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1
《少年閏土》是寫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是表現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這些特點,將人物刻畫得十分成功。我們的教學過程也要體現這樣的特點。“教案設計一”在如下幾方面做了嘗試:
1、由扶到放:
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經過提問直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作描述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了解閏土的特點。悟出方法后,自我學習理解捕鳥、拾貝殼、看跳魚兒三件事,在讀、想、評、議的主動學習實踐中領悟并得到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思想資料,體現“教是為了到達用不著教”的訓練過程。
2、啟發想象:
閏土看瓜刺猹這幅畫面給作者和讀者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應的客觀事物,讓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從而利于學生掌握人物的特點。
3、體會感情:
課文中閏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對話的形式描述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閏土的語言來體會他勇敢、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特點,同時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熱愛農村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4、讀寫結合:
課文對閏土的外貌描述簡潔而精彩。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體會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點。這樣既貼合認知規律,又貼合寫人文章的寫作規律。并帶動思考·練習4的指導,做到讀寫結合。
5、課后拓展:
課后閱讀《故鄉》原文。運用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了解人物內心的方法來體會長大后的“我”和閏土的內心活動,然后同學之間交流中年閏土是怎樣一個人。將課內的學習方法用于課外的閱讀實踐當中,到達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的設計點都得以落實,教學重點完成得很好;教學難點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課存在以下不足:
1、顧及教學目標是否如愿完成,對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也讀得不夠精彩。
2、教學過程中略平鋪直敘,精彩地方不夠精彩,正如小說中得高潮部分還未能呈現出來一樣。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力求突破的。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2
《少年閏土》一文,作者采用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介紹的人物介紹出來,然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地刻劃出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我在教學時,引導孩子從“看瓜刺猹”這一事件入手,通過品讀閏土和“我”的對話來感受“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閏土的勇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句子所描繪的情境,知道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情節是事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為后面的擴寫環節做好鋪墊。然后用形象的課件再次把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同時也是輔助學生背誦該段落的一種手段。我覺得孩子們在經過品讀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來的人挺多的。這個辦法較好。
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后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都能從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在老師的.引導學生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干的人,說明外貌描寫得傳神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
“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根本,孩子們把從文本中學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此,這節課我把時間擠了出來,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現學現寫——仿照“看瓜刺猹”擴寫“海邊拾貝”或“看跳魚兒”,要求寫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根據課文特點,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及時讓學生模仿,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3
11月初,我給六(3)的學生講授了《少年閏土》這一篇課文。《少年閏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五單元的主題是“初識魯迅”,共選取了四篇課文,其中《少年閏土》是魯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作者寫魯迅的作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可以初步認識、了解魯迅,感受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學習描寫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等。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主要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的形象。課文先是描繪了“我”腦海里看瓜刺猹的閏土,接著寫了我與閏土相識相知的過程,主要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后寫了我們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講授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出示了一張魯迅的照片,讓學生猜一猜照片上的人物是誰,學生非常感興趣,紛紛說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有學生說是魯迅,我給予肯定,接著讓學生說一說看到這張照片,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試著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魯迅的外貌(能說多少算多少),之后一起翻開書本第75頁,看看書本是怎樣描寫魯迅的,全班一起讀一讀,再讓學生將文字與魯迅的照片進行比照,加深學生的印象,我相機引導學生描寫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接著一起畫出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初識魯迅,對魯迅不太了解,所以我讓學生翻到書本第80頁,一起讀一讀“資料袋”,畫出相關語句,讓學生對魯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著過渡到課文的學習(魯迅先生的身份之一是一位文學家,那么他的文章究竟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少年閏土》),展示課題,齊讀課題。提醒學生,這篇課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
這是《少年閏土》的導入部分,我的想法是學生對魯迅先生了解很少,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設計了一些環節,通過這些環節,學生先對魯迅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課文。上完課以后,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課堂氛圍挺活躍的,教學目標也有落實,就是覺得這個導入花的時間有點多,是不是要簡短一點呢?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4
教授完這一課后,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整堂課的流程設計先天不足,在第一課時中安排了教學四件稀奇事和理解重點句子,容量偏大,尤其是在課上我只是重點教學了“看瓜刺猹”一件事情,其余三件事情時間太緊,事先安排的自讀根本就沒有展開。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見多識廣”的理解浮于表面。
其次,教師對課堂地調控缺乏靈活性,只是生搬硬套課前的`設計,從整體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到具體事例的分析,感知人物特點,最后再在重點句子的理解上對人物特點作提煉。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欠缺應變。
一整堂下來,從速讀課文,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重點教學“看瓜刺猹”,自由讀,個別感悟讀,到分角色讀。最后對重點句的整體朗讀,看似不少,但整堂課還是少了點讀書聲。缺少了讀,學生的感悟就不深刻!
知不足才能進步,反思自己課堂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為今后的教學夯實基礎!我想哪里跌倒,就從哪里起來!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5
我在教學時,引導孩子找出閏土給我講的四件事,從“看瓜刺猹”這一事件入手,經過品讀閏土和“我”的對話來感受“看瓜刺猹”的趣味以及閏土的勇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首先引導學生感受句子所描繪的情境,用形象的課件再次把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同時也是輔助學生背誦該段落的一種手段在反復引導孩子體會當時的情景,從而感受閏土的機智勇敢。我覺得孩子們在經過品讀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來的人挺多的。這個辦法較好。
“雪地捕鳥”這一事件比較簡單,我花的時間就相對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幾個動詞,在學生稍稍品讀之后,利用幾個動詞把事件串連起來,不少孩子也能當場背下來果較好。
我這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是引導孩子們理解“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硬邦邦地要孩子們從字面上理解,我想有點難度,于是我采用比較的方法來引導孩子理解。“當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時,“我”在干什么?孩子們發揮自我的想象,有的說“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說“我”可能在讀四書五經,還有的說“我”可能在背古詩……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再比較一下閏土和“我”的生活,學生就自然能理解為什么作者說自我只看得見“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如何體會,經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身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反復研讀教材,真正和文本融為一體,再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層層引入,才能讓學生和文本產生共鳴。試講時,學生對“啊”的含義體會不深,經過反復思考,我把這一難點分解開來,精心設計了一個有梯度的環節,即先讓學生回憶閏土講的新鮮事,再和“我”的生活做比較,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原先,“啊”字不僅僅體現作者對閏土的敬佩、羨慕,還有對自我生活的不滿、厭惡,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6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少年閏土》中的人物描寫極富典范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范點,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讀一讀,然后進行討論:“你覺得這段對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中,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通過理解體會到:從“戴小氈帽”中看出閏土是一個住在江南一帶農村的孩子;從“紫色的圓臉”可看出閏土是一個經常被太陽曬,海風吹的孩子;還可以看出他經常勞動,是一個能干的人;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農村孩子。這時,我小結說外貌描寫能讓讀者準確地認識人物。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這時我拋出一問:“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學生想象的積極性高漲。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繪出我的外貌說:“我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這時我再要求根據剛才的討論,有條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然后,我讓學生觀察班里的同學,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把同學的外貌寫出來。讓沒有見到我班同學的人,也能通過同學的描寫認識他!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結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7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較難的是學生對當時背景的理解。本文節選自短篇小說《故土》。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他的思念之情。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完全地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下面將這些精彩反思如下: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教師出示彈性式填空,“()的少年閏土。”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研讀。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究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碰壁。這時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可謂點到了節骨眼上,教學也實現由局部向整體推進。“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說,我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根底上,引導:
(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
學生聯系語境,在解題中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領悟少爺們的心聲,使學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隱藏著的深刻內涵。
爭辯研讀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引活動于課堂之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學生的心靈自由,在爭辯中進行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理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當家作主站起來。
當然這節課也有缺乏之處,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不夠鮮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課文內容,反思之后,通過再設計,我感覺下面的設計更好,能夠更全面的展示給學生,脈絡更清晰,主題也更鮮明。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8
一句句、一行行地讀著,讀著,仿佛我就是學生,正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仿佛一位天真、樸實、勇敢、機靈的農村少年就在我身邊;仿佛閏土那逼真生動的話語就響在我耳旁
盡管我讀著的只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一節語文課的片斷,而且還是摘要,并不詳盡,然而它畫了。足以顯示出續梅英老師教學藝術的魅力來。
這節課中,續老師教學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點。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以哪幾件事重點描寫閏土的動作,其中哪件事對你印象最深,為什么三個問題引路,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這件趣事上來,以人物的動作描寫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體現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閏土身邊。
教學中,續老師親切地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晚上,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銀項圈,捏了胡叉,輕輕走去,用力刺去難怪閏土英俊、勇敢、機靈的.形象給學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原來閏土這個農村少年的特點已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深入人心!
教學中,續老師很注意在聯系中理解內容,體會感情,使學生對閏土的認識逐步完善、深刻、整體化。教學中,續老師很注意字、詞、句、篇的聯系,在聯系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語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恰如其分地滲透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的訓練;還很注意文章的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使學生達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體認識的境界。怪不得,讀著,讀著,我看見了,我聽見了,我希奇,我興奮
教學中,續老師激發指點學生讀、想、說、評,主動學習。語文知識、思想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在讀、想、說、評的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領悟得到的。捕鳥、撿貝殼、看跳魚兒這三件事都是學生從看瓜刺猹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自己學習理解的。僅僅一節課的一個片斷,就已經顯示出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的訓練過程,不然,我怎么會也變成學生,正把手臂高高舉起,搶著回答老師的提問?
這大概就是藝術享受的樂趣吧!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9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人物描寫極富典范性,在授課時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寫的示范點,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首先,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少年閏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廚房里,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學生找出來后,我用課件戰士了少年時代的閏土的形象,通過讀句子看畫面,然后進行討論,從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很快學生歸納了閏土是一個十分健康、可愛的生活在海邊的農村孩子。這時,我再點撥學生懂得我們對少年閏土的形象身份的'認識和概括都是從少年閏土外貌描寫中體會出來。?“課文中沒有寫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據“我”當時的年齡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嗎?”要求學生先看課文,找出一些關鍵的詞句來,我又用課件展示了書中的插圖,學生很快總結了“我”的外貌——“頭戴皮帽子,腳穿小氈靴,臉又白又紅潤,口齒伶俐……”在臨下課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中寫作方法,以老師為模特,把老師的外貌寫出來。要求抓住特點進行描寫,沒有見到老師的人,也能通過你的描寫認識,此時學生便饒有興趣地接受這一課外作業。并且有的同學還寫了班級中的小伙伴,為此我們還舉行的一個“你寫我猜的大行動”呢!我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學生動口動手,養成了讀寫的習慣,真可謂一舉兩得,只要通過平時的讀寫訓練,以點帶面,因小見大,讀寫融合,我想,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能得到培養。學生的寫作素質便能得到提高。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10
《少年閏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魯迅”展開,讓學生認識魯迅,了解魯迅;同時這也是描寫人物的一個單元,是怎樣呈現人物形象依然是學習的重點。相較于該單元的其他三篇課文,其他三篇課文都是別人筆下的魯迅,而《少年閏土》是魯迅筆下的文學作品,其他三篇課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認識魯迅,而《少年閏土》可以讓學生認識魯迅的文學作品。
《少年閏土》是“我”對三十年前和閏土之間的一段生活的回憶,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兩人之間兒時真誠的友誼,表達了“我”對閏土的喜愛、佩服和思念的情感。
在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讀準字音,正確理解課文的“特殊”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3、通過學習“瓜地刺猹”這一局部的描寫和對話體會閏土這一人物形象
4、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的“瓜地刺猹”的描寫,仿照這種寫作方法寫寫生活中的小片段
在這一節課的設計上,我的教學目標比擬清晰,在課堂上根本能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單元主題,從讓學生談談對魯迅先生的了解導入課文,順勢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先生的作品。在課堂上,我注重訓練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練筆,課堂緊湊,教學環節節節相扣,由淺入深。板書清晰,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清晰地知道閏土跟我講述的“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潮汛看魚”等有趣的`事,感受閏土的見多識廣、勇敢能干,在此根底上,結合文章詳略特點和課后題的要求,重點學習“瓜地刺猹”片段,通過指導朗讀、拓展說話、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閏土的人物形象,以此為契機,層層深入,反復盤旋第一自然段,到達一詠三嘆的效果。在此學習根底上,引導學生關注第一自然段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相結合的特點,引導學生模仿練筆,用這樣的方法寫寫生活中的小片段,學以致用。在授課過程中我根本能預設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給予指導,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突破重、難點。
但是這節課仍存在許多缺乏,需要努力改良。
首先,《少年閏土》是一篇寫人的文章,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關于人物描寫的指導卻不是特別突出,而在理清文章寫的幾件事中花了不少時間,這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文體的準確把握,所以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應該樹立好文體意識,抓住課文的文體特點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文體意識。
其次,為保證足夠的練筆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討論,而是出示了幾幅我選定的圖片讓他們進行練筆,這也局限了他們的想象力和關注自身生活的能力,練筆之前如果有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和練筆內容以及興趣都有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時間分配上還得加以改良,更好地把控課堂進度。
在點評學生練筆上,點評比擬匆忙,有些點評沒有精確地點評到點子上,不能對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這主要是課堂應急能力還不夠,對學生的預設不充分。應該在備課的時候,預設更多學生的表現和表達,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力求點評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而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雖然創設多處留白想象,創設許多情境,也給予了學生聽覺上的沖擊,但是由于自己的朗讀還不成熟,不能給予學生中肯的指導和評價,所以這一局部的朗讀沒能到達預期效果。在朗讀和指導朗讀方面我還需要十分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個課堂展現了我的優點,也呈現了我的缺乏,讓我在今后的學習和努力中更有方向。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土》,課文以“我”與少年閏土相識、相知、分別為序,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機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11
《少年閏土》是一篇十分經典的文章,節選自短篇小說《故鄉》,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因為寫作年代距離今天較為遙遠,學生對當時背景的難以理解,加之個別詞語稍顯生澀,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反映了“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他的懷念之情。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在教學中我轉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沒想到的是,學生們熱情高漲,不僅對這篇課文充滿了熱情,而且還生成了許多我所沒有預料的精彩,下面將這些精彩反思如下:
一、重研讀,培養讀寫能力。
這節課,我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初讀研究環節,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畫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想想“我”和閏土的關系。然后全班一起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與文本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反饋,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感知文本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獨立閱讀以及識字的能力。
在品讀閏土形象的句子時,以“我”和閏土的初次見面為突破口,直奔重點,品讀文中描述閏土形象的語句,讓學生初步體會到閏土的年少、健康、可愛、活潑。然后再引導學生感悟出作者抓住特點來寫的方法,遷移學法,進行仿寫練習。
二、重啟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我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大多數同學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是學生學習中的“憤悱”狀態,需要教師點撥。我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
學生聯系上下文,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體會到了“我”對自己所處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重情境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創設合適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雪地捕鳥”這一段落時,我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部分的內容,找出描寫人物動作的詞。然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道具,讓學生來演一演,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通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在這堂課的收尾階段,當學生學懂了閏土給“我”所講的新鮮事,“我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后,我出示離別圖,引導想象: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們手拉著手,有多少說不完的話呀!“我”會對閏土說些什么呢?閏土又會對“我”說什么呢?同學們反應積極,于是,在交流時,我又讓他們演了一演。在表演、觀看、評價的過程中,全班學生都感受到了“我”和閏土那種依依不舍之情,對文章中心的體會也就更深刻了。
四、重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學會閱讀。在根據課文插圖展開想象來演一演閏土與“我”分別的情景后,我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后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后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 12
《少年閏土》這一文是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作者采取倒敘的方法,一開始就把所要說的人物說出來,然后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特點逐步回憶依次敘述。一步一步刻畫出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海邊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在這節課中,我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步步突出重點,慢慢解決難點。重點是文中閏土所講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鳥、瓜地刺猹詳寫,海邊拾貝、潮汛看跳魚兒略寫。難點體會句子的含義。首先我導入課題,透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了,閏土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出示課件,閏土和我不一樣之處,讓學生觀察,同學們很快就說出來了,從閏土的外貌中體會到什么?讓學生總結出閏土是一個樸實天真、聰明能干的健康少年。這么可愛的少年多么討人喜愛,課文中的我為什么喜愛他,同學們很快就能說出,正因閏土的心理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快速的讀課文,找一找有那幾件事。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這幾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動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接近閏土、認識閏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來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學時,“雪地捕鳥”這一事件雖然比較簡單,單我花的時刻不少,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找出閏土捕鳥的幾個動作,透過我親切地啟發,一遍又一遍的引導朗讀,在學生反復品讀之后,利用幾個動詞把事件串連起來,讓學生體會閏土是一個聰明能干有見識的少年。教學中,我很注意在聯系中明白資料,體會感情,使學生對閏土的認識逐步完善、深刻、整體化。教學中,我也注意字、詞、句、篇的聯系,在聯系中明白詞句的意思;很注意把明白語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恰如其分地滲透了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的訓練;還很注意文章的資料和形式的和諧統一。使學生到達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體認識的境界。
我這節課的第三個任務是引導孩子們明白“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硬邦邦地要孩子們從字面上明白,我想有點難于是我采用比較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明白。“當閏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時,“我”在干什么?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有的說“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說“我”可能在讀四書五經,還有的說“我”可能在背古詩……我覺得他們說得都有道理。再比較一下閏土和“我”的生活,學生就自然能明白為什么作者說自己只看得見“四角的天空”了。
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1、整堂課的容量安排顯得有點大,正因容量過大,導致后部分“話別”的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落實。
2、由于時刻關聯,學生對“話別”部分,分主角想象表演沒有落實到位。
3、教學中注重點詞語明白滲透得還不夠。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02-19
《少年閏土》語文教學反思10-11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04-18
六年級語文上冊《少年閏土》教學反思04-15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02-18
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篇02-19
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篇)02-19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5篇04-17
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教學反思13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