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針對課文類型,正確選擇教法。
《半截蠟燭》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事,贊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女兒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備課之初,我仔細地分析了課文,發現本文圍繞三個主人公主要有三個情節,這三個環節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的,同時就危險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趨勢的。如果要采用變序的教學方法,就會打亂文章原有的嚴謹性,即是不可行的。要不要用上多媒體來輔助我的`教學呢?在做好簡單的課件后,我隨即又否認了。因為我發現這對我的教學起不到特別重要的作用。那如何使我的課堂教學不讓人有一種“通讀通講”的感覺呢?我想了很久,在一種要體現“由扶到放”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我就對三個情節采用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在講伯諾德夫人時,我主要采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感知伯諾德夫人的為人;在講杰克時,我就讓學生用學習上段時的方法來談談對杰克的了解;在講杰奎琳時,我直接讓學生來讀杰奎琳的話,并用上采訪的形式深化學生對杰奎琳的了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覺得效果還是不錯的,因此,我認為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課文的類型,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真正做到教學“務實”。
二、針對不定因素,及時調整教法。
長久以來,我們在備課時都謹記:在備教材的同時要備學生,即要把學生針對你的教學設計可能會產生哪些反映都充分地考慮到。因此許多老師在備課中還會把學生可能回答的答案都記錄在案,以達到在課堂上的萬無一失。殊不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同一篇文章,同一段文字,甚至同一個詞或字,不同的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教師再怎么考慮周到,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及時地發現教學中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并恰到好處地調整好自己的教學。如上例中教師讓學生用學習上段的方法來談談對杰克的了解時,學生不能很好地回應,老師就再次提醒學生看看杰克的表現,體會體會。盡管這樣做與備課中設計的有所不同,也有違老師的教學意圖,但仔細想想,這又有何不可呢?我們的教學不都為了能幫助學生感悟嗎?當學生出現一些“短路”現象時,教師就有義務及時地加以糾正。這不是教學“務實”的最好體現嗎?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半截蠟燭》教學反思范文03-25
五年級語文下冊《半截蠟燭》教學反思06-02
《半截蠟燭》教學設計及反思03-25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教學反思03-25
《半截蠟燭》優秀教學設計03-25
小學五年級語文《半截蠟燭》課文03-25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半截蠟燭》課文12-17
五年級下冊《半截蠟燭》教學設計03-25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半截蠟燭》課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