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白鷺教學反思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白鷺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語文白鷺教學反思1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教學設計中舒緩優美的輕音樂,意蘊無窮的白鷺外形及生活的畫面展示,為本堂課的學習創設了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和諧悅耳的音樂聲中,直觀地欣賞白鷺的生活畫面,感受白鷺無窮的韻味,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訓練
引導學生個別入情朗讀,集體入境誦讀,努力達到詩意化的最高讀書境界。在讀中積淀課文詩一般的文學語言,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3、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五年級語文白鷺教學反思2
《白鷺》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綿遠的意韻,恰如清風拂過讀者的心田,又似純凈的溪水蕩滌內心的焦躁與煩悶。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邊閱讀邊理解,邊內化邊嘗試著表達。
例如:在學習課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畫出文中描寫白鷺的外形的語句,然后讓學生根據文中的語句想象一下白鷺的樣子,然后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通過閱讀課文想象出的白鷺是什么樣子,接下來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和自己的語言比較一下課文語言好在哪里,最后讓學生嘗試著用課文描寫白鷺的外形的語言的模式描寫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這種做法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機會。
二、以問題為引領,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
我在學習課文第6至9自然段之前,先提出問題:讀課文第6至9自然段說一說你眼前仿佛出現了哪幾幅優美的畫面?然后引導學生邊觀察插圖,邊閱讀課文。這樣圖文結合很快孩子們就歸納出了“釣魚圖”“瞭望圖”和“低飛圖”。然后引導孩子們品析課文內容。
三、抓住關鍵詞品析課文內容。
例如,在教學“釣魚圖”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抓住“釣”字去品味。邊讀課文內容,邊聯系插圖想象畫面之外的內容:一位老漁翁悠閑地在垂釣,這位悠閑的老漁翁慢慢地變成了學生們在插圖中看到的白鷺的形象,這時候白鷺那種悠然自得之美展示在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因此而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同時學會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之一——品味語言時要抓住關鍵字詞體會。
四、對文本的研讀有助于我們在正確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走出文本,然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文本的美,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奧妙,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這是語文課程所承載的任務之一。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例如:雖然我課前自認為完美的教學環節,但是到了課堂上出現了突發性的事件,而這些突發性事件脫離了我的教案,我就有些慌亂了,迫不及待地將學生的思路拉回到我的教案上。這說明我還沒有真正放手,課前預設得不夠。在教學機智上我覺得我是很欠缺的。
如果我再教學本課,我會充分地把自己的預設設計好,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讓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課堂上突發事件所引領,以至于讓自己的備課心血白白浪費。
五年級語文白鷺教學反思3
《白鷺》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郭老用詩一樣的語言介紹了白鷺那精巧的外形,韻味無窮的動作,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白鷺》是部編版新課標第九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語言樸實流暢,優美如詩。尤其是字里行間飽含的那份濃濃的詩意,使人回味無窮。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全文看似狀物,讀來卻優美如詩。白鷺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美!它的顏色美,形體美,覓食、棲息、低飛的畫面更美!它給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無窮的樂趣。白鷺本身蘊含的這種無盡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傳達的!
一、調動積累,走近“白鷺”。
首先板書課題,齊讀兩遍,說一說你對白鷺的了解?古代詩人筆下的白鷺是怎樣的呢?此環節做的比較充分,學生課下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交流得非常火熱,特別是出現白鷺的古詩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導孩子們誦讀,進一步感受詩人眼中白鷺!為下文理解白鷺是一首詩作好鋪墊。
二、快速瀏覽,整體感知。
自古以來,白鷺就是人們吟誦的對象,那么作者給予它怎樣的評價呢?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標畫出相關語句。孩子們很快便找到了兩句話: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開頭)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結尾)引導發現這種首尾照應的寫法,感受以“詩”作喻寫白鷺的美,結尾強調白鷺是“韻在骨子里的詩”,內涵比開頭深了一層。
三、品詞析句,領悟白鷺如詩如畫的美。
出示課件:潛心默讀——作者勾勒了白鷺的哪幾個畫面?邊讀邊把感受寫在旁邊的空白處。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入。接著在班內展示交流,主要聚焦:顏色美外形美、生活畫面美(覓食棲息低飛),最后讓學生在朗讀聲中感受語言美和白鷺的美!
四、合作探究,啟發想象。
探究一: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嗎?質疑激趣,啟發想象。
探究二:白鷺在清水里“釣魚”,怎么理解?
探究三:本文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呢?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本文有三點值得稱道,一是借助課前預習環節查閱資料,既讓學生動了手,也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一種簡潔方法,還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培養了快速閱讀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這主要體現在第二個環節;三是創設了自讀自悟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引導學生由不會到會,落實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課標精神。再有,創設探究氛圍,激發了學生思維,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
在品詞析句環節注重了自讀自悟,但是瑯瑯讀書的預設太少,用時也太少,比較句子去感悟內涵也有點蜻蜓點水。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在品詞析句上下功夫,會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如詩句般的語言,以便積累更豐富的語言,為學生的語言交流夯實基礎,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五年級語文白鷺教學反思4
本課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學中,我們提倡孩子應學會這樣的“發現”:發現食物的特點、發現現象背后的本質、發現生活中的美與心靈的感動、發現大自然的秘密、發現情趣,發現細節、發現學習的快樂、發現人生的目標、發現努力的方向。
教學中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孩子自我發現,指導學生展開想象,抓住關鍵詞句,通過人情入境的朗讀,品味、領悟文章的內涵;從白鷺的形美、意美、信美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五年級語文白鷺教學反思5
《最后一只白鷺鷥》是一篇現代童話故事,以“建設開發,也要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為主旨,敘述了坪林村的山豬潭因為興建高級山莊,環境遭到破壞,白鷺鷥也被迫陸續搬走。文章從一只渴望和人類和諧相處的白鷺鷥的視角,最后以一群“痛心疾首”的環保人士大聲疾呼作為結尾:揭示了人類對環境破壞的嚴重后果,要求還給大自然原來的面貌的故事。
這一課是胡老師用我們班學生試講了,我只是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及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補充講解。再次教育學生要有環保意識,教育他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