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1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上好一堂課雖很辛苦,但課后的我感觸卻頗多:
這篇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的三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并通過“水滴”與 “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說明這一觀點。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文章一層一層逐步深入,把道理說得清清楚楚,令人信服。
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落實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不應有煩瑣的文字分析,而要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去感悟。在具體教學時,我考慮到文中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這三位偉人,他們都有過不同的困難經歷,但最終讓他們名垂史冊的是他們堅持自己的目標不變,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由于人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太遠,所以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并通過插圖、文字方面的介紹,為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作了較好的鋪墊。
但是,回顧課堂,也有不足之處。最明顯的就是時間沒有把握好。三個名人事例的教學花的時間就相對少了些,這個環節就“滑”了得快了些。本章節中有很多好的詞語需要理解,誦讀,“堅持不懈”“幾十年如一日”等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性格,但由于時間的關系,只有讓學生找一下,讀一讀,沒有細細品味,就一帶而過了。
反思自己,反思課堂,精心設計教案,認真選擇適當教學方法,要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同時更讓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2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議論文。這課文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而雨水缺乏這種精神沒能成功,最后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道理也淺顯易懂,學生一讀就能明白。在設計這課的教學思路時,我立足于本篇議論文的寫法,注重抓住重點,突出一條線,即“啟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這八個字展開教學,所有環節都是圍繞作者怎么說明這個“啟示”來設計,期望通過各種閱讀訓練,使學生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以下這幾方面做得較好: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線,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默讀等形式,促使學生在讀書中進行思考、領悟,在思考、領悟中讀。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連續不斷”等詞語來談自己的理解;第三自然段中,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不懈努力”、“迷戀”、“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閑過”、“爐火純青”等詞,來體會這些詞語所要表達的內涵,感悟三位名人那“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了教學資源的拓展延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并要求學生增強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遵循這一點,我在教學三位名人的事例時,適當補充了三位名人的相關信息,使得學生對這三位名人有個更為清楚的認識,更加明確了他們因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取得成功。另外,我還讓學生自主補充一些名人的資料,更加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體會。
4、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思路較清晰,注重花大量時間突出教學重點,也點了難點——寫法。在課堂學習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揭示作者的寫法,使學生初步了解議論文的寫法,為他們以后的議論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當然,這堂課還有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1、在課堂中,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嚴謹,自己說得還較多,應多讓學生說,讓學生談感受,談體會,使學生真正“活”起來,使課堂真正成為“活力課堂”。
2、三位名人的事例容易讀懂,而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上方式可以多樣化些。
此外,本文收獲的啟示與學生實際聯系不夠緊密。短短的四十分鐘,要讓它不留遺憾,看來還要學習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