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三篇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1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在教學中我多次通過創造情境,制造懸念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激起學生思維活力方面,這節課上取得收獲很大。
其一:通過想象,感受洪水之猛。
第一自然段,我只要抓住“無家可歸”一詞。“為什么無家?家呢?”引導學生看圖,從圖上濁浪滔天的景象,想象“滔滔”“沖倒”“淹沒”的場面。“歸不了家生活會怎樣?”接著進一步體會老百姓的苦難。不能讓洪水再這樣肆虐了,必須治理他。在這緊要關頭,有一個人臨危受命。此時全班學生似乎迫不及待的呼喊出大禹的名字。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簡練的幾句話敘述了大禹治水的經過,教學中,我先出示一組詞語:走遍挖通察看引導劈開,讓學生按順序排列一下,從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過程。大禹創造性的治水而不是防水當然也是突顯其功績的一個方面,但畢竟不是本課首重點,因此我沒有在這里過多停留,而是緊扣“千辛萬苦”、“千山萬水”、“三過家門不入”等重點詞語引領學生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和體會大禹治水的艱辛和他的吃苦精神。
因此,其二:從數量詞中,由學生質疑生發,結合角色表演想象體會治水之難,付出之多。
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為什么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想見呢?我決定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利用文白指導學生想象的,根據教材有意識地創設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動情,積極地閱讀,挖掘課文所蘊涵的情感。
緊接著,組織學生討論,大禹為什么三次路過家門沒有回去。
“他要治水,很忙,沒有時間回來”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感覺多數學生都是泛泛而談。我就引導學生讀第二段,“你從哪看出大禹忙于治水,沒有時間回來?”學生細讀課文,有學生說“他走遍千山萬水,要察看水流地形等,長期在外邊走的,自然是沒有時間回來了。”鼓勵學生再讀課文,有的學生說“他們要挖通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吃盡千辛萬苦,所以沒有時間回家。“這個時候,學生已經明白治水的艱難和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了。
這一環節我還給孩子們創設了二次想象:
第二自然段寫“大禹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這里我要學生結合插圖和實際經驗,想象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他們會遇到哪些困難。
第三自然段寫“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在教學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禹真的不想見家人嗎?孩子就此展開了充分的想象。還和同桌創造出角色,如同事,妻子表演對話。
三次想象不僅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促使學生加深了對大禹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做到位,比如說
1.讀的形式單一,缺少變化。
2.老師的話太多。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注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我還是牽著學生走的。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2
部編版課文《大禹治水》。講述了大禹十三年堅持治理洪水,開通河道,治水成功,為民造福的故事。本節課的教學,我竭力想緊扣語文要素:以借助關鍵詞句,了解課文內容展開教學。
教學中,通過課件圖片,理解詞語沖毀、泛濫、淹沒,通過圖文結合、多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洪水的大,體會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學習“驅趕、恢復”等詞語時,我鼓勵學生觀察字形、結合語境、大膽猜測,再嘗試通過聯系上文、聯系下文、查字典、借助近義詞、拆分詞語再合并等方法讓孩子了解詞語的意思,掌握理解的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訓練,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
在領悟人文主題方面,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去朗讀故事,學習四處奔走時,讓孩子展開想象,大禹都到過哪些地方?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把抽象的詞語和具體的情境結合起來理解詞語,力求促使學生積極走向文本,真正體會到禹治水的艱辛與不易,感知他一心為民的精神。接著,通過抓住“十三年”、“三次”、“一次”這組數字,學習大禹心系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讓禹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更加立體、豐滿、高大起來。最后通過引導學生先提取具體信息,再展開想象,指導學生借助提示講述故事。以期讓孩子初步形成一個課內外緊密結合的閱讀體系,掌握讀書的策略和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大禹治水教學反思3
《大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講的是古時候大禹為了治理洪水,為百姓造福,吃盡了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后制服了洪水的事跡。大禹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這一課呢?我想,可抓住“決心”一詞來展開教學。文章教學之初,我讓學生先提出問題,然后圍繞著問題學習課文。并透過了解鯀(禹的父親)的故事,透過鯀的治水過程、方法和結果,吸引孩子了解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鯀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幾年下來,毫無效果,慘遭殺害。禹既為失去父親而痛苦,更為父親治水失敗所造成的更大的災難而感到愧疚。同時課文中寫到“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如此描述洪水的兇猛,災難的巨大,也從側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決心。在這樣的狀況下,禹會出來治水嗎?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在前面的鋪墊中,我們就能夠理解禹下決心治理洪水的決心之大。學生朗讀起來也動情多了。
課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讓人感動。他在外治水10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自我剛出生的孩子都沒工夫去愛撫。為了讓學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設計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讓學生想像并討論:大禹這位治水英雄,三次經過家門他分別是怎樣想?又是怎樣做的?帶著疑問讓學生再來討論,結合課文學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于是,他全心全意撲在治水上,“舍小家顧大家”。他不光帶領百姓治理洪水,還帶領百姓發展生產,他的心是屬于老百姓的。所以顧不上自我的家了。當我問到學生:古時候沒有挖土機,也沒有鐵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嗎?他會吃哪些苦?有的學生說:“他可能會被洪水沖走,有生命危險。”有的說:“可能要在野外過夜,有狼呀什么的。”也有的學生說:“禹在外面可能連吃的東西都沒有。”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來讀課文,效果很好。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讓學生放聲朗讀,說說情緒如何,為什么。學生可能會說: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組與第一自然段作比較朗讀,這樣安排,與第一自然段的情景構成鮮明對照,加深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讀最后一句話:從此,大禹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課堂氣氛調動起來了,學生對大禹的崇敬之情到達高潮。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語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隱而不晦,使學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問: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學生們說:“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偉大!”言語的發源來之于具體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進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語文大禹治水教學反思三篇】相關文章:
《大禹治水》語文教學反思07-05
《大禹治水》語文教后反思06-29
二年級語文上冊大禹治水教學反思08-20
精選《大禹治水》教學反思兩篇05-29
二上語文《大禹治水》課后反思三篇06-28
語文輔導教學反思07-15
語文gkh教學反思07-05
語文《趕海》教學反思06-26
語文復習教學反思04-02
語文聽課教學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