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1
匆匆地上完課,感覺腦中一片空白,心中只有一種荒唐的感覺,這是一節課嗎?教師的講話語無倫次,提出的問題不明確,毛病百出,致使學生上課回答不上來。這一切都是我課前始料未及的,上課慌亂的情景到現在還一直在我的腦中浮現。自己反復的思考著,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是在一開始我本意想體現學生的自主,讓學生喜歡哪段讀哪段,結果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學生一下說出了我喜歡第三自然段,學生說“因為這段話寫出了趙州橋非常的美麗。”進而讓學生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如何美麗的?接著我們班的邢天鐸同學說:這段不但寫出了趙州橋的美觀還寫出了趙州橋的堅固。接著我就出示了這一句話: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問孩子們哪段講了堅固,哪段講了美觀。這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但問題恰恰出現在這:問孩子這句話在全文中來看是一個什么句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這一下把孩子們問倒了:是中心句,總分關系。學生胡亂地說了一堆,局面很是尷尬,很是荒唐。我此時才深深地醒悟,原來孩子們以前沒有見過這種句式,教師應該直接告訴孩子這樣的句子就是過渡句,那就不會出現混亂情景。后面的課簡直都把孩子們的激情都抹去了。課后我詢問了學生:你們以前沒有見過過渡句這樣的句式嗎?孩子很是難為情的說:沒有。聽到這,我覺得自己備課太不充分了,怎么就忘記了這個問題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新知識呢?哎,真是后悔莫及。
再就是個人素質較低,應變能力較差,語言不夠精煉,問題羅嗦。如在檢查預習的時候提的問題不夠好。若改成通過讀課文,你對趙州橋都有哪些了解或趙州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這樣孩子們說話的機會就多了。
由于這么多的毛病,讓我感到很是難堪,真有點沒臉面見在坐的同事,人家怎么上的那么好而自己呢?我的這些舉動讓我們細心的組長李霞老師發現了,她有點安慰又有點提示地說:“你怎么有點在給初中的學生講課呢?那個過渡句孩子們不知道你就應該直接告訴孩子們就行了”李老師這樣一說,讓我深深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后接著說你一開始不該先講第三自然段,應該先講第二自然段,這樣一提示我忽然讓我醒悟過來,是呀在課堂上,我在講第二段的.時候孩子們說得非常好,如果講完第二段再接著引出那個過渡句,就很自然,孩子們也會很容易接受。
此時我深深的意識到,隨著新課改潮流,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不應該所有的文章都應該那樣設計的。有時候關鍵時刻應該還是需要教師的正確的引導。如果今天老師能夠及時正確的引導,我想就不會出現這么多的笑話的。再就是如果想發揮學生的自主,就應該好好備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正像上次蘇主任說得那樣,向楊昱婷學習,精心鉆研教材,找出關鍵的地方,關鍵詞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總之需要我學習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我也將繼續努力的學習,虛心向別人請教,爭取更大的進步,縮小與別人之間的差距。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2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課文語言準確簡練且不乏生動,它從建筑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要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構造特點,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研究教材時,我發現這雖然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的情感不易備學生發察覺。老師要適時撥動文章之情,引領學生之情,通過教師的情感,在學生情感和教材情感之間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橋梁,而文中第一段中的詞語“世界聞名”則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都是它得以世界聞名的原因。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語言因素,從文字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內涵和情感因素。于是,我設計了簡單的教學程序,在教學中以老師之情去撥動學生之情,并用多媒體突破難點,從而使課堂洋溢著語文課獨有的氛圍和人性魅力,使學生對趙州橋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設計簡單的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專家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這一觀點。課堂中的“簡單”是教師對文本深入解讀后的深入淺出,是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我們的“簡單”應該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快樂些,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些。為了這個“簡單”,我背后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深入地解讀文本,收集大量關于趙州橋的資料,例如有關它的傳說,它的歌曲,以及以前的、現在的趙州橋的圖片,還有地震中的趙州橋,洪水后的趙州橋等等。解讀完課文,趙州橋的形象、特點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我感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更感嘆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我設計了簡單的教學程序,突出以簡約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語言材料:由一個詞“世界聞名”為切入點引出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這三個詞去學句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以老師之情撥動學生之情
老師也是一本書,老師這本書對學生的影響更要大于課文對學生的影響,只有老師感動了,學生才會感動。雖然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學說明文的課堂也是書聲瑯瑯的課堂,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朗讀表達情感,。例如我告訴他們一個數字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結合收集的資料:比歐洲同類的設計早七百年,并經受住了洪水、地震、風雨和使用的考驗,至今仍然雄姿不減當年,體會它的堅固,感受它的“世界聞名”。抓住關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并指導把該段讀好,把橋上的龍讀“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最后我讓學生齊讀從電腦中搜尋到的,最讓我們自豪的評價趙州橋的語句:“天下第一橋”,“世界奇觀”,“世界上最偉大的石拱橋”……更是讓學生對中國擁有這座神橋自豪不以。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為了一體,兩個字——自豪。
三、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效果顯著。例如出示趙州橋的全景圖,它雄偉,堅固的特點“躍然圖上”,學生理解起來容易多了。
在理解“美觀”這一特點時,出示趙州橋欄板上精美的圖案,學生對圖案的美驚嘆不以,特別是“有的龍前爪互相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這一幅圖,運用課件,學生一下子明白了“抵”、“回首遙望”這些關鍵詞的意思,朗讀時腦海中浮現出龍的這些畫面,讀得非常到位。
關于趙州橋的基本資料,我用“國家檔案”的形式出現,別致新穎,學生喜聞樂見,于是他們自覺讀書,主動填寫“國家檔案”的項目,還認為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呢,真是一箭雙雕。這也是多媒體的功勞啊!
經過實小的宋書記、楊校長、張主任以及陳孟春、夏振蓮、杜紅玉等各位語文老師的的指導,《趙州橋》一課的教學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理解了趙州橋設計的特點,并為自己的祖國有這樣的趙州橋,為自己擁有如此充滿智慧和才干的祖先感到驕傲,他們對趙州橋充滿了向往之情。課上完之后,大家又在一起討論,也講到了家鄉的古建筑,講到除了課堂上提到五峰的興文塔和正在修復的東門之外,還應提到天池河上的安化橋,它也是五峰有名的古建筑。我們天天從它的古老的背上走過,講古建筑時卻沒提到它,些許有點遺憾!
最后我想說: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我希望自己和學生一起成長,因為“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3
人教版第19課《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講了趙州橋的三方面內容:雄偉、堅固、美觀。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后講這樣設計的好處,并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學這篇課文,很容易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在教學設計上,導入環節從學生預習和所獲資料入手,請兩名同學在白板上畫出常見的橋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避免了在“導入”環節上兜圈子、浪費有效的教學時間。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語問題,細讀課文時首先引讀了第一段,引導學生明白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的時間及通過本段內容總結出的趙州橋的特點。第二三段的特點讓學生自由朗讀總結出并小組討論找出相關詞語。第四段的處理采用感情朗讀法,讓學生明確這段是作者對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發出的由衷贊美。這樣做既體現了“課標”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積累的要求,又節省了教學時間。感情朗讀指導時,本想采用出示重點句子,在學生品詞析句,感悟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朗讀,但時間控制得不是太好,指導朗讀過程有些倉促,沒有十分到位,如果在朗讀時,再加大些力度,體會出層次性,應該會更好。拓展延伸環節放映一組現代橋的圖片和趙州橋做對比,對趙州橋有名的原因做進一步的了解。最后提到關于趙州橋的美麗的傳說,希望能激起學生主動查找關于課文以外知識的興趣,為下個課時作準備。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實際總是有著或大或小的差距,講完這節課卻一直羞于直視這個差距。但存在的很多問題還是想讓它們清晰一下:
1、講完課后重新整理了一下教案,又在網上進一步查找關于趙州橋資料進行二次備課,卻發現最新資料顯示趙州橋已經“長大”了,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四百年,而不是課本上的“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這讓我突然覺得自己備課太不細致了,要知道知識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啊。
2、缺少寫作方法的指導。三年級是寫作的起始階段,一些必要的寫作方法應該貫穿課堂教給學生。但我們的教材作用到底是什么?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趙州橋》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起句、過渡句的運用。所以,在這方面沒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應當適當提醒他們在以后的日記上、習作上用上這種寫法。
3、對整個課堂的掌控不夠好,語速過快,教學時間的預計上有偏差,所以臨時添加了對“沖擊力”“相互抵著”等詞語的解釋,雖然學生對演示部分詞語有較高的興致,但從整體的教學設計看來稍有些牽強。
4、熟讀課文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式,學生的感悟是品味和咀嚼文本的'重點詞句后油然而生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濃墨重彩。而反思本課學習,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力顯然不夠,朗讀的形式也較為單一。
5、關于觀看視頻,本課沒有按照以往的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放映,而是放在了接近課堂的尾聲時放映,是考慮到在課堂前半段學生精力一般比較集中,后半段有點兒松懈時觀看視頻比較好,現在看來效果也可以。……
還有很多,無法一一贅述了。雖然這節課有著很多的缺漏和不盡如人意,但給予我的卻不只是教學上的收獲,還有同事們的鼓勵與幫助給我的溫暖和感動。感謝成麗,在講課報名的最后一天給我鼓勁,讓我有了去嘗試的勇氣。感謝校領導和教研組長的信任,讓我有了這次嘗試的機會。感謝我的互助小組師傅畢研花老師講了課文思路,讓我做出講這一課的決定。感謝孫志剛老師在講課前一天給我們的寬心和祝愿,感謝司濤老師在我做課件和使用白板時的答疑解惑,感謝秀錦老師在備課時當學生配合我的試講,感謝崔老師講課那天中午送到教室的美味的午餐,感謝董麗娜老師選來的她班上的孩子,感謝董老師榮老師魏老師……我們那一天的并肩作戰。還有很多的感謝,也許沒有提及,卻會一點一滴融入心底,化作動力,然后,去努力。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4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三個特點,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主要以雄偉、堅固、美觀三個特點為主線,重點品讀,體會趙州橋的設計特點,最終升華主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體會雄偉時主要經過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是體會,尤其是幾個數字,在學生找出之后,我幫忙學生和我們的教室做比較,用真實的長度來體驗趙州橋的雄偉,能夠說效果還是不錯的,同學們都在趙州橋的長度和寬度上體會到了趙州橋的氣勢,感受到了趙州橋的雄偉。
在介紹堅固時主要是讓學生經過趙州橋的設計特點來體會堅固,首先讀懂趙州橋的四個小橋洞的設計意圖,再讀懂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從而明白趙州橋為什么堅固。這個地方的處理顯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幾個好處這塊,如果當時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許會讓課堂變得更為緊湊。欣賞趙州橋“美觀”的教學部分我覺得是這節課比較不足的,開始創設了不錯的欣賞環境,經過配樂朗讀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可是那些精美的圖案并沒有帶領學生細細欣賞,也沒有經過朗讀來體會趙州橋的美觀,而是直接讓孩子去背誦,這顯得有些倉促,應當讓孩子也來一次配樂欣賞,再經過圖片的感染,讓學生更深刻的體現趙州橋的美,然后再背誦,效果也許會好很多,會有更多的同學當堂完成背誦的目標。
最終經過這些特點的結合,以及歷史的悠久,讓學生感受到這橋建造的多么了不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還有一個“過渡句”的處理不是太得當,應當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間,那樣會顯得更加自然。
總體來說,感覺自己在品讀課文上有了提高,對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徹,對課堂的教學結構也更為清楚,手段更多樣了,明白了第二課時應當上成什么樣的課,朝什么樣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己的課堂。收獲還是不小的。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5
新一輪的課例教研活動又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當我迫不及待地登陸教研中心的網站,看到三年級的研討課文是《趙州橋》時,我的心中真的一喜,原因是假期里我們考的教學設計就是這一課,由于我以前沒有教過三年級,考試時我竟把整篇課文設計成了第一課時,所以想借著教研的機會好好學學。
這次課例教研崔老師給我們提出的研究主題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創建高效課堂;研究重點是說明文教學如何體現語文味。何為語文味?我們教研組認為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下面我想談談聽了同組姐妹的課以及自己授課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曉紅的課注重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教師不是單純依靠課本的只字片語,而是挖掘他們背后的文化底蘊。比如從一個“創舉”的背后挖掘出趙州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拱橋要早多少年?當時有沒有這樣的橋?曉紅還調出了國寶檔案中的資料補充到課堂,使學生在學習語文中受到祖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老楊的課最令我難忘的是幾組數據的調入:趙州橋在經歷10次洪水,8次地震搖撼之后,仍然安然無恙。存在1400多年中,僅僅整修過9次。1400年后世界對它的評價等。我想聽完了這些,沒有哪一位同學不佩服設計者的巧妙構思,學生朗讀時的驚嘆、民族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重點學習的是第三自然段,在備課時我設計的這課時的目標有:
一、認識過渡句并了解它的作用;
二、有感情地朗讀這段,真實感悟圖案的精美;
三、小練筆:學習本段的寫法:圍繞一個意思寫一個片段,并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所有的……”這樣的句式。
在處理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時,我運用課件把句子分解,讓學生先弄清這座橋不但堅固是指什么?(上一段內容)然后再讓學生說美觀是講什么?(下一段內容),并讓學生說說這樣寫的好處,這樣學生就知道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前半句在總結上個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對幾種雕刻圖案的處理,我是先讓學生看課件中展示的圖案,發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或動作表現將自己看到的畫面說一說,教師及時加以評價。然后讓學生讀文,看作者是用怎樣的文字描寫的,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讀。學生體會出趙州橋上的圖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語言描繪也是優美的,體現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產生一種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讀、師生配合讀的形式進行朗讀指導。最后,采取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背誦積累。
三年級是寫作的起始階段,一些必要的寫作方法應該貫穿課堂教給學生。《趙州橋》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起句、過渡句的運用。所以,我在這方面花了稍多的時間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總起句,總起句的作用是什么。在指導學生圍繞一句話寫一個片段時,我給學生確定了幾個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進行寫作。對這些初學作文的`小學生來說培養了寫作興趣,讓他們品嘗到了寫作的樂趣。
當然我的課堂當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讓學生了解分號的用法部分,在備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請同學們想想文中畫線部分的內容能否交換順序?你發現了嗎,有的……有的……還有的……這三個句子之間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
2、同學們,這樣讀了以后,你們明白了用分號的道理嗎?這里“有的刻著”、“有的刻著”、“還有的刻著”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說中間一幅精美圖案,也可以先說后面一幅精美圖案,中間用分號,最后用句號。這說明分號前后的三個句子是并列關系。可是在實際課堂中可能由于時間的關系,急于往下進行,結果把這部分給刪掉了。還有就是在練習說話訓練時,只有少數優等生暢所欲言,在夸贊橋欄精美的圖案,夸贊的方式有點單一等。
今后我要再深入研究教材,既要讓學生學好學扎實,又要創建高效課堂,不要每篇課文都面面俱到,而是每篇課文訓練有側重點,把握時間,拓展知識。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6
這是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這篇文章從建筑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學這篇文章時,重點教給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放在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首先,化難為易,為學生把握課文重點選擇最優教學手段。我把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做為課文的重點。限于學生的閱歷和知識水平,讓學生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是比較困難的,在學生默讀課文時,我要求對照書上插圖,初步了解趙州橋設計特點的基礎。課文重點,通過電教手段,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比較容易地解決了。
理解趙州橋在建筑上的美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難點。對幾種雕刻圖案做抽象講解是比較困難的。當學生提出“什么叫戲珠”,“飛龍是什么樣的”和“‘抵著’怎么講”時,運用課件,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從而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并利用課件幫助學生復述“精美圖案”的相關內容,以至背誦。
其次,環環相扣,為突出訓練重點巧作安排。如在處理段與段的聯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聞名”提出問題,過渡到第二段的學習。為了突出對第二段的理解,抓住“設計”一詞探討他的雄偉堅固。在講解第三段時,結合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欄板上的圖案。又如在課文和板書的結合上,為了突出訓練重點,我首先板書“世界聞名”,引起同學注意,接著把同學討論得出的“趙州橋設計上的.巧妙”、“雄偉”和“堅固”“美觀”的正確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書。
第三、抓住重點句子教學
1、“趙州橋非常雄偉”。這是一個總起句,本段都圍繞“雄偉”展開具體描寫。教學時我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種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而后學著這種寫法,進行練寫。如“我們的學校多么美麗!”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講的內容是“堅固”,后面講的內容是“美觀”。課文用這種表達方式,使文章顯得眉目清楚。教學時,讓學生明白“這句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為什么說是創舉?舉例來說說。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理解。
教學上述句子時,放手讓學生體會,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思考。并聯系上課前預習的材料進行交流、討論。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7
鎮里組織優質課大賽,為了能突出新課程教學理念,對《趙州橋》這一篇說明文,我在試講時采取了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雄偉”一段。首先,抓住特點:“雄偉”讓學生想:你從本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雄偉?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長、寬建筑特點兩方面。接著我設置情境,讓學生四人小組為一導游團。四人合作設計講解趙州橋。并想:游客們會提出什么問題,該如何回答。
在其后的教學中,問題出現了:學生沒有講解而只是在念課文。面對其它同學提出的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想: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忽略了學生的能力水平,三年級孩子獲取信息、概括大意等能力尚處于初學階段,一下子放手給他們如此高難度的題目實在是一個笑話。即使要設計也要注意“扶放”結合。
其次,在課前沒有布置學生很好地閱讀、預習。還有,學生的問題大多集中在造橋的科學原理上,使得我措手不及。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做好引導工作。應該說這堂課上得一塌糊涂。為此我從失敗處入手,又進行了二次備課。
這一次,我讓學生充分默讀本段,然后把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學生默讀完之后,紛紛提出自已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橫跨”、“沖擊力”、“創舉”等等,然后學生互相用自己的回答加以解釋和補充。這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為什么說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教室里頓時沒了聲音,這時,我給學生出示了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在小組內畫一畫、說一說趙州橋的設計,教室里又活躍起來,每個人都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己的繪畫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時機成熟時,我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小組討論的成果,一個同學這樣講到:“趙州橋有一個大拱和四個小拱,平時,河水從大拱流過,發大水時,河水還可以同時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以前是沒有的,所以說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我充分肯定了這個同學的說法,接著在屏幕上給學生一個“資料袋”——把歐洲的敞肩式拱橋與趙州橋相比,當學生看到歐洲建敞肩式拱橋要比中國晚1100年時,課堂上不約而同地發出:“哇!”這節課我自認為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總之,在探究性學習中,如何把握扶放的時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探究性學習只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基礎上進行,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8
《趙州橋》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趙州橋不但雄偉堅固,而且美觀”這句過渡句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思考:從哪看出趙州橋雄偉,從哪看出堅固?又從哪看出它美觀?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為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于7間教室連在一起;寬9米多,相當于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
分析趙州橋的堅固時,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為什么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做了個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穩地將較重的書撐起。問:這個實驗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體會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為堅固。這個實驗幫忙學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還引入了一些資料:1300多年來,趙州橋以前歷過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戰爭,但至今,它依然穩穩地屹立在?河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趙州橋實在是太堅固了,引導學生體會趙州橋的的美觀時,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然后出示了圖片幫忙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讀的形式多樣,先引讀,然后比賽朗讀,最后背誦。
通過分析,學生明白了趙州橋的確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9
學習了《趙州橋》后,學生開始做作業了。《課堂作業》本上有這么一題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是()學習課文的時候,學生也講到過了,估計不會有什么問題吧!可收上本子一看,粗心的學生還是鬧了笑話。有的寫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看,把小橋洞給忘了),有的寫著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橋上還有四個小橋洞(呵呵,把小橋洞都給搬到了橋上了,不知是干啥用的),有的寫著沒有橋墩,只有四個小洞(這還是橋嗎?)還有真讓人又好氣又好笑。我隨手在紙上畫起了這幾位設計師的杰作,畫著畫著,腦子里冒出個念頭,這不正是訓練作文的好材料嗎?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李春設計的趙洲橋是建橋史上的'創舉,誰來說說趙洲橋設計上的特點是什么?
生: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個小橋洞。
師:不錯,李春設計的趙洲橋的確是這樣的。我們班的橋梁設計師是怎樣設計趙洲橋的呢?老師讀設計方案,請幾位同學上來畫設計圖。
(我翻開學生的作業本讀,幾位學生畫圖。教室里笑聲不斷。)
師:看到這樣的設計,你們有什么感想?
生1:我們的設計把世界聞名的趙洲橋給變形了。
生2:我們做作業太不細心了,鬧出了這樣的笑話。
生3:我覺得學好語文很重要,如果表達錯了,最好的設計也白搭。
師:看,我把趙洲橋設計成這樣,李春如果泉下有知,也會生氣的。我就把今天的事寫下來,將功贖罪,并讓其他小朋友也知道我的感受,不犯同樣的錯誤,好嗎?
(學生欣然同意)
師:那么,題目可以怎么出呢?
生1:趙洲橋變形記
生2:李春生氣了
生3:我班的橋梁設計師
師:題好文一半,相信同學們接下來的表現會更出色!
(學生熱情高漲,寫作速度也比平時快多了。接下來的自批互改,佳作點評也進行得十分熱烈。此次習作,學生易于表達,也樂于表達,效果還真不錯。)
[反思]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們也曾為如何開發課程資源而大傷腦筋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資源竟在你我忽略處。教學,不是缺乏資源,而是缺少發現。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有著敏銳的資源意識,即使是稍縱即逝的資源,我們也能輕易地把它抓住。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標點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只要留心,都可以成為語文教育的素材,幫助我們營造一個學習語文的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語文素養。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10
《趙州橋》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世界聞名”一詞為線索,引導學生思考:趙州橋這樣一座古老的石拱橋,它憑借著什么而聞名于世呢?學生一時語塞,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為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于7間教室連在一起;寬9米多,相當于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趙州橋的堅固體現在李春獨創的設計上,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為什么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我做了一個實驗,拿一張卡紙和一本書讓學生掂一掂它們各自的重量,問學生:你有什么感覺?學生答:一個比較重,另一個比較輕。我又問:你認為較輕的紙能不能撐起這本較重的書呢?學生答:不能。于是我做了個試驗,用一張紙做成橋面,兩岸用詞典代替,橋面平直時,紙無法撐住書;橋面呈拱形時,紙則可穩穩地將較重的書撐起。問:這個實驗說明什么?學生通過觀察體會到:拱形承受的.力比平直的狀態承受的力大,趙州橋共有五個拱形,使得趙州橋更為堅固。這個實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拱形的作用,我還引入了一些資料:1300多年來,趙州橋經歷了風風雨雨,其中曾經歷過10次洪水,8次地震和多年的戰爭,但至今,它依然穩穩地屹立在洨河上。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趙州橋實在是太堅固了。
引導學生想象圖案的精美是本文的難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想象欄板上精美的圖案,讓學生將想象的內容用語言來描述,并出示了圖片幫助學生再現畫面,讀出體會。學生對精美一詞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如果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些精美的圖案是1300年前,勞動人民在石板上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非常費時間費精力很不容易。年代雖已久遠依然如此逼真。我想學生在理解圖案精美時,體會會更深。另外,教學中,課堂氣氛略顯沉悶,需與學生溝通,師生共同努力,爭取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11
為了貫徹落實語文“課標”提出的新理念,休現“課標”倡導的新學習方式,我這樣設計教學思路,效果較好。
一、課前做好兩個準備工作
1、布置預習,可讓學生看看有關趙州橋的圖畫,然后讀讀課文,查查工具書籍,自學生字,并聯系上下文初步理解“雄偉、堅固、創舉、美觀、遺產”等詞語的意思。檢查預習時,要把重點放在糾正讀音上。預習中要求理解的詞語可以在理解課文過程中檢查處理。
2、要求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途徑搜集或下載與課文有拳圖片、文字資料等,以拓寬學生視野,使他們進一步了解趙州橋及相關知識。
二、課上抓住三個重要環節
1、直接從學生預習或所獲資料入手,避免在“導入”環節上兜圈子、浪費有效教學時間,穩、準、快地進入課文的學習。
2、略讀一、四段。第一段可彩教師引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明白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及建造的時間。第四段的處理建議彩感情朗讀法,讓學生明確這段是作者對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發出的由衷贊美。這樣做既體現了“課標”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積累的要求,又節省了教學時間。
3、精學二、三段。可在開課伊始問問學生,通過預習,你最喜歡文中的第幾段。漢有的學生答到第二段或第三段可就先直接重點學習第二或第三段。第二、第三段的精學,教師應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伙伴的權利,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自由圍坐(或站)一起,結合討論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第二段的討論題可設計為:這段寫出了趙州橋的吧兩個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你最喜歡這段中的哪句話?站起來大膽地讀給大家聽聽。第三段的討論題可設計為:這段寫出了趙州橋的哪個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這段的第一句在第二、第三段中起什么作用?你喜歡這段描寫的哪種姿態的龍?為什么?你能讀好這段話嗎?試著讀給你的小伙伴聽聽。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展開交流。這時老師應結合學生交流用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出示以下重點句讓學生加以理解,并練習感情朗讀:
(1)“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創舉”的意思是什么?為什么稱趙州橋是個創舉?“這種設計”指什么?這種設計有哪兩個優點?引導學生理解“這種設計”是指在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各建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優點有:防洪排澇,加固橋身,節省石料。這種高超巧妙的設計稱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說它是建橋史上的創舉。
(2)“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不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遙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了一樣。
討論:這里寫了圖案上的龍的幾種姿態?“所有的龍”指的是哪些龍?引導學生明白,這里寫了圖案上的龍的三種姿態。第一種是兩條龍的身體纏在一起,第二種是騰空飛起的龍,第三種是兩條龍在玩一個珠子。與此同時播放與第一、第三句文字相關的多媒體課件,配音范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語言文字,輔之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對課文理解,讀出對造橋人智慧才干的佩服,讀出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而感到自豪的情感。完成以上環節后讓學生練習背誦第二、第三段。
三、課后設計四個拓展延伸
根據課文的情況和學生的興趣,課后我們可設計以下拓展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任選其中的一至二個題目完成:
1、做回小導游,向你的父母或親戚介紹一下世界聞名的趙州橋。
2、搜集有關中國石拱橋的圖片、文字資料展示給斧小伙伴們看。
3、畫一畫你所喜歡或你心目中的石拱橋。
4、仿照課文中第二、三段的寫法,選擇家鄉的或你熟悉的一座橋,寫一段話。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1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設計本課時,基于此考慮,自覺比較成功之處:
1、充分體現“語言教學要走向生活”這一理念,課伊始,從學生平時的生活積累入手,以“你知道義烏城內有哪些橋”導入,進而進入新課學習,接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增強了作為義烏人的自豪感。還有第三段教學后,引導學生觀察宗澤橋上的石欄板,仿照趙州橋精美的圖案描寫展開語言文字訓練,在“最近發展區”選取有一定思維力度又切合學生實際的片段訓練,引領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再加以教師的言語引導,帶動,鼓勵學生從課本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以更加濃厚的興趣,更飽滿的激情參與以后的學習,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2、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的理念,重視學生個性化體驗,閱讀教學中“要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初讀課文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趙州橋是一座怎樣的橋。”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那個特點深入讀悟、探究,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引導學生體驗課文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小組合作的功效,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3、緊扣教學重點,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展開教學,過程流暢。
存在問題:
1、課堂教學任務的安排過于繁重。二、三兩段的教學,可只安排其一,第二段學生質疑的點較多,第三段安排語言文字的訓練,這樣更利于學生深入讀悟課文。而在教學中,教師安排了兩段,在第二段教學時,考慮后面的教學,怕時間來不及,就及時剎車,未讓學生的問題真正暴露顯現,沒有出發精彩的“旁生枝節”,教師的主導、駕馭教學過于迫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2、學習語文的過程首先是語言積累的過程,而熟讀課文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式,學生的感悟是品味和咀嚼文本的重點詞句后油然而生的,咬文嚼字,品詞斟句對彰顯語言文字的情蘊意味有點石成金之功效,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濃墨重彩。而反思本課學習,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力顯然不夠,朗讀的形式也較為單一。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13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么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并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著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么?”(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為什么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么?”(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么多的橋,為什么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么是否因為這是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為其它什么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么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為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后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14
《趙州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通過對趙州橋的設計特點的說明,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領悟語言描寫的特色,積累語言;二是要學生認識趙州橋的建造特點,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這是學生在三年級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學生雖然對文體的了解并不深,但是趙州橋在中國乃至世界建橋史上都是一個創舉,它優美的造型和非常實用的設計讓世人贊嘆,這也是中華的傳統文化之一,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生處于三年級,識字和詞語的積累相對來說還是很重要的,結合文章和學生的特點,本課設計讓學生多讀,學生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多讀多想,在自讀中動腦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基本學情,我有了以下的兩個設計理念:
1、讀中質疑,領悟語言特色。這篇課文寫了趙州橋優美的造型和實用的設計,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把說明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感情朗讀、演讀等不同讀法,與文本之間進行直接交流,在自讀中動腦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了解趙州橋的特點,領悟語言描寫的特色。
2、聯系實際,學習表達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獨立思考,理清思路認識趙州橋的雄偉、設計獨特和美觀等特點。寫橋的雄偉,運用了幾個數字,啟發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去體會;寫橋的獨特設計,主要是抓住橋洞的特點來描述的。
但是要上好一課書,是需要很多方面結合在一起的,以《趙州橋》第一課時教學為例,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目標可行性強
在我們備課的過程當中,首先會考慮的肯定是目標。作為一位新老師,在這方面的確是做得還不夠好,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空而泛的現象。但是如果目標沒有做到可行,那整節課的效果肯定就會下降的;相反,如果目標可行,這節課的效果便會比預期的好。
在本課時教學中,我的教學目標都是圍繞字詞句而制定的,畢竟三年級的學生,字詞還是很重要的,而這又是第一課時,所以我還是想先解決學生的字詞問題。而我解決生字詞的方法又是“讀”和“寫”,我制定了一系列“讀”的環節,讓學生進行多讀,在讀中解決字詞。例如在第二個教學環節“活動引路,讀文識字”中,我設計了以下的小環節:
1、同桌互相讀課文,開展讀書“闖關”活動。
A.“闖關”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則,共設三關:字音關(讀準字音)、句子關(讀通句子)、感情關(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桌兩人互為“闖關員”與“守關員”。
B.同桌分別“闖關”。一次沒有闖過關者可以練習后再“闖關”。
2、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A.“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了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B.“我想讀”。想做闖關者的同學站起來讀,守關者聽,然后找出他們讀錯的字詞。
3、抽出文中較長的句子指導學生讀通順。
4、抽出句中的一些較難的字詞進行正音和理解。
5、抽讀生字詞:橫跨、創舉、堅固、石欄、圖案、設計、雕刻、智慧等。
我的意圖是通過“篇——段——句——詞——字”這樣的一個從總到分的方式來一一解決生字詞,所以在教學中的第三個環節便是寫字環節。而會認、讀、寫生字詞以及讀好隔斷中較長的句子,讀通課文,這些目標都是可行性比較強的,所以執行起來比較順利,更重要的就是學生在讀和寫的過程當中,不但能解決生字詞,并且各種各樣的讀得方式,還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這是比我預想的效果還要好的。
然而雖然訓練和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但我卻忽略了在第一課時就讓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大部分的學生在讀的時候做不到較有節奏和帶有感情地朗讀,讀是讀了,但是部分學生讀起來干巴巴的,甚至有幾個學生讀的時候連接性不好,所以聽起來讓人覺得不順暢。這也跟平時的教學有著重要的關系,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制定目標會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一個目標去制定,但是這個目標的執行卻在教學中大大打了折扣,讓這個本來可行性很強的目標一下子變成了華而不實的目標了。
在制定這節課的目標時,我還是有一個目標的可行性不強,“找出并初步積累文中的一些優美詞句”這一目標沒能很好地達到,因為積累優美詞句的基礎就是先對這些詞句進行理解,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優美,才可以進行積累,所以這一目標的制定在這節課就顯得空而不實了,所以在教學中,這一目標并沒能達到,積累優美詞語的這一效果很明顯出不來。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不足之處。
二、重難點隨機應變
重難點的制定一般都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對學生而言是重難點,但是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認為是重點得,往往學生并不覺得它是重點,而我們認為是難點的,學生卻可以輕易就做到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讓重難點隨機應變了。
例如這一節課,我在備課的時候覺得某些長句是難點,因為大部分的學生應該都很難讀好,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的確,這也是學生的一個難點,因為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沒能讀通順,但是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實施以后,則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把這些長句很好地讀通了。然而在這個時候,我應該馬上讓教學難點搖身一變變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對,因為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實施的'過程中我已經發現了學生讀書的感情不足,但是我卻沒能做到讓教學難點隨機應變,于是,這節課讀的效果只能達到預期的好,而沒得超過預期的好。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我能讓重難點隨機應變的話,相信讀的效果一定會比預期的好。
三、教學環節靈活運用
教學環節通常都會在教學中被我們臨時改動,這是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而全然是我們的教學設計。一個環節的設計,是經過老師的思考和衡量的,是針對各自的學生而設計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都能運用起來,但是怎樣運用,會直接影響這節課的效果。
例如在第三個教學環節“指導寫字”中,我一開始是這樣設計的:
1、“說”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幫助大家明確寫每個字的注意點。
2、“寫”字。老師在田字格內示范寫生字。大家在寫字本上先描后寫。
3、“查”字。同桌互相查寫的字。
4、“評”字。四人小組評評誰寫得好,展示。
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把這四個小環節的運用靈活化了,因為以往都是學生來提醒學生注意寫好哪些地方,我靈機一動,換了一種方式,變成我想把這個字寫好,請同學們來幫幫我。后來發現,原來這樣一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就更高了,課堂不但一下子踴躍了起來,就連平時幾乎沒有舉手回答過問題的學生也想來提醒我寫好某個字的某一筆畫,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效果。這樣,環節變了一變,學生發現就更積極了,寫字的時候也寫得比以前好了一些。后來在第二天改學生的生字作業時,竟然神奇地發現,平時每課作業都是好幾個學生寫錯字,但這節課的生字除了有些學生拼音錯,竟然只有一個學生寫錯了“參”字,其他的學生都能全部寫對,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所以說,這一次的環節靈活運用,是有效的。
四、小組討論時間充足
通常我們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都會涉及一些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又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但是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有“走過場”的嫌疑,因為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太短了。例如這一節課,我讓學生討論“每一自然段作者是從哪個方面寫趙州橋的?”只給了學生兩三分鐘的時間,但是效果就不好了,由于小組討論的時間過短,所以每個小組代表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都不能總歸納性的語言,而是回答完以后還需要我來進行歸納,這樣一來,這個討論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因為達不到效果,而且學生能夠掌握的這一環節我設計的內容的程度也并不高。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不足之處。
五、作業可執行程度高
第一課時的作業通常是比較難布置的,因為通常是第一課時沒過多久,第二課時又上課了。但是在這節課,我為了給下節課做鋪墊,所以布置了這樣的一個作業“在課文中尋找說明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的句子,下節課請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匯報。”但是后來在聽完課以后,宮主任給了我一個意見,她覺得這樣的作業執行程度并不高,好像是為了布置作業而布置作業,并不能很好地執行起來,她建議我改為“在課文中尋找說明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的句子,并把這些句子抄下來。”
的確是如此,如果不但找,而且還能抄下來,就顯得這樣的作業可執行的程度比較高了。但是由于我們班上的學生都備有一本自己設計的預習本,平時的要求就是找到一個好的句子以及老師要求在課文中找出來的句子,這些句子都要抄到預習本上去的。而在第二天上第二課時的時候,學生也的確是把找到的句子很自然抄到預習本上去了。
這是因為我平時要求學生這樣做,學生才會在這節課也這樣做,但是如果我在平時并沒有要求學生這樣做,這節課的作業還是這樣提出的話,就顯得有點空泛,為了布置作業而布置,而不是有利于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而布置的了。所以說,作業的布置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可執行程度高才有效于教與學。
總之,在教學中,每一個環節都是緊緊相扣的,從制定目標開始,其實就真正地進入到教學里面了,因為接下來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大小環節,都是緊緊地扣著你的目標和重難點來進行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或者是其中的任何兩個環節做得不夠緊扣,這節課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教和學生的學。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 15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建造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課堂上,我循著作者的寫作思路引導學生展開。重點從第二自然段入手,圍繞中心句“趙州橋非常雄偉。”讓學生從文中對橋的長、寬、下面無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端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的介紹中,體會設計上的特點。通過讀文字,版畫簡圖,幫助理解,再透過減輕流水對橋的沖擊力、石料的節約,減輕重量等,使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第三自然段“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圍繞中心句寫的好處,滲透習作知識,在感受欄板上雕刻著神態各異的三種龍的描寫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本課教學中,我感覺學生對圍繞中心句的'寫作方法感悟的較深,但是對“雄偉”理解的不是很到位,這也許與城市孩子的生活環境有關吧!
這篇課文,也讓學生從側面了解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意滲透了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內容。
【部編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的教學反思(精選19篇)01-12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案優秀12-23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5-30
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03-20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03-17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教學反思推薦06-07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