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夾竹桃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夾竹桃教學反思 1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感受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以最后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直奔中心。
緊接著出示合作探究的話題:夾竹桃的韌性具體體現在哪里?月光下夾竹桃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再結合學法指導,自學課文2、3、4、5自然段,在這個環節中,每個學生都能靜下心與文本對話。在交流展示環節,學生在體會夾竹桃韌性的基礎上,還能用四字詞語概括這種韌性,如從“一聲不響”感受夾竹桃的默默無聞,從“無日不”感受夾竹桃的頑強不屈,從“無不奉陪”感受夾竹桃的始終如一等等,這應該得益于課堂上的充分的自主學習。
在探究月光下夾竹桃引起作者幻想一段時,由于給了學生充裕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在遷移應用環節,讓學生模仿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們帶來的幻想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展開幻想,仿照句式說話,“我幻想它是……”。寫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好地促進學生對課文的閱讀、領悟和背誦,感受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這也體現了語文教學讀寫合一的原則,由讀向寫遷移,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寫作指導。讀寫練筆,也為月光下的夾竹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孩子們也同季老一同愛上了夾竹桃。
最后話鋒一轉,適時進行拓展,出示季羨林的`生平,師配樂朗讀,學生頓時感悟到:寫夾竹桃其實就是寫季羨林的,正所謂花品如人品,人品亦即花品。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反思這節課,我覺得自己雖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回顧這一節課,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對強勢,主體的自主性受牽制,所給閱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裕。朗讀機會雖說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指導是不夠到位的,雖然在老師的提醒下他們的朗讀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語調輕重上的改觀,沒有顯著的進步,也仍未從內心品悟到夾竹桃的韌性。
其次,整體把握文本的過程被淡化。本節課沒能從編者意圖上,把整個單元內容串聯起來,足夠關注作者是怎樣表達的,感受大師語言的平實、質樸,借物抒情寫法的獨到與精妙。如果課前備課時,能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單元主題融入本課教學,深入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相信會有別樣的精彩。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以后的教學,更需靜下心來研讀文本,真正實實在在走近學生,努力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將學習到的教學理念切實轉化為教學行為,教學不止,反思不斷,促進自我成長。
夾竹桃教學反思 2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以一條線索貫穿整篇課文,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夾竹桃的哪些妙處引起了作者的喜愛?學生找到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韌性可貴,花影參差迷離,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感悟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贊美。以第5自然段作為重點,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通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5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讓學生朗讀、談感受、說體會,結果學生談得面面俱到,過于細化,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對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對比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可以通過對比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對比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對比襯托作用。
最后通過資料季羨林先生的生平,讓學生感受到季羨林身上具有夾竹桃般的.精神,默默無聞,堅持不懈。加深了對季羨林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與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
但上完課后感覺課堂上設計的內容過多,有點面面俱到。學生沒有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其實可以從最后一個自然段入手直接講解第5自然段,感受夾竹桃的韌性可貴,接著講第四自然段,最后簡略處理第2和3自然段,至于第6自然段可以放到第二課時去處理,我想這樣課堂上就不會顯得匆忙,會將重難點砸實。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還要多學習多鉆研,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提高。
夾竹桃教學反思 3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終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以最終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緊之后講讀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就是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經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處理得并不好,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而是急于讓他們用雙重否定詞來造句,結果學生說得并不夢想,可見,學生對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這就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對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較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能夠經過比較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較襯托作用。回顧我的課堂教學,學生雖也能產生以上認識,但印象必須不及比較朗讀的方式來得深刻。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回顧這一節課,給予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裕,沒有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上完這節課,我一向在問自我:這節課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閃現?其實,這個問題是我需要每節課后、每一天問自我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這節課,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夾竹桃教學反思 4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課時,我以新課程課改理念為指導,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生情,安排了以下幾個學習內容:
1、出示圖片,仔細觀察。
夾竹桃對學生來說可以說是陌生的,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出示了夾竹桃圖片,不僅拉近了學生與夾竹桃的距離,更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就為后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墊。
2、合作學習,人人參與。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提出讓學生每節課每個人都要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所以我們的學生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樣人人都參與到學習當中,人人都有事干,不僅能使優生、中等生有較大的提高,還可以促進差生學習的`勁頭。
3、小組展示,人人登臺。
在小組學習后,我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上臺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這個環節,不僅是優生的展示舞臺,更是差生的展示舞臺;不僅可以提高優生的水平,還可以增強差生的自信。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僅展示了自己組的學習成果,還為大家展示了他們讀文的功夫。
4、質疑問難,群策群力。
在學習過程中,不免有一些在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環節就是要解決難題,但是還要首先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學生質疑,學生解決,如果學生真正解決不了,再由老師幫助解決。
5、達標測試,檢驗結果。
在本環節,我由易到難設計了3道練習題,這不僅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鞏固,也是對學生本節課學習成果的檢驗。
6、反思提高,激勵前進。
這個環節是學生自己對自己本堂課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的評價,是一個自評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讓他們自覺激勵、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對于本節課,我認為自己的教學不僅遵循了新課程理念的指導,而且也融入了自己對學情、生情的了解與分析,構思還是比較合理的。但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只注重了學生的展示,未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只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平臺,卻未考慮到學生的展示能力還有待提高。
夾竹桃教學反思 5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抓住了課文四字短語特多的特點,讓學生找出來,為了理解課文表達準確、精練、而又結構整齊,讀起來瑯瑯上口的特點,我讓學生直接去讀它,悟它,還讓學生學會將它譯成散文句式,對比著讀,從而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語感來體會到這種語言形式的妙處。同時,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贊美這一顯得非常可貴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以最后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緊接著講讀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就是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通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讓學生朗讀、談感受、說體會,結果學生談得面面俱到,過于細化,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對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對比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可以通過對比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對比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對比襯托作用。回顧我的課堂教學,學生雖也能產生以上認識,但印象一定不及對比朗讀的方式來得深刻。
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經歷了真實的學習過程,他們通過觸摸語言,加深了對季羨林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與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而學生通過觸摸語言,這種人文的東西,也都具體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輸注入,而是一種自然的熏陶感染了。
可見語言文字的賞析課并不是單純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結合起來。
夾竹桃教學反思 6
學習每一篇課文,第一課時的預習任務首要就是把課文讀上至少三遍。都說老師不讀熟教材不開講,學生不多讀課文也不行。
扣題學習,觀察圖片,讓學生聯系《學會合作》一課中的“顧名思義”一詞說句子:什么樣的花是夾竹桃?顧名思義,就是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引導學生讀“作家卡片”,談我課前讀課文時的一個猜測:夾竹桃的故鄉在印度,季老是東方文化研究專家,故而對夾竹桃情有獨鐘。師生一起讀季羨林先生對大家的寄語:“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同伴和睦。”
這里一句空話也沒有,真的,學生們努力一下完全能做到。
讀課文就是檢查反饋,不是要擴大反饋面嗎?一個學生讀著,其他學生都得一個字一個字地認真聽著。否則,隨時會“換下一個”,如果輪著自己,不知道讀到哪里,不就露出馬腳了嗎?如果正讀著的這個同學讀得不太好,就需要“小老師”來教他,讓他讀好了。大家都有可能成為這個“小老師”。
然后聽寫詞語,這是以前老師們常用的一種方法。現在,我也常用,這一招能夠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而且可以引出下面的環節,一是順勢指導寫字,二是理解重點詞語,三是“用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節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從整體上來理一理課文的結構,指導學生學習確定課文的重點。大家快速默讀課文,看一看《夾竹桃》這篇課文是怎樣的結構。我引導學生聯系《廣玉蘭》來比較比較,學生們發現這兩篇課文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夾竹桃》也寫到了花色,結尾也提到了“愛”。但是《夾竹桃》一課中“分”這一部分,除了花色,還寫到了什么呢?學生回答:夾竹桃的韌性,作者由夾竹桃的影子引起的幻想。那三個材料中,作者把重點放在哪里呢?按照詳細的程度來分,“夾竹桃的韌性”是重點,“幻想”也是重點。就拿昨天剛寫的《給老師寫一封信》這篇作文來說,什么是重點呢?這樣一對照,不少學生明白了,信的準確格式是必須的,但這不是重點。與老師之間的這件事是重點,要說的真心話才是重點。
不提不知道,唐凱亮指出第3自然段似乎成了“擺設”。這真是“正瞌睡有人送枕頭”。我說,對呀,我們來讀一讀,看看季先生家養成了哪些花。學生讀完了,我說:美不美?學生異口同聲:美!怎樣的美呢?學生一起讀寫花美的詞:哦,原來是如此之美。還有哪些寫花美的詞語呢?大家七嘴八舌地交流起來。
我問:為什么第3自然段都沒提到夾竹桃,還寫了184個字?能刪掉嗎?學會了聯系下文,有學生馬上舉手,這是用對比的方法來襯托夾竹桃的韌性可貴。那很顯然,本課最重要的內容在哪里?就在第3、4自然段——夾竹桃的韌性。
明天再來細細品一品這個“韌性”,這是不是“自上而下”地閱讀理解呢?
夾竹桃教學反思 7
《夾竹桃》是教科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文是一篇被譽為“具有史詩性質”的散文。作者在爭奇斗艷的萬花叢中,選擇了既非名貴、又不嬌艷的夾竹桃作為吟詠對象,按總—分—總的順序,形象細致地描述了夾竹桃常開不敗的特點和它特有的欣賞價值,以清新淡雅、樸實自然的風格將人帶入美的境界。通過對夾竹桃的描寫,表達了對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品格的贊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為了堅決貫徹本校“四步三式”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更為了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同時也想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分為“讀、品、悟、練”四個大步驟。讓學生以“讀”為基礎,從而對文章進行“品、悟”品讀文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情感基調和文中景物的品質特點,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品讀進而領悟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方法等;再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對所能借鑒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練習,來促使學生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來實現“以讀促寫”。
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基礎目標確定為:
認讀識記文中重點生字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讀課文;
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 抓住關鍵句子分析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梳理、積累文中的重點生字詞,包括文中需要認識和會寫的生字及文中的好詞,在這一目標的實現上還是比較理想的,學生能夠自行梳理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即使一名同學梳理的不完善,經過全班同學的互相補充,也能很好地使學生明確本課要積累的重點字詞都有哪些,從整體效果上看,教學反饋還是比較理想的。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讀課文”,我讓學生在充分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同學傾聽完全文后再對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字詞讀音錯誤現象進行糾正,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學習權利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傾聽能力。能夠很好地糾正學生基礎字詞上的錯誤現象,使其積累鞏固。經過課堂上的實踐,這樣的做法還是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的。
“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和“抓住關鍵句子分析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難點來突破,因此我給學生20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15分鐘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思考,用5分鐘對課文中夾竹桃的品質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解說,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能夠暴露出對于課文理解上的疏漏,這時在進行相應的引導和點撥,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一方面的內容,從課堂上的反映情況來看,學生能夠很好地品悟出夾竹桃“默默無聞”“常開不敗”“能引起許多幻想”的品質特點,所以在“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這一目標的實現上并不困難。
而對于“抓住關鍵句子分析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目標,是全文教學內容的重點更是難點,因此,我將這一部分內容放在第二課時,用整個課時來完成。整節課以品讀課文的第二、三、四、五和六自然段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和分析全文的結構特點為主,在課堂上貫徹“組織化”教學的理念,劃分學習任務,一個學習小組一個任務,學生在自主學習、同桌對學之后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發現,最后由小組長作為全組的匯報員,代表全組進行匯報。這一環節的實施上,由于學生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很好地適應小組學習的方式,所以效果不夠理想。但學生在課文寫作方法的分析和品讀上,經過自學、合作學之后,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發掘,能夠很好地找到文中的關鍵句子,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
對于寫法練習,由于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所以沒有當堂進行,而是改成了課后作業,讓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呈現。
總結整個教學過程,審慎思考后,我覺得,我所選擇的這幾個大步驟還是比較合理的,能夠比較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這門課,從而,循序漸進地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夾竹桃教學反思 8
《夾竹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本文最適宜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從朗讀中感悟作者對夾竹桃的贊美。
我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在第二課時,我先讓學生整體瀏覽課文,把握課文脈絡。課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夾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回憶的`花,而第六自然段則是對3—5節的,同時照應了第一段。之后思考:你覺得夾竹桃怎樣?可作者是情有獨鐘,為什么?這樣,就很自然地過渡到學習課文的重點段落:第二、四、五自然段。
當學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資料時,我順勢出示相關資料,指名學生讀一讀。當學生交流到夾竹桃花的色彩紅白相映,景象十分奇妙趣味時,啟發學生聯想“紅似火”“白如雪”的景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交相輝映,指導讀好這句話。憑借課件畫面,邊讀邊想,讓學生腦海里呈現那樣的色彩,那樣的景象,領略作者當時的情趣。
當學生交流到第四自然段“夾竹桃的韌性”時,我沒疑:夾竹桃的韌性體此刻哪里?讓學生去找一找相關的語句,重點引導學生充分讀懂“在和煦的春風里,……無日不迎風吐艷”和“從春天一向到秋天,……無不奉陪”這兩句話,啟發學生從這兩句話中體會不論是氣候和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僅有夾竹桃始終如一,迎風開放;花期之長,無花可比。從而理解作者為什么說夾竹桃的可貴之處——韌性。經過朗讀指導認識雙重否定句式,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韌性的贊美。
當學生交流到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許多奇妙的幻想時,學生會興趣盎然。我著重從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會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兩方面引導,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力求獲得和作者同樣的感受。之后,我又帶領學生由情入境,將完美的語言文字記在心里。“堵不住煩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抓住學習語文的關鍵,重視高年級學生的讀書感悟和背誦積累。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出示填空練習:
我想它是地圖()。……()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是游魚。我幻想它是()。……這一幅畫竟變成了活畫了。
指導學生邊讀邊閉目想象,到達熟讀背誦,在賞讀中積累內化,以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夾竹桃教學反思 9
《夾竹桃》是我國著名作家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花季里,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以及滑行迷離的動人情景,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中,我充分關注學生生命的發展,努力做好"三字文章",即立足一個"趣"字,傾注一個"情"字,落實一個"讀"字。
一、立足一個"趣"字
關注學生生命發展,把握學生心理動態,在教學設計上符合學生心理,談學生所喜聞樂見。上課一開始,用詩一般的語言導入,和文本的語言相得益彰。提示學生輕輕地讀題,是一種輕輕的喚醒,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在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后,適時出示各種花的圖片,使文本內容的形象化,讓學生腦海中原本模糊的畫面漸漸清晰起來,獲得視覺上美的享受。
感受"奇妙的幻想"環節的設計,開放而富有情趣,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特點。通過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閱讀的內驅力,學生興趣盎然。
二、傾注一個"情"字
在對夾竹桃的韌性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由畫面激趣引讀、對比讀,將夾竹桃三季如何開放、無日不迎風吐艷的情景以及從春天一直打秋天夾竹桃無不奉陪的畫面具體化,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有了具體的了解,深刻領悟作者對夾竹桃可貴韌性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贊美之情。
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無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長效的營養劑。在學生對夾竹桃韌性的可貴有了充分的感悟后,通過富有詩意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與文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實現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最后學生抒發對夾竹桃的.愛,在對話中,文字不再僅僅是靜止不動的語言符號,它已被學生內化,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情動辭發"。
三、落實一個"讀"字
學生在與文本的"親密接觸"中感受夾竹桃的韌性,享受想象的奇妙,這是"讀進去";而讓學生交流感受,談想法,抒發愛意,讀出不同體會,就是"讀出來"。在這一進一出中,學生越過文章淺表,進入了"文心",還從課文中走了出來,由課文獲得了對自我、對人生的感悟,文、師、生三者之間的和諧交流對話得以實現。
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準確靈活地運用,語文學習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離不開對字詞的品味、推敲。一個"襲"字將夾竹桃的香氣展現得淋漓盡致。感悟對比襯托、模仿句式說話是閱讀教學中融進對表達順序、表達方法的領悟,達到語文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回顧這堂課,給予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裕,在最后個性朗讀、個性表達環節上,沒有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夾竹桃教學反思 10
《夾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對夾竹桃韌性的描述和贊美以及作者在月光下的幻想,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本堂課(第一課時)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構成和發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托,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扎扎實實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獲,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教完了這節課,我覺得有這樣幾點較為成功之處:
1、由整體入手,整體感知,明確學習重點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經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文本的呈現本身具有完整性。但很多時候,有的教師為了直接進入主題,跳過文章的開頭;有的教師甚至為了出其不意,全然不顧課文內在的文路,把課文完全支解開來,從而破壞了文本的整體性。殊不知這樣一來,不僅僅不利于學生對于文本主旨的把握,并且對于學生的今后的寫作帶來了必須的隱患。
所以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說說夾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從而找出課文的第一、第六自然段,讀讀,說說產生了哪些疑問,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很快就發現,作者留戀、喜愛夾竹桃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夾竹桃具有可貴的韌性;(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無限的幻想。這樣,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思路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2、以讀書為本,緊扣關鍵字,突破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由此可見,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課堂上,始終緊扣文本,讓學生緊扣文本中的關鍵字句進行自主研讀,并以此為突破口,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
如在教學夾竹桃“韌性”這一重點段時,首先緊扣“韌性”一詞,讓學生默讀,圈劃出有關詞句,還能夠在旁邊寫寫自我的體會。在引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緊扣句中的兩個“又”、“悄悄地一聲不響”、“無……不…”、“無不”等關鍵詞展開思考,幫忙學生更好地體會夾竹桃的韌性。經過這種環環相扣,逐層推進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讀,進而理解作者為什么說“夾竹桃這一韌性”“顯得十分可貴”。
3、了解一種寫作手法,加深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們除了要感知課文資料,還需要了解作者的寫法,進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在講述第三段時,主要讓學生與第四段描述夾竹桃韌性的句子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中第三自然段中寫作者家中的花應有盡有,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只是對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起比較的作用,加深對“韌性”的認識。
4、獲得一次人文關懷,升華主題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進取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料,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所以學完“韌性”,讓學生聯系季羨林先生的一生來談,懂得“花似人生”,懂得季羨林先生也正像那堅韌的夾竹桃一樣,懂得我們也要具有這種“韌性”,讓這種“韌性”扎根在學生的心靈深處。
不足之處:
1、六年級學生的課堂有些冷,課堂上對學生的啟發、鼓勵還不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還顯得比較稚嫩,不夠老練、自然。
2、在比較學完三、四自然段后,按教學預設,應當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采用比較、反襯的手法,襯托出夾竹桃的韌性,所以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盡管,然而。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沒能說到位(這在試講時是沒有發生的),我沒能及時引導學生再回顧課文,致使這個環節匆匆而過,訓練沒有扎實和到位,比較遺憾。
3、因為是公開課的原因,課堂上必須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所以在設計上沒能放開手腳,提出比較具有思考價值的大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課堂上亦步亦趨,“牽”的痕跡比較重。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真正靜下心來研讀課文,真正實實在在走進課堂,真正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反思,才會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還在等著我們挖掘,才會發現還有很多遺憾留著我們在將來的課堂中去彌補。
【夾竹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夾竹桃語文教學反思04-21
夾竹桃語文教學反思優秀02-19
夾竹桃教學設計06-25
夾竹桃的教學設計04-29
《夾竹桃》教學設計12-22
語文夾竹桃教學設計04-12
《夾竹桃》優秀教學設計優秀03-22
夾竹桃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07
【熱門】《夾竹桃》教學設計15篇07-18
夾竹桃教學設計[集合15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