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狼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狼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狼教學反思1
《狼和小羊》這篇課文,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干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
一、抓住重點,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語文課很簡單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讀是基礎,是內化的過程,怎樣引發學生內在的閱讀動機,讓學生滿懷激情和思考到課文中去神游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想還是一步一個腳印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孩子們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出語言的形象,讀出語言的情味,讀出豐富細膩的語感,讀出對語文的興趣。如第2自然段中“很想”一詞表現了狼看見小羊時的心態,我讓學生通過給“很想”一個詞來體會這種心態,從而為后面對小羊的找碴兒作了情感鋪墊。在指導讀第一次找碴兒時小羊反駁的話時,我抓住了兩個表示小羊神態的詞語“吃了一驚”、“溫和”,來讓學生讀好小羊的話。
二、學法指導,自主學習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總結學習方法,然后依據學習方法再去自學,是有些困難的。但是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在這節課我試探性的讓我班的孩子嘗試了這樣的學習方法。課文講了狼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3次碴兒。在學習第一次找碴兒(課文第2、3自然段)時,我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而且指導得比較詳細。在學習第二次找茬之前,我幫助學生小結了之前的學習方法,然后出示了學習要求,再讓學生根據要求去自學課文。我感覺孩子們第一次自學的效果還是可以的。長此以往,相信孩子的自學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三、通過表演,體會寓意
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所以我在學完課文后安排了表演這個環節。選了兩個,主角,一個演狼,一個演羊,其他的同學齊讀旁白的部分,全員參與。從效果看,即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又幫著孩子復述了一次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和表演的體會,孩子很快說出了寓意。
四、順勢引導,拓展課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內在素質與修養,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凈化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了學生的讀寫興趣,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推波助瀾作用。課堂最后,我告訴學生像這樣能告訴我們一定道理的故事就是寓言故事,并告訴學生本篇課文出自《伊索寓言》。我順勢把這本書推薦給學生,讓他們課外多讀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我知道自己的課堂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今后,我將努力讓自己的課堂向高效課堂邁進。
語文狼教學反思2
從文言知識著眼,蒲松齡的《狼》,無疑是集聚詞類活用、句讀、一詞多義的典范之作。然而,就文章內容而言,本文故事性強,“狼”與“屠戶”的爭斗正切合著學生的閱讀趣味,能喚醒學生強烈的閱讀熱情,這對于改善素來“低溫”的語文課堂大有裨益;另外,從寓言的寓意把握為切入口加強當代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主要是公民人格教育(提高學生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勇氣與智謀)也是以《狼》為文本的教學能生發的課程內容。但是,文本價值的相對廣泛性與課堂容量的有限性的矛盾使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試圖突破文道分離抑或重此輕彼的現狀,謀求一種“魚與熊掌兼得”的古文教學的理想。現狀的客觀存在決定這是一條荊棘小徑,在艱難跋涉中,亦有幾點收獲,主要如下:
一、學生聽課情況而言,由于我所帶的七年級(3)、(4)基礎不一樣,所以學生的聽課情況也不一樣。文言文的學習中,文言詞匯的積累是不能規避的一項語文知識的學習。在授課中,我在學生初讀文本時,根據學生的朗讀實際,并在隨后的重點字詞的朗讀及句讀的掌握中,都是認真聽,了解學生錯讀、誤讀的字詞,讀完后立即更正,這一方面,兩個班相差不大。在文言翻譯理解方面,三班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極濃,學生在此環節的表現中都很出色,因為文章故事性很強,他們可以通過狼的本性“狡猾”、“狡詐”以及初讀文章后對文章的理解等來推斷文章的所表達的意思、主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表現很活躍,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但是在四班,由于他們基礎稍差,主動學習的能力薄弱,基本上靠老師講解為主,不過,四班的孩子有一點很值得夸獎,那就是只要老師強調過的,叫他們記的東西,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老師的話,總之,這篇課文,在“文”即文本理解這一方面兩個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對我自己而言也有收獲, 在流程設計中,我力求走出學習文言文的既定模式(作家作品介紹---字詞正音----字詞解釋、重點句子落實-----文章解讀------內涵思想),首先,我把本文分成了幾個畫面,通過圖片的形式把這個故事講給學生,你是如何根據狗的狀態判斷這一幅畫在前一幅畫之后?學生的回答是:一只狼像狗一樣坐著,一只狼走開了。我便會緊接著追問:像狗一樣坐著,用簡潔的文言來說是什么?學生答:犬坐。于是我趁勢說:哦,犬坐,便是像狗一樣坐著,而不是狗坐著,所以其一犬坐于前,是不應該讀作“其一犬?坐于前”的,應該是“其一?犬坐于前(和學生一起回答)”當然,雖然設計這一環節是為學生理解文意服務的,但這并不代表本課的文言詞匯的學習到此就告終。總之,“教學設計要服務于學生”、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堂課于我的最大收獲。
三、初次真正的嘗試“文”與“道”的結合。我主要是以“道”為主線,從“狼”的形象的品讀,到屠戶戰勝狼的原因探討,到寓意的理解,最后歸結于現實生活中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該具備的斗爭智慧。在“道”的層層深入下,旁顧到“文”的積累,我認為,()對于故事性強、語言相對淺顯的文言文而言,這未嘗不是一條可取的解決“文道結合”的嘗試之路。
然而,“文道結合”誠然是一條文言文教學的理想之路,初次嘗試,也在清晰地告訴我:塑造它的完美形式絕非易事,它需要教者能夠在“文”與“言” 中左右逢源,這對語文教師的教育智慧是一大考驗。教師如何在生成的教學資源中游刃有余、調配有度決定了課堂的生澀與成熟。在這一方面,這一節課還有諸多遺憾之處。
語文狼教學反思3
本文所選取的教學案例即我班學生在語文課上的教學過程。這課的教學我主要是通過對簡短故事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九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具備理解課文和分析課文的一些能力,因此通過觀察圖片,理解課文來完成教學任務應該不會有難度。本課我主要是想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抓住老山羊的幾次說話,分析狼的表現從而識破狼兇惡狡猾的本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順序,分析語言理解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情感。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通過老山羊的幾次說話,了解狼的本性,幫助學生分辨善惡。難點則是指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分角色朗讀課文。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首先第一個環節我采用了復習舊知學習新課。我在學習新課之前先向學生提問: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狼和山羊一共進行了幾次對話?”學生的回答既是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感知,又是為下文的學習做了一個鋪墊。然后再讓學生讀課題,提問“狼會不會搖尾巴?”這課書里的狼為什么會搖尾巴?這樣的激趣導入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興趣。第二個環節就是新授環節了即學習新課。我把課文的內容根據狼和羊的三次對話分為三部分來學習。先讓學生找出狼和羊的第一次對話內容讓學生讀一讀。出示圖片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觀察圖片,看看狼和羊的表情什么樣?從圖中理解詞語“怎么也爬不上來”“老實和可憐”,結合段落內容分析狼的心計。然后學習它們的第二次對話,這時候的狼又怎么樣了,讓學生通過圖來觀察狼的神情變化,并幫助學生揭露它的偽裝。并結合課外知識告訴學生狼和狗的區別,從而更進一步戳穿狼的狡猾之處。并在朗讀技巧上給學生特別的指導,對中重度學生采取故事情境的模擬提高朗讀水平。最后出示圖片三和圖片四,讓學生從圖中觀察狼為了偽裝自己的言行都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教師示范朗讀,讓學生體會狼不耐煩的心情和本質的一點點流露。用故事的結果充分向學生證明狼的兇惡,蒙騙伎倆從而也來體會老山羊的機智勇敢,從而解決學習的難點。
第三個環節我安排的是學習提升環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個環節我主要是采用了情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試著模仿狼和羊的聲音進行分角色朗讀。尊重學生對動物性格特征的認知情況,同時給予朗讀技巧的指導,既要讀出狼的兇狠狡猾,又要讀出羊的溫順機智,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情感教育學生不要被壞人的花言巧語所蒙騙。讀的同學要感情飽滿,聽的同學可以看圖展開自己的聯想。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布置作業即學生對這節語文課的拓展練習。讓學生和家長進行互動,分別扮演狼和小羊,由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講給家長聽。并讓家長對孩子的復述過程給予客觀的評價,這樣既對學生進行了有益的健康情感教育,增強了學生的自我保護,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促進了語言發展。
這節課我個人認為學生在圖文并茂的學習中收獲了道理。對學生的教育非常深刻。并且保證了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個別化訓練的機會和過程,我都給予了指導和幫助,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生動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特別是德育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但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還有不妥之處,詳略不得當,因此學生朗讀的機會較少,指導朗讀的環節沒有凸顯出來,但板書的設計課件的設計可以更加生動有趣些,這就要求自己在信息技術方面更加鉆研,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資源與環境。今后還要更加努力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相信自己的提高必將帶動學生的整體發展。
語文狼教學反思4
對課文字字落實的翻譯并不是本堂課教學的終極目標,學習本科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自讀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明白對文言文熟讀成誦的重要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其中,我較為滿意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1、還課堂于學生。
我將教師的“講”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讓學生的“讀”和“說”來占領課堂。學生在讀讀、說說、議議中不知不覺的熟讀成誦,并理解了課文,還拓展延伸到其他關于“狼”的故事。各個教學環節相輔相成,教學設計貫穿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2、成功的誦讀指導。
鑒于本文是自讀課文,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定位在指導學生的誦讀上。整堂課強調的是誦讀而不是通譯,要求學生讀準、都順、讀美。
首先是利用了不同形式的誦讀方式來增加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樂趣。文言文對初一學生來時是相當呆板乏味的,尤其是對課文的熟讀和背誦。如果簡單的讓他們十遍八遍的反復誦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厭煩感。于是我設計了自由讀、個人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形式。自由讀時學生可以搖頭晃腦,各顯身手;個人讀時因為特意抽程度比較低的同學來讀,所以很容易發現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雖然對生字都有注解,但程度底的同學還是會讀錯,甚至有句讀錯誤,這些問題都在個人讀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其次不忘老師的示范引導作用。在學生自讀和抽讀之后,他們對課文的誦讀有了一定得體驗和理解。這時教師像講故事一樣有聲有色、有徐有急的范讀課文,對學生啟發很大。
整堂課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教學目標明確,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了怎樣讀和為什么要讀。這是本堂課收獲最大的一個方面。
3、激活了情感體驗。
為了培養學生的辯證觀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在領悟課文道理的環節中增加了情感體驗活動,結果這個環節成了整堂課中最活躍最精彩的片段。
開始,學生們一下子還想不到關于狼的好話,但通過《狼和鹿的故事》的閱讀,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激活了:有的同學說這個故事里的狼好可憐,他們根本就沒有侵犯人,卻無故的受到了人的侵害;有的同學說狼和鹿的故事說明狼在生態平衡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狼還有著不遜于人類的至愛真情和自我犧牲精神等等。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被打開,語言就如泉水噴涌而出,回答五彩紛呈。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而且他們還懂得了怎樣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力爭讓學生在體驗、感情中實踐讀、聽、說、想的綜合能力,是書本知識和生活積累溝通起來,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并積極參與活動,仔細觀察學生的探究活動,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竟精神,對學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語文狼教學反思5
20世紀末,美國一管理學會組織來自許多部門的知名專家探討生存于21世紀的公民應該具備哪些技能,他們找到了22條技能,其中理解數據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狼和鹿》這篇文章,其實可以從理解數據入手,借助母語教學,初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課文中所用的數據有:
1、時間上的數據有:
一是一百多年以前(這個數據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應該明白這個時候凱巴伯森林還是非常美的,那就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
二是25年(這是第二段的內容,25年指的是當地居民恨透了狼,用槍打狼25年);
三是兩個冬天(這個時間就是兩年的意思,但這個兩年不同尋常,因為兩年就死去了六萬只鹿);
四是1942年(這個數據的意思是這一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把這三個數據放在一起,反復閱讀課文,學生理解了這三個時間,其實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信息。
2、鹿的數據有:
一是四千只鹿(這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中鹿的數量,這個數量是最適合這個森林的鹿的數據,是健康的鹿的數量。我想這個意思,反復閱讀課文,孩子們也能理解);
二是十萬只(這是當地居民槍殺25年狼后,鹿迅速增長的量,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表面看這個數據很具體,其實也比較模糊,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想像這個數據,通過打比方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這個數據);
三是六萬只(這是凱巴伯森林成為鹿的王國后,達到十萬只,僅僅兩年死去的數量。為什么會死這么多?學生閱讀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一定能夠明白的,當然這個數據與時間數據兩個冬天的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理解了課文最本質的東西。所以,這兩個數據找到后,理解了,教學重點也算完成了);
四是八千只(這八千只鹿不是原來的那四千只鹿,都是病鹿。理解這一點,學生也能夠清楚原來的那四千只鹿是健康的。這個數據也告訴我們當地居民槍殺狼是不對的,這是槍殺狼的結果)。
3、關于狼的數據:只有六千多只(這個數據什么意思?
一是凱巴伯森林最適合的狼的數量是六千多只,
二是這個森林中鹿與狼的比是四千多比六千多,
三是通讀課文后讓人懷念這六千多只狼,
四是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是非常殘忍的,如果將其與25年聯系起來,更能看出許多問題)。
三組數據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系著的,這種聯系只有通過熟讀課文,學生才能把這些聯系建立起來。建立起這些聯系,才有利于學生理解狼與鹿的關系,才有利于學生懂得什么是生態平衡。才能理解課文中“功臣”與“禍首”的意思,特別是雙引號所表達的意思。而數據讀懂了,課文第五題:“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想”,回答起來才能更具體,學生才能更明白。
多項比較深入探究
——《狼和鹿》教學設計評析
《狼和鹿》是國標本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狼和鹿數量之間的變化,告訴人們不能盲目破壞生態平衡,是一篇進行環保教育的好課文。教學時,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后的現象和動物之間數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理解課文內容。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狼和鹿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凱巴伯森林)
二、插圖比較,顯現矛盾
1、多媒體顯示文中的插圖,以鮮艷美麗的、充滿生命的色彩——綠色吸引學生,談自己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與圖匹配的相關文字進行朗讀感悟。
2、設疑: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又是怎樣的?抓住關鍵句子: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想像:現在你腦中的森林是什么樣的?然后多媒體顯示枯黃的森林圖,你又有什么感受?
3、多媒體同時顯示蔥綠的和枯黃的森林圖以及相對應的文字,進行對比朗讀,并質疑: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點評: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綠與黃,情感的差異——悅與抑,因勢利導,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一問題最能表達當時所有學生心中的矛盾,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探究的欲望。
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
1、學生自讀自悟,得出:狼被獵人殺死,鹿變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變成了后來的樣子。
2、再次讀文,完成表格并交流:
一百多年前 25年后 100年后
狼(多少)
鹿(只數)
森林(樣子)
點評:學生通過讀書初步得出森林變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但沒有探究到問題的實質,無法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學生理清狼的數量與鹿的數量及森林的關系,為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3、引導學生比較探究:狼的數量與鹿的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1)質疑:人們為什么捕殺狼,捕殺了多少?指導朗讀第2小節,體會人們捕殺狼的數量之多。
(2)比較狼被殺前后,鹿的數量的變化,質疑:為什么鹿的數量增長得這么快?
(3)多媒體畫天平,點撥:生物間有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相反則向一面傾斜。
點評:具體的數字,直觀地演示了狼與鹿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學生一目了然,又以天平作比,形象直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狼和鹿之間的平衡關系,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狼的數量與森林的面貌又有什么關系?
(1)質疑:狼的被殺,鹿的大量繁殖,給森林和鹿帶來了什么災難?
(2)對照朗讀第1小節和第3小節,體會狼被殺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的變化,從而明白狼的多少決定著森林的面貌和鹿的命運。
5、 質疑:狼的數量由誰決定?此刻,你有何體會?
點評:經過以上層層剝筍似的探究,學生終于發現:當地的人們才是森林變化的根本原因。這三個問題就像三級臺階,幫助學生撥開重重疑團,體味到了探究的樂趣,也鍛煉了他們探究的能力。
四、想像比較,明白道理
1、為了可愛的鹿,居民殺掉了許多只狼,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國”,想像鹿群們是怎樣自由生活的?當地居民的心情怎樣?會說些什么?
2、當森林一片枯黃,林中只剩下8千只病鹿時,居民的心情又怎樣?會說些什么?
3、自由朗讀第6小節,理解“功臣”和“大壞蛋”的含義,用自己的話告訴當地居民一些教訓?
4、形象點撥:如果天平兩端分別代表狼和鹿,狼吃掉一些鹿,制約鹿的過度繁殖,將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才能使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個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否則會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點評:通過對當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語言的想像,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態平衡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
五、課堂延伸
1、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2、介紹有關生態平衡的知識,再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后繼續收集這樣的事例。
3、課后撰寫環保小論文,宣傳生態平衡的知識,號召更多人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吃
板書設計: 狼鹿
總評:
1、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這一教學設計中,教者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通過自由讀、對比讀、對照讀、品讀等朗讀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態平衡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扎扎實實做到了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2、注重比較探究。
根據教材特點,教者抓住課文中的插圖、數字及空白,進行了多項比較,在比較中逐步感悟,深入探究問題的實質,突破教學難點。插圖比較中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情感的差異,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探究的欲望;數字比較中表格的設計直觀地演示了狼與鹿數量的比例關系及狼的數量與森林面貌間的關系,層層剝筍似的探究使大家認識到森林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們的“無知“;想像比較通過對當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語言的想像,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進一步內化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3、注重課堂延伸。
培養學生課外學習,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大任務。本教學設計中,教者課前放手讓學生搜集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上給予鼓勵和指導,課后讓學生繼續搜集相關資料,并根據這些資料和自己的學習所獲整理成環保小論文。拓展了語文學習的領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狼教學反思6
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對比:
(一)森林變化的前后對比
要求同學們快速找出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直線勾畫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很快學生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機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0多年后的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0多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鮮明對比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和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用數字比較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對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2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與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樣的對比,學生印象深刻,體會更加透徹。
(三)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請學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禍首”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學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禍首其實是人類,因為人類的干預,使得生態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個對比,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及蘊含的深刻道理,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教育。
語文狼教學反思7
走出教室,我的腳步輕松多了,不是因為我的課上得有多么精彩,也不是教導和聽課的.老師夸了我幾句,而是因為我認為在今天的課堂上給了孩子們最需要的,因為自己有了進一步探尋農村有效閱讀教學的沖動。認真回顧本節課,認為有幾點可以值得繼續發揚的:
一、將朗讀落到實處。從最初的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后來的有感情的朗讀,抓住重點句段悟讀,層層推進,避免了盲目的讀。
二、實實在在教學生字。結合學生拼音基礎差的特點,我采用了讓學生看漢字標拼音和看拼音寫漢字兩種做法,讓學生充分掌握生字的拼音,在碰到難寫難認的字時, 讓學生采取書空和通過部首辨字的方法,讓學生牢記這些生字。
三、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把生詞帶到課文句子當中,聯系上下文理解。
四、通過激勵性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運用“百變課堂”環節,讓學生快樂地將故事內容精彩呈現,積極打造“快樂語文”課堂。
當然,也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板書過于凌亂,不夠公正。沒有體現文章的精髓。
二、教學生字時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引導所用時間過多,以至于后面拓展閱讀環節沒有完成。
三、對知識與技能處于最底層的學生關注不夠。
四、對于“復述故事”這個目標沒有完成得很好,如能在表演完之后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就更好了。
五、“結合現實生活談寓言給我們的啟發”環節過于簡單,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語文狼教學反思8
《狼和小羊》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文章內容淺顯,受學生喜歡。這篇文章通過描寫狼故意找碴兒想吃羊,雖然借口一再不成立,但還是強詞奪理,要將小羊吃掉。文章借這一個童話故事,揭示“兇惡的人想干壞事總是能找到借口的”這樣一個道理。在上這節課時,我正為班里學生在上一單元的考試情況而煩惱。孩子們在上單元的檢測中,表現出來對自然段中的句子如何數掌握得還不是太理想。于是,結合這節課,我開始了研究。
傳統以來,我們教給孩子數句子數都是讓孩子以句號等表示一句話完結的符號為參考。雖然也強調過,但是孩子們卻依然有錯時,特別是碰到一些少用的標點,更是容易拿不定主意。課本就是最好的短文,既然我們班學生已經反映了情況,那么我就將這個練習放在了平日的教學中。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我都會讓孩子數一數,這個自然段有多少句話,交用數字標出來,然后請學生上到展臺,將自己的答案展示出來。全班一起對照,發現問題,然后解決。經過了幾個固定模式的訓練,學生對如何數句子已經較為清楚,這時,我又順勢布置,讓孩子們每課預習時,將自然段的句子標注出來。教學就收到了讓我滿意的效果的。
此外,因為《狼和小羊》是寓言故事,而寓言故事的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是靠這個外殼來蘊含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的理解越深越透,領會寓意就越明確。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于以上的學習寓言的重要方法,于是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待講,以讀促學去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引導學生展開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狼想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小羊的話用尖細柔和的語氣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地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談化學生為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了學生“我要讀”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的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
教學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間。本課課文不長,可讀性很強,但含義深刻,寓意多元,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要真正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學過程中,我沒有刻意引導學生往確切把握寓意上鉆,特別沒有搞出一個標準的說法讓學生讀背,重要的是在于充分展開學習討論的過程,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在學習和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同時,也受到符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教育,我認為這樣對孩子的幫助也許更大。
語文狼教學反思9
首先設置情境導入新課。要求大家說了一些關于狼的成語,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咽虎吞,入狼似虎……,使大家對“狼”的形象有了個感性的認識。然后范讀再找學生領讀。這篇課文用181個寫了一段波瀾起伏的人狼生死搏斗的故事。
我要求學生依靠注釋,和老師給予的提示運用加字改字法疏通文意。或者已經掌握的一些文言知識先盡力自行解決文字障礙問題,如果難以解決,可以“同桌合作攻關”也可以向老師提問。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將一些字詞的讀音滲透在了里面。分析故事情節:同學合作再歸納“屠夫 遇狼——懼狼——御狼——斃狼”的故事情節。請同學們在齊讀課文中提煉文中關鍵性語句概括狼的反應和表現。主要培養學生們從原文中提煉答案的能力。事實證明一段讀三遍,二段兩遍,三段一遍四段快速瀏覽學生們都能很準確無誤的提煉出需要的答案。
最后分析屠戶和狼的性格總結歸納課文的啟示,學生們都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看來文言文的教學尤其要重視“因材施教”。應該充分發揮情節吸引人的優勢,賦以情節性,生動性,趣味性,正如新教材要求的“要讓學生動起來”。
語文狼教學反思10
《狼和鹿》這篇課文是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分別談談對狼和鹿的特點的認識,引導學生運用一個或多個詞語來概括,如可用“貪婪”“兇殘”等詞語概括狼的特點,可用“活潑”“美麗”等詞語概括鹿的特點,在說話和運用練習中加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內化積累。然后在這兩個動物之間加上“和”讓學生猜想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激起閱讀的興趣。在讀通課文后要求學生質疑,字、詞、句、篇等方面都可提出問題,學生們開頭很有興趣,有的提出不認識的字,有的提出不理解的詞,有的提出不懂的句子……,學生提到那,我和其余同學跟著解答到那。后來一位同學提到:課文中隨著鹿群的數量增加,就會有疾病蔓延,這是為什么?那又是什么病?同學討論,我解答,一直到下課。一節課上完了,深深感到: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選擇、要有歸納,如果放而不收、隨波逐流,課堂效率就不會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質疑”環節無疑是模式教學的一個亮點,老師操作的好,效果甚佳;操作不當,往往形成不分主次、沒有輕重的隨意課堂。老師想組織好質疑、解疑活動,首先應把握好教材,萬不能拋開單元要求、課后訓練,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再就是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善于引導、激勵,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巧妙歸類或引導成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有效地探究、分析、解決。
語文狼教學反思11
蔚百猛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群,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這是閱讀課,我做了以下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了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后果”。在學生小范圍的交流之后,進行全班交流,并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注,明確捕殺狼之后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后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后,讓學生給羅斯福說些忠告,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我們怎樣保護生活環境。
不足:課上我還是有些急燥,教師的語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語文狼教學反思12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戰士成功地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最后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學完課文后,反思如下:
一、課初教師復核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敘述思路。這樣做了之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構思方法會有一些感性的整體的認識。
二、課中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首先由文中提到的四個關鍵詞語入手。由這四個詞語展開課文的學習,不僅加深了對這些詞語的體會,而且學生學起來也思路明晰。二從抓住重點語段中的重點詞語進行體會、感悟、朗讀,同時進行詞語的運用。如:班長馬寶玉的“走!”體現了班長及戰士們的堅決,為了戰友和群眾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斬釘截鐵”的所得體會、運用。抓住這些字詞反復朗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努力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而我只是一個學習伙伴,在學生伙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讓學生張揚個性,真正釋放其創造性。
四、創設情境,加深體會,訓練口頭表達、想象能力,提高語感。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支持性環境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暢所欲言,說出體會,訓練口頭表達、想象能力,提高語感。
五、課后讓學生搜集抗日戰爭時期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寫學后感,內化學生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認識、豐富知識。
六、需要改進地方:
1、由于老師忘記下課時間,結尾處有些亂,學生未來得及匯報個人感受。
2、未調動起全班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雖然她們也在聽,但未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語文狼教學反思13
20世紀末,美國一管理學會組織來自許多部門的知名專家探討生存于21世紀的公民應該具備哪些技能,他們找到了22條技能,其中理解數據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狼和鹿》這篇文章,其實可以從理解數據入手,借助母語教學,初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課文中所用的數據有:
1、時間上的數據有:
一是一百多年以前(這個數據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應該明白這個時候凱巴伯森林還是非常美的,那就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二是25年(這是第二段的內容,25年指的是當地居民恨透了狼,用槍打狼25年);三是兩個冬天(這個時間就是兩年的意思,但這個兩年不同尋常,因為兩年就死去了六萬只鹿);四是1942年(這個數據的意思是這一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把這三個數據放在一起,反復閱讀課文,學生理解了這三個時間,其實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信息。
2、鹿的數據有:
一是四千只鹿(這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中鹿的數量,這個數量是最適合這個森林的鹿的數據,是健康的鹿的數量。我想這個意思,反復閱讀課文,孩子們也能理解);二是十萬只(這是當地居民槍殺25年狼后,鹿迅速增長的量,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表面看這個數據很具體,其實也比較模糊,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想像這個數據,通過打比方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這個數據);三是六萬只(這是凱巴伯森林成為鹿的王國后,達到十萬只,僅僅兩年死去的數量。為什么會死這么多?學生閱讀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一定能夠明白的,當然這個數據與時間數據兩個冬天的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理解了課文最本質的東西。所以,這兩個數據找到后,理解了,教學重點也算完成了);四是八千只(這八千只鹿不是原來的那四千只鹿,都是病鹿。理解這一點,學生也能夠清楚原來的那四千只鹿是健康的。這個數據也告訴我們當地居民槍殺狼是不對的,這是槍殺狼的結果)。
3、關于狼的數據:
只有六千多只(這個數據什么意思?一是凱巴伯森林最適合的狼的數量是六千多只,二是這個森林中鹿與狼的比是四千多比六千多,三是通讀課文后讓人懷念這六千多只狼,四是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是非常殘忍的,如果將其與25年聯系起來,更能看出許多問題)。
三組數據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系著的,這種聯系只有通過熟讀課文,學生才能把這些聯系建立起來。建立起這些聯系,才有利于學生理解狼與鹿的關系,才有利于學生懂得什么是生態平衡。才能理解課文中“功臣”與“禍首”的意思,特別是雙引號所表達的意思。而數據讀懂了,課文第五題:“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想”,回答起來才能更具體,學生才能更明白。
語文狼教學反思14
本文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能意識到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引導在生活中能聯系實際加以運用。
2、能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通過朗讀有關語句來正確認識文中狼和小羊的本性。4、培養想象、分析句式等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悟出一定的道理。
2、找出關鍵詞語,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的教學設計圍繞這樣的設定目標進行設計
。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意識到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這樣的道理。我先是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感興趣,接著和他們逐一分析狼的三次找碴兒的經過,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通過對他們各自的語言和動作分析,通過引導他們合作學習,幫助孩子們有層次、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讓狼和小羊的本來面目清晰的呈現在學生們的心中,也就清楚地認識了狼和小羊的本性,最終總結出:對待像狼這樣的壞人,光講道理是不行的。最后再引申到生活中,如果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我們應該機智勇敢的應對。進行了文本和生活的有機結合,達到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另外,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了一些學習語文方法的傳授,比如:句子的比較,抓住關鍵詞有感情朗讀的技巧,在文本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等。
當然,在授課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如課堂上的教育機智欠缺解決等問題,還有待自己地不斷研究和努力。
語文狼教學反思15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后得出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出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分頁標題#e#
(當這個問題提出后,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并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么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后,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后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分頁標題#e#
(三)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后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并交流數字后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饑餓疾病)八千只(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借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進一步了解關于狼和鹿及生態平衡的相關內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并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后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狼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10-05
中學語文《狼》教學反思匯編06-23
狼和鹿的語文教學反思07-12
中學語文《狼》教學反思三篇06-02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06-09
《狼》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09
伊索寓言《牧童和狼》教學反思05-27
《狼》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3-25
語文復習教學反思04-02
語文聽課教學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