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優秀發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自由和快樂。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文中的語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樸實、充滿童趣,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整齊而優美。
一、充分閱讀,感悟文本
本文的語言描寫十分有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現在的語文教學應該是以學定教。薛法根老師曾說道語文教學的三個轉變:
1、把講課文變為學語言。
2、把讀課文變為學閱讀。
3、把悟課文變為學表達。
我在教授本課時,運用多種形式來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充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中的情感,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學語言,教語言。特別是對于重點詞語及難以讀準的地方及時指導。通過語言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愛閱讀,愛語文,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動力。
二、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語文教學活動的根本在于時刻關注學生,跟隨學生,以生為本。在課堂中老師的教學設計是一條主線,但不應該是一張大網。我覺得,教師的思路應該像一條猴皮筋,可以根據學生情況被扯來扯去,但始終能夠回歸原位,但我在上本課時思路就像一條棍子,雖然沒有被扯遠,但更關鍵的卻沒有吧學生思維充分打開,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這一點是應該注意的。說到這里,不得不說教學機智。教師的教學機智在課堂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者是承上啟下,或者是查缺補漏,或者是畫龍點睛,但不論那一種,最根本的就是要為學生服務,而不能成為教師嘩眾取寵的工作。教學機智的培養其實更多是經驗和反思的積累,思考的.多了,教學機智也就自然而然浮出水面了。
另外,教師的評價語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前的單純的鼓勵性語言已經不太能適應現在的語文課堂,評價語言應該是能夠促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思考深度,以評價語來推動課堂往更深的層次里進行。
三、習慣養成,基礎訓練
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培養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讀書姿勢、寫字姿勢、握筆姿勢等,都要隨時性地進行糾正和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習慣。另外對于字、詞、句、段、篇的學習方法的滲透還需要更加藝術化,學生感悟更深,效果更明顯。鄒局長說:語文教學應該是扎實、細膩、簡約、空靈,這就要求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從根本出發,藝術性地進行指導,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特征,從原來的大環境中走出來對自己、對學生能夠有一個特殊的評判。
語文教學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抓住學段目標,言意兼得,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2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祖父的園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里的一些故事,讀起來仿佛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作者筆下,園子里的小動物,小昆蟲,花草樹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課文第17自然段寫“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學生就說黃瓜也像人一樣,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緒,愛耍小脾氣,生活無拘無束。最后一句“太陽也不知道。”感覺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為太陽是什么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著力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熏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思維自由灑脫,想說的話特別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想象蕭紅生活,借《呼蘭河傳》里的文字向學生簡單介紹蕭紅的生活,并隨著推薦這部作品。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3
《祖父的園子》是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行文揮灑自如。
這篇課文要充分地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徜徉在美麗的文字間。
課上我讓學生邊讀邊體會作者童年的自由。通過三問:先問:“‘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什么?”體會“我”和祖父關系的親密。再問:“祖父在勞動,‘我’也真的在勞動嗎?從一些詞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從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再說說形成這一切的原因。”通過解讀,學生明白了為什么把園子稱作“祖父的園子”,感情朗讀時,也就融入了對祖父的思念之情。
《祖父的園子》一文是蕭紅的《呼蘭河傳》中對故鄉回憶錄中的精彩片斷,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我決定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她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以激發興趣。
課前我找到了《呼蘭河傳》節選的文章以備用。鈴聲響過,讓學生談談預習感受并激情導入:有人說,蕭紅是一朵盛開在中國北方原野里的花,盛開在中國東北的農家院落里,她從來不用澆水,任著風吹,任著太陽曬,卻越開越紅……無論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與饑餓,無論她面對多少困苦與不幸,她都用她的筆寫著她的字,大氣的文字。命運如此悲慘,那么她的童年會是什么樣呢?接著引學生入情入境去品讀文本,孩子們和我同時被蕭紅在祖父園子中的.自由、快樂所吸引。順利地朗讀、感悟、融入真情,再現文章的生命……引導想象:“我就變成……啦!我想……就……”鼓勵學生自由想象,孩子們一個個美妙的幻想被充分激發出來。
學文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一篇篇生動的續寫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再欣賞《呼蘭河傳》中的精彩描繪,對比之中找到了自身與作者的差距,順勢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富積累,充實文筆,學生感受深刻。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4
教學中抓住詞語讓學生去感受,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爭著說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
整節課的'教學,我著力引領學生感悟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解讀。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5
這是第二次教這篇文章,說實話,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覺是,寫得很美,完全體現了一種兒童的心態,無拘無束,自由。讀起來很美,可講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初次教的時候,覺得沒什么可講,翻遍了很多教參、教案,仍然沒有找到方向。于是就讓學生讀了讀,這篇文章就結束了,可心里總覺得有點空空的。后來,有幸聽了于永正講這篇文章,我就特別留心聽,發現了我自己的欠缺究竟在哪里,那就是對文本的解讀,沒有自己的思路,同時還不夠開闊,經常性的被教學參考左右。于老師用3個問題和一個示范朗讀就把這篇文章給整體解讀了,而且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也很樂意學,在這樣的過程中還訓練了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可謂一舉多得。
第一個問題,初讀課文,你看到什么了?生畫下來,板書看到的這些,有沒有同類的?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個問題,積極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祖父:寬容,慈祥
第三個問題,你從哪兒看出來這些的?
這次,第二次教這篇文章,我就仿照了于老師的方法來上課,發現學生的能力一點也不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差,在老師這樣的`循循善誘下,他們不但積極性很高,而且概括能力,語言表達都很有空間。我想,我們在教材的解讀上還得要多積極,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生動起來,活躍起來,也才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6
早上,我上了《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感覺頗多。下面我簡單地說說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設計的目的。
這篇文章節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被安排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行文揮灑自如,如清泉涓涓流淌,字里行間洋溢著清新自然的氣息。在作者的筆下,萬物皆有靈性,都是有生命的。在作者筆下,童年生活是那么快活愜意,令人難以忘懷。但是蕭紅的童年時寂寞而單調的,家里的后園是她唯一消遣的地方,慈愛而富有童心的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然而,成人和兒童的視角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充分地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尊重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把文中蘊含的天真唯美的東西張揚出來。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童年”。閱讀本組課文的重點是感受他人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并學習作者是如何留心觀察生活,積極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我的設計大致遵循“潛入——涵詠——內化——釋放”這樣的層次進行悟讀指導,抓住一個個童年的細節,進行文本細讀,多元啟悟,感受形象,體察情感,把文本的欠缺部分,空白點和沉默之處讀出來,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很欣賞張偉老師的“球心”教學。一堂課總有一個主要的目標,它就像是一首曲子的主旋律。這課的主要目標是:是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我始終圍繞著:祖父的園子是怎樣的園子。通過景物、趣事、爺爺三方面的深入解讀,層層遞進,理解祖父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充滿愛和溫暖的園子。早上展示的是前面兩個層次,第二節課主要是感悟祖父的愛。正是因為祖父給了我心靈的自由,他允許我隨便瞎鬧亂鬧,對我傾注了無盡的愛和寬容。他的愛讓我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喜愛,才有了我的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我心靈是自由的,所有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甚至是充滿了夢幻色彩。再帶著這樣的感悟引讀第17自然段。最后話題一轉:可是在我18歲時,祖父離開了我。由于母親在我年幼時過世,繼母和父親都對他不好。再加上父親的逼婚,使她的生活過得苦不堪言。在這篇文章時,作者已經離開爺爺十幾年了。由于戰亂,此時的她正與第三任丈夫居住在香港身患重病。在她《呼蘭河傳》的尾聲中這樣寫道:引出小詩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說說情緒上有什么不一樣?最后推薦閱讀《呼蘭河傳》。
反思整堂課的得失,我發現還有這樣的遺憾:比如在處理“一切都活了”這個環節時,由于沒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思考,所以想象不大豐富,有的同學還出現沒有琢磨透句式,所以說出來的語言質量不高。如果讓學生靜下來動筆選擇寫一寫,我想效果會更好,理解會更到位。另外,我覺得造成這個環節有問題的是自己在備課時的預設不夠,我以為學生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自己沒有去寫過,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當學生的回答出現了缺陷的時候,自己沒有很好的調控。看來,上好一節課要一細再細,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用到哪兒都是真理。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7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優秀發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教學時,我緊扣這情感線索,展開教學。
一、課題切入,走進園子,綻放心靈的自由
題目中最核心的詞語是“園子”。是園子給了蕭紅自由歡樂、幸福的童年,是園子承載了祖父和蕭紅純真、親密而濃厚的親情之美。作者蕭紅在二十九歲回憶故鄉的園子時,仍備感親切與溫暖,那園子是她一生難以忘懷的最溫馨的家。教學中我緊扣“園子”展開教學。課始,以“園子留給你怎樣的印象”為引子導入課堂教學,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蕭紅童年時代的那個動人的生活環境。學習第二自然段,重在體會園子的特點:大、樣樣都有,同時感覺作者對童年生活環境的懷念和喜愛之情。學習倒數第二自然段,重在感覺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覺園子的活潑和靈動。通過學習,學生進入情境,趣味盎然。第二次學習倒數第二自然段,是在學習了祖孫倆在園中發生的趣事后,在學生完成了填空“這園子是。”后,情緒達到高潮,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再次讀這一段,感覺另一番情致,是境由心生;他們會與作者共鳴,仿佛自己就成了園中的一朵花、一只蟲、一只蝴蝶,情不自禁為蕭紅和祖父的這份純真親情而感動。如果說第一次學,是打開書本,自由的心靈綻放,那么,第二次學,則是合上書,心靈在自由中綻放。
二、趣事引路,走進童年,共沐自由的陽光
體會童真童趣的前提是明白蕭紅當時的年齡是四歲,只有以四五歲孩子的心靈去體察世界,才會體會那顆充滿神秘的童心,才會與作者快樂共享,所以在學習三至十二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當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身感悟,談談理解。這一部分課文的內容很長,如何長文短教,我認為重在體會童趣,感覺小蕭紅快樂的心靈,感受祖孫兩人深厚的、沒有隔閡的親情摯愛。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是個性化的,對于他們來說,體驗和感悟的高低、深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提高思維品質。如果有共識也有異見,豐富多彩而又各圓其說,那就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三、賞讀為全,實現詩化的語言與自由的情思和諧同構
本文的語言自然、率真、樸素,正如一個孩童最純真的、口語化的語言。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習語言為主。在教學方法上,著重以賞讀、品讀、美讀為主,全面引導學生積累、感受、領悟課文的語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根據課文內容實際,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第二自然段中著生感受作者用詩化的、平實的文字表達生活的寫法。認識總分的構段方式,前后要次序一致,除非是特別需要著重指出的,如文中的“蜂子”的動態。倒數第二自然段中,著重體會關聯詞、排比句的運用,體會作者把“鳥飛蟲鳴”寫得有聲有色,植物也賦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體會詩一般的語言。在品讀賞讀中,抓關鍵詞語,如“活”“自由”“要……就……”“愿意……就……”“謊花”,切身體會蕭紅語言的優美整齊、文筆的活潑流暢。值得特別說明的是,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語文課堂不能僅僅限于讀懂內容、讀出情感,還要學習作者是如何結尾如何開篇的,第二段一第數第二段都是直接描寫園子的,但作者并沒有把這兩節作為開頭和結尾。開篇寫祖父,結尾寫自己睡著了,都極富有詩意。課堂中引導學生體味蕭紅的'語言時,始終圍繞茅盾先生的評價:“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來展開教學,真正為學生打開一扇門,引領他們走向優秀文學作品,走進優美的文學殿堂。
四、借助網絡,輔助升華,拓展自由的深刻內涵
對于開篇就從呼蘭河中的祖父談起,這一點學生在認識上是很有難度的。在走進園子,體會了蕭紅與祖父的那段感人的親情之后,激起學生的強烈的需要,再去了解蕭紅的家庭、蕭紅的童年生活及蕭紅以后的人生經歷,學生對作者如此眷戀故土與懷念祖父的認識會更深刻與明白。在突破這部分難點時,我借助網絡媒體,一改以往課前先了解時代背景的學習策略,我制作了“走近蕭紅”的站,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更生動的學習環境、視野空間和閱讀空間。通過上查閱資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充分激活學生身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擴散閱讀中拓展心空,并與作者進行時空的心靈對話,從而順暢的解決以?夏訓恪W娓負妥娓傅腦白郵竅艉煨牧櫓形ㄒ晃屢的家園。這種學習方式也培養了學?“從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從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這樣一種探究的思考習慣和思維習慣,同時也滲透了正確的文學觀、價值觀。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8
《我和祖父的園子》講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園子里隨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通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初步感受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一、賞讀園中景物之自由
在對教材的多次研讀后,我們發現整篇課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題。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樂。教學時,我緊扣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在朗朗的書聲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整節課以自由、快樂為線索,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學生的認知得以升華:一讀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園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樂的,并找到中心句反復讀——“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二讀第13自然段,學生感知園子里的一切的快樂是因為我是快樂的,引導孩子們在字里行間徜徉,感受“我”的'快樂;三讀第13自然段,學生懂得了“我”的快樂是因為有祖父的疼愛,感悟濃濃的祖孫情;四讀第13自然段,體悟寫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升華對作者的情感認識,感悟作者追尋精神家園的那份執著。
但遺憾的是本節課的前半部分由于過松,導致后半部分賞讀園中景物之自由部分,學生品讀還不夠到位,我就倉促結束了。公開課上整堂課節奏的把握還需調整好,最好要做到松弛有度。
二、寫園中景物之自由
第二課時我在班級上時,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睡著、睡著,‘我’做了一個香甜的夢……”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一篇篇生動的續寫提升了文本,收了較好的效果。在續寫完成之后再欣賞《我和祖父的園子》中的精彩描繪,對比之中找到了自身與作者的差距,順勢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富積累,充實文筆,使學生感受更深刻。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9
《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作者自己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祖父菜園無拘無束的玩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她感到了無比的自由和快樂,正是這樣她才對祖父的園子是那樣的喜愛,同時包含了對童年生活的無限懷念。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祖父園子的樣貌和園中的景物,重點敘述我和祖父在園子的`活動。
在講述祖父園子樣貌的時候,通過以讀帶講的方法,文章思路清晰,有些內容顯而易見,學生都能很快的掌握,并對詳寫部分和略寫部分重點做了區分,讓學生領悟到詳寫和略些可以使文章主次突出。
本課的重點是我和祖父在園子的活動,因為我們地處農村,對農村的田園生活比較熟悉,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受蕭紅在園子中那種激動,歡快,天真爛漫,放肆玩鬧的情景,所以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讓學生去感悟,原來童年樂園的那么的美好。
尤其是課文第十三自然段中摘黃瓜吃黃瓜,黃瓜沒吃完,又去捉蜻蜓,蜻蜓追不上又去采倭瓜花、捉螞蚱,她放肆的玩鬧,玩的是那樣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而此時祖父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沒有任何責備,反倒寵愛有加,由著我放肆的瞎胡鬧。而這更體現了祖父對我的喜愛,他是那樣的慈愛、寬容、有耐心。祖父的園子是那樣的特別,就連太陽在園子里都顯得特別大,特別亮,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亮得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就連天空也顯得特別高,光芒四射的太陽讓祖父園子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抒發了作者不僅喜愛祖父的菜園,還對童年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懷念。而祖父園中的景物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作者采用寄情于物得方法,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上,通過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自己在祖父園子的快樂,自由。用重點讀,重點體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品味。通過這一節的教學,讓我深刻體會到實實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多么的重要,把學生的發展做為課堂中最重要的因素來考慮。文字是美麗的,富有魅力的,讓我們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感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學習語文的詩情畫意。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0
蕭紅——一個不幸又幸運的女孩,生命短暫且沒有享受過父母之愛的苦命女孩卻得到了年邁祖父的萬般疼愛,這是《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中透射出來的令人感動的一種情懷。要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濃濃的祖孫情,適當地補充一些關于作者的背景資料是很有必要的。課前,我就讓學生搜集關于蕭紅的資料,由于搜集途徑有限,學生的搜集成果非常貧乏。課堂上,我及時進行了資料的補充和簡單闡述,學生對蕭紅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為學習本文奠定了情感基礎。
本文節選自蕭紅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通過對“我”童年時代跟隨祖父在園子里勞動情景的描寫,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文章段落頗多,看似凌亂,實則脈絡清晰,尤其是對園子的描寫很有層次感。學生剛開始接觸課文還沒有領會課文的深刻含義,所以在分段的時候出現了問題。有同學說:“文章的第二小節和第十三小節都是描寫園子的,為什么要把它們分開呢?”其實,我非常感謝那位同學,他看上去只是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實際上,他為我們學習課文,領悟文章內涵打開了一個缺口。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孩子們就能完全懂得文章這樣安排的`用意和所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通過找一找描寫色彩的詞語,體會這是一個怎樣的園子(美麗的園子),再找出描寫小動物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園子)。這樣一來,學生對園子就有了最初的印象。接下來,重點學習第二大段(3—12小節),跟著“我”和祖父去看一看祖孫倆干農活、玩耍的情景。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生比較容易地體會出了人物的特點——慈祥的祖父、疼愛下一代的祖父;可愛、淘氣、充滿好奇心、幼稚的小女孩。通過文字,一個充滿生機與自由的園子也展現在了學生的面前,在這個園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快樂無比。在這個園子里,沒有責備,沒有煩惱,有的只是一個年邁祖父對小孫女的疼愛和憐惜。由此,再引入第13小節的學習,學生對這個園子又有了新的認識,不僅通過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更是前面“我”和祖父在園子里的一切活動,讓這個園子不僅充滿生機與活力,更充滿了自由,這時候的園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活了。
一開始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是不是應該感謝那個提問的孩子呢?
為了讓“自由”得到更充分地展現,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想一想,說一說:小姑娘睡醒后,又會鬧出什么好玩的事?從課堂內的自由到課堂外的自由,從感性的文字的自由到抽象的思維的自由,這就是一堂課留給我的最深的感受。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1
《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節選自中國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回憶性敘事小說《呼蘭河傳》。而蕭紅被魯迅先生稱為“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所以這篇課文可謂是名家名篇。課文作者通過平淡、質樸的語言,回憶了童年時期在祖父種菜的園子里的那段自由快樂的時光。
我校教研組以“崇簡、務本、求實”為教學理念,以文本為教學抓手,引導學生在作者質樸、歡愉、反復的語言特色中細細咀嚼,從而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
一、積極去研讀文本、解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剛接到上課課題時,自己思緒比較亂,于是就到網上收集相關資料,發現好多名師都上過這一課,覺得每位名師都上得非常精彩。可自己如果就這樣依葫蘆畫瓢,隨意“克隆”大師的教學設計,肯定不利于我的教學。陳校長一再要求我自己去積極讀課文,先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要每一篇都要讀出自己新的感受。于是,我靜下心來,捧起課本細細地讀,反復地品、積極地悟,再從網上查找蕭紅和《呼蘭河傳》的相關資料,了解到蕭紅的'身世,再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文字深深感動。在教材研讀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著讀,逐字逐句細細地讀,讀著讀著,漸漸地主題清晰起來:因為有了祖父的愛,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樂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漸漸清晰起來,作者首先描寫了祖父的園子
是個五彩繽紛的昆蟲的世界;接著寫自己在祖父身邊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種白菜,除草,灑水,到處瘋玩;結尾處借景抒情,升華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園子是個自由的園子、更是個充滿愛的園子。而從整篇課文來看,這種快樂自由和愛,不僅洋溢于作者各個生活場景片段里,更多的滲透在作者那平淡、質樸的特色語言里,更多的是流淌于作者那一次次反復句式里,有了這樣的頓悟,教學重點也就明確了:引導學生在作者質樸、歡愉、反復的語言特色中細細咀嚼,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課堂流程也就清晰起來:課堂主要分為兩大板塊:先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我童年生活的“樂趣”,再感悟祖父對我的“愛”。
二、以問題來引領,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教學中,全課圍繞兩個問題來組織教學流程。在第一環節中,我以課后習題的第二題“你覺得作者在哪一自然段寫得最有趣?”為引領,組織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去發現課文中有趣的自然段,然后通過交流,指導朗讀品“趣”,從而完成第一大環節的教學;在第二大環節中,我設計了“在園子里,我除了擁有了快樂和自由,還擁有什么?”這個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討論,學生從而認識到我還更多的擁有祖父的“愛”,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再細心閱讀文中語句,品味祖父愛的細節,再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看插圖想象說話、品味祖父的“笑”,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樂,都是源自祖父的“愛”。
三、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
教學中,不是教學生學,而是教學生怎么學,所以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在其它任何讀書的時候,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教學的第一環節,指導學生品“趣”的過程中,我相機指導學生采用抓關鍵詞句讀書、邊讀邊想象、邊讀邊聯想、邊讀邊體會作者感情等各種讀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去口味“我”在園子里快樂和自由的生活;而在第二環節里,我側重于教給學生學會品讀作者語言、關注作者表達的方式去讀書,第十三自然段中把物當著人來寫的寫法、全文中反復手法的運用,先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這種寫法的語句形式,然后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反復品讀,體會出這種寫法的作用,就是在一次次地反復中表達出我快樂、自由和祖父對我的愛。相信如果能長期對學生讀書習慣、讀書方法上加以指導,學生肯定會在讀書的質量上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收獲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有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意識,但是由于顧慮過多,還欠缺嫻熟的引導技巧。課上設計的'幾次說話訓練,學生有內容說,說得還不夠生動。當學生朗讀不夠到位,沒有感情時,當學生說話語言貧乏,語調平淡時,我沒有能充分引導,給學生練習和表現的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擯棄這些功利的想法,實實在在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教學,把學生的發展作為課堂上作重要的因素來考慮。
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2
語文教師必須擔負起文本閱讀的引領責任,這個引領,本質上是使學生除了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更能看到文本背后的深度和獨特。
《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平白易懂,在初步備課的時候,看到文章篇幅較長,學生不易歸納。我就想到了版塊是的教學思路。將課文內同分為三個部分:“昆蟲的樂園”“我的樂園”。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只要讀上兩邊就能感受到。課文的.價值難道僅止于此嗎?我想應該“再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就是要走到學生的前面,走到學生無法抵達的地方,隨時隨地拉他們一把,這需要“細讀”,這種細讀,不能僅僅解釋為“細致的讀”。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標點也不放過的讀。“細讀”還應該是教師的情感思想,人生閱歷,生命體驗,審美情趣等的全面介入,這種閱讀,其最大的價值就是見之所未見,思人之所未思。
課文中第一自然段,寫到了“昆蟲的東園”。語言優美,我在引導學生欣賞美文的同時,想到學生的生活環境。“再走一步”讓學生說說自家的園子。因為讓學生描述的是他們每天見到的最熟悉的情景。所以每個學生都能產生共鳴,我在此時,有借助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結果學生描述的“我家的園子”豐富多彩,充滿生機。這個環節的訓練,不但是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跟為學生的習作打下了基礎。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3
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麗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中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1.資料交流:學生出示自己課前準備的作者的資料,以了解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2.體會作者的情感。
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并在讀書的基礎上 ,交流:
(1)“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
(2)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交流中引導學生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3.拓展遷移。
在你的生活周圍,有你曾經難忘的`去處嗎?講給班上的朋友吧!
收獲:作者的富有孩子氣的語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描繪的惟妙惟肖。同學們邊讀,便發出會心的笑。讓人真正感受文字的魅力!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4
在引導學生感受“莊稼的東園”一節后,我也想到了只讓學生體會莊稼在園中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是不夠的。于是,我也是帶學生“再走一步”,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對整個園子的印象,學生這是興趣來了,各抒己見,異常積極。有的說這是個“五彩繽紛”的園子,是“豐富多彩”的園子,是“自由自在”的園子,是“生機勃勃”的園子,是”鳥居蟲棲“的園子等等,這一環節即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的詞語積累,更是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進行到文章最后一個環節時,師生共同感受“祖父的'園子”是“我的東園”。如果在此只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在園中的東趣,體會作者的童真,童趣。這很容易做到。但我姐的此時應“再走一步”。讓學生在感受作者快樂的同時,聯系自己的生活,找一找自己有沒有與作者相似的生活場景,這一句,學生的興趣來了,思維打開了,快樂洋溢在臉上,幸福蘊含在學生一段段精彩的描述中,讀到到作者跟祖父在院子中干活的情景時,學生都聯想到了自己在田間跟父母勞動的場面,都感到這段描寫太熟悉了,簡直就是在寫自己的生活,還有當同學們讀到作者用瓢給莊家澆水。將水澆向天空時,有個男生回憶起了自己玩耍的情況,他記得當時那里一個噴水槍,將水噴到天空,沒想到天空中竟然出現了一條彩虹,伙伴們興奮極了,叫著,跳著,笑著,飛快的從彩虹橋下鉆過……
教學至此,課文的學習也接近了尾聲,教室里同學們沉浸在作者的快樂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我也感受到了教師在教學中深挖教材的意義,在教學中,除了使學生看到文本表面的絢麗之外,“再走一步”,使能體會到文本背后的深邃。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5
《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對很多人來說:童年是一塊糖,總是彌漫著甜甜的味道;童年是一掛秋千,飄蕩著一串串清脆的歡笑;童年是一架風箏,裝載著五彩繽紛的夢想和希望。而作者童年的樂園則是祖父園子里那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滿了生命的氣息。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鳥是自由的,蟲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氣里彌漫著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這自由是她童年快樂的源泉。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教學課文時,我從介紹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導入:有人說,蕭紅是一朵盛開在中國北方原野里的花,盛開在中國東北的農家院落里,她從來不用澆水,任著風吹,任著太陽曬,卻越開越紅……無論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與饑餓,無論她面對多少困苦與不幸,她都用她的筆寫著她的字,大氣的文字。她的命運如此悲慘,那么她的童年會是什么樣呢?
在導入文本后,我讓學生結合課文的閱讀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在交流反饋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不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另外,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也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滿心的快樂。遺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長,課堂上花了很多時間去讀,后面沒有時間去積累詞語,訓練學生說類似的詞并用詞說話,只能匆匆收場。我想,如果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熏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那么這樣的語文課堂將使學生受益匪淺!
學習完這篇課文后,學生都非常羨慕文中的“我”,覺得“要是我現在的生活如作者的童年生活般快活,那該多好啊!”聽了他們的感慨,我不知該為他們生活在這個年代覺得幸運還是不幸。我想,作為老師,我是非常希望他們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然而,社會制度和周圍的環境卻決定了他們生活的疲憊和孤單,這是誰的悲哀呢?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16
這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文中的語言富有孩子氣,同樣富有詩情畫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樣子真實地再現出來了,學生讀來感覺親切,感覺這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課中,我補充了《呼蘭河傳》的一些節選部分,學生聽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滿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現逗得哈哈大笑。笑過之后,我問:“你們為什么會笑,作者為什么會把你們逗樂。”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實感去表現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所以會打動讀者,那么我們讀這類文章要帶著感情去讀,寫文章也有懷著感情去寫。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學中把握住了重點:即引導學生自主讀書,體會作者在祖父園子里自由快樂玩耍的情景。
2、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學生成了課堂上真正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新課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3、課前預習較為充分,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很扎實,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4、注重了新課導入的設計,通過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熟知的菜園子為新課學習做鋪墊;后又通過介紹作者傳奇的身世,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有待改進的方面:
1、教學環節的設計還不夠緊湊,比如第一環節和第二環節太獨立,實際是可以融在一起的。
2、第一環節用時過多,致使完成后邊的任務顯得很匆忙,出現拖堂的現象。
3、教學用語不夠干凈利落,語言激勵性不強。
4、朗讀的指導和對重點段落的朗讀訓練不夠。
5、雖然有拓展,但由于時間不夠實際沒有拓展開。
6、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發言面少,顯得拘謹。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04-24
《我和祖父的園子》語文教學反思03-30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02-24
語文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04-02
語文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10-11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精選6篇)11-21
《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04-06
五年級語文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