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范文
《課程標準》對于詩歌教學提出了這樣的目標:“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痹谌A東三省六市小語協(xié)作交流活動中,我聽了江蘇鎮(zhèn)江丹陽市教研室邵云霞老師執(zhí)教的《清平樂村居》,雖然課中也存在一些瑕疵,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對于詩歌教學應該說是一種引領:詩歌到底應該怎么教。結合我教的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課《古詩兩首》談一下個人的粗淺認識。
新課程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在今后的工作、生活道路上必然要走一些彎路。詩歌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所蘊藏的豐富內含,不是一句兩句話所能說透的,既然這樣,我們何不按課標的要求,讓學生去“想象”、“體會”呢?前段時間剛巧上《古詩兩首》時趕上參加“華東三省六市小學語文協(xié)作交流活動”,沒有及時完成,隨后,我布置學生按導學單完成預習任務。今天,在課堂上我首先帶領學生再一次閱讀了“資源共享”部分,引導他們談感受,學生分別從杜甫的知識淵博,有政治抱負,詩歌寄托了對人民的同情;陸游是現(xiàn)存詩最多的.詩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幾個方面來談,從而讓學生對詩人對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就是檢查學生詩歌閱讀情況,這時,班上的一個學生的朗讀出乎我的預料,《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中,他競然對“涕”、“欲”、“何”、“縱”的讀音都沒有讀準,怎么辦?我停下來了,如果讀這一關都不能過,我還怎么進行后面的教學呢,即使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我不斷地進行范讀,讓學生跟著讀,學生自己練讀,再讓學生在班上展示。沒有了字詞上的閱讀障礙,把握詩的大體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當我進行“學貴有疑”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有位同學提到這樣的一個問題:“詩人為什么要寫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于是我就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詩人在戰(zhàn)亂中背井離鄉(xiāng),現(xiàn)在終于可以回到故鄉(xiāng)了,那么從“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可以看出詩人怎樣的心情?經過討論,學生一致認為,這是詩人設計好的回鄉(xiāng)路線,而這個路線時時刻刻在詩人的腦海中,而今,叛亂已被平定,一個“穿”一個“向”足以表明詩人多年來一直的思鄉(xiāng)情緒。而這種思鄉(xiāng)心情之切是源于詩人對國家收復失地的喜悅與興奮。
最后,圍繞“喜”字,學生進一步從“漫卷”、“放歌”、“縱酒”等詞去體會詩人的愛國熱情。另外,在練筆上,我讓學生圍繞詩人聽說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這一喜訊的表現(xiàn),如詩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詩人的家人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展開想象說一說寫一寫,從而將自己對詩的意境的理解進行內化。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及反思03-24
蘇教版六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06-2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優(yōu)秀說課稿05-1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案例分析04-22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詩鑒賞07-1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評課稿03-18
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亮點與思考06-30
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意是什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