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養花教學反思范文
《養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養花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養花教學反思1
《養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講述了“我”養花的情形,從中感受到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抒發了“我”愛花、愛養花,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養花》是小學課本的傳統篇目之一,作為名家名篇,研究這課的`老師自然不少。大多數教學設計總是以“感受養花之樂”作為中心話題,以“找樂趣——談樂趣——讀樂趣”為教學思路,這種教學的不足是:
首先,忽視了對老舍先生的愛花之情的感悟。正是因為老舍先生愛花情深,才有了養花之事和養花之樂,脫離了愛花之情來談養花之樂,恰似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就樂趣談樂趣,學生的思考呈開放性,但流于瑣碎、零散,缺乏整體感和層次性。
第三,如何理解“憂和淚也是一種樂趣”成為難點。
在反復閱讀中,我漸漸感受到作者傳遞給讀者的不僅僅是養花之樂,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的愛花之情,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相應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豐富的情感去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這些豐富的情感——“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這也是一種樂趣呀!同時,在字里行間,還蘊含著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等等。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們明確了學習思路:體會愛花之情——理解養花之趣——體驗育花之理。“愛花之情”是“養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礎;“育花之理”是“愛花之情”和“養花之趣”的提高與發展。
養花教學反思2
《養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樂趣》。這篇文章充分發揮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寫作特點。其“形散”表現在,從“我愛花,也愛養花”入手,大致寫了老先生選花、養花、賞花的事兒,其中又穿插了養花的目的、養花的傷心事,最后落腳在“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繼續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上。隨心而發,隨性而為,沒有一個特別明朗的脈絡結構,而且第一段的“我愛花,也愛養花”和最后一段的“養花的`樂趣”兩句是學生尋找中心句時容易混淆的兩個句子。總之,中心不明確、脈絡不清晰。其“神不散”又表現在圍繞一個“愛”字,寫老先生愛花、愛養花的一系列有關的事,字句平實,卻處處見老先生高雅的養花之樂。
在教學《養花》時,我的第一課時目標設定了4個:1.檢查生字、課文的預習;2.理清課文脈絡結構;3.了解文章中心思想;4.品讀選花的段落。都順利地完成。這節課被陳主任聽課,課后她提出問題:六年級的學生學語文,除了基本的語文知識與能力,還應當有精神與文化的滋養,不然語文學習就太流于表面。也同時提出了修改建議:在第二課時,抓住最末段的“憂”與“淚”深入理解為什么“憂”與“淚”也會成為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深入思考與理解。
在第二課時,在“從哪些語句可見老舍先生愛花、愛養花”這個大問題下,刻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搬花搬得筋疲力盡也“有意思”,為什么菊秧被砸死也能讓我們感受到老舍養花的樂趣。在這兩處的鋪墊下,最后一段出現“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時,學生很自然就理解了:因為愛,所以喜悅憂愁、歡笑淚水都是難得的快樂。
當學生的感情體悟深入到這一層,他們在生活中享受自己的樂趣時,成功了自然歡喜,遭受挫折了,也能有一定的承受和應對的能力了。學語文,容易在知識的層面簡單,不要忽略在精神與情感的海底去深刻,切記切記。
【養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養花教學設計05-29
養花07-25
養花05-16
養花05-03
養花04-19
養花08-06
養花04-13
養花10-07
養花的日記11-13
養花的作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