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篇1
過去,在教文言文時,我往往從講解課題、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領讀,一字一字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一句話也不漏掉,所有該做的課后練習,一道題也不放過。我那時所擔心的,是考試時千萬別因為自己沒講到,而使學生不會做。至于對學生,我那時所關心的,是他們上課記不記筆記,下課復習不復習。有時候考完,自己也納悶:這道題明明在課堂上已經講過了,還反復強調一定得注意的。結果還是錯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當時更多的是責怪學生,并沒有從自身去找原因。后來,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 那一課(《愛蓮說》)我是這樣上的。 開始,我從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入手,很隨便地和同學們展開了漫談:蓮有哪幾部分各有什么特點你喜歡蓮嗎為什么我把這稱之為“漫談入課”。說是漫談,其實是我的精心設計。我必須從這一過程中,首先發現學生在學這一課前,哪些已經會了,哪些還不會,從而確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導”。
接著是第二步驟: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師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對照注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后,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為什么要寫這些特點對于第二問,我原先以為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系到剛學的《陋室銘》。這不禁使我有些自慚,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再接下來是第三步驟:評價課文。這里有兩層含義:課文里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發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于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為課文哪里寫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說》的主旨、結構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為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不僅贊揚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還結合社會實際,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的丑行,說他們連古代的周敦頤還不如,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文章。至于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一開始,學生確實想不到。選入課本的文章,都是典范文章,哪里敢懷疑靜場片刻以后,我啟發大家:作者所處的年代,距離現在近一千年,難道到了現在,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發生變化,還完全同作者的觀點一樣這幾句話激起了同學們的不滿,于是立刻有人反駁:陶淵明反對追求富貴,我認為不對,追求富貴有什么不好,難道應該追求貧困在文章的結構上,有的同學提出:作者三次寫到三種花,前兩次的順序都是“菊—牡丹—蓮”,而到了第三次,卻變成了“菊—蓮—牡丹”。因此,應該把“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調到文章最后。這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大家爭得 面紅耳赤。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又由于是初次上這樣的課,非常遺憾,我沒敢讓學生再繼續爭論下去。
最后一個步驟:遷移能力。讓學生以自己所喜歡的植物為題,口述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由于整堂課都是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學生的發現為主,所以,學生作起這樣的作文來,并不犯難。
這堂課,學生學得輕松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吸取或舍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為學生服務,才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里還有什么主動性哪里還有什么發現有了這樣的嘗試,其他的課文,我也適當采用了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課文《愛蓮說》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處污濁環境,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阿,豁然大度的生活態度,我組織了學生展開大討論,后來我提出:學習這篇文章有沒有現實意義呢?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有的說:“做人要隨和,要親和,否則會被社會淘汰,因為社會需要的`是胸懷大志,無私奉獻,能與人和睦相處,誠實敬業的人。”有的人說:“本文在當今生活中還教育和鼓勵人們在浮躁的現實中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還有的說:“我認為有意義,但很難做到。堅守獨立的人格,需要有堅強的毅力。”
當大學生們爭先恐后討論到此,我就告訴他們:“是的,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一定要保持寧靜,揮別浮躁,否則學到的知識就不扎實。你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暫時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訴我們,不管現實社會怎樣,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有獨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絕不能隨波逐流,要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做一名堅強、自信、自尊、自愛的人,在逆境中同樣健康成長!”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篇3
新課程下的語文教材,明顯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承性,課文中加大了文言文的比例,而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教師在“講”與“練”字上下了很大工夫,學生學習的方法只是機械的識記,從而導致學生對文言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心理,因此我認為,文言文的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構建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上完《愛蓮說》一課后我對此更深有體會。
在教學課文《愛蓮說》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遇自己身處污濁環境,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的生活態度,我組織了學生展開大討論,后來我提出:學習這篇文章有沒有現實意義呢?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有的同學說:“做人要隨和,要親和,否則會被社會淘汰,因為社會需要的是胸懷大志,無私奉獻,能與人和睦相處,誠實敬業的人。”有的同學說:“本文在當今生活中還教育和鼓勵人們在浮躁的現實中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還有的同學說:“我認為堅守獨立的人格,需要有堅強的毅力。”當學生們爭先恐后討論到此,我就告訴他們:“是的,我們在學習知識時,一定要保持寧靜,揮別浮躁,否則學到的知識就不扎實。你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暫時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訴我們,不管現實社會怎樣,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有獨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絕不能隨波逐流,要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做一名堅強、自信、自尊、自愛的人,在逆境中同樣健康成長!”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語文教學重在學,學生是主人。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技能,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又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幫助其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篇4
以往教學,只要是文言文,一般都設計兩課時,今天教學《愛蓮說》一課時完成,將本節課的的得失總結如下:
一、預習落地擲地有聲
本課在教學之前,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預習要求,查閱資料,了解“說”這種文體及作者基本情況;自讀課文,注意字音節奏;搜集整理文中文言現象;結合注釋翻譯課文。上課時我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了檢查,檢查時采用小組之間相互提問質疑,疏通課文的詞句,同學爭相回答,在活躍的氣氛中學生完成了文言文中字詞積累,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問題設置突破難點
本課中“托物言志”“襯托”的寫法是難點,通過問題設置來突破難點。問題:作者究竟喜蓮的什么?通過這個問題學生討論分析出,作者從生長環境、體態香味、風度氣質三個方面寫了對蓮的喜愛。有同學提出:作者寫蓮,更像是寫人?我追問:寫的是怎樣的人?同學回答,運用對比手法,表現了蓮的君子形象,作者寫的是君子,君子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獨立高潔,美名遠揚,自尊自愛。也有同學說運用的是襯托手法。這時將對比與襯托的區別給學生講了一下,學生馬上就能判斷出運用的是襯托手法。由此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理解了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的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理解“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質疑討論,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三、課后練習豐富積累
課后鼓勵學生查找資料,了解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不同花的文化內涵。
本節課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還有幾個學困生,課堂上不能加入小組合作討論,以后課堂上要照顧到這部分學生。做為文言文,朗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課堂上朗讀形式單一,對第二段應做重點指導的,指點不到位。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篇5
第一:在教學模式上,我們一貫采用的傳統教授文言文教學的固定模式,即:朗讀---疏通---理解---積累,在議課過程中許小艷老師提出怎樣突出重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節課僅僅是為了追求某種形式上的完美,還是要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更讓我受益的是陳教授的做法,他也是以讀來帶動、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陳教授絕不拘泥于讀的形式,而要求學生應讀出作者,讀出自我。與陳教授的課相比,本節課中我設計的朗讀在某些地方就顯得很浪費時間。為了這個環節,即使教學內容很簡單,即使學生已經會讀,仍要按模式照舊進行。所以教無定法,不可按一定的模式因循守舊。
第二:在導入新課時,孔令宏老師建議以古往今來贊美蓮的詩句或學生談蓮的形象等方式來導入,以此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用什么方式調動起學生內在的熱情,激發起活躍的思維,積極地去參與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同時我覺得孔老師這個提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去挖掘文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也未嘗不可。不過,我也不推翻我的觀點,我覺得學生的課前三分鐘演講也是一種很好的調動方式,它是學生參與課堂的一個極好的手段。
第三:對于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模式在議課中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的課堂一直采取的模式就是以調動學生發現問題為突破口,我仍然認為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比老師講授十個問題都可貴。今天王坤娟老師的建議說在探究時老師是不是該適當點撥,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同時,陳教授的課也給我同樣的啟示: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對于學生挖掘不出來的問題,教師應該給以適時的引導,然后給他們以時間去體會,從而成為自己的收獲。相比較而言,我的學生在課堂上雖然說了、問了,但是真正在思想上收獲的同學不多,語文課堂應該是和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而生活這個外延如此廣大,如何讓學生學會在其中采擷珍珠,為師者應該為學生指引。
第四:我想再談一點,就是觀了陳教授這節課以及通過我們的議課,我覺得我們在備課時忽略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比如:三種花喻三種人,三種人的處世態度,我們如何看待等。
改進設想:
說實在話,今天心情非常激動,因為我覺得自己發現了許多問題,也看到了陳教授的課堂。覺得從明天開始自己的課堂就該改變,雖然我知道這有難度,但是那種急于改變、探討、改進的沖動卻真實涌動在心中,但我知道有些改進很難:比如如何讓語文更提高貼近生活,如何讓學生學會關注課堂、關注同伴,如何讓自己的課也有散文般隨意而有深度,散而不亂并有神,都是我的思考。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篇6
上完這節課后聽課的老師說,從課堂上能感受到一種層次之美,有曲徑通幽的感覺。其實這得益于文章本身的特點,通過文本解讀我們可以看出,本文是層層呼應,層層鋪墊,層層深入。只要抓住了這一特點,引領學生一步步讀下去課堂自然也就有了層次
除了整體設計呈現文本的層次美之外,我自己覺得在具體環節的處理上還有一下幾個成功之處。
一情景的設置。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在音樂中勾勒美景,在賞析蓮花之美這一環節通過所提供的句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與蓮對話的情景。這也手法并不新穎,不過在這里卻有很好的效果,會給學生一種暗示,讓他們覺得蓮是有靈魂的,那么學生對蓮的賞析很自然就會往品質情操上靠攏了。
二是課本詩的運用。本節課出示的課本詩,是作為一種讓學生感覺比較新穎的拓展材料,來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首先讓學生通過填詞整合了對聯的品質的感悟。接下來又通過“是誰”的追問,讓學生貼近作者高潔的心靈,實現了向下一個層次的過渡
三是面對較有難度的問題,引領學生討論探究,并且給予暗示,讓學生自己去領悟。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課堂中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字的提示語,提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領悟。喚醒學生關注到了已經被忽略的“噫”字,從而品讀出作者的遺憾和感慨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不足之處,最讓人遺憾的就在于一味追求環節的巧妙而削弱了對學生的評價,在對學生的精彩發言上上缺少引導和贊美,沒能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 篇7
周敦頤的《愛蓮說》是八年級人教版第五單元的第二篇文言文,內容短小內涵深刻。教學時啟發學生從蓮的特點聯想到君子的品行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本文后,反思本次教學活動前后過程,認識到以下三點:
一、自我調控方面。
時間緊,任務急,精力跟不上。提前一周知道比賽時間,夜間休息就有些失眠多夢,一直持續到抽課當天。抽課后獨自一人準備所有工作,事無巨細獨立完成,直到講課結束,兩天一夜睡眠不足四小時,長時間處于腦袋發脹狀態,直到課講完后一個多小時頭腦才感覺清晰,憋悶感才消失。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自我調控能力差,抗壓能力差;二是平時教學研討精細度不夠,對不同文體的缺少分析對比性研究,沒能形成風格鮮明的自我教學特色。
二、教學理念方面。
上課時,這是一篇已學過的文言文。那考察什么呢?評課老師說:考察如何舊課新教。我追問了一句,評課老師回答,例如:字詞處理上巧變為復習鞏固、搶答形式等。我的理解:那就是教學組織形式上的“創新”。而我想的是,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從教學模式上變,如何能真正做到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學會思考、學習表達。
平時上課,很多學生不會記筆記、不會傾聽、不會思考問題、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缺失,學習方法指導不到位造成的,而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就從課堂教學中去引導和滲透,讓發言的同學盡力講清是如何思考的,從哪個方面哪個角度去思考的,也就是怎樣概括出這個答案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和幫助學生去歸納總結;不會發言的同學努力傾聽別人思考的方法和思路,即學習方法;然后學著去運用,逐漸學習著去思考、學習著去表達。在課堂中以教學的知識和內容為載體,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進行指導、滲透,強化學生的思維模式訓練,這也就無形中滲透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我覺得,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培養和訓練人的思考方法和思維能力,這才可能實現終身學習的教育愿景。
三、創新意識方面。
創新于科學教學理論的深厚積淀,于對文本內容的深刻解讀,大到謀篇布局,小到字詞標點,都應做到認識明確、見解精準。對文本的理解有了這樣的深度、廣度的獨立思考,才可能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有創新,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通用7篇)】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愛蓮說》教學反思12-22
《愛蓮說》教學反思匯編三篇04-22
中學語文《愛蓮說》教學實錄03-12
蘇教版七下《愛蓮說》教學反思05-06
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設計11-26
《愛蓮說》人教版教學設計12-25
人教版《愛蓮說》教學設計12-25
語文教學反思(通用7篇)07-24
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07-17
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