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只要是作文課,學生頭痛,老師也頭痛。學生頭痛不知道怎樣寫,我頭痛不知道怎樣教。向同年級的潘老師請教,她也說作文教學真頭痛,所以我一直有點畏懼上作文課。
第四單元的教學結束了,又該是寫作文了。這次的習作內容是看圖寫作。提供了一個背景:1937年8月28日,抗日戰爭爆發。圖中只有一個小孩子,旁邊是一片廢墟。本來我想照老方法,讓他們先看要求,再讀兩篇范文,讓他們動手寫就是了。可是當我在黑板上寫下“上海火車南站”時,頭腦中突然有個想法,于是便開始了我的作文教學。我沒讓他們看圖,只在黑板上寫下了“上海火車南站”幾個字,問道“你能說說傷害火車南站平日的樣子嗎?”同學們馬上舉起了手,“人山人海、出門旅行、回家鄉”等各種情況都有。我又寫下了“抗日戰爭爆發”幾個字,問:一旦戰爭爆發,你能想象火車站的情景嗎“四散逃命、東奔西跑、跳火車、擠火車、炸彈、子彈、血流成河、一片廢墟”等等會發生的現象都說出來了。于是我便請他們看課本的那幅插圖,看這個小孩,想想在他身上發生了什么故事。
課后我反思了這次的作文教學:有別于以往的是,我集中了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了大家的想象,讓敢想的有機會大膽表達,讓不敢想的有機會傾聽,這樣,學生的資源被利用好了,我的教學就容易多了。另外,教學設計也很重要。盡管我這只是靈光一現,但至少證明了我們老師的努力還是能提高學生的水平的,問題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去做,去備課,肯不肯為學生去花心思做。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每次學生最發愁的就是寫作文,一上作文課就個個愁眉苦臉,無從下手。特別是對于三年級學生,作文是剛入門的階段,無論是語言表達上還是習作素材的積累上,都會出現一定的困難。這次的研修的機會,讓我們聚在一起,共同探討習作教學的策略。我認真設計了這一堂習作課,并進行了反思。
一、視頻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在上課伊開始,我播放高科技的一段視頻,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思路。這個視頻的播放起到了極好的效果,學生看著看著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哇”的驚嘆,同時也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視頻中的哪些新鮮事物時,學生也了解到了未來的食物與現在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
二、說的效果
當要求學生們說說自己要寫的事物的特點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的事物的特點,功能說出來。但也有同學完成得不夠好。原因可能是對于未來的概念還模糊。
三、范文的引路引領學生易于動筆。
在教學中,我故意用紅色筆描紅了神奇的筆和未來房子“特性”;藍色筆描了“未來的的筆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這讓學生再次明白了習作的方法以及路徑。
四、通過修改,再次點撥本次習作的重點。
我讓學生大約運用了205分鐘的時間進行習作,沒有一位學生能寫完。這一節課我主要是讓該了解未來事物的“特性”和“便利”兩點進行交流與修改。目的就是幫助習作上尚有困難的學生再次明確本次習作的重點,也讓同學們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這堂課雖然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但還是有不少的遺憾,還有學生沒有明白未來的事物為何物。我可以讓學生明確習作要求上,讓學生先默讀,再指名讀,然后再讓學生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這樣學生更能加深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相信不斷地探索,交流我們的習作教學會開展得越來越好。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我一開課,就運用“提起英雄,你想誰?”和“說到螞蟻,給你的印象是什么?”兩個問題揭題導入,一來意在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二來意在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運用問題作橋梁,連接了課堂的外與內。疏通文路是初讀感知中較為關鍵的一環,而對于中年段學生而言,他們還不一定能較為完整、全面地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內容,教師適當的扶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在學生自由朗讀全文的基礎上,相機拋給學生“草叢起火、蟻群被圍、抱團突圍、成功脫險”四個詞語,幫助學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結局,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體會、掌握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重點問題“為什么稱外層的螞蟻為‘蟻國英雄’?”來具體讀悟。同學們很快找到了答案,因為它們“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如果就此收住,淺嘗輒止,無異于蜻蜓點水、半途而廢。我又馬上引導同學聯系前后,具體感悟螞蟻們在巨大的災難面前又有怎樣的表現——是怎樣壯烈獻身的?接著,以“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為什么能“至死也不松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誘導同學由表及里,由蟻國英雄們的行為推及它們的精神世界。
在提問“面對如此險境,小螞蟻們是怎么做的”時,我請他們運用如“扭團突圍”這樣的小標題簡潔扼要地來說明,學生們說“迅速滾動”,我轉身板書,寫了“加速滾動”,覺得這樣更好,因為文中有一句“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學生們說“至死不放”,我轉身板書,寫了“至死不渝”,兩個詞意思一樣,可是我覺得后者更好,還能讓學生們有個詞語的積累。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4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對課程改革的熟悉還不夠深刻,但經過不斷的學習,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個個布滿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如今的課堂,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學生的創新學習,課堂氣氛的活躍、和諧,教學民主,新課程理念讓我們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課程改革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開放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課堂要展現給學生一個“布滿激情的我”,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布滿激情,以自身的情感帶動學生,讓學生布滿熱情的學習。教師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愛好,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給孩子提供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利用好教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與此同時,我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教師在教授文本的同時,也要留意要讓孩子們把作品中作者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把作者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學會感悟。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切忌冷言冷語、病語、臟語等,使用不規范的語言,會導致學生用語混亂,思維混亂,遺害無窮。因此,教師要多使用一些具有鼓勵性、激勵性和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鼓勵他們積極主動的思考,當碰到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更是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學生克服難題。
課堂是要放手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并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
教師應該熟悉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局限于書本和教參的框框,學生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但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因此,也要求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
以往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教師的“講”,不管學生能不能聽懂、記住,都只是一味的“填鴨式”教學;而在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則是要充分地體現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真正把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更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更注重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的知識的傳授,既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可以幫助孩子積累一些生活中的知識。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熟悉到新課改的理論和實際聯系得還不夠密切、充分,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誤區。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內涵深刻的事業,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改進的,因此,我們要做到邊實踐邊反思,邊反思邊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小學語文新課改健康、持續、高效地向前推進。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5
一、師課改的觀念。
(1)關注每一位學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全班每一個學生都作為了自己關注的對象。無論是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還是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教師都尊重學生的感受,注重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喜出望外,教師贊嘆不已:“你棒極了。”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不恥下問:“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來的,你能告訴老師嗎?”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這樣,學生始終處于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2)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注意為學生創設一份愉悅的環境,給予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如以《洪湖水浪打浪》一歌,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望,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起來。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我在課堂上把握了“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一條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道德發展。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在教學評價中,對其他學生總是以一種贊美的態度,這不僅會使接受評價的學生心情愉快,而且會使評價的學生學到了他人的優點。
二、教師角色。
(1)由教學者變為引導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性向。
教的本質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明辨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2)由傳授者變為促進者。
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清閑。他要積極地觀察、認真引導,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機,推波助瀾,激發并保持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教師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以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熱情更飽滿。
(3)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師不是“滿堂灌”、“一刀切”、“一鍋煮”;學生也不會聽你講,學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三、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從他主、單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多樣、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結論,而是親自參與豐富的、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本課中.采用了體驗式學習方法,教師依據恰當的教學目標,按照提供情景、自主體驗、相互交流、歸納遷移的程序,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促進正確價值取向的發展。
正是這幾個“新”,才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愉快,教師教得快樂。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6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輝煌的歷史。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抓住過渡句統領全文的結構和內容。
(2)學習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3)學習作者在觀察基礎上,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針對本文篇幅較長,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會預習的優勢,在教學設計上決定有一定取舍,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展開教學,迅速理清全文脈絡,以此為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生動與準確。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地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第三,采用比較法,突破重難點,促進讀寫訓練到位。比如課文的第二段,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介紹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為了讓學生明白說明方法在說明事物特點上的重要作用,我采用了改寫,讓學生在比較中自己悟出列數字帶來的事物特點的準確性,作比較帶來的事物特點的形象性具體性等作用。在對后文秦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尤其是個性鮮明的體會,我也是采用了作比較的方法,去掉“像是在……”的部分,讓學生在暢談中明白了觀察中加入想象能使描寫對象更形象具體,內容更充實的好處。從而使接下來的仿寫也水到渠成。
第四、立足課堂延伸課外。人們常常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應該樹立一種大語文關,把課內與課外聯系起來。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的世界,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教學目標中說要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僅僅憑借書上的介紹肯定是不夠的。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在課前引導學生收集了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課上讓孩子們在介紹不同類型與個性的兵馬俑時,才能將收集的資料與書上內容有機結合。課后我設計的作業是
(1)根據自己的體會,試著為秦兵馬俑題詞留言。
(2)準備以導游身份,將課文編成導游詞,結合自己收集到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向周圍人介紹秦兵馬俑。這兩個題目的完成我相信可以培養學生的一種成就感。
總之,只有將語文的課程內容與課文內容有機的整合,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7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里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于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淀。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重點詞語,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后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每節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幾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后將終身受益。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于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獲甚微。這到底該怎么辦呢?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8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全文以墻為線索,抓住花園的變化展開敘述,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探索發現花園的變化,結果有的小組發現與巨人的砌墻和拆墻有很大的聯系,當巨人砌墻以后,花園一直都是冬天,“巨人在孤獨與寒冷中不知過去了多久”。還有的組發現當巨人拆掉墻之后,花園里就有了很大的變化,巨人有自私變的寬容了很多。我讓學生主動在黑板上板書,花園的前后變化。在整堂課中,我充當了引導者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充分。一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教師包辦的太多,厄殺了學生的思考。例如, “站在樹下的小男孩再一次創造了奇跡。仔細默讀8-11自然段,畫一畫,小男孩創造了哪些奇跡?”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回答的內容很豐富,其實學生的回答也是對的,可是自己卻偏要把學生向預設的答案引導,總怕時間不夠,結果自己說出答案,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師應該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點撥語言、總結語言應該具有感染力,注重教師的示范朗讀。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9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孩子向烏塔學習,但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閱歷。為此我組織了一個小小的辯論:一個外國小女孩可以獨自一人游歐洲,而對我們中國小學生來說,這卻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烏塔的做法和說法你贊同嗎?接著我讓學生立足課文語言,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學們展開了唇槍舌劍的辯論。正方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長自己的閱歷,豐富自己的經驗。積累了經驗,這是人生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不能做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反方的觀點主要集中在擔心周圍環境的安全隱患,也談到了電視、書本也是很好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最后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分鐘演講,談談我們到底該如何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教師適時引導并提醒孩子們向烏塔學習,并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閱歷。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的故事。
由于學生是第一次閱讀劇本,不了解劇本的特點,所以教學時首先要使學生了解獨幕劇的特點,學會閱讀劇本。二是能把握劇本中公儀休、子明、管家這三個人物的特點。管家主人阿諛奉承,公儀休聰明機智、清正廉潔,子明謙遜有禮、勤學好問。在明白了這些人物的特點之后,進行分角色朗讀,才能讀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運用恰當的語氣及體態語言來加強朗讀的效果,為完成排演獨幕小話劇《公儀休拒收禮物》做好準備。
課堂上,我讓學生找出寫公儀休喜歡吃魚的語句“(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魚吃,我也就心滿意足了。”通過對這些詞句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再進行過渡:公儀休喜愛吃魚,這就有人送魚來了。再分別請學生讀管家的話和公儀休拒收的話。公儀休真的是“一聞到魚的腥味就要嘔吐”嗎?他為什么這樣說?這里可以從送魚人的目的和公儀休與管家主人之間的關系兩方面去理解。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讀管家的話與公儀休的話,管家是滿臉堆笑,而公儀休是虛與周旋,借機回絕。然后想象出三個人當時的不同神情:公儀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無奈。再次過渡:為什么公儀休喜愛吃魚,卻不收呢?學生讀出,我出示這段話,讓學生反復朗讀,理解公儀休拒收鮮鯉魚的原因,讓學生抓住關聯詞語來理解這段話,“因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還能……”。這里公儀休作了兩步假設: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魚,就要照人家的意思辦事而難免會違犯國家法紀;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魚了。由此得出結論:“不能收人家的魚”。公儀休承認自己愛吃魚,但想吃魚就必須自己去買,這樣才會一直吃到鮮魚。為了表達自己的主張,公儀休運用了反問句加強語氣,朗讀時要注意指導,體會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1
關于中年級階段的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剛剛從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接觸到寫一篇完整的作文,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高的階梯,如何安全順利的度過這個階梯,對中年級的語文老師來說也是一個難題。
選擇蘇教版四年級上學期第四單元習作四來教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蘇教版里唯一的一次片段作文教學。而片段作文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也是我覺得中年級作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
中年級的學生,從直觀的看圖寫話,到中年級靠自己平時生活積累來寫文章有很大的不同,低年級只要求把圖說清楚,而上了中年級,不僅要把事情說清楚,還要通順,甚至有文采。這對他們來說有相當大的困難,而作文片段教學是一個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先由老師指導、引導學生寫好一個片段,從細節,從段落整體出發,先把一個片段寫好,然后再引導學生把寫好的片段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結構整合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完成作文。
所以,在我面對中年級階段唯一一篇片段作文的時候,我先從引導學生的興趣開始,講解分析象聲詞,并且給一些象聲詞作為學生們的生活積累(因為在第一次試教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們在這方面的積累是很少的),然后利用視頻或者音像資料將學生們引入情境,再出示例文,接著讓他們自己練筆,到最后的點評。整個過程的設置難度不到,但是整體高度和我們平時教學中的高度一樣,甚至出現了很多比平時寫的要好的文章,不僅達到了最初的設想,還高出了最初的設想。仔細想來,最終原因在于,課程的設置為步步上升,就像心理學家做的那個實驗一樣。給猴子的香蕉掛的太高,它跳起來兩次都沒有夠到,它就不會再跳,而當香蕉放在它跳跳就能夠到的地方,他因為經常跳躍,于是跳躍能力就越來越高。
通過對本習作的教學,讓我領悟到了片段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能因為考試的時候考的是整篇作文就忽略片段作文的教學,而應該從片段作文抓起,一點一點學習和進步,從而學會寫完成的作文。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
《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篇小說,不論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學生讀。教學之后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強。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從哪些地方體會出雨來的英雄氣概?第二、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具有這樣的英雄氣概?這樣,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內容比較集中,教學思路很清晰。
2、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3、這篇課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學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評價說:這篇文章寫得有骨頭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領悟這個寫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這句話。但在分析,理解課文的同時,這個寫作特點的滲透不夠,感覺沒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樣在分析、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自然而又有效地滲透寫作指導,將是我以后的教學中值得探究的一個方向。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3
一晃眼半學期過去了,回顧這半學期的點點滴滴,真的很慚愧。雖然也嘗試著努力去做,但是發現存在的問題還是多多。
開學初,我就與科任老師協商好,如何共同配合教育好這個班級。每個人都清楚,一個良好的班風能帶促使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的形成。
1、在班級管理上,這學期還是沿用以前的五星換小蜜蜂的辦法,但是發現一年多來,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麻煩,而且科任老師的課紀律不容樂觀,于是也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書面加星的辦法進行獎勵,鼓勵先進的學生獲得小蜜蜂。這種辦法實施了一段時間發現效應還是較大的。但是因為執行的時候不夠嚴謹,于是造成一些調皮的學生出現了反復,不穩定。
2、在班干部的培養上,這學期的一些班干部還是較團結的,因為班干部的管理力度較夠,加上班科任老師配合默契多了,于是這半學期的文明中隊的獎旗就能獲得了。在這點上,我最大的收獲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讓他們感到被重用的感覺,讓他們能為班級做點實事。
3、在完成作業方面,是比上學期有所進步,這一個除了要得益于作業登記本的設立外,當然組長的責任心也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小老師在發揮的作用,這學期有八個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與八個學習優秀且樂于助人的學生結對子。在她們的幫助與督促下,這些同學的作業認真多了,上交的次數也多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了。
4、從考試成績來看,還不夠理想,仔細分析了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二是課外學生能主動讀書、主動積累,完成作業和擴展學習。
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習成績。如果說從班級管理上,我個人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學生的事是事無巨細的,而我所能給學生的時間卻非常有限。許多小問題沒有及時的解決,結果堆積得越來越多,突顯出來的問題就比較多。雖然在在互幫互助學習小組中,有一小部分的學困生在有責任心的同學幫助下,有所進步的。但是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還需要今后加以努力引導!
班科任的配合要越來越有默契,對于教育學生的事盡量先溝通后實施,對學生進行同步教育。對于特別調皮的學生,一定要調動家長的作用。所以我想下半學期,在家校配合上,要多下功夫。
總之一句話: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為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4
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并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
《珍珠鳥》是一篇文旨兼美的課文,這篇課文除了讓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最后四個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那種和睦、信賴的境界,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為了更好地完成《珍珠鳥》以上的教學重難點,我特地設計了“聽朋友說,這是一種害怕人的鳥”這句話和“珍珠鳥的膽子為什么變大了。”這個問題來作為文章的切入點。通過分析珍珠鳥的變化,并且讓學生進行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我”默默地為珍珠鳥所做的一切,進而感知文章要表現的信賴這一主題的深層含義:信賴就應該尊重、欣賞,而不是占有。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發生興趣,而且帶動全文閱讀,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還注重課中自讀自悟,并采取多種“讀”的形式,學生的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普遍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從多讀中進行對語言文字的揣摩、研究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上完這課后,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我將“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過程,作為這一課的一個重點,在進行這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我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沒有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教完后,我卻發現這一部分內容,如果能讓學生細讀,是完全能夠自己概括出來的,讓學生自主完成比老師的強硬灌輸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5
《跳水》是一篇故事性極強的課文,情節跌宕起伏,學生樂于學習。
在課上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從情感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方面復述故事內容。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孩子如何步入險境,我利用板書梳理了孩子、猴子和水手之間的關系,并且讓學生把描寫猴子動作的詞語畫下來,從而走進課文情境,獲取真實感受,并對文本中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得出孩子是在水手的笑聲和猴子的放肆中一步一步走入危險之中。
新課改重視讀、重感悟、重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促思,讓學生隨著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專心地、投入感情地讀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從而體會孩子的處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在真切理解“絕境”的基礎上,引導孩子體會到船長的機智、果斷、了不起以及對孩子深切的愛。
船長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課文對他的描寫不多。為了使學生理解船長這一形象,理解他的品質,在體會孩子處于千鈞一發的處境后,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們此刻在船上,你會怎么去救孩子?孩子們積極思考,想出了很多辦法。然后我再讓他們看看船長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辦法和船長的做法進行對比,這樣他們就能夠深切體會到船長的沉著、果斷和機智,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文章中,作者還表現了他對孩子深切的愛。所以我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句“哽咽”,聯系上下文體會船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獲救后,緊繃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7-05
語文霧凇的教學反思06-28
語文翠鳥的教學反思06-28
《天馬》語文的教學反思06-08
語文泉水的教學反思04-0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14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0-05
四年級語文春聯教學反思08-17
四年級語文《鯨》教學反思07-17
四年級語文《種子》教學反思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