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精選1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
每堂課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就像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樣。一節課中有“敗筆”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學會去發現,總結,提高!今天講的《落花生》,對于一心想上出最佳“境界”的我來說是一堂不成功的課。當下課的鈴聲響起的時候,天平的一端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天平的另一端卻有些遺憾。在整節課中老師講得稍多,學生說的偏少,讀的還不夠。
《落花生》是篇傳統課文,盡管自己也花了很多時間去查找去設計,但卻未能推“陳”出“新”,整個教學環節是比較清晰的,但落實到小的環節具體的環節,其教路和學路還有些零亂,自己沒能做到成“竹”在“胸”,提的問題零碎,沒能很好的給問題做些鋪墊,有些學生回答無所適從,有時只好胡亂而猜之,使得師生雙邊活動受到限制,而自己在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做得很不夠,使得課堂氣氛有些沉悶,不活躍!
教學時以謎語導入是好的,若能充分利用語文資源,如先出示謎面,讓學生讀(給學生讀的`機會),然后學生猜,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因為謎面是圍繞謎底“花生”而設計的)先讓學生了解花生的一些習性和特點,為后面的理解做更好的鋪墊,這樣可以避免陷入為導入而導入、為教學而教學的淺灘中!
此外,在教學中與內容無關的盡量少說或者不說,比如在問學生花生有什么好處時,我卻隨興說“多吃花生可以延年益壽,這是以前歷代想長生不老的君王都不知道的秘密”,這些話與教學中心無關,沒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也沖淡了教學內容。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2
一、以“讀”為本,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做到以讀為本,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讀圖與讀文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我抓住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以圖引文,激發情感。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生么?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通過學生的初讀,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再進行感情朗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了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學生在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朗讀、誦讀中,體驗、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
三、設置懸念,大膽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己,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互相質疑提出問題:如: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還有我是女生做像蘋果一樣漂亮的人不好嗎?等等,對這樣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各抒已見,這樣的課堂討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敢于直言,個性得到發展。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體會這句話的內涵時,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么樣的人是有用的人,”我借助能用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類,有著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
總之,教學時我側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因此,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這樣就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3
《落花生》教育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被稱為是它最“可貴”之處,學生學了課文,知道不能只講體面,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按說課文到此可以結束了,但我覺得僅此不夠,因為有不少學生片面地認為:“長得不體面,才是有用的`人。”
學生們各行己見,有的學生說:蘋果漂亮但不實用!馬上有學生反對:不是這樣的,蘋果不但漂亮,而且很好吃,我喜歡。
那么花生和蘋果到底誰好呢?我讓學生反復朗讀父親的話,細細體會,終于使學生明白:花生“藏而不露”有內在美,蘋果鮮紅嫩紅有外表美,它們結果在什么地方是植物生長的規律,與好壞沒有關系。如果一個人不但外表體面,而且又有才能那是最好的。特別是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有真才實學,外表“體面”也往往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時,我還引導學生明白“外表美”不僅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美,要有干凈的穿著,整齊的佩帶,這樣才算體面。我想如果許地山先生還活著的話他也會同意既然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是最理想的人才。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4
教學完《落花生》一課,我的感觸頗多,我覺得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面值得關注。
一、教師應從始至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從導入的懸念到文章資料的理解,以及寫作方法的說明和對教材資料的補充,應充分思考到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從頭到尾都沉浸在一種我想探究,我想學習,我渴望解答這一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把理解資料,升華感情與實踐導行三者有利地結合起來,真正到達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教師應當營造平等、愉悅的交流環境,還要適時引導。
語文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但被激發,就會問題多,答案多,話題多,有時甚至會與課文資料毫不相干,這時教師就要營造一個平等的`交流氛圍,但要避免學生談的漫無邊際,教師就要全面調控課堂,對于學生說得離譜時要采用適時適度的評價性語言及時把他們引導到課文的相關資料中來,還應注意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護他們的求知欲。
三、學生搜集信息與理解課文是相輔相成的
透過本課教學,我覺得學生搜集信息的潛力和途徑都很差,因此時理解文章資料造成了必須的障礙,只能從教師搜集的資料外獲得信息,相對來說,信息比較少。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5
《落花生》是一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猜謎激趣,實物再現,拉近距離。
本節課在導課時我設計了猜一猜的環節:“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孩子一下子便猜出來了:花生。在學生猜出來后我迅速拿出好幾樣花生,有單粒的,雙粒的,還有四個粒;有生的,有熟的;有圓粒的,還有長粒的……孩子們看到花生頓時興致高昂,我借勢而為,拋出一個問題:你們說說對它有哪些了解?這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花生在孩子們的心中便有了較重的分量。“你們真是作者許地山老先生的知音,他用文字寫下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趕快去拜讀吧!”孩子們很快進入角色,朗朗書聲不絕于耳!
2、自讀自悟,理清文章脈絡。
學生在放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之后,我又引導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讀書:“圍繞落花生,作者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抓住關鍵詞語列一列小標題。”此時學生們快速瀏覽,去搜索關鍵字詞,在取舍中快速判斷哪些詞語更關鍵更準確,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和提升。然后班內交流,達成共識:種花生、收花生、做花生食品、議花生。我將孩子們的'收獲板書出來,讓他們快速識記,既理清了本文的層次也為將來寫文章列提綱夯實基礎。
3、層層推進,體悟做人道理。
此環節我分了五個層次去教學,層層遞進,情感一步步得到升華。首先,側重我們的話題主要凸顯的是什么;其次,感受爸爸的話語中包蘊的內涵是什么;再次潛心閱讀,感悟爸爸的話語運用的典型方法;緊接著拓展,結合生活實際積累談一談相關的人和事;最后各抒己見,談自己的理想。學生由內容到方法,由話語到做人,由他人到自己,情感在一步步升華。
二、成功之處
通過猜謎、實物再現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以讀代講層層深入。口語交際環節的創設使學生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真正落實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也體現了文章的主旨。
三、不足之處
對話的內容處理得比較匆忙,也沒有涉及寫話,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沒有落實好。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學習,我會帶著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讓讀書聲充盈課堂;還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再仿造文章對比的寫法進行小練筆活動。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6
匆匆一瞬間,歲月輕如煙。我來到工作的“新家”近兩個月了,通過準備,于11月8日(上周五),我講了《落花生》第2課時這節課,作為新教師過關課,向大家作了初步的匯報和交流。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反思我的課堂,我想了很多,感受頗深。不妨從以下三個層面,簡單的跟大家談一談我的反思,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導。
一、我的課堂思路和理念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細想我校精讀課的模式,憑借我的理解與思考,我理清了這節課的整體思路,設計了“回答問題,導入新課———品讀課文,深入重點———體會寫法,嘗試練筆”三個教學環節。在整個課堂中,我遵從“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多想、讓學生多說、讓學生多練、讓學生有自信、讓學生心靈受震動”這個理念,設計中注重了“課前激情、課中齊讀、自讀、接讀、看圖讀、分讀等多種讀書方式的.運用、討論交流、嘗試練筆、我宣誓”等預設,力求學生能夠學有所獲、學而有力、學后有情。
二、我感到安慰的地方
(1)盡管我課前想了很多,也做了自認為比較完美的準備,畢竟講語文匯報課是從教來的第一次,經驗不足、能力有限,自感這節課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多處考慮不足和失誤,需要再思考,但不管怎樣,總算堅持了下來,我內心感到很欣慰。
(2)這節課課前沒有嘗試,孩子們只有思想準備和精神準備,效果雖然不太好,但孩子們很努力,我很感謝他們,也讓我感到最大的安慰。
三、我感到不足的地方
(1)課堂組織方面:由于我準備不足,心里緊張,盡管強裝鎮定,去組織課堂,但還不能靈活自如的調控管理課堂,更不敢奢求打造高效課堂,就此,我真的需要再學習、再鍛煉。
(2)讀書指導方面:我重點指導的有兩處,雖然我做了適時的引導,但效果還不十分明顯,這方面,我會再多想方法,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
(3)板書方面:本應是我的長項,可由于我的緊張,造成了很大失誤,板書錯位,給我的后續講課罩上了無形的陰影和壓力,幸虧我及時發現,為了學生,做了及時的修正,這是我最痛心的和最大的敗筆。
(4)練筆方面:由于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前面的出錯等原因,造成學生的練筆時間不足,再加上我這方面的經驗不夠,練筆根本談不上什么效果,只有其形,希望大家能給我支支招,我會好好學習。
總之,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反思永遠沒有結束,因為我需要進步,我要學習,我更要成長。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大家的指導和幫助,我會盡快的成長起來,早點兒走到我校語文教師的隊伍中間來,讓我的語文教學走向成熟,讓學生喜歡,讓領導放心。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7
接到要上公開課的任務,是我剛剛上完《梅花魂》一課的時候,本應順理成章講《桂花雨》一課,但思來想去,最終決定上第四單元的《落花生》,不為別的,只為趁熱打鐵,讓學生再次認識——“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手法,文章借物要說明什么,借物贊美什么,言什么志,作者心里是最清楚的。剛剛學過的《梅花魂》,外祖父分外珍惜的那幅《墨梅圖》,鄭重地遞給我的那塊繡有血色梅花的手絹,以及對我語重心長說的那一大段心里話,都是在告訴讀者,在外祖父心中,梅花就象征著有氣節的中國人,梅花不畏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秉性。外祖父的'“分外珍愛”和“鄭重”,甚至是臨別前的痛哭流涕,都是因為外祖父把對祖國的眷戀,寄托在了“梅花”身上,這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那么《落花生》這一課,作者同樣通過敘事,來借物喻人,我在授課之初,便用作者許地山的筆名引出課題,在學生心中埋下一個伏筆——為什么要用花生做自己的筆名?許地山和落花生之間有什么故事?帶著這個疑問,學生開始對文章的探究和研讀。通過文章詳略布局,主次分明的特點,直奔“議花生”這一章節,學生通過父親說花生好處的一段話,找到了課初疑惑的答案,原來,父親想讓我們做像花生一樣的人。借“花生”喻像花生一樣“默默無聞,甘于奉獻,樸實無華”的人。
父親教導孩子做人的文章,我們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也學過一篇略讀課文——《萬年牢》,學生也是通過對題目的質疑,帶著疑惑自讀全文,最終明白的“萬年牢”是對父親糖葫蘆的一個稱呼,意思是,要做像“萬年牢的糖葫蘆”一樣的“講究實在,不弄虛作假的人”,這不也是“借物喻人”嗎?通過一種寫法,聯系前后學過的三篇課文,加深了同學們的理解,也為今后學生學習“借物喻人”寫法進行習作,打下了基礎,是我認為這節課中最大的收獲!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8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么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閱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系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后,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后面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說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后面問學生喜歡當什么的時候,學生都說當花生,有了局限性,后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9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并強調了人文精神對各個學科的滲透,這是我們教育思想一次偉大的解放,它的現實意義遠遠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這里就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滲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找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行動開了,或上網查找,或到圖書館、圖書城查找,或請教有關專家等。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己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后,我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么?”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
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說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匯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蘊著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后以人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著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讀者聲情并茂,評者真誠中肯,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后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四、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許地山之所以給自己取筆名為“落華生”,就是因為他喜歡‘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并以此筆名來告誡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學行將結束,在學生理解了作者筆名‘落花生’的含義后,我讓學生也為自己起個筆名并說說含義。學生又一次熱情高漲,在為自己起筆名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們的個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張揚。教學結束后,我布置學生課后讀幾篇許地山寫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結”,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一個更廣闊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于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0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執教時側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父親筆下的蘋果、桃子、石榴是怎樣的?花生又是怎樣的?啟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具備著落花生的這種精神?
2、要求學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細品讀,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蘊含很深的道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談了對父親那段話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讓學生在以后人生歷程中慢慢體會,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把背誦課文作為教學重點來抓。讓他們把課文背下來,再慢慢在生活中體會。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幫助。
3、抓好課后小練筆的落實。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表達方法,通過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寫作,一舉兩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運用。在課前預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長特點及有關花生的常識。從而讓學生知道花生名字的來歷。這樣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語言淺顯,但所說明的道理卻很深刻,富有教強的教育意義。課上孩子們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聽講,同時也能積極發言。
當然課堂上的不足之更值得反思,比如不善于質疑,設置懸念,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新課程理念提到的關于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問題。我認為《落花生》這篇課文體現的是一種奉獻精神。當然我們在評析時要賦予落花生以一種主體性,或者說它是主體精神的某種體現。落花生沒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長,在地下結果。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卻是十足的貢獻。蘋果、桃子石榴在生長的同時由于其顏色、芳香吸引了羨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炫耀自己是一種自我欲望的滿足,也就是說蘋果等在生長和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們畢竟還是有果實的。對人類的作用價值可一點不遜于花生,懸在枝上顏色好看只是上天賦予它的生長方式,這并非它們自己的錯誤觀念,難道這世上不需要內外兼優秀的人嗎?盡管自己甚至看過課文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可我課堂上卻絲毫不敢去大膽讓學生講到這一點,怕的就是違背了課堂的真正目標和打亂提前的設計。再想如果課堂上有孩子提到這樣的問題我又該怎樣去引導,又該怎樣去把他們拉回我想要的預設好的環節中呢?總之,語文教學的路還很長,我們學習的道路也同樣很長…教學內容只有被教師心靈化,然后才能在學生心中真正地活起來。
從本節課,我真正的體會到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生心目中產生“想學習”的內在情感因素,才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應該是流淌著情感的。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1
崔巒老師指出,現在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也即從教會學生固定的知識,轉向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語文教學要實現“從內容分析的閱讀教學向策略指導的閱讀教學的美麗轉身”。
基于這樣的理念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感受文章主次分明、對比、借物喻人等寫作特點。
3、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設計一開始由許地山的筆名切入,教學中緊緊圍繞談花生展開閱讀,引導學生由花生的可貴之處體會出做人的道理,最后拓展環節介紹成年后的許地山的相關經歷,補充許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樣的人的話,再次回顧許地山的筆名,首尾呼應,整個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單清晰。
文本的'三個特點,“主次分明”,引導學生通過感受內容的詳略安排初步感知,點到為止,不做過多的說教;“對比”,通過引導學生感受花生與桃子它們的不同感受對比的寫法,并進一步感受對比寫法的作用;“借物喻人”,在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感受這種寫法特點,并適度拓展進一步理解這一寫作手法。
質疑問難的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教學第十自然段上,引導學生圍繞這一段提問題,梳理后由這些問題展開教學,本節課結束時再次回顧,問一下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自信滿滿的走進課堂,一節課上下來發現問題真的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聲音過大,缺乏美感。
本以為自己的聲音很清脆,看錄像時發現自己的聲音很大,缺乏張力,句與句之間的聯系缺乏層次感,連帶著課堂就不是太能吸引人。
想起盛新鳳老師說的話,課堂上說話一定要輕輕柔柔的說,不要太用力,這樣課才有美感。
這句話早就記在心里,可是當局者迷,自己在這一方面并沒有太在意。這次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去看這節課,才知道自己的聲音原來是這樣的,以后一定努力改正。
二、關于質疑能力方面的教學
教學結束后評課時,別的老師評課時提出:學生圍繞第十自然段提了不少問題,交流后老師梳理總結主要有三個問題,這個環節有為了質疑而質疑的嫌疑,梳理出的問題像是老師出示的。針對這樣的說法我很是不理解,上課時,這三個問題我之前確實預設到,但上課時,確實是學生自己想到的啊,學生們說的多,但有的意思相似,就是這是三個問題啊!
仔細反思后發現,這個教學環節確實有問題。學生在默讀課文質疑時,我巡視了解學情時發現,有些孩子提的問題關注的是花生、石榴它們各自不同的生長特點,如:“花生為什么長在地下?”等等,我私底下同他們說這樣的問題意義不大,找到大的問題才會有大的收獲。雖是輕聲地說,前后桌的孩子們一定聽到了,并且這樣的話我說了兩遍,聽到的孩子自然不少。
當交流時,孩子們的問題基本上都指向了我預設的那三個問題了。表面上學生說的就是老師接下來的要教學的,課上的很順,細想卻沒有百發齊放的美麗,當然也就沒了生成的精彩,難免給人走過場之嫌,雖然這三個問題確實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這個環節教學時有畫蛇添足之嫌。
三、關于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的教學
教學總結花生的可貴品質時,我估計孩子們可能會結合課文內容來說,準備在學生們自由發言后總結給出“不圖虛名、默默奉獻”這些詞的。
沒想到上課時學生們直接就把這兩個詞說了出來,我當時把這兩個詞板書后,這一環節的教學就結束了。
課上完后,我很后悔,當時應該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說他們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因為課后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課前看課課通都把這兩個詞寫到了書上,其實大部分同學似懂非懂。因為缺乏教育機智,這個環節沒處理好。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2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文質兼美的課文,寫的是“我們”一家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事。“議花生”一部分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和重點,通過“我們”一家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樣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說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等。
一、教學設計的高效性。
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時,我以文本作為載體,緊緊抓住作者和文本的聯系展開教學,帶領學生深入淺出,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第一了解作者許地山筆名的含義,第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課文的寫作方法是主次分明,借物喻人,不但設計帶領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寫作方法,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緊緊抓住“主次分明”這一特點,簡單地分析完“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三件事后,快速進入“議花生”部分。做到了一種統一,為課堂有效地節約了時間,體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要簡、精,盡量做到提綱挈領,讓學生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來進行。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真正的問題,他們真正不理解、有疑惑的問題,既不是應付差事地隨便提問,也不是投師所好地虛假提問。如:發現了“居然”的問題、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的問題、“最可貴”的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的質疑分為兩個環節,一個是針對第一自然段,學生讀出了“居然”這個顯眼的詞,并由質疑這個詞的用意體會到了收獲花生的意外和喜悅。第二個環節是默讀3至15自然段質疑。他們的確是不明白為什么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也不明白議花生為什么還要講桃子、石榴、蘋果。問題也是學生自己解決的,我只是提醒他們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合作探討解決。“體面”問題,“有用”問題則教師示弱,讓學生幫著解決,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如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或者鼓勵他們大膽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諸如此類,既有學法滲透,又巧妙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自己“學”,自己獲得答案,體現了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就是要把課堂更多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率。在處理“桃子、蘋果、梨”的.問題上,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先填表,再討論,最后感情朗讀,既由淺入深,層次清晰,又體現高效性。
四、情感滲透的有效性。
本作作者借花生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什么最可貴”到“為什么最可貴”的解讀中,我采用了層層剝筍法:“體面”是什么意思?“只講體面”是什么意思?我們能不能只講“體面”?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人?通過這樣發問,層層逼近,幫助學生理解了“體面”、“只講體面”的差別,為準確地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學生領悟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真正含義,有效地滲透了情感教育。
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就一定能發展學生,就一定能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3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為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么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閱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系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系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后,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后面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說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后面問學生喜歡當什么的時候,學生都說當花生,有了局限性,后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4
課后,方校長對我的《落花生》一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讓我受益匪淺,現結合方校長的點評,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教師應從始至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從導入的懸念到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寫作方法的說明和對教材內容的補充,應充分考慮到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從頭到尾都沉浸在一種我想探究,我想學習,我渴望解答這一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把理解內容,升華感情與實踐導行三者有利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在教學中應改變原有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只有讓學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學習,才能形成獨立自尊的健全人格,這正是我們新課標所提倡、追求的。
二、在指導朗讀方面,應設計星級評價,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并且朗讀要有層次性,讓學生在品讀中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三、及時進行語言實踐,讓學生完成小練筆。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5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這一節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我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猜謎語,提示課題。再瀏覽課文,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接下來,分段理解,感悟做人的道理。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課中注意讓學生品讀理解。如第十自然段,設計了判斷題、填空題,讓學生明白花生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特點。
三、聯系實際,情感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生理解了“有用”后,并讓學生聯系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筑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說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華。
四、不足之處。
課堂提問要精心設計。主要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巧妙設計出探索性的問題,通過一兩個探索性問題來牽動課文與學生、學生思維的神經才能被課文內容緊緊吸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要注意用探索性的問題、品味性的問題、體驗性的問題、延展性的問題讓學生解讀文本、感受語言、豐富經驗、拓寬視野。要注意挖掘課文中典范而精妙的語句,設計好問題來引導學生品味語言,訓練學生思維,從語言細節中去理解、分析、推敲、比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老師在有效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課堂提問,要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把問題問得巧妙,問得有水準,從而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激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思維。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6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這節課,我也是圍繞這部分內容展開的,側重于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先是對上節課的內容做一個反饋銜接。接著引導學生品讀重點語段,明白父親通過花生告訴我們要做像花生那樣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人。最后在自由辯論中提升自己的價值取向——即:當代社會,我要做哪一種人?(有的學生認為做人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落花生那樣,不注重外表,默默付出;有的學生則表示做人也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但善于表現自己,向人們展示自己的'才華。)
這節課,我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體驗,面對學生的不同想法,老師沒有抑制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感受,也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認同我的想法,而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他們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
不足的是,在組織辯論時,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過程形式化,使得此環節缺少靈動性。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17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課文,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說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和重點突出等。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重點突出了“議花生”這部分的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互相質疑,提出問題:如:“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還有“我是女生做像蘋果一樣漂亮的人不好嗎?”等等,對這樣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問題,我引導學生各抒已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敢于直言,個性得到發展。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體面的人。”體會這句話的.內涵時,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么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04-17
五年級上冊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03-19
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04-03
語文落花生的教學反思12-27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的教學反思01-26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04-22
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07-21
五年級語文上冊《落花生》教學設計04-12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