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7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本月第二周學校進行了本學期期中考試。學生考完試之后出來說:“老師,體量太多了,我們做不完。”考試結束以后,高二漢語備課組老師們開始閱卷子了。經過三天的努力終于完成了閱卷子任務了。閱卷子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是不夠扎實,需要進一步強化。考試成績出來了,發現自己所帶的班級的追高分102,最低分18,這差距真的讓我很驚訝。通過反思總結出了本次考試出現的問題、原因及改正措施。
1、從試卷分析來說,考查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書上和練習冊上的內容。雖然考試之前給學生復習過,但是學生沒有高度重視,導致了這樣一個本不應該出現的結果。
2、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回想這段的教育教學工作,雖然對學生嚴格要求,但是力度不夠也導致本次學生成績的不理想;盡管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工作,但不夠到位,對懶學、厭學的學生沒有及時正確引導、培養、提高他們的興趣。雖然課堂上進行過有利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興趣的一些教學方法,但是由于剛剛起步,在課堂組織和管理上不夠嚴謹,課堂效率達不到預定的效果,所以教學質量和成績有些不盡人意。
改正措施:
1、努力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2、認真鉆研教材,教法、課程標準、深入了解學生、以便有效地指導學生。
3、重視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懶學、厭學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4、加強組織課堂和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在不知不覺中,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高二語文教學工作也要告一段落了,我應該對這一學年所走過的教學之路進行深刻的反思,以便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做更好的準備。
高二語文主要是選修課程。詩歌散文系列和小說欣賞系列都著眼于鑒賞陶冶,所以,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因此,我認為,本學年的教學應著重加強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正因為這樣,我對高二教學設計曾反復思索,語文該學什么?怎么學?這正是學生很困惑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明白這些,學生才有學習動力,也才會有意識地去掌握語文學習的信息途徑和方法。所以,通過研習新課標,我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的重要,體會精讀和合作探究的重要。我對學生的具體要求是,兩條腿走路——課本和課外閱讀結合,重視《語文報》作用;兩只手掌舵——一手抓基礎,一手抓訓練;一顆心思索——感悟和熏陶。
而這一切,必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做基礎。閱讀方法有好多種,也許,有的老師喜愛齊讀,但是,我認為,在詩歌教學中,齊讀是可以的,但小說和散文是不合適齊讀的,因為學生要照顧讀得整齊,因而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念經”罷了。所以,我在講授散文和小說時,每節課都會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里雖然一片靜悄悄,而學生的大腦卻處于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默讀,因為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課文語言的魅力。
這一年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要求自己“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而置學生的感受于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一味追求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有時,我也會先布置思考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學預設的教學目標也就順利達到了。
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讀”就是語文教學的根。非讀無以廣積,它可以發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通過閱讀激發出來的思維,猶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
另外,我在教學中也特別注重寫作教學工作。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重點,在高考試卷中,占了很大的分值。再來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實事求是的說,以前,我們有點“空”,每次作文的教學程序都是收作文、看作文、下評語、講評這幾個“固定招式”,然后又布置新作文,進入下一輪“固定招式”的批改模式。難道就沒有一個更好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了嗎?
我試圖改進,一開始是輕批改過程而重講評過程,即輕對個體作文的批改而重對優秀作文的表揚和差作文的講評式修改,還將學生的優秀作文展出交流,以“激勵優秀帶動后進”。這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關鍵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后來,我在作文批改中引進“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讓學生按小組互評,把本小組最優秀的作文和最有問題的作文寫出評語,交給老師,全班交流。這樣,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進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讀寫能力放在了首位,因此,在語文學習方面,要特別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要在閱讀中充分地吸收,在寫作中自然地傾吐,使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達到共贏。例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就有不少可以借鑒的篇目。《阿房宮賦》比喻的生動、想象的瑰麗、夸張的奇特,都是學生學習的好素材。
當然,以上都是我在教學中的不太成熟的反思,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近幾年,為適應新時期教學要求,語文教學正朝著改革的方向迅猛前進。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期以來我采用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實現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語文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同時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開發智力,培養想象和創造力,增強世界意識,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結合實際情況學習了別的教研工作者的新設想,訓練發展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知識領域,培養學生,具體做法如下:
1、認真備課,堅持提前備課,做到深入鉆研教材寫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2、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3、注重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課前預習、聽課學習、訓練拓展、反饋遷移各學習環節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文學習與課后練習相結合,做到聽、說、讀、寫協調發展。在寫作教學方面,將課堂作文和課下周記結合起來處理,既完成了教材規定的寫作教學任務,又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本冊教材課文教學與寫作訓練脫節的不足,學生的寫作水平較過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寫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做好語文背誦。一般來說,學生善于背誦和記憶,我利用學生在這方面的優勢,加強學生的背誦和記憶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5、關心愛護和轉變差生。總的說學生語文基礎較一般,當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時,我就給學生很大的鼓勵,使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6、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每周一節的閱讀課,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同時積累更多的知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總的來說,通過學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本學期高二語文教學取得了一點點進步,但在工作中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我們年輕的語文教師在工作經驗和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較大不足,需要向優秀的老教師借鑒學習和改善提高,對語文理念的深度把握還要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將不斷鞭策自己,繼續扎扎實實干好本職工作,力爭使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4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有的學生把語文打入“冷宮”,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即使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有的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只是應付老師,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還有的學生投機取巧,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大搞題海戰術,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那么,如何改變現狀,增加學生的學語文興趣,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語文的成績呢?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從教師教學實踐中,找出弊端。
1、語文培養模式單一。
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偏離了語言教學的正確方向,使學生陷入了純知識的記憶。學生在學了許多年語文后,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不到明顯的提高。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2、課堂活動空洞熱鬧
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些教師片面理解新課改關于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教學理念,片面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表面熱鬧和活躍。于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熱鬧繁榮”的景象: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但學生們在熱鬧的課堂中卻收效甚微。
這是一種為追求課堂氣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鴨式”的課堂活動。傳統的教學活動,只是教師把教材的內容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堂上師生雙邊活動是被動的、消極的、靜態的。“填鴨式”明顯束縛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忽視了學生主體經驗和個體感悟。為了改變“填鴨式”教學,許多語文教師便采用了“活動式”的教學形式課堂上教師一味追求讓學生或分組討論,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僅僅作為一名“旁觀者”或其中的“一員”,導致討論交流的泛化、膚淺化。事實上,這種“牧羊式”教學片面夸大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語文教學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課堂交往,學生不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識、創新思維,活動能力也難以得到糾正和發展。
3、大語文化現象嚴重
當前語文課堂上,教師們比較重視人文精神,但同時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傾向。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引申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輕了文本的解讀,輕了必要的雙基,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語文,連基本的語言問題都過不了關,語文教學更是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使用多媒體不當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師喜歡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然而,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于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許多語文課上,幻燈片、動畫代替學生的朗讀、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文字。學生看看錄象、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但過后卻猶如過眼云煙,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于:語文課是語言實踐課,這個本質特征要求一切教學手段都必須以語言活動為主體,以語言為中心,而不是相反。脫離了語言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功能。
由此看來,不當的課堂教學挫敗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認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云外了。
最后,找到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鑒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月滿西樓》,《但愿人長久》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向往,再講解詩歌鑒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如在講寫作人物描寫時,引入《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具體的動作,肖像等描寫就會讓文章生動。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2、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系起來,考試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系起來,而且要及時復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為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業取得成就的人,讀的書,或者受某一個人的影響,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從應試來說,也有其現實意義吧。俗話說,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可能對于今天沒有挨過餓的孩子來說,是有點難理解了。看看高考的滿分作文,多少在用舊的材料,所謂新瓶裝老酒。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可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巧婦有米不會“炊”,這不是找餓嗎?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歷史上的狀元,留下了幾篇讓你記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學的時候特別羨慕文章語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個。可以寫寫帶有哲理性的話語啊,這個對現在的學生很簡單了,誰沒有個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溝”,現在叫“憤青”,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優點”啊,正如毛主席說的,恰同學少年。可不要貪玩啊,呵呵,狗尾續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練練,也會熟能生巧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于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此言甚之。那個人都有你學習的地方,而且一般語文好的同學都有點才,其實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從語文老師那里學來了什么。到底思考一下,學到了什么?你是不是突然發現沒有啊,其實在語文老師當中流行這樣一句話:語文好的同學不是教出來的。雖然這句話值得商榷,但是也說明了語文的學習不像數理化那樣過多的依賴老師,可是當我們會過頭來看看的時候,還真有幾分道理。但是別忘記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話。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通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于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至今還沒有圓滿的答案。這里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內容要講到點子上
語文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義的重點,牽動人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時間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許會浮現出一幅碩果滿枝的豐收圖景,也可能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感慨,那么,郁達夫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秋天圖景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學生翻開書,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點“清、靜、悲涼”,并結合自讀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點與心境及時代背景的關系。這樣,在興味盎然中也較容易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有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要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于能力訓練。如在講授《藥》時,鑒于魯迅小說語言的含蓄性,我先讓學生自讀設疑。學生的問題主要聚焦在“阿義可憐”“烏鴉箭一般飛走了”“華大媽的不足和空虛”等問題上。借著一位同學質疑小說第三部分與前后文的銜接問題,我們一起討論情節的發展,弄清了雙線結構。就“烏鴉”的描寫重點閱讀第四部分引出對主題的發掘。然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茶館的對話,分析人物間的關系和思想狀態,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讓學生自己體味環境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6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隨著凜凜寒冬的到來,即將接近尾聲,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心里有著幾分充實,幾多感慨……本學期,我任教高二1305、1306兩個班的語文。一期來,我對自己的的工作未曾有絲毫的懈怠,也因此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現將一學期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語文教師平時不認真學習,教學工作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我積極參加學科教研活動,認真備課、輔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的豐富、提高自己。善學才能善德,善德才能善教,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并認真撰寫教學論文。作為新老師,我積極參加科組組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二、緊抓課堂教學,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在教研上觀看有關教學錄像,盡可能地擴展自身學習的空間;另外,為了掌握利用多媒體技術,我積極參加課件的學習和制作,較熟練地掌握了幻燈片制作的基本技能。
三、虛心學習,博采眾長,力創佳績
我組語文教師立足新課改,瞄準高考,一起仔細研究新課改的有關要求和精神及高考考綱、考試說明,并以此作為我們平時學習和教學的準繩,重點抓好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組的各位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毫無保留的各抒己見,使得我在學習和教學時重點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確了。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科教研活動,熱情主動聽老教師的優秀課,并謙虛地向有經驗的教師取經,以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一期來,我沒缺過一次教研活動,聽課37節,勤寫聽課記錄和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到玉林師范學院進行培訓,到平南中學進行為期一周的跟崗學習,收獲了很多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四、重基礎、激興趣、上活每堂語文課
我所教的兩個班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大膽改進教學方法,將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力爭每節課都能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得,把每堂課上活。一期下來,我所教班級的課堂氛圍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也成了學生最喜歡的科目之一。
一般來說,學生善于背誦和記憶,我利用學生在這方面的優勢,加強學生的背誦和記憶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年級舉辦的2016屆書法比賽和《弟子規》經典詩文背誦比賽。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在比賽前期,還通過撲克牌pk背誦比賽,在班內掀起背誦的熱潮。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總的來說,通過學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本學期高二語文教學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獲得較大提高,但在工作中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我們年輕的語文教師在工作經驗和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較大不足,需要向優秀的老教師借鑒學習和改善提高,對語文理念的深度把握還要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我將在下一學期工作中,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乘風破浪、勇于開拓,爭取更佳成績!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7
今年我擔任了高二(5)、(6)兩個理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學生嚴重偏科,雖說語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許多理科生有意無意地把這門當做“文科”,甚至當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視的情況并不少見,他們認為學語文無用,不愿學甚至不學語文,語文課成了“睡覺課”、“娛樂課”。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從來都不值150分,也用不著花多少時間去學它。盡管理科班當中也有極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偏愛理數化,語文基礎薄弱、能力不強,毫無學習熱情。因此,理科班的語文老師只能自嘆“教語文難,教理科班的語文更難”。
在這學期教學實踐中我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轉變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簡單地說就是語文課程具有聽、說、讀、寫的工具性功能與價值,同時具備求真、審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與價值。我們要讓理科班的學生認識到:語文是“萬科之母”,學生學好語文課是學好其它課的基礎。讓他們明確在語文課上鍛煉出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與基礎,在語文課上所習得的方法、能力、習慣、興趣等應該保留并遷移至其他課中來,并讓其有所發揮、發展。同時語文學習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使我們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據。
(二)激發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憑著興趣學習的。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用愛去溝通師生間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是人對待事物或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體驗,它伴隨著人的活動的始終,是一種很強大的活力。現代教學理論表明,教學是一種溝通現象,“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師生間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教師愛學生,關注學生,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創設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條件,是消除學生與教師交流中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主動、愿意與教師傾心交談,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言說,質疑問難,實現對話,達成共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和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用教師的愛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在課堂上,不僅用語言,還要通過教師的一舉一動來傳達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二者交融就會培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
如果課堂上有激情燃燒的氛圍,學生學習自覺程度高且興趣濃厚,課后學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學習狀態,反之,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就會厭棄這門學科,拒絕進一步學習。如何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呢?
首先是導入新課要有趣味性,使師生活動產生共鳴;或是提問,設計疑點啟發思維;或引用詩詞、成語、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或用圖片、音像等非語言手段,引起好奇,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漲的學習熱情。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遠。根據不同類型的選修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方面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應該有適合其特點的不同教法,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達到頂點,使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2
狀態,促使學生把教學策略內化為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如《唐宋散文選讀》應重視作品的閱讀欣賞實踐,教師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從書刊和互聯網上找尋資料;可組織詩歌散文朗誦會或閱讀欣賞的報告會、討論會和多媒體展示會,交流閱讀欣賞心得。還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仿寫古代詩詞或撰寫對聯,撰寫鑒賞小論文,編纂自己的古代詩歌散文集。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向學生推薦《咬文嚼字》等語文報刊,指導學生對教科書、報刊、商品包裝、街頭廣告、電視字幕、播音員用語進行糾錯。可以自己編寫相關的相聲、小品等。還可以與必修課中學習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與高考的語文文字應用題結合起來。
3、積極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現的舞臺,給學生成就感
正處在青春年華的理科班學生,往往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教師要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組織與開設屬于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積極為學生創設自我展現的舞臺,給學生成就感。或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讓學生表演自己出眾的口語能力。或課堂上注重啟發提問學生,著重問為什么,以此讓學生表演并鍛煉思辨能力或課堂上開設誦讀比賽,讓他們的朗誦能力盡情表現,并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感。或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盡顯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予者而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不再做教材的單一闡釋者,而是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潛心關注者和學生個性成長的參謀人,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視其積極參與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每個語文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自身較高的語文修養去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偏科學生由厭學變為愿學和樂學語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語文課,讓理科班的學生喜歡你的語文課,不僅要改造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且要改造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創設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學生的興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手段。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8
轉眼間一個學期又快結束了,反思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作一小結,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學期的到來。
針對班級中后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了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我認為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
語文教學的腳踏實地還體現在日積月累的堅持性上。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憑小聰明就能學好的科目,必須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學生都有一本積累本,堅持積累,爭取做到厚積薄發。積累還體現在課外閱讀上,爭取做到每天閱讀一篇課外閱讀,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于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并不是講什么考什么,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系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于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現在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鑒于此種情況,對于語文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升到理論高度。而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結自己的課堂問題如下:
1、重感悟,輕分析。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學《中國的牛》時,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感悟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聯想到所學的有關別牛的精神和我們人進行對比,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重精神,輕應用。
語文是鑒賞的,也是人文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為準繩來進行語文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比如在教學《提醒幸福》時,我在完成了字、詞、句的重點教學后,然后又進行了拓展,給學生補充了《我的五樣》,讓學生從不同的文章中去領會作者。學會欣賞和感悟。
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課本文本內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語文學科的學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為新教師,我覺得聽課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師取長補短,聽其他老師的課給了我受用不盡的知識和財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聽課讓我通過認識他人,審視自己,得到了改變和提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就像工廠加工的產品,學生的學習質量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行為的成敗,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優劣。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針對語文學科,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觀念仍未改變,認為聽與不聽一個樣,考試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會比別人差多少,帶著興趣學的學生并不多,學習觀念的落后與偏頗導致學生閱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基礎知識相
當匱乏,出現許多錯別字、錯用詞語現象,一遇到仿寫句子等題就束手無策,作文寫作立意不新穎,主題不突出,內容太膚淺,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為老師應負一定的責任,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為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后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布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并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后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通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理解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啟發學生:文選內容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后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通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為恰切,最符合文章要表現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漢語詞匯和意識,加進了大量肢體語言,對文本進行了再創造。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采取了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后加以梳理,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后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于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能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助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于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系,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誠如何理解他們,感受他們。之后,許多學生在周記中談了學習后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二1、2兩個班的語文課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小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促進今后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一、主要工作舉措與成效:
1、精心備課,讓學生學有所得認真鉆研教材、教學參考,學習好新課標,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請教,做到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備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盡量做到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同時加強自身業務理論學習,多研究精品教學設計,吃透教參,精心設計知識點,進一步促進課件制作的精良化。
2、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從最基本的字詞句入手,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興趣淡薄,通過基礎知識的公固加強,誘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就其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訓練,強化語言表達和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以周記和作文為平臺,訓練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側重思維品質訓練,積累語言和作文素材。
3、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而“先學后教”就是適應了這一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自學發現問題,同學相互討論,問題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還有疑問,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講解,這樣就可以加深印象。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問題,展開討論,進行評比,極大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4、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學習的活動,強化語文積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因而,在抓住課堂這一主渠道的同時,還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我除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課堂記錄聽好課外,還建立了《語文學習積累本》,做好語文的學習積累。
5、認真搞好培優輔差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在的在校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因而,做好培優輔差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利用每一節的培(詳細定稿版)優輔差課分別對優生進行強化訓練,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基礎訓練。
二、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方面,教師講授占用的時間多,學生自主探究和鞏固訓練的時間少,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還處在較差水平,限于學生的能力,老師也不敢輕易把課堂交給學生。
2、鞏固練習的方式和質量需要變革。學生課下主動學習語文的不多,作業預留也限于練習冊或周記、作文,針對性和系統性都不高,不能完全貼合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教師下功夫,多印發、收集一些習題作業,即貼近課堂,又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3、檢查力度需要加強。我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落實抓得不夠,作業面批的數量少,懲戒力度不夠,導致有些學生得過且過弄虛作假,學習不踏實。
4、作文和語言應用整體水平不高,對考察文采和創造性的題目解答不夠好,暴露出學生在語文的深層次能力方面還有很大欠缺。
三、下期工作的思路和改進方向:
1、基礎字詞和課文背誦強調指導有余,督促檢查不足,下期將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
2、平時練筆相對較自由,系統性和層次性不夠,要借鑒同組其他老師經驗,探索作文高效系列訓練的方法,同時拓展信息閱讀量。
3、加強高考意識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瞄準高考,根據教學實際,摻入高考的相關要求和題型,讓學生在平時就熟悉高考,不畏懼高考,一方面在訓練中把握解題規律,一方面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4、強化檢查,抓落實,抓優生,盡心輔導,尤其是在語文方面“瘸腿’的學生,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寬嚴相濟,努力提高他們的成績。
5、針對二班和一班末尾學生,強化基礎訓練,著力作文教學,提升整體語文學習水平,確保平均分和及格率。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1班和6班的語文教學工作。1班是理科實驗班,6班是理科普通班。雖然兩個班的層次不太一樣,但在語文學習方面,卻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語文興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學過程中,我本著“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則,以單元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從努力激發學生學習和欲望著手,堅守傳統語文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設法開展各種語文教學活動,堅持“每課能得、每課必得”。在使用教材過程中,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復性教學;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
回顧半個學期的教學過程,感慨多多,收獲多多,現將教學方面的體會和工作總結如下。
一.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開學初,我認真地研讀新課標與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以此為據我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既考慮到教材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充分備好符合學生水平的課。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傳統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教學過程,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以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并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重視文言文教學。
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把學習重點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指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莊子》的學習,幫助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并強調對古詩文名篇的記誦,補充有關文言知識,鞏固文言文閱讀的知識基礎,并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四.及時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每篇課文教學結束后我都根據班上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布置作業。作業有字詞抄寫、課后拓展、高考熱身、小作文等形式。對作業的批改我一直堅持。全批全改才能對學生知識落實情況有更好掌握,并且可以據此隨時調整教學。
五.利用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
本學期,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活動,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只要有征文比賽我就讓全班學生都寫,再挑選出優秀的作文進行評比。推薦學生閱讀《名著導讀》和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幫助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及審美。課外閱讀活動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積累和素質,極大地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活動。
每周,我準時參加語文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在研討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堅持聽課、評課本學期平均每周聽課一至二節,并注意學習組里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七.教學反思。
回首這一學期,我收獲的相當多。但是,我的教學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仍擺脫不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夠等。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在以下這些方面多加改進。
1.在課堂上還要要更加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多想多說多練。
2.進一步將課堂教學與課后練習結合起來,督促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思維和理解能力。
4.和學生多進行交流,特別是給學生強調一種意識,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要多讀多記多寫,切莫想一口吃個胖子。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將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繼續完善我的教學工作。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近段時間在復習中國古代詩歌鑒賞,共分四個專題: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語言,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越復習越覺得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歌博大精深,韻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詩歌往往通過幾個意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有限的詩句里蘊含豐富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想象和聯想才能把握住。但我發現通過從這幾個專題的復習,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握住詩歌鑒賞的訣竅,提高高考得分率,甚至能向滿分靠攏。所以系統的.指導學生復習詩歌鑒賞就顯得非常必要。
我先從鑒賞詩歌的形象入手,先梳理出一整套中國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意象的文化意義和常用的一些意境修飾語,要求學生在早自習的時候背下來,記下來。上課的時候我再用多媒體幻燈片出示一些例子,一步步引導他們答題,并一起歸納出答題的步驟,最后輔以隨堂練習題,鞏固學習內容,我發現效果還很不錯。
后面幾大板塊我都按類似的步驟進行,發現學生比較能接受,碰到詩歌鑒賞題的時候也不再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了。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也通過教學對詩歌鑒賞的知識有了個系統的了解,讓自己在詩歌鑒賞方面的水平也有了個新的提高,可見,做任何事情認認真真,做好準備,有條理有系統地去完成,于己于人都有好處。
另外,通過詩歌專題訓練也暴露出學生在這方面的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太懂詩歌,這極大地影響了做題。試想,一首詩歌寫什么內容你都不知道,那不管教給你什么方法都是白搭。所以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時間里要多注意引導學生讀詩歌,背詩歌,賞詩歌,以期他們能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里形成鑒賞詩歌的語感,提高他們一點點讀詩歌的素養。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一、課前預習是關鍵
《師說》是一篇文言文,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對文章結構及論證方式的梳理。所以,之前必須要求學生把字詞預習到位,能夠順利的把文章翻譯出來,這樣我在課堂才能推進課文。
所以我之前做了兩項工作,一是利用早讀課和午訓課帶領學生疏通文字,讓學生能夠翻譯文章;二是給學生留了預習作業,讓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文章重點句子,并能淺層次的梳理文章結構。事實證明,課堂的推進非常順利,我問出的問題學生都能快速的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并且能夠跟上課堂的節奏。
這是我第一次非常深刻的感受到充分預習的好處。它能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課前預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它能明顯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整體結構以至優化課堂細節的作用。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無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
二、解讀文章是根本
本次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我中間沒有任何環節的遺忘,這是我之前上課的一個缺點,總是會忘記一個環節。課后反思還是自己的備課不到位,文本沒有了熟于胸,所以才會出現問題。這次課因為備課非常充分,文章也能背誦下來,上課感覺很流暢。因此教師對于文本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根本。
1、關于字詞句
教師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基礎上,往往可以發現一篇文章中會有一個詞或一個句是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串起全篇撬動全文教學的。比如,在《師說》這篇文章中,“師”“道”這兩個詞的意思很豐富,要明確這幾個詞的意思,才能帶動學生掌握字詞含義。
2、文本形式
“形式是語文的根基”。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了解寫作的時背景、體會作者的情感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對文本形式的把握,語文就失去了特質。比如《鄧稼先》一文的小標題形式,就應當成為我們備課視野的焦點。
3、關于文體
“閱讀離開了文體,必定是不得要領的”。教師心中要有文體的意識,因為“文體是體現‘語文’的元素。文體論解讀的主要方法有一下幾種:把握不同文體的表現形式;辨別不同文體的結構類型;駕馭不同文體的語言體式,再現不同文體的主題形態。具體到某一篇課文的教學切入,小說可從環境、情節、人物、開頭結尾的方式切入;散文可以從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寓人等表現手法切入。
4、關于獨到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并且從作者寫作和編者選擇的角度考慮,每一篇文章都帶有唯一性,我們的教學中,就應當發掘每一篇課文獨特的“語文價值”,呈現這一篇中所隱含語文核心價值。從而“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
三、課堂生成要精彩
在課文講授過程中,講到尊師重道的例子時,我給學生講了一些社會上校園里存在的一些好的和不好的現象,但是學生的興趣并不是很高漲,沒有達到我的期望。課下我突然想到,聽課的老師就有我自己的師傅和其他同事,他們都是我的老師,如果我來講講我是如何像我的師傅和其他同事學習的,學生應該會比較感興趣,而且這樣的舉例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尊師重道。
課堂生成的動態資源具有隨機性和偶發性,即在每個人身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敏銳的發現、捕捉、利用這些資源。當課堂上出現動態教學資源信息時,教師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辨識其價值,去偽存真,并作出教學決策:是否有用?何時使用?怎樣使用?繼而確認資源特點,取其精義,并將之融入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資源識別力,只有勇于進取的教師才會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斷提升,教學能力不斷得到發展。
這一點,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不斷歷練,不斷的讓自己豐富。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學習了《過秦論》的前兩段,在了解了組要戰國的歷史背景以及有關事跡的基礎上,對聯縱的失敗也有了初步判斷能力。不過鄙人在這并不想多費一點周折,我大概概括幾點:用人失當、戰略失策、私心作怪等等。
劉老師問我們目前有什么想法,我有所思卻不知何以言明,周圍的同學被一個個叫起,道著大同小異的看法。我不問自答:“要做到絕對信任這是不可能的事,當他們在聯合攻打秦國時一定會量著打敗秦國以后自己怎樣才能吃掉這個大肥肉。”
當時心里還有別的話,不過不善言語,所以作罷了。
先說說看滅秦失敗的見解吧,以鄙人對戰國時期各國的恩怨模糊的記憶,和個別諸侯國主上的失策,可以斷定“合縱締交”的戰略是終歸失敗的。若不是齊人私下撤軍,亦不至于其他國家的軍隊失敗退場;若不是互相猜疑,亦不至于“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函谷關)”;若不是私心作怪,思想不宜,亦不至于“從散約敗”!說到底,“從散約敗”的原因僅說是私心作怪導致的也不足為過。
我大膽做一個假設:假設六國滅秦以勝利而告終,結果又會如何?在那時候,秦國已有巴、蜀以及其他“膏腴之地”,可謂地大物博。這塊大肥肉的主人不在了,其它的外來者會怎樣對待它,我們可想而知!必定是強健者居多,弱者得少,更有甚者絲毫不擁絲毫。戰國時弱小者如中山國、衛國和楚國等,這些小國命中注定被欺負,不論孰勝孰敗。如齊國和趙國,這類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無疑是獲利最多的。當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壯大自己以后,固然走秦國的路——“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假設齊、趙中一國舉兵天下,而各諸侯國又恐懼,又“會盟而謀弱‘齊(或趙)’”,我想這次的“以多欺少”未必像打秦國那樣是哪里了。畢竟兩家都在亡秦的時候占據了肥饒之地。因此,統一天下者要么是齊國,要么是趙國了。
回到史實中來,在“從散約敗”以后,各國居然“爭割地而賂秦”,簡直可笑之極!難道那些“肉食者”都不知道這是喪權辱國、慢性自殺的行為嗎?我想并非如此。畢竟締雖敗,士然在。明智之士一定知道這是不行的,我想問題出在諸侯國的君王身上。他們只想著自己的安全和衣食住行,根本不把國土和人民考慮在內。
不論是誰統一天下,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進和發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中國古代史的循環法則。
以上就是《過秦論》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5
文言文課文的講授重點是文言現象和文言語句。本篇文章的作者西漢文章文章大家賈誼,同學們不熟悉,所以我要求同學們課下上網收集資料了解賈誼生平以及本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效果很好。留出五分鐘時間讓同學們根據注釋給生字注音,通讀課文。并把難以理解的詞語畫出來結合資料先做了解。接著,齊讀課文第一段,指出問題,對生詞詞義給同學們答疑,其后四段也如法炮制。然后找每一組讀一段,其他小組同學邊聽邊思考文章的意思。這一遍之后,同學們逐漸熟悉文章大意。五分鐘時間結合資料對第一段進行翻譯,并注意里邊的文言現象。三分鐘小組討論,結果整理到紙上。其后四段也如此過程。都整理完之后,分組展示討論成果。這時候大部分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現象都被總結出來。稍作點評。提出幾個一詞多義的詞,讓學生總結一詞多義現象。文言現象部分基本結束。對于文章結構并沒有多加分析,只選取了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對比手法,并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辭賦話的語言風格。
總體來講本節課較令人滿意。好的地方在于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時間思考,在小組討論中掌握知識,互相交流。
問題在于:文言現象難掌握并枯燥乏味,過程中學生積極性不容易被調動,有的同學容易懈怠,期望坐享別人的成果。內容量太大,學生學習過程明顯吃力。
這一部分知識本來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可能適當的聯系戰國和秦朝的歷史背景會讓學生更喜歡一些。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6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
1.活化課堂關鍵是教師引導靈活。
要想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活,當然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首先,教師的教法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的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少廢話、少替代、少包攬、少埋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掛圖、表情動作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并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再有讓學生在課堂短劇表演,新穎的板書設計,隨手勾勒的“簡筆畫”等,都能促使學生沉浸語文課堂教學中。
2.活化課堂核心是學生思維鮮活。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科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并用,并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蕩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3.活化課堂特征是課堂氣氛活躍。
教活,學活,課堂氣氛怎能不活,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學生又能大膽實踐;教師激勵學生“超越”,學生就思維飛揚;教師讓學生“選擇”,學生能自作主張;教師激發學生“創造”,學生不斷開拓創新。課堂上時而讓學生演一演,畫一畫,辯一辯,賽一賽,唱一唱,問一問,讀一讀,猜一猜,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躍了起來。充分利用小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時段中讓學生或探究討論,或靜聽欣賞,或即興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戲娛樂,使學生如坐春風,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必定良好。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也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活動盡量不要預先排練。三是要處理好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的關系。四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最后還要老師有較好的課堂組織調控能力。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篇17
《孔雀東南飛》成功塑造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藝術形象,相對來說人們對中劉蘭芝的評價較高,說她聰敏、善良、剛強,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但對焦仲卿卻頗多微詞,說他懦弱、委曲求全、少剛氣,似乎是劉蘭芝的“陪襯人”,是為了反襯劉蘭芝而存在的。我以為評價一個人物要全面歷史的分析,不能脫離當時的背景去苛責古人,也不應僅看他是否始終“堅決”地采取強硬的態度。我認為焦仲卿是一個負責而又忠于愛情的男子漢。
“焦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又在太守府里作吏,雖然職階卑微,但將來還要憑借靠山飛黃騰達,劉蘭芝是不符合焦母的要求的,而焦仲卿卻拘謹、懦弱、善良,他愛他的妻子,當他知道母親要驅逐蘭芝時,先是婉啟,繼是跪告,等到母親棰床大怒時,他就默無聲地退了出來,回到自己房里勸她暫回娘家,將來再去接她,但這只是一種幻想,蘭芝被逼將嫁,他聲言要自殺,甚至把這個計劃告訴母親,蘭芝死后,終于以身殉情,但在廳樹下徘徊了一陣,刻畫出了這個書生的怯弱。”
按此說法,似乎焦仲卿確是一個怯弱的書生,但我們從以下幾點來看。
以往人們對這一點指責最多,認為是向封建勢力屈服。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的替焦仲卿考慮,他當時只有以下幾條路可走:1、焦仲卿馬上“報府”,一走了之,留下婆媳二人繼續沖突;2、留下蘭芝,趕走母親;3、焦仲卿自殺;4、暫時送走蘭芝,緩和矛盾。顯然,第一條路不能解決問題。第二條路看似最“堅決”,但在當時是行不通的,不僅焦仲卿不敢,就是讀者也不能接受。第三條路在希望沒有完全破滅之前,是無謂的犧牲。一邊是養育自己多年的母親,一邊是自己結發的妻子,在她們發生矛盾的時候,你會怎么辦?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讓蘭芝回娘家是唯一的選擇。
對于焦母來說這是一個的勝利,她希望劉蘭芝從此不再回來;對于劉蘭芝來說,是迫不得已的痛苦選擇;而對于焦仲卿來說,只是一個權宜之計,他希望婆媳分開一段時間緩和一下矛盾,盡管劉蘭芝說“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但焦仲卿知道,只要矛盾緩和下來,母親不再過分蠻橫,劉蘭芝還是愿意回來的,這一點在他們分別的誓言中也得到了證實,至于劉蘭芝回家后被迫改嫁,那是封建勢力進一步壓迫的結果,實在不能由焦仲卿來負責任。可見,焦仲卿始終沒有屈從母親而休掉劉蘭芝的想法,他讓劉蘭芝回家是不得已的選擇,也是一種斗爭策略,而不是向封建勢力屈服、投降。
在封建社會,“孝”是壓在人們頭上的一座大山,漢朝尤其厲害,漢朝選薦官吏實行察舉制,而孝是察舉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不能不使得全社會對于孝過分認真。分析焦仲卿不能脫離這個社會背景。
1.在聽了劉蘭芝的訴說后,焦仲卿當面對母親說:“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他認為蘭芝沒有錯,這無疑是對母親的指責。能夠不懼擔當不孝的罪名,完全站在妻子的立場上當面指責母親,這能說不是一種反抗嗎?
2.當焦母讓他休妻再娶時,他說:“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復娶就意味著焦家要斷后,無怪乎焦母要槌床便大怒了。他不復娶既表明了他忠于愛情的堅定決心,又是一種戰略上的威懾,希望母親回心轉意。這是除去以自殺外最強有力的威懾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堅決有力的反抗嗎?
3.當他與劉蘭芝團圓的希望完全破滅以后,“自掛東南枝”,以生命殉愛情,表現了他對封建勢力壓迫的無比悲憤和以死抗爭的巨大勇氣,是放射著燦爛光輝的反抗行動。
所以,焦仲卿絕不是沒有斗爭的勇氣和行動,也不是不講究斗爭的策略,但他是不可能取勝的,他和劉蘭芝的悲劇命運是當時社會決定的,恐怕只有這樣理解才能真正體會詩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無需否認,自殺時焦仲卿不像劉蘭芝那樣毅然決然,他有過猶豫,但這也要做具體分析。客觀的說做出以死抗爭的決定,焦仲卿需要有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面對死亡,劉蘭芝沒有什么留戀和牽掛,但焦仲卿卻不同,他還要牽掛著老母的生計。盡管母親對他和劉蘭芝的愛情進行了無情的摧殘,逼他走上了死路,但畢竟還是他的母親,是從小把他撫養成人的寡母!他恨母親,但他的自殺如果也使母親陷入絕境,他也不能不顧念以往的母子之情,所以他死后要背上比劉蘭芝更壞的名聲,按封建道德,他是要“遺臭萬年”。這一點他也不會想不到。
盡管焦仲卿知道,他的自殺會使母親無以為生,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他最后還是以死來表示了對愛情的忠誠和對罪惡社會的反抗,這不是對封建勢力更大的控訴,也更值得肯定嗎?我們何必再去指責他自殺前這一點點“徘徊”呢?
可見焦仲卿和劉蘭芝一樣是封建社會里受壓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焦仲卿的性格是軟中有硬,為達目的以退求進,但決不做無原則的退讓。為了保全愛情,他進行了積極的抗爭,當強大的封建勢力粉碎了他所有的希望時,他以悲壯的自殺實現了對封建制度控訴和反抗。他和劉蘭芝的反抗特點雖有所不同,但都是不屈不撓的,他們是文學形象的燦爛星空中閃耀著不滅光輝的雙子星座。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精選高二語文的教學反思04-16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5-17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5-15
高二語文期末教學反思范文11-29
高二語文課教學反思01-14
高二語文課的教學反思01-17
人教版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3-22
高二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8-11
高二語文上冊《過秦論》教學反思11-25
高二語文上冊《師說》教學反思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