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么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閱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系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后,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后面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說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后面問學生喜歡當什么的時候,學生都說當花生,有了局限性,后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2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執教時側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著落花生的這種精神?
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蘊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后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把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讓他們把課文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幫助。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3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文質兼美的課文,寫的是“我們”一家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事。“議花生”一部分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和重點,通過“我們”一家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樣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說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等。
一、教學設計的高效性。
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時,我以文本作為載體,緊緊抓住作者和文本的聯系展開教學,帶領學生深入淺出,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第一了解作者許地山筆名的含義,第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課文的寫作方法是主次分明,借物喻人,不但設計帶領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寫作方法,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緊緊抓住“主次分明”這一特點,簡單地分析完“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三件事后,快速進入“議花生”部分。做到了一種統一,為課堂有效地節約了時間,體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要簡、精,盡量做到提綱挈領,讓學生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來進行。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真正的問題,他們真正不理解、有疑惑的問題,既不是應付差事地隨便提問,也不是投師所好地虛假提問。如:發現了“居然”的問題、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的問題、“最可貴”的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的質疑分為兩個環節,一個是針對第一自然段,學生讀出了“居然”這個顯眼的詞,并由質疑這個詞的用意體會到了收獲花生的意外和喜悅。第二個環節是默讀3至15自然段質疑。他們的確是不明白為什么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也不明白議花生為什么還要講桃子、石榴、蘋果。問題也是學生自己解決的,我只是提醒他們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合作探討解決。“體面”問題,“有用”問題則教師示弱,讓學生幫著解決,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如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或者鼓勵他們大膽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諸如此類,既有學法滲透,又巧妙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自己“學”,自己獲得答案,體現了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就是要把課堂更多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率。在處理“桃子、蘋果、梨”的問題上,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先填表,再討論,最后感情朗讀,既由淺入深,層次清晰,又體現高效性。
四、情感滲透的有效性。
本作作者借花生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什么最可貴”到“為什么最可貴”的解讀中,我采用了層層剝筍法:“體面”是什么意思?“只講體面”是什么意思?我們能不能只講“體面”?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人?通過這樣發問,層層逼近,幫助學生理解了“體面”、“只講體面”的差別,為準確地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學生領悟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真正含義,有效地滲透了情感教育。
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就一定能發展學生,就一定能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4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并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這里就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滲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找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行動開了,或上網查找,或到圖書館、圖書城查找,或請教有關專家等。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后,我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么?”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
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說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匯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蘊著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后以人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著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讀者聲情并茂,評者真誠中肯,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后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四、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許地山之所以給自己取筆名為“落華生”,就是因為他喜歡‘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并以此筆名來告誡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學行將結束,在學生理解了作者筆名‘落花生’的含義后,我讓學生也為自己起個筆名并說說含義。學生又一次熱情高漲,在為自己起筆名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們的個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張揚。教學結束后,我布置學生課后讀幾篇許地山寫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結”,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一個更廣闊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于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5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 容。我執教時側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著落花生的這種精神?
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蘊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后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把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讓他們把課文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幫助。
3、抓好課后小練筆的落實。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表達方法,通過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寫作,一舉兩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運用。
在課前預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從而讓學生知道花生名字的來歷。這樣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卻很深刻,富有教強的教育意義。課上孩子們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聽講,同時也能積極發言。只有個別孩子仍然思想“開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于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當然課堂上的不足之更值得反思,比如不善于質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于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為《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桃子石榴在生長的同時由于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欲望的滿足,也就是說蘋果等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們畢竟還是有果實的。對人類的作用價值可一點不遜于花生,懸在枝上顏色好看只是上天賦予它的生長方式,這并非它們自己的錯誤觀念,難道這世上不需要內外兼優秀的人嗎?盡管自己甚至看過課文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可我課堂上卻絲毫不敢去大膽讓學生講到這一點,怕的就是違背了課堂的真正目標和打亂提前的設計。再想如果課堂上有孩子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又該怎樣去引導,又該怎樣去把他們拉回我想要的預設好的環節中呢?總之,語文教學的路還很長,我們學習的道路也同樣很長…教學內容只有被教師心靈化,然后才能在學生心中真正地活起來。
從本節課,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才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著情感的。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6
《落花生》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5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許地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落花生》是許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樸實的風格著稱。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學生讀懂和理解,所以在選入課文時做了“翻譯式”的改動。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見功夫,所謂“無技巧”,修改后更是顯得簡單平易,學生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會有什么困難。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強,主要部分是以“實錄”的對話形式出現,主要通過父親對花生的談論,贊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為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如何在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挖掘這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是這課教學首先應考慮的。經過找師傅和教研組長評課,有如下認識。
一、本節課設計的可取之處
1、 課文內容上詳略得當,直抓重點。《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我執教時從“課文講了哪些事入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并順勢點明本文突出優點“詳略得當”。接下來直奔重點——議花生。把握課文重點,抓緊上課節奏,避免了課堂的拖沓。
2、 聯系實際,理解文章重點《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熱烈地討論。出示許地山的個人事跡,用實例告訴許地山筆名的含義。之后讓學生自由發言,舉例自己身邊的“落花生”一樣的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落花生的品質,更希望學生日后能學習落花生的品質。
二、本節課的不足
1、 課堂上對學生語言規范不到位。語文不只要求老師使用優美合理的語文語言,更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五年級的學生足可以講話說的規范。但我平時課上強調較少,導致學生語文語言差。
2、 課堂各“任務”間過渡語表達不清晰。課堂過渡語使連接課堂的關鍵。老師明確清晰的進行過渡才能使所有學生了解接下來的課堂節奏,不至于是學生跟不上老師節奏。但我課上的過渡句使用不好,可也是會有學生走神的關鍵因素。日后的上課過程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3、課外拓展沒有發揮實用。
《石灰吟》是學生接觸過的“借物喻人”的古詩名篇。我原本的設想是通過《石灰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但是,我沒有對《石灰吟》中借哪些物喻那些人進行解釋,沒有達到目的。使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困惑。今天這堂課經歷了3次的試講,改教學設計4次,最終得以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雖然這節課有很多不足,但之前試講的“沒有抓住重點”“時間分配不合理”“課堂節奏拖沓”“教態軟綿”這些問題都改正了。經歷了之前為了這堂課的磨練,我想到了一句詩“寶劍鋒從磨礪出”。希望我可以越練越好,越練越進步。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7
崔巒老師指出,現在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也即從教會學生固定的知識,轉向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語文教學要實現“從內容分析的閱讀教學向策略指導的閱讀教學的美麗轉身”。
基于這樣的理念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感受文章主次分明、對比、借物喻人等寫作特點。
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設計一開始由許地山的筆名切入,教學中緊緊圍繞談花生展開閱讀,引導學生由花生的可貴之處體會出做人的道理,最后拓展環節介紹成年后的許地山的相關經歷,補充許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樣的人的話,再次回顧許地山的筆名,首尾呼應,整個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單清晰。
文本的三個特點,“主次分明”,引導學生通過感受內容的詳略安排初步感知,點到為止,不做過多的說教;“對比”,通過引導學生感受花生與桃子它們的不同感受對比的寫法,并進一步感受對比寫法的作用;“借物喻人”,在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感受這種寫法特點,并適度拓展進一步理解這一寫作手法。
質疑問難的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教學第十自然段上,引導學生圍繞這一段提問題,梳理后由這些問題展開教學,本節課結束時再次回顧,問一下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自信滿滿的走進課堂,一節課上下來發現問題真的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聲音過大,缺乏美感。
本以為自己的聲音很清脆,看錄像時發現自己的聲音很大,缺乏張力,句與句之間的聯系缺乏層次感,連帶著課堂就不是太能吸引人。
想起盛新鳳老師說的話,課堂上說話一定要輕輕柔柔的說,不要太用力,這樣課才有美感。
這句話早就記在心里,可是當局者迷,自己在這一方面并沒有太在意。這次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看這節課,才知道自己的聲音原來是這樣的,以后一定努力改正。
二、關于質疑能力方面的教學
教學結束后評課時,別的老師評課時提出:學生圍繞第十自然段提了不少問題,交流后老師梳理總結主要有三個問題,這個環節有為了質疑而質疑的嫌疑,梳理出的問題像是老師出示的。針對這樣的說法我很是不理解,上課時,這三個問題我之前確實預設到,但上課時,確實是學生自己想到的啊,學生們說的多,但有的意思相似,就是這是三個問題啊!
仔細反思后發現,這個教學環節確實有問題。學生在默讀課文質疑時,我巡視了解學情時發現,有些孩子提的問題關注的是花生、石榴它們各自不同的生長特點,如:“花生為什么長在地下?”等等,我私底下同他們說這樣的問題意義不大,找到大的問題才會有大的收獲。雖是輕聲地說,前后桌的孩子們一定聽到了,并且這樣的話我說了兩遍,聽到的孩子自然不少。
當交流時,孩子們的問題基本上都指向了我預設的那三個問題了。表面上學生說的就是老師接下來的要教學的,課上的很順,細想卻沒有百發齊放的美麗,當然也就沒了生成的精彩,難免給人走過場之嫌,雖然這三個問題確實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這個環節教學時有畫蛇添足之嫌。
三、關于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的教學
教學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時,我估計孩子們可能會結合課文內容來說,準備在學生們自由發言后總結給出“不圖虛名、默默奉獻”這些詞的。
沒想到上課時學生們直接就把這兩個詞說了出來,我當時把這兩個詞板書后,這一環節的教學就結束了。
課上完后,我很后悔,當時應該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說他們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因為課后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課前看課課通都把這兩個詞寫到了書上,其實大部分同學似懂非懂。因為缺乏教育機智,這個環節沒處理好。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8
每堂課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就像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樣。一節課中有“敗筆”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學會去發現,總結,提高!今天講的《落花生》,對于一心想上出最佳“境界”的我來說是一堂不成功的課。當下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天平的一端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天平的另一端卻有些遺憾。在整節課中老師講得稍多,學生說的偏少,讀的還不夠。《落花生》是篇傳統課文,盡管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去查找去設計,但卻未能推“陳”出“新”,整個教學環節是比較清晰的,但落實到小的環節具體的環節,其教路和學路還有些零亂,自己沒能做到成“竹”在“胸”,提的問題零碎,沒能很好的給問題做些鋪墊,有些學生回答無所適從,有時只好胡亂而猜之,使得師生雙邊活動受到限制,而自己在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做得很不夠,使得課堂氣氛有些沉悶,不活躍!
教學時以謎語導入是好的,若能充分利用語文資源,如先出示謎面,讓學生讀(給學生讀的機會),然后學生猜,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因為謎面是圍繞謎底“花生”而設計的)先讓學生了解花生的一些習性和特點,為后面的理解做更好的鋪墊,這樣可以避免陷入為導入而導入、為教學而教學的淺灘中!此外,在教學中與內容無關的盡量少說或者不說,比如在問學生花生有什么好處時,我卻隨興說“多吃花生可以延年益壽,這是以前歷代想長生不老的君王都不知道的秘密”,這些話與教學中心無關,沒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也沖淡了教學內容。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9
本周我的聽課內容比較少,不過,還是和往常一樣,我批改作業的量比較大,因為我的實習指導老師,是個什么事情都做的很細的老師,因此她的作業相比其他同年級的老師就比較多。怎么說呢,改了這么多作業,當看著學生錯的太多時,有時候真為他著急,或許這算是進入當老師的狀態了吧。特別是作文,記得最開始,一次大作文,我幾乎要花整整兩個下午的時間來批改,甚至有時候還會帶回學校批改,一是班上50多個人,數量有些多,二是因為四年級作文剛進入中段,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還不好,能把一篇作文寫通順就不錯了,改了幾次大作文后,已經能有耐心去批改那些語句不通順的作文了,現在最大的收獲或許就是,現在更能根據他們每個人的作文水平適當的寫出有針對性的評語了。
除了批改作業,必須得談談的就是,自己在本周三上的一節課《落花生》,說實話,自己在上這節課之前還有些擔心,因為之前大偉老師說他上過一節《落花生》,感覺效果不是很好,因為這篇課文最難處理的便是理解父親希望我們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文中父親談做人是這樣寫的:
爹爹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爹爹說:“這是我對于你們的希望。”
說實話,在這里處理起來總覺得有些困難,在現代社會,說做不偉大的人確實是有些不實際,因而,我盡量把學生往做“有用”的人,而不僅僅是做一個“體面、偉大”的人方面引導,或者是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謙虛、踏實、不張揚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只是外表光鮮亮麗的人。
確定了這一主題之后,想了很久,才想出應該從哪里找突破點。那就是抓住“有用”,盡量不讓學生去過多的討論是不是要做一個“偉大、體面”的人,因為許地山寫這篇文章是有很強的時代背景的,在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下,他們很可能就只憑字面理解,得出“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絕不做一個偉大、體面的人”,去跟他們講時代背景又顯得較深。在這個問題上,自己確實花了很大心思,去想怎樣才能不讓學生走偏。或許是因為自己想的有些多,因而,這堂課上下來,沒有出現走偏現象。在這一點上,自己感到有些欣慰。為自己,也為學生。
但是,上課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落花生》時,我也出了許多問題,因為當時老師是要求我一節課上完,而我用了一節半的時間來上,上完之后看得失,分析原因,主要就在于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準,當然也有第一次上單元新課的原因,下面我就具體說說自己上這篇課文的得失。
一、閱讀教學,第一課時少不了的便是學習生字詞,在上生字詞時我采取的是先齊讀再重點強調字音然后再開火車讀,在學習生字這一環節,老師建議的是我應該先讓學生自讀、再開火車讀,從學生讀的過程發現問題,再集中強調學生易錯的字音,最后讓學生齊讀。雖然只是把順序變換了一下,但確實效果就會好很多。另外在講生字詞時,老師建議我在學習學生容易寫錯的生字的時候,可以采取“書空”的方式,讓學生跟著自己一筆一劃寫。雖然是四年級,但是在一些寫錯頻率極高的生字上仍需要“書空”。還有去掉拼音讀時,也建議我先讓學生自讀,再開火車讀,再齊讀。
二、生字學完之后,就要初步感知課文,劃分課文層次。在這一環節,感覺自己做的還不錯,老師也說處理的比較好。面對學生分的層次和自己預設的不一樣時,能較為靈活的處理,就是在表達時稍顯啰嗦,老師建議語言盡可能簡潔。
三、劃分層次之后就涉及到對重點詞語的講解和課文的分析,這里我分了兩個方面分析:
(一)在講詞語時,老師建議講詞語一定要讓把詞語帶到課文里面讓學生多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詞語意思,并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用這個詞造句,一定要出示一些范例句子,讓學生齊讀之后嘗試著自己造句,在上這一環節時,我在引導學生朗讀這一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甚至是有些時候,忘了讓他們齊讀感受句子。
(二)在分析課文時,感覺自己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還不夠強,當學生的答案和自己設計的答案偏差有些大時,感覺自己在引導這一方面還有些欠缺。不過還好,這堂課上幾乎在引導方面沒遇上什么大問題,只是在面對學生的思維有些超前時,自己的應變能力不夠強,怎么說呢,如果一堂課有學生走偏,教師就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引導的不到位,相反,如果一堂課上,原先以為學生會走偏,卻到最后未走偏,甚至是進程拉的有些快時,教師就得想想是不是自己講的太淺,深度不夠。恰巧,這次上課我就屬于后者,在上本堂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的時候,學生不但沒有走偏,甚至在我認為難理解的地方,對他們只需稍作引導,學生就能說出我想要的答案,有時候,會想是不是自己講太淺了?反而是在我認為不怎么困難的“借物喻人”上,引導的稍顯困難。
四、評價表揚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化。感覺自己在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出適當反饋這一方面還很欠缺,老師建議自己反饋時應有針對性,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句“嗯,真棒,真不錯”,于是我就在聽課的時候特別注意記錄了老師的一些評價語。比如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可以用樹立榜樣的方式讓其他學生立刻進入狀態,可以說“小明讀課文的時候非常認真,老師喜歡這樣的孩子”,“小剛同學在讀課文的時候,知道用筆在書本上勾畫字詞,真棒!”,在讓學生讀生字時,可以這樣表揚學生,“你把某某生字的字音讀的非常準,真棒!”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回答錯了,可以說“沒關系,你能舉手回答問題,真是個勇敢的孩子!”在學生回答的答案和自己設計的有差別時,可以說“你真是個有想法的孩子!但是······”,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可以說“眼睛最明亮的的孩子看著老師或看著大屏幕”,總之,表揚和反饋都盡量有針對性,能具體化。
一言以蔽之,這堂課上下來,有得有失,得在自己考慮的比較多,所以在第二課時,也就是在分析課文時特別是在把握重點這一方面,感覺還比較順利,學生也沒有走偏。或許是吸取了上次上的作文課《我喜歡的工藝品——》沒有抓住重點的教訓吧。失在對學生的學情把握度不強,自己在基礎知識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還有講的不夠深入,感覺自己在重點分析上還欠缺深度。
雖然總結了這么多,但是我知道,一節課上下來始終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在不求自己一定要將這些問題攻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盡量避免過失。
希望在下一周要上的《橋之思》這篇課文上,能有進步!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0
同年級的老師的公開課,經過幾次磨課,隨著聽她的課,和同事們的深入探討,我對這一課有幾點想法!
作為北方人,我從小都知道花生,當然這篇課文《落花生》是一篇經典課文,我上小學時就背的滾瓜爛熟,熟記于心。但是這幾天聽啟蘭的課,到今天我自己上這一課,還是有不少的地方值得思考。
首先,是課題“落花生”,備課時就對課題有了疑問,為什么直接叫“花生”呢?哦哦!和同事探討時,她們有的說:還真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呢?有的問:是學生提出來的嗎?……隨后就百度一下,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土里長成花生,所以又叫落花生。又長知識啦!我把百度中的課件整理到我這節課中,用這種圖文并茂的解釋,相信能使孩子容易理解。
其次,聽專家在評課時講,我們老師上課不要做到面面俱到,當然也不可能做到,提倡“一課一得”,今天這節課,我真正體會并領悟到“一課一得”。這一課一得什么,當然是理解“借物喻人”的表達方式,并從身邊的事物中學習這種寫作方法!當然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先讓學生理解這種寫作方法,當然我的處理方式是:自讀自悟和小組合作相結合,充分激發小組內孩子積極性!我在這節課中最主要部分是由“扶”到“放”環節的處理,拓展閱讀借物喻人的文章“梅花”,并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學過的這類課文,如:《搭石》、《梅花魂》、《白楊》甚至還有《桃花心木》。
最后,也是困惑,像這類課文我覺得是進行群文閱讀的良好范本,可是這樣的話,就沒辦法兼顧寫作練習。路漫漫,修遠兮,有思考、才會主動去尋求答案、去讀書請教!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1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在教學時著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換,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一)讀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精美,情緒誠摯,含義深入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作到以讀為本,學生通過各種情勢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多的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緒的體驗。
(二)接洽生活,情緒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么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么意思”并點撥學生接洽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啟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德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緒的熏陶。
(三)器重積聚,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重視感悟積聚語言和運用語言。
在組織學生學完《落花生》一課后中的精美語言,在此基礎是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我設計了幾個主題,
1、描寫一種物品
2、描寫一個人
3、敘述一件闡明道理的事件,從而激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里的語言,從而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聚語言的樂趣。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2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么事?(種花生,過收獲節)理解詳寫和略寫。聯系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為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過收獲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獲節?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詳略得當。非重點一帶而過。引出本文的重點難點。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為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是什么?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贊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么特點?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么?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獲節”作者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
8、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3
在現在這個社會,說做一個有用的人好像就是一件好笑的事情,或者說現在的價值觀都變成了“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所以“做一個有用的人”就變成了可有可無虛無縹緲的事情。
但是我覺得這句話雖然很樸實直白,卻真的很有道理。被別人需要是一件讓自己充滿快樂的事情,是讓有限的生命閃閃發光的東西。
今天課太多了給忘了導致沒有備好《落花生》這節課,臨時去備課,課堂效果不太好,自己也很慌亂很局促。最后結尾我用了網上的一篇教學設計,沒有好好準備,效果不夠理想。事實上,不僅僅是落花生可以帶給我們人生的啟迪,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事物都具有人類的美好品格,同樣可以帶給我們人生的啟示,比如傲雪獨立的臘梅,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蠟燭……哪些東西曾經帶給過你心靈的震撼,請以“生活的啟示”為話題,模仿這篇文章“借物喻人”“圍繞中心選材”的寫作方法寫一篇文章,注意“詳略得當”。
我也希望孩子們能真的做一個有用的人,即使這個用處很小,即使只是幫班級搬書、提飯,但對每個受益的人都很重要。就像沙灘上那個把魚扔回大海的小男孩“這個在乎,那個也在乎”。
在課堂中出現問題,或許孩子是有問題的,但我一定更有問題,如果一味的把原因歸結到孩子身上其實更說明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面對的孩子是什么樣的水平,尊重現實,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在現有的基礎上慢慢提升,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上課效果。需要對學生保持極大的尊重,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并且不斷地鍛煉自己的應變能力。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講《落花生》這一課,昨晚十二點之前把這一課教學簡案梳理了一下,今天在講課時,雖然遭遇電腦剛開始的不給力,但因為提前的備課充分,從拼音生字書寫、詞語理解、到看似很隨意的質疑,課上的還算順利。
用謎語切入時,還沒出謎面,孩子們就說一定是花生,于是,我說既然是花生,那你猜猜我這謎語里為什么是花生?“青藤藤,黃花花,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一個孩子說:“因為花生是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是啊,花生就是這么低調。
課剛開始,睿同學就趴在桌子上,書也沒打開,問他怎么了?回答:“頭不舒服”經過溝通經他同意沒有給他家長電話聯系。誰知,我讓孩子們猜謎語時,他竟然一下子坐了起來,并舉手回答說出了謎底,隨后,就又趴在桌子上,講課空隙隨手摸了一下他的頭部,也不燒,看來不是感冒了,可他的行為,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因為是兩節課,當第二節上課時,他依然是趴在課桌上,睡著了。課間給他家長微信聯系,也沒聯系上。這孩子,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是昨晚沒休息好,可不是什么不舒服,剛開學,第一節這個孩子對老師的那種態度,到今天他的這種表現,讓我感到如果家長不介入、不配合老師的話,他將很難有好的未來,因為,他在墮落。
在品讀感悟課文環節,我重點指導第一段和第九段的朗讀,使學生感悟到在荒地里經過買種、翻土、播種、澆水后,居然收獲了的那種驚喜。第三段到十一段是對話描寫,用分角色朗讀更合適一些,分組后,小組展示時,三個同學配合還算默契,只是聲音比較小,還沒有一點點感情,致使大多數孩子都在交頭接耳,這時候,我一方面告訴孩子們,傾聽也是一種學習,一方面用范讀的形式讀出不同身份的人。果然,接下來的朗讀就好多了。
課堂上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我拋出“茅亭”是啥意思時,子浩同學說應該是廁所,我沒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追問了他一句,吃花生會在廁所吃嗎?不料,他說:“老師,是不是在茅廁的旁邊?”這時候,全班同學都笑了,宸浩同學給了他一個很正確的解釋,這個小插曲才結束。哈哈,我喜歡這種課堂上有疑問,有交流,思想的碰撞,這說明孩子們在思考,課堂就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精彩還有一處,是關于“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明明是一家人,為什么要說父親也來了?記得我小時候學習這篇課文時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遺憾的是我沒有問老師,老師也沒給我解釋,今天我講這一課,不但自己要把它搞清楚,也一定讓我的學生弄明白。當我拋出問題時,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父親在外打工的,不常回來,所以很難得。”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回答,我又補充了許地山的一些資料,他們終于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幾十年過去了,積壓在我心里的疑問終于消散了,這樣的方式真好!
回到家后給老公交流課堂上的插曲,老公問落花生是啥意思?我說一方面是作者許地山的筆名,另一方面,因為花生開花后,不是在樹上結果,它的花落到了地面,子房柄就鉆到士里長成花生莢,結成了果實,所以叫落花生。老公說,其實你應該告訴孩子們,落花生就是咱們這里的方言“laoguashen”這樣子解釋,相信孩子們會更喜歡的。唉,錯失了一個方言和普通話的結合教學,如果當時考慮周全,相信今天的課堂會更和諧。
今天的課堂,缺憾美,也是美。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5
特別感謝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歷練的機會,同時還有我的師父朱婷老師和語文組其他老師細致的指導及鼓勵。這是我的第一堂公開課,也是第一次有這么多高水平的老師對我的課進行深入的講評,我感覺受益匪淺。
課后,我對我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多讓學生動腦想,動嘴說。
在本節課中,我的講解過多,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也太少,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想得少,說得少,這與我們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是不協調的。其實,讓學生說的過程中,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他們回答問題也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并且進行表達,這樣其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踐行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原則。
二、深層次地挖掘知識,不能僅限于課本。
在《落花生》這篇課文中,作者用花生同蘋果、石榴、桃子作比較,用花生的品質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是課本中需要大家明白的道理,那其實我們可以再深入研究:蘋果、石榴、桃子就是不好的嗎?我們能不能做一個既講究了體面,又對別人有好處的人呢?也許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本的知識已經足矣,但是,對于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就要掌握的更深入一些。所以,作為教師,課下所準備的知識一定要源于課本并且高于課本,以一種更高的姿態來對知識進行講授,就會有另外一種更好地效果產生。
三、嚴謹用語,避免產生歧義。
在本節課中,就“對比”是否是修辭手法產生了歧義,這屬于我的用語不夠嚴謹。而語文就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所以以后我一定會注意,并且鍛煉自己的科學用語。
四、注意每一個小細節,嚴格要求自己。
首先,這節課就出現了重點生字沒播放書寫順序,這是我在準備的時候疏忽的地方,以后一定要注意。其次,我的板書結構也不是很好,顯得有些混亂,主線結構不夠清晰明了,以后一定要加強訓練。
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正因為有遺憾,才能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爭取使自己在不斷地磨練中一次次完善自我,做一個無愧于學生的教師。沒有完美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我要不斷的努力,每堂課都要像上公開課一樣,精心準備,備教材,備學生,認真總結每堂課的得與失,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反思(通用15篇)】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設計04-14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3篇)11-30
小學《落花生》語文教學反思10-04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12篇)10-15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12篇10-09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課件09-11
《落花生》教學反思12-21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2篇)10-15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07-15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