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
而今,隨著信息業的發展,現在的孩子與以前相比是無法比擬。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以前覺得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現在就可以變成現實。現在是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
幸虧我一時的靈感,讓學生討論:假如小壁虎媽媽在身邊,結果會是怎樣?我這一舉動更讓我吃驚,不少學生說媽媽在身邊,也許,小壁虎的尾巴就不會斷了,但是他就得不到這么多知識了。
我趕緊追問,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道理?孩子們沉思了片刻,有幾個忽然舉起了走,說:“我們也要向小壁虎一樣,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這樣,即使受點傷害,但可以得到經驗,增長見識。
上此可見,教育孩子,你不要怕孩子不能理解,只要你引導得當,孩子們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例如:在學該課時,我問孩子們,這課屬于什么童話?告訴我們什么?同學們的反映之快,當上我感到驚奇。我原本想,這一課是沒有注音,學生讀起來,肯定有難度,對內容的理解就更難了。通過上課,我引導學生看圖后,不少同學都能猜讀,實在不會讀地,就主動地翻看生字表,主動地向老師請教。用一課時的時間,學生竟把課文內容了入指掌。這是我第二課時學課文內容。了解相關動物尾巴的作用時才發現的。學生們這一舉動,竟把我的第二課時計劃打亂了,而變成了被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2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
在教學中我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著問題“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為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著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為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么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為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并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時間關系,原來預定的“小練筆”臨時改成了課后練習,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學生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2)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探究,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沖破“瓶頸”,開辟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4
在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盼望長大的夢.本課內容貼近兒童生活,以兒童的形式寫出了孩子們盼望早日長大成人的心理.的機會。本文簡短,語言生動活潑.在朗讀課文時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獨特的心靈世界。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解讀課文,用不同的語言詮釋發現。在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時候我采用引讀的方式幫助學生記憶:
師 :夏天的山上,景色特別美麗.
學生馬上就說:泉水清清的,草旺旺的,樹綠綠的.
師:從什么地方,傳來那么好聽的聲音?
生:美麗的山坡上,他*的大筒鈴叮咚叮咚的響著.美麗的山坡上,小牛的小豆鈴丁零丁零的響著.
師:在鈴聲中,小牛有了什么變化?
生:在鈴聲中,小牛長高了長大了,小豆鈴也換成了大筒鈴.
這時我馬上就問:如果你是那只小牛,當你終于帶上了表示長大了的大筒鈴時, 你心里會想些什么?你和媽媽之間會說些什么?
有一位學生就說我長大了很高興,很開心.我可以幫媽媽做很多事情了.在也不讓她這么辛苦了.聽到他的回答后.我很感動,因為他確實長大了,能夠孝敬父母.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5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么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閱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系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后,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后面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說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后面問學生喜歡當什么的時候,學生都說當花生,有了局限性,后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6
本學期擔任高二4、16兩個班的教學任務,一學期下來深感課堂教學存在有諸多問題,需要深入反思,為了改進下學期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也為了促進新課程的實施,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小結。
一、鉆研教材,強化教學內容的基礎性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這一點越來越突出。本學期,我們進行了選修課《中國小說欣賞》的教學,課程標準關于小說有這樣的要求:
1、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人文精神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人文精神
3、學習鑒賞小說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說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學寫小說評論,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目標和方法
4、朗誦小說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目標和方法
5、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進行比較研究或專題研究。--探究性
6、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相互交流。--擴展性
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有“用教材”的能力,需要我們深入地鉆研教材,大膽取舍,突出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遺憾的是,這一學期的課堂教學中,我未能做好這一點,面對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復習時間緊任務重的現狀,在選修時間緊、容量大、教材內容繁復、學生課外閱讀幾乎空白等情況,課堂教學泛泛而談,浮光掠影,學生只是了解了個大概,知道了某部作品的名稱或某位作家的作品,小說的閱讀鑒賞水平依然停留在原始水平,學生缺乏相關積累,更缺乏品讀探究,只是草草完成了任務而已。完成性測試也是潦草完事,中國小說的整體認知概念都未曾幫助學生建立。學生的閱讀品質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反過來,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是十分不滿,整體評價非常糟糕。師生之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我個人深感痛心與危機,真到了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地步。
二、改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選修課關鍵在于學生的閱讀,是真正應該體現學生自主閱讀的時候,是完全應該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場所。選修課的開設需要學生大量的課外投入,我們的設計任務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樣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拿出一定的時間,投入學習。
選修課呼喚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在教學安排上要努力尋求必修與選修的合理搭配,使必修與選修互相配合與互補,避免相互重復與牽制;很需要我們安排好教學時間,在教學時段上要科學合理地調整。可是,這一學期的選修課的實施未能做到這一點,簡單應付,草草了事,學生很不滿意。教師必須探索新的方法來管理課堂教學和展開課堂教學,這是選修課實施的必須條件,也是當務之急。
選修課呼喚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要求學生學會自主選擇,選擇教師,選擇學習群體,選擇學習專題,學會正確審視、認識自己的興趣特長兵由此合理規劃人生,培養自主自覺意識和自我負責的態度。要求學生更具探究的精神,養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多向聯系、多維綜合的意識中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管理,培養自我檢測與反思的能力。遺憾的是,我們的學生實踐太緊,學習任務太重,課外閱讀幾乎空白,課堂的自主探究幾乎成為空談,學生依然是依賴教師的講解灌輸,結果是教材內容太多而無法保證時間,無法完成任務……
選修課呼喚學校管理的變革。目前學校的情況是,其他的暫且不論,學生的閱讀就無法保證,學校的管理與課堂教學的配套措施有待建立完善,語文選修課面臨的困難還很多。
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相結合。對于重點、難點可通過分散、討論、多媒體資料、撰寫小論文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予以解決。在講授過程中,可按“提出問題,突出主干,理順思路,啟發引導,總結規律,舉一反三”的原則安排內容,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鼓勵學生思考,提出個人觀點,盡量以探索者的形象組織教學,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任何問題,保護好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三、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一些認識
1、選修課程的設置,旨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必須在課外閱讀方面保證一定的數量。
2、語文學習品質的培養是長期性工作,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3、教學方法上要增加討論課的學時,這對于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評價體制、考核方式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行為。
5、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不僅僅是班主任的責任,環境是外在的因素,理想、責任和對人生的期望是內在的、主要的、不竭的動力。
6、教師自身的學術水平、人文素養和人格力量是外因中的主要因素。
7、管理體制、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協作、責任、奉獻、守紀、愛國等公共社會品質至關重要。
選修課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們面臨這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鐘永彥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7
在這堂語文課里,我運用了設疑自探和解疑合探兩個教學環節.在設疑自探環節我通過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的期待,在潤物細無聲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去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個環節里,雖然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可是我始終在引導學生經歷著思考--發現--提問—篩選—梳理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解疑合探”這個環節里,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發表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交流自己的問題答案,我審時度勢,適時地引導學生回答,有效地在問答中讓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問題,評價問題,以此達到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張揚個性的目的,課堂上都能堅持讓學生回答、補充、評價,較好地都做到了“三講三不講”,絕大部分學生都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能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 不足之處是:個別科目對學生自探方法沒有給予適時地指導,加之沒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導致學生提出的問題沒完全抓住本節課的重點,教師補充的問題相對較多。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8
10月8日參加了延邊州汪清縣舉辦的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聽了汪清三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也聽了和我一同參加的吉大附中崔巍老師的課堂教學,下午我和老師們交流了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走向的專題。
四位老師精心準備,上課效果都很好。普遍的優點是:
第一、理念比較先進,體現了現代課堂。比如,老師提出任務后,問學生:“要不要先準備一下?”學生回答:“要!”老師立刻給學生時間準備。有的老師要求學生為其它畫面擬一個標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體現綜合性學習。學用一致的意識明確。老師們下課前為學生推薦閱讀篇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很強。
第二、老師們上課的基本功不錯。課堂語言表達比較好(誰愿意為他讀一下原文,精致了我們的成長);范寫板書都不錯;范讀也不錯(配樂、在音樂中老師范讀,聲情并茂,把我們帶入了詩人的生命世界,這實現學生與作家與作品對話提供基礎);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不錯(班德瑞寂靜的山林)。
第三、教學效果不錯。老師講完,學生當堂背誦。吟讀——譯讀——賞讀——背讀——說讀,相信學生都有所得。
第四、多樣化教學做的不錯。
下午,在延邊州汪清縣實驗小學多功能教室,在我講座之前也對上午聽到的四節課堂教學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評課議課,同時也給出了一些教學建議:
第一、語文知識應當更加明確隨文學習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杜甫詩兩首時,在學生未讀詩前即給出屏幕交待寫作背景,學生沒看內容之前,對作者背景的了解需求不強烈,建議從泰山文化講起,引出這首詩,體現學用結合。學記云:“當其可時謂之時”,當學生沒有主動需求時,給的東西未必給力。課堂教學就像講故事,什么時候交待要吊足胃口。
第二、第二首詩可以請學生先讀,尊重學生已有經驗,在一定理解的基礎請學生提問。當問題由學生提出的時候,課堂教學為誰服務的問題就解決了。學生會的老師不教,學生能做的老師做。
第三、老師有疑問,誰來幫幫我。教師理念先進,關注學生情況。要不要準備一下,學生說要,好,給時間。但要請學生回答時也要征求學生意見,準備怎么樣了。
第四、“學——賞——用”相結合,很好,但是缺一個“想”字。
第五、第二節課老師預先播放班德瑞的寂靜的山林,資源意識非常強。可否放在后面播放,把重點先放在文本的語言描述和表達上,相機播放,學生練習表達。培育想像力。
第六、老師在發放的學習材料上標注了自然段的序號,我建議先不給學生標自然段,這是學生能做的。如果標注的話,要用起來,比如,別的排列行不行。讓學生開始理解什么叫做條理,寫作的順序是怎么來的。邏輯地表達對人在秩序社會里生存是提高效益的作法。
第七、老師提出要求:“找出你認為對聲音的描寫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說說美在哪里。”并且要求從“選用人稱、句式特點、修辭方法、詞語運用、描摹意境”的角度分析。我覺得這里有些包辦代替,不如請同學直接說,在學生表達時相機歸納,使規律來源于學生發現的現象。歸納出的規律性認識是從學生的發現中來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感覺到更多的成就感,從而收獲學習的幸福。相信這是學生持續學習的保障。
第八、《再別康橋》教學中老師范讀時配了背景音樂,建議所有的學生朗讀時也都給配背景音樂,這樣學生會把文字、聲音、畫面結合起來,實現與作家同位同步的境界。
汪清縣十里坪學校老師苑廣艷上的這節《再別康橋》非常成功,這是一個從教僅半年的老師,畢業于長春師范學院,每天面對的只有5名學生。讓人不禁想要向這位年輕的小老師致意。她的范讀極有味道。最后學生讀課文時她給配了背景音樂,讓我差一點掉下眼累。
第九、老師提問的問題還要進一步提煉。講《再別康橋》時老師問:“離別的是哪兒?”學生想不到問這樣簡單的問題,一下子懵住了,再問,才反過味來答“康橋”,要注意問題的思考價值。
第十、這次送教我帶去的老師是吉大附中崔巍,這是一位畢業十年的年輕老師。對語文教育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他講的是一個綜合課,題目是《趣談戲曲》。這節課在我們承辦的國培計劃—示范性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班上已為來自11個省的骨干教師們交流過了。這次到汪清再為老師們上一次。我認為,這節課首先為語文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才是真正的語文教育,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什么?讓我們考慮語文教育的語言教育、文學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素質教育內容和形式問題。同時也為語文課堂教學大容量的有效教學效果做了一個說明。課堂中出現了好幾種戲曲樣式,作為國粹的京劇、蘇三起解、二人轉小冒等都走進了課堂,學生們依據已有的經驗參與,一會兒說,一會兒唱,老師還有質量很高的京劇范唱,學生參與度極高。而且不忘語文教育的功能,在教學環節中重視了唱詞的分析和鑒賞,落在了唱詞的分析上,努力做到語文教育的任務不偏失。相信學生都有所得,聽課的老師們也有所得。為語文教學實現素質教育提供了一種樣態。也讓我們考慮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讓人欣慰的是,在課上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理念。比如在大屏幕上為學生提供清晰的唱詞。課件為學生服務,沒有就唱不了,課件具有必要性。課件使用的時機也比較準確。為學生提出的學習任務也不強求一致,可以唱幾句,哎喲喲也行。學生已開始喜歡戲曲了,為學生的內心注入了吸納多元文化豐富自身綜合素養的種子。
這里我的主要建議不是大的方面,是一個細節,對于一名優秀的教師而言,課堂語言也是需要提純的。比如,老師幾次提出“我想讓你分析的是——”,我建議改為“我想請您分析的是——”。老師的課堂語言最后要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生活。話語方式也是老師素質的一部分。作為教育專家,要推敲教學用語。
課堂教學是基礎教育的基本單元,要精研細磨,我們才會不斷地走向科學與正確。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9
今天的語文課課堂氣氛很不著調,對于黃山奇石,沒有多媒體課件和具體掛圖的輔助,2年級的學生光通過文字,怎樣整體把握,初步感知,光光讀幾行文字,看著課本上僅有的三幅插圖,如何去把握奇石的“奇”,讓我很有些不解。如果沒有加星制,很多人就不會坐端正,也不會看黑板,在下面玩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東西,橡皮,鉛筆,都可以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坦白講,我是一個容易受控制的人,會因為學生的毫無反應,一聲不吭而將原本就很慢熱的熱情降到谷底,提不起精神頭。
作為班主任,有點放不開手腳,總是不放心讓學生干,怕他們做不好,而把所有事情一人包攬,包括掃地,打飯等等,每次看著他們磨磨蹭蹭地,那把火蹭地一下就上來,性子太急了,應該讓他們去做,誰不是從不會,到慢慢會,最后才是雷厲風行,風風火火的呢?能力是鍛煉出來的,如果不讓學生干,他們永遠不會干。
另外,沒有全面關注學生。當我再一次想起2年級4個平行班中我班里留守兒童數量最多的時候,當我想起很多孩子是離異家庭中的,尤其是和已經調離的前任班主任周老師交流時聽到的那些信息,印象最深刻的是聽說,有一個小男孩晚上睡覺的時候會躲在被子里哭,盡管據我觀察,這個叫徐XX的男孩在班里總是不做作業,很難履行自己的承諾,每次我苦口婆心勸導,他也總是一副要痛徹心扉改正,但每次都是答應歸答應,第二天還是昨日重現,沒有任何改觀。我認為,當務之急還是要好好了解,去重新認識他,去從生活方面多給予幫助和關心,讓他能夠在學校里感覺到缺失的愛,用老師的關心呵護去彌補那份難以實現的親情,讓他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良好的人格和心態,教育他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堅強一些,慢慢地,當他覺得老師是朋友了,很多問題是不是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說說早上的事。衛生看上去保持很好了,但學生早上一來如果班主任還沒有進班,很多孩子都在外面玩,玩是小孩的天性,如何在天性之外將所有好的習慣自覺地養成,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事?
中午分飯倒是練出來了,原來第一次分,因為中午臨時要開會,所以后面的同學就自己盛了。有些同學一開始加太多,導致后面的同學到下午是餓得慌,晚上接到家長電話說小孩一回家就找吃的;第二天中午就一直待在班里,每個同學都分完,第二次加飯加菜也是自己一手完成,以免小家伙們不夠自覺,但時間還是有些倉促,等到5年級學生來抬東西了,我自己還沒吃;這往后兩天,一天比一天嫻熟,現在是15分鐘內能把41個人的飯菜加完,而且自己的那份吃掉,然后敦促學生們趕緊吃,因為有些人邊吃邊玩,拖拖拉拉,這個習慣不好,必須要改掉。這兩天會讓學生自己來加飯,有些還是會一大勺子地舀飯菜,我看到會提醒說每個人第一次先少加一些,免得后面的同學輪不到了,吃多少加多少,別浪費。有些孩子就少盛一些,第三次不夠吃再上來,別看年齡小,胃口可不小。不過每天都得提醒,發現自己變得婆婆媽媽,嘮嘮叨叨的。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0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為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工作者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受著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這幾個月來的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鑒別人的經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著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于“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十六年的教學工作,我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著這一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度,但是在觀摩、聽課之后,我發現:同樣一節課,老師上下來很輕松,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盡快轉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
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悄悄地發生變化,語文課堂逐漸“活”了起來。由語文周報社舉辦的新世紀全國語文教學改革創新研討會,于今年7月25日至29日在山東威海舉行,一批在全國教學大賽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的優秀青年教師,在大會上作了觀摩課,如程翔老師的《藥》、鄧彤老師的《變形記》、史建筑老師的《將進酒》、朱震國老師的《海邊荒石》、鮑學良老師的《泰坦尼克號》等都讓與會者覺得課堂活潑生動,閃爍著師生智慧的火花,然而,用心觀察便能發現某些課堂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一、過分強調個性而疏遠引導
新課改提倡教師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是的,“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個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處境、心境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對同一事物的看法、體驗不盡相同。這是尊重學生的表現。而實際操作中,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獨特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揚,不敢帶有半點否定之詞,惟恐招來“扼殺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或“不以學生為主體”的“罪名”。
云南師大附中教師鮑學良老師的《泰坦尼克號》。其間,老師設計了一個情節------假設在茫茫的大海上,你只有一塊救命的木板,你和你的愛人在一起你會給誰?請學生談談看法。前面發言的同學大多直接表達了要把木板讓給自己最親愛的人的想法。突然,一學生站起來說:“我會把這塊木板給自己,因為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不選擇真情,我選擇生命。”老師一愣,但馬上微笑著評價:“你很有創新意識,觀點與眾不同。這是你獨特的體驗。誰還想談?”這就是老師的評價嗎?是的,我們一貫提倡“給學生創設敢于發表個人見解的氛圍”,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可這并不代表教師對學生只能褒揚,而全然不顧其見解與體驗是否科學、合情合理。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排斥教師的指導和引領。當發現一個孩子對文章的理解有失偏頗或體會不夠深入時,難道不需要教師指點迷津、有效引導嗎?上述課例,教師在學生回答后應加以引導:“看來你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見解與眾不同。但是否應該知道人世間還有真情?”這樣,既充分肯定了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勇氣,又能啟發學生進一步有效思考。強調個性,并不代表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體會更加深刻,情感更加豐富,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地發展”。
二、一味追求熱鬧而忽略雙基
新課改以來,“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冷清清的場面,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游戲、表演、畫畫、采訪等能強調學生積極性的活動。結果,一堂課下來,氣氛是活躍了,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聽課者也倍感輕松。可靜心一想,這節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提出了幾個疑問?思考了幾個問題?學會了哪些知識?發展了哪些能力?便又覺得這課活潑有余,扎實不足。因此,我們不僅要從表面看課堂是否活躍,還有關注每個學生在說些什么、做些什么,這些活動是否有益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活潑的課堂形式固然重要,但這不是終極目標,我們應通過創設一些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高效率地進行思考、練習,使我們的教學真正做到在務實中求活,在求活中務實,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學生舉手踴躍而思維膚淺
課堂上,舉手積極與否是衡量學生思維是否活躍的重要標準。教師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經過訓練,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的確增強了。但仔細觀察,難免又會發現一些問題。不少的課堂上,老師的問題剛出口,學生便急于表現自我,小手齊刷刷高高舉起,還不停地喊著“我”、“我”。如老師提出有難度的問題,學生也是這一表現。聽學生的回答,大多數是低質量、比較膚淺的。也難怪,舉手如此迅速,不是建立在精讀文本、深入思考的基礎上,見解怎么深刻?接著看學生的表現,當老師請一名學生站起來表達時,更多的學生因未能得到自我展現的機會,有的噘起小嘴,有的唉聲嘆氣,有的仍不甘地舉著小手……至于那位發言的同學講了什么內容,又有幾位同學是在注意傾聽的呢?本來,課堂上的交流是師生、生生之間的思想互動,是心理資源的互補與共享,可缺少了傾聽,還稱得上是“交流”嗎?
因此,為了提高交流的質量,教師應引導學生專心傾聽,細心揣摩,深入思考,虛心接納,以免使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思維膚淺和淺嘗輒止的不良學習習慣。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2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其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對當今語文課堂教學持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說法不一。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靜下心來,認真的對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作一些反思。
一、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關系
新課改倡導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去體驗、感悟學習的樂趣。要使這一理念落實到位,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挫折和失敗,注意發現和肯定學生在已經失敗的創造過程中體現的創造熱情和進取精神。
[教學案例]
我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愛迪生》一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他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學生個個讀得正確、流利,有滋有味,無不令聽課教師佩服。當讀完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學生中仍有一個女生的手高高地舉著,教師便問:你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還想讀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語驚四座!那位教師顯然也沒料到會這樣,不由得臉紅了。但他很快就鎮定下來了,微笑著說:你想讀,那就讀吧!那學生可能真沒料到老師能在這種場合滿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緊張,連嗓音也變了,結結巴巴地讀完了這一自然段。原以為這位教師就這樣草草收場,繼續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沒有請那女生坐下,仍面帶笑容地說:這位女同學可真了不起,敢于在這么多同學和老師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讀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好的,你愿意再來讀一遍嗎?愿意!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
假若這位教師面對這位女生高舉的雙手視而不見或對該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顧走自己的路,那學生的學還會積極主動,興味盎然嗎?為了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新評價制度的特色又從何體現?由此可見,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挫折和失敗,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課改評價制度得以實施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旨在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體系。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發展的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學科素養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著力點。
二、正確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的去合作。讓學生自己獲取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選擇學習內容等,也是我在語文課堂上經常用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確實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也認識到,有些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似乎有點放任,時效性不高。
[教學案例]
老師說: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回答?學生們一邊舉手一邊喊著:我來,我來有幾個都離開了座位,手舉到了講臺前。當老師說:××,你說。其他同學的手依然高舉著,甚至隨意大聲地發表起自己的見解來。
這是不是缺乏教師應有的引導呢?自主學習不能理解成老師撒手不管的學習,而應當是在老師的引導、暗示、有效監督下的自主性學習。我認為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傾聽又怎能分享別人的獨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積極表達,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如果教師也沉浸在課堂活躍的情景中,而忘記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那這堂課的高效又從何談起。
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內在的,深層次思維的靈動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讀課文時,有的老師說: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學生的讀書水平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不見提高,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點撥、適當的引導、和適當的范讀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案例]
我市實驗小學張玲玉老師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片斷:
師:讀書要讀懂、讀出感情、讀的有韻味。我來讀你聽聽到底該怎么讀?
(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悅耳的音樂。讀完,教室里一片掌聲。)
師:剛才老師讀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韻味,你怎么會讀的這么好?
師:很簡單,一邊讀一邊想,然后進入畫面。試試看,保證你比老師讀的好,自由讀讀課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關句子劃下來。
張老師在指導讀文時,精彩的范讀,迎得學生的一陣陣掌聲,學生在不經意中感悟到了讀書的方法,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同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導,表面看是范讀,其實教師指導讀書的方法已隱含在其中。所以,課堂上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自主和引導必須合二為一,高度統一,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產生實效。
三、正確處理好生成和預設的關系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非常關注和提倡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人的活動,教學的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奔涌,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課堂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有了創造,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動態生成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無你的。相反,生成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卻依賴于預設的質量。在教學中,預設也同樣重要。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真正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要出現的情況,努力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同時,預設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創意,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順利。
[教學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學王老師的一堂閱讀課《灰姑娘》:
這節語文課由王老師預設的幾個問題貫穿始終,這幾個問題當然是教師深入品讀文本后所預設的,每個問題獨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里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呦!第三個問題: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后媽不愿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第四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表達喜好憎惡。第二、三兩個問題教師則善于捕捉那些閃動著靈性的生成資源,挖掘文本潛在的人文內涵,引領學生學會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追求,更要學會愛自己。第四個問題: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這幾個問題是展開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閱讀的支點,可以說這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因此,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兩相媲美。
四、正確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新課程的改革是繼承以往的好經驗、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時代的軌道,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教學變了,靜態的文本變成動態的文本,清一色的課堂變成了多姿多彩的課堂,單調的聲音變成了美妙的交響樂這種變化將帶給我們什么?帶給我們的是思維的啟迪、內心的激動和情感的愉悅。在這個變化當中,課的形式美了,課的情趣濃了,語文課的效率高了,語文課的內涵深了一句話,語文課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閃亮的一面,也總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也發現有的課堂似乎有些變花了,變虛了,甚至變味了。因為人們在追求現代化本身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丟掉了傳統。其實,現代化的課堂教學,仍然應保留著傳統的成分。比如:對知識的看法,不少教師有一種錯覺,以為新課程不大需要知識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知識是必須的,否定知識,課程便不復存在。關鍵是學習哪些知識,怎樣獲得知識。以往的教學過于注重口耳相傳,教師常常是一味地灌輸。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構建。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知識。以往的教學把目標主要定位在認知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既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又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課堂上,適當的引導、講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筆加黑板也是一種充滿創意的、無拘無束的、顯現靈感的、師生互動的重要領地。板書的過程,是釋放和記錄師生迸發思維火花的過程,是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一種簡潔的美、靈活的美、傳統的美、藝術的美。
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求現代而丟棄傳統,現代應基于傳統,讓傳統生成新的意義,應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搭建起友誼的橋梁。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
有人這樣比喻:課堂不是產品,而是一個制作產品的過程,教育的真正產品是學生。又有人這樣說: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學評價作為一種活生生的教育力量,活躍在師生之間,使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活力。鑄就了學生至真至純的情感理念,而這一切的關鍵恰恰在于教師教學評價的引導。
由此可見,我們教師一定要最大力度的發揮出自己課堂評價的藝術性,使之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工作。當然,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務必要具備一雙敏銳的眼睛,善于捕捉最佳“評價點”從不同角度給予學生客觀的、真誠的、又是發展性的評價,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激勵和表揚上。因為一個教師想讓自己的評價發揮出它對學生最大的效度,只有激勵和表揚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著眼于學生個體今后的發展需要,更要著眼于為教師今后教育教學指明方向。
正如我在第二次的教學片斷中對學生所做的評價一樣,不是只有鼓勵,而是有意識的通過捕捉學生回答時所反饋的信息,自己進行拓展后,再通過對學生的評價為他們帶去更多的信息含量。如:“生1:我看到了一個圓圓的太陽。師:你看他說得多棒,不僅把話說的很完整,而且還把太陽的形狀也說出來了,是?生合:(響亮的回答)圓圓的。”太陽是圓圓的,孩子們都知道。但是從我的評價語中,孩子們更清楚的了解了“圓圓的,是寫出了太陽的形狀。”并且,通過教師這樣有針對性、目的性的評價語,孩子們也會隨著教師的引導,自己有意識的從另外一個方面去觀察、去發現,“生3:我看到了一個很紅很紅的太陽。(角度:顏色)”只要教師堅持對學生進行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培養,長期以往,孩子們必然能養成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待和觀察事物的習慣,而這無論是在以后的學習還是今后的生活當中,對于孩子們而言,它都將是一比豐厚的財富。又如:“生5:太陽像皮球。師:哦,你看到太陽它圓圓的,就能想出它像個皮球,真了不起。”這是教師在傳授學習方法,鼓勵孩子們從太陽“圓圓的”的特點聯想到“皮球”,因為皮球也是圓圓的。所以,太陽像皮球。而教師真正的用意和期待是:“那么,你還能從太陽的其他特點聯想到它還像什么嗎?”聰明的孩子就馬上能夠領會到“生6:我看到了一個又大又紅的像蘋果一樣太陽。”
其實,同樣以激勵為主,同是表揚性評價,只要教師能用心花點心思,就會很有意義,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效,不會顯得蒼白、膚淺。其中包括教師期間兩次對學生舉手回答和端正坐姿的提示也融合在優雅的評價當中,是那么的巧妙,那么的不露痕跡。然評價固然重要,但它對于整個課堂教學來說,也只能算一種滲透,它是為優化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理想中,它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簡短、適時的給予,置于“見縫插針”的位置,鑒于我以上的教學片斷,不知我的評價是否有搶其位置而成為主角之嫌?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4
今天上了《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這是一首簡短的詩歌,可其中蘊涵的內容卻很豐富,有些詞句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理解的,比如“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句。在備課過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決這個難點;另外讓學生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當然識字依然是一年級語文課的重點。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我主要從以上這幾方面來考慮。因此在今天的教學中,以下幾點還是比較可取的:
1、課件輔助,突破難點。
在講課時,我給學生介紹了江南,接著給學生欣賞了江南的風光圖,讓學生發現江南這邊什么多?學生觀察的很仔細,一個學生說:“水多。”另外一個馬上接著說:“橋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橋流水”的特點說出來了;當讓又有同學聯想到“魚多”、“船多”,這可都是孩子們自己的發現啊,我的圖中并沒有出現這些場景。因為孩子們說得比較全面,所以我就告訴孩子們江南又被稱為“江南水鄉”、“魚米之鄉”。這樣的知識還是要通過老師的傳授的。這個時候我覺得孩子們也特別專注。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又適當用了一些圖片,豐富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感受江南的美,得這地方美,我覺得利用課件對于幫助孩子理解“江南魚米鄉,小小竹排畫中游”還是很有幫助的,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鄉的美。
2、關注學生,鼓勵為主。
這節課上我覺得比較關注平時識字、讀文比較差的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許很多時候教研課怕出錯,會多叫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不過我想課堂機會是平等的,所以我總是會把發言的機會留給每一個孩子。像馬帥這個男孩,他的識字能力比較弱,但是在我的鼓勵下,他整堂課都能積極參與,相信他收獲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翹舌音不分,但我還是請他讀,因為他信心十足地舉著手,同時也給了他表現的機會。另外在朗讀比賽中,雖然同學們明顯覺得一位同學好,但我還是不忘給落后的同學鼓勵,因為他的勇敢。的確,課堂上多給孩子一些表揚與鼓勵他們的學習信心會更足。
3、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么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所以要讀得有感情就更難了。因此在今天的課上我給了學生充分拼讀的時間,先做到讀正確、流利。在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景物?這樣的提問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還是能很快領會到我的意思,說的也不錯,這是讓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讀時采用了指名讀、比賽讀、同桌讀等多種形式,有些學生的朗讀還是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讀能力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培養起來的。另外今天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也是第一次嘗試,雖然只有一個人發問,但我覺得還是很值得贊賞的,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他們會學會提問。(開學兩個多月來,一年級的孩子進步是最明顯的,他們從不會到會,真的很了不起了。所以面對課堂的冷場也是我預想之中的。)
這堂課上還暴露了許多問題,不免有些遺憾也有些擔憂:
1、一部分學生的聽課習慣比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有幾個調皮的男孩上課比較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常規上還應該加強訓練。
2、關注了后進的孩子,但是對中間型的學生似乎表揚、鼓勵用得少了些,導致后半節課學生積極性不夠高。要調動每一個孩子的積極性是我應該努力做到的。
3、識字環節趣味性不夠。如果在中間安排一個識字游戲,相信孩子們會更加投入,畢竟他們還是一群6、7歲的孩子。
5、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而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語言應該要更精練些,課堂上應該再從容些。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這樣寫景的詩歌確實是一個難點,上過后才發現真的遺憾多多。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
這周的例會,王老師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做了公開的發言。聽了王老師的發言,我收獲頗多。
首先要擺正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一點對現在學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都知道應該放手給學生,可如何放手,往往無從下手。聽了王老師介紹的他在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做法,我深受啟發。
其次要有效的備課,平時我的備課無非是課本和教參,可是王老師一堂課分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又分那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一定做到心中有數。一定要搞好二次備課,有些環節可能是效率很低或根本沒有實效的環節及時刪去,在上課過程中,特別是處理問題的一些細節上,有時會有一些非常好的靈感,但是這樣的靈感有時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對這樣一些的好的方法,這時要及時做好記錄,有時等上完課就會想不起來了。王老師的做法我深感佩服,課本我們教了很多遍,可是我們注意吸取教訓了嗎?教學經驗從哪兒來,可能更多的是來源于課堂。
總之,教無定法,但必有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們都能像王老師那樣善于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積極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我們一定也會像王老師那樣,成為一代名師。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活化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11
小學語文《憫農》課堂教學反思07-10
小學語文《秋天在哪里》課堂教學反思07-17
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反思范文11-17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05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02-15
《落花生》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30
語文課堂教學調研總結教學反思07-15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反思07-11
詩情畫意,詩畫語文的課堂教學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