。通過一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生命感悟也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應該有所想,更想有所寫。
1、抓住重點詞語,更好地讀出感情。教學中,讓學生把三個事例中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能積極交流自己的感受,但如何更好地理解句子,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抓住重點詞語。因此,讓學生找出這些句子中用得好的詞語,學生主動性很高。再把這種展現珍惜生命、體現生命價值和對生命負責的句子讀出感情,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讀出了意境。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主題。通過重點句子,背誦課文喜歡的段落。通過找詞語,找句子,寫感悟,很多學生能當堂背出相關語句和段落。
3、拓展延伸,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課前,讓學生搜集了關于生命的格言,在課堂上,教師先將杏林子和冰心的生命名言進行展示,繼而進行分組展示,學生通過展示,達到了學習拓展的目的。
4、讀寫結合,寫下自己的學習體會或感悟。由于在教學安排上,我把這一課作為本單元最后一課來進行學習,因此,學生在本文學完之后,對生命的理解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無論是盲姑娘對生活的熱愛、琳達一家無私奉獻角膜、小花在寒風中怒放勇氣,還是杏林子關于生命的感悟使學生理解生命是多彩的,珍惜生命、發揮生命價值可以從不同方面去表達。加之,海倫.凱勒、杏林子、貝多芬、張海迪等身殘志堅的名人的勵志故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熱愛生命,創造價值的動力和勇氣。在此基礎上,學生來寫出自己的感受,是心聲的自然流淌,也是學習的理解和升華。學生們都談出了自己的感悟和自己應該如何發揮生命價值,使自己的每一天都不虛度。
??不足: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交流討論的沒有預想的充分。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8
《生命生命》是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作者通過生活中普通的飛蛾求生、磚縫冒苗、靜聽心跳三件事例,以小見大,引領讀者從三個事例中去感悟生命,從字里行間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同時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希望每個人都珍惜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更加光彩。于是,我設計了:創設情境,復習事例導入;自讀課文,專題研究;品讀課文,感悟語言;創設情境,理解生命真諦;課內拓展,升華情感;配樂朗讀等幾個教學環節。
在教學片段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會遇到什么困難?你會如何選擇?讓讓學生手撫胸前,靜靜感受自己的心跳,你感受到什么?這些話使學生設身處地為種子擔憂,為作者感動,同瓜苗一起抗爭,為自己鮮活的生命而驚喜。這樣,理解作者的感受已經水到渠成了。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把對生命的感悟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如何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我在學課文時,請學生說說怎樣做就是在好好使用生命,創造無限的價值?怎樣做又是白白糟蹋生命,虛度年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見聞。之后,我出示:“生命因_______而精彩”,沉思片刻后,學生紛紛各抒己見,一個個都成了小哲人。“生命因珍惜而精彩,生命因堅強而精彩”等。我趁熱打鐵,趕緊又說:“那么既然生命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該怎樣好好使用生命呢?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存在不足:
課始,由于緊張,過渡語不夠簡練,有些重復,有些關鍵的教學環節忘記進行。不能夠充分的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全員參與。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9
《生命生命》這篇充滿哲理的散文,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傳遞著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和感悟。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何讓學生對“生命”這個如此宏大的話題有自主地、個性的感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我這節課想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而在第二課時中,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整體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關注文本,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因此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短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然后讓學生認讀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并回憶課文的梗概。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又在學生回顧梗概的匯報過程中進行了說的練習,并為本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前期鋪墊。
在學生了解了文章梗概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針對文章重點段落的重點句子進行品讀,在品讀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品讀中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在品讀中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品讀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中,讀應貫穿始終,隨著學生的匯報,教師便引導學生將理解、體會到的感情融入讀中,在對比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的讀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悟人物的內心的感受,在讀中與作者的感情共鳴,并在讀中積累內化語言。
在學生理解文本和積累內化語言的基礎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嘗試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感悟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所要表達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并引導學生說話寫句,這樣就將讀寫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的調控上,對時間把握得還是不夠精當,整個課堂前面用時過多,使得拓展沒有很好地完成。在今后的日子中,我會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10
《生命,生命》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是圍繞著對生命的感悟組織教材的,本課更是身殘志堅的作者杏林子對生命獨特的感受。本文短小精悍而充滿哲理性。作者通過“飛蛾求生、瓜苗破土、靜聽心跳”三件小事,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通過“由題入手,感悟生命”、“抓住關鍵詞,品讀生命”、“回歸課題,感悟升溫”三個層次,去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品詞析句,讀出自己的感受,以課堂為起點引發孩子們對生命的感悟。
一、由題入手,感悟生命課一開始,我在黑板上板書了“生命”這個詞,然后問學生,“你們想過生命是什么嗎?”“這篇課文的課題和以往課文的課題有什么不同?”用這樣的問題初步引發學生對“生命”這個詞的理解。一開始學生對“生命”這個詞沒什么感覺,也沒什么深刻感受,所以問題提出舉手來說自己對“生命”一詞理解的學生很少。
二、抓住關鍵詞,品讀生命文章中的三個事例非常清楚,并都采用先敘事后談感受的模式來記敘,于是我就讓學生通過讀,用心去發現、去體會。學習第一個事例時,教師導學這一部分內容,讓學生找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進行批注,學習這種閱讀方法,再通過找關鍵詞語的方法,抓住“掙扎、極力、鼓動、躍動”等詞語和三個“!”,一遍遍轉換角色的朗讀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體會飛蛾那種強烈的求生欲望。第二個事例,讓學生運用學習第一個事例的閱讀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再在班級里交流,抓住“沖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等詞語,體會瓜苗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又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升華朗讀課題中,切身體會到“生命”這一沉重話題的意義。
1、緊抓重點詞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詞語是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在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如果能引導學生抓住句中重點詞語,那么對句子的理解就更加輕而易舉了。例如在理解第一段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要”、“稍用用力”來體會飛蛾生命的脆弱,抓住“極力”一詞來感受飛蛾的生命又很頑強,這樣一個既脆弱又頑強的飛蛾在學生頭腦中徐徐而飛了。
2、展開想象,深入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如果你是飛蛾,你會怎么想呢?”孩子們把自己當成飛蛾,想到了飛蛾雖然生命脆弱,但也和我們的生命一樣寶貴。飛蛾也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也有自己的責任和事情。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把對生命的感悟引入更深一個層次。
3、聯系生活經歷,感悟生命真諦。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是什么意思?怎樣做是糟蹋生命?怎樣做又是好好地使用生命呢?我讓學生用身邊的例子來說明怎樣算白白地糟蹋,學生從身邊的小事舉例,講到了上網、不寫作業,犯罪是糟蹋自己的生命,在舉例討論后,學生能更好地感悟文中的含義,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三、回歸課題,感悟升溫結尾處我又回歸課題:“生命是什么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出來了么?生命是什么?出示課件,說說自己對生命的感悟。”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對生命獨特的感受,形成了一句句屬于自己的。通過學習,孩子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不足之處。
1、課文講了三件事,在處理這三件事時,我側重不太明顯,在授課時應該把重點放在第一段,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來談感受,并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第二、三件事上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授之以漁,促進學生今后的發展。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簡潔明了,有的話說得有點啰嗦。
3、學生回答問題后、朗讀后,教師的評價還應再多樣些,藝術些。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11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對什么是生命?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這篇課文通過捕捉飛蛾、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和傾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在課上,我并沒有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從客觀上去解說什么是生命;也沒有以一個演講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給學生講說著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語文課標提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不溫不燥地引領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通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課教學中我成功地體現了如下幾點:
1、充分利用多種學習資料,溝通課內外聯系,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新課開始,我打開多媒體資料中作者的圖像,讓學生了解作者,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教學中放課文錄音,使學生接收、內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訴只會扼殺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創新、去盡情地展示自己。課上讓他們自己先講一講,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匯報,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和發散思維,使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文并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3、反復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復品讀文中最后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以讀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這節課的很大特點。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讀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書,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如一入課,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階段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默讀思考,在交流個人自學體會時,引導學生品讀,注重自我感悟。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注意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在感中悟,悟后再讀;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并積累語言。例如:在“飛蛾求生”這個段落中,當學生提出:為什么飛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驚?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翅”等重點詞,在讀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對弱小的生命這種頑強生命力的敬意。
在“瓜子生長”這個段落中,在學生品讀的過程中,老師創設了師生對話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最后老師的反詰追問:小瓜子你拼命地沖出外殼,冒出地面,可只能活幾天,你這樣做值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生命的價值。學生進入情境,發自肺腑的感受到小瓜子頑強的生命力,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專家說過: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扎實。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我對《生命生命》這一課的教學還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對于教學中如何很好的落實教學三維目標還需進一步實踐、探索。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教學反思2》這一教學反思,來!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命生命》教學反思5則05-10
小學語文《生命的壯歌》教學反思06-30
生命的壯歌語文教學反思06-26
《生命生命》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6-29
七年級上冊語文《生命生命》教學反思12-16
生命生命獲獎語文教學設計07-29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生命生命》教學反思07-10
語文S版《石縫間的生命》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