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1
《驚弓之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突出特點是對話較多。
我在執教《驚弓之鳥》的第二課時,將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理的方法。
在實施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板塊來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首先從釋題開始再次引導學生關注到課文的中心問題:更羸看到大雁作出了什么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作出來的?接著通過找關鍵句段、讀關鍵句段解決問題。最后,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觀察到——想到——”的句式來看板書解答中心問題。
第二個板塊:分角色朗讀。通過讓學生議議:如何把對話讀好,指導學生看提示語、設身處地、抓重點詞語來朗讀;緊接著讓學生同桌對練、指名讀、師生對讀、評議結合等方式達到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目標。
第三板塊:寫一寫:課文最后更羸說完,魏王有會如何說呢?引導學生通過寫一寫進一步體會更羸善于觀察與思考的優點。
第四個板塊:談收獲,深化認識,包括明晰“驚弓之鳥”的比喻意與現實意義。
反觀整個教學過程,精彩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來歸納中心問題的答案。本課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因果倒裝,強調原因。這樣,能讓學生習得這種句式并學會組織語言來解決中心問題。
二、讓學生自己談如何讀好對話,通過調動學生以往經驗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注重了學法的指導。
三、小練筆:在結尾補寫魏王聽了更羸的話后會怎么說以及談談學習收獲,這兩個環節不僅深化了對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更將聽說讀寫貫穿到課堂教學環節中,讀寫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沒有注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在第一個板塊中,有的學生談到那只鳥也太不聰明了;而我當時只在意如何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并不想節外生枝,因此,并未對學生的想法作進一步的推敲。其實學生的這種看法能從另一個角度深化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與更累得深諳鳥的心理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更羸的技藝高超,引導學生進一步與文本對話。
二、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雖然有學法的指導,但未真正落實到位。如:看提示語讀,并未明確告訴學生提示語的作用;在抓重點詞語來朗讀時,我自己未關注到重點詞句:如更羸的話“請讓我試一下”,備課欠深入細致。對話內容不難理解,可有的詞語句子較拗口。如描述更羸射雁的過程的語句:“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這段話中“拿”和“拉”音非常接近,句子也較長;更羸解釋能不用箭射大雁的原因的一段是一個大句群,比較難讀;象這樣的句子一定要讓學生多讀,先把句子讀流暢,才能讀出味道來。
三、隨文小練筆時,我應該先讓學生談談對更羸的看法,小結一下再讓學生寫,這樣學生更有方向,更能加深認識。另一個就是在寫完話后,學生表現挺好,特別是對于引號運用掌握得非常好,我卻只讓學生在書上寫,沒有指名上臺寫。如果讓學生上臺來板演,我想一個能讓還沒有掌握對話標點的運用的同學掌握,加深印象,另一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讓他們更充分地享受成功的樂趣。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不同的效果,看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2
今天執教了《驚弓之鳥》,回過頭來反思一下,這堂課有不少得失之處。
先來談談收獲。首先,今天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完全入境了,盡情地與文本展開了對話。當我向邊飛邊鳴的大雁采訪時,“雁小姐,你為什么飛得這么慢呢?”徐寧馨悲傷地說:“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了,傷口還沒有愈合,每扇動一下翅膀都痛徹心扉。”我深情的說:“是啊,怪不得你飛得如此緩慢!”“雁先生,你叫的聲音為什么如此凄慘呢?”另一生:“因為我與同伴失散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幫助啊!”“我邊飛邊鳴,希望有同伴能聽見,來幫幫我,可是這么長時間了,還是每人來幫我!”我適時評價:“此時,你又孤獨,又害怕,多可憐啊!你還想什么呢?”“我擔心著會不會又有一支箭射上來,這下我可要完了!”“下次再聽到弦響,我可要快點飛高些!”學生完全把自己當作了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直所悲,充分展現了孩子們獨特的感悟,同時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在隨后的理解更羸的兩句話,用因果句練習說話時水到渠成。
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后戛然而止,魏王聽了之后會有什么反應呢?這成為了教材的留白之處,運用這個空白,讓學生說說魏王可能還會說些什么。學生思考了片刻后,精彩的點評此起彼伏,紛紛借魏王之口談出了自己的體會。“更羸,你真不愧是我們魏國的射箭能手!”“更羸,你不但有精湛的射箭技術,還善于觀察、分析。我要封你做大將軍”(真是慧眼識英才)“更羸,你真是名不虛傳啊!”(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更羸,你是我們魏國的驕傲!”學生們積極性完全調動了起來,講起來滔滔不絕。
其次,我抓住“更羸是古時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深思探究,為什么說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中,尋求答案。在為什么說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討論中,引導學生分析更羸分析的一段話,明白課文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在質疑把大雁嚇下來的本領人人都有,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處的問題探究中,引導學生再次與文本進行對話,明白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層層深入,跌宕回環,一次又一次地設疑,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綻放思維的火花,揭示成語蘊涵的寓意,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在上課中,竟然由于緊張,時不時忘了下一個教學步驟,而不得不時時拿著教案上課,猶如那只驚弓之鳥,心理素質如此脆弱,是我課前所為料及的,致使對學生的回答不能做到全神傾聽,適時作出恰當評價,更好地調控課堂。看來,還得多加鍛煉,多上公開課。
其次,在課外拓展上,所選用的《戰國策》中關于“驚弓之鳥”的片斷,為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而選用古文段落。由于學生看不懂,而效果低下。
此時,突然想起竇桂梅老師主題閱讀的教學理念,何不由此生發,讓學生收集成語,分層閱讀呢?如:以弓箭為線索:《杯弓蛇影》、《一箭雙雕》、《百發百中》、《箭在弦上》;以射箭能手為線索:《后羿射日》、《紀昌學射》、《百發百中》;以成語的出處為線索:《戰國策—楚策》。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3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從天上掉了下來。這篇課文語言大多是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的,指導好學生讀好人物對話并進一步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是本文的情感目標。要重指導學生讀好兩個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讓學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態的幾個關鍵詞,體會人物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驚”的情緒變化,而更羸的語氣多為鎮定、胸有成竹。讓學生練習帶著語氣自讀后,再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不僅讓學生弄清了事情的經過,還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以詞為線,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采用多種形式品詞。
1、以詞為線。本課的學習主要以魏王神態語氣的變化(疑惑——大吃一驚——奇怪)這三個詞為主線,展開教學,先讓學生找到這三個詞,依次提出這三個詞,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理解魏王神態語氣變化的原因,從而讓整個教學有條清晰的線索。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采用多種形式品詞。“驚弓之鳥”一詞分為本義和喻義在文中一前一后理解,在整體感知時,學生說到本文主要講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事,老師順勢說明這只聽到弦響就嚇得掉下來了鳥,就叫“驚弓之鳥”了解了詞語字面意思,在學到課文最后一段時,分析這只鳥為什么聽到弦響就會掉下的原因,“能手”之詞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大吃一驚”一詞采用比較的方法和驚訝作比較,體會這個詞語想不到的程度更深一些。“悲慘”采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敢相信”采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在詞語的理解中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有效地指導了朗讀。
句段訓練結合,體現訓練的層次性。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說的一段話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這段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句段的訓練點。怎樣讓句段的訓練層次清晰呢?我先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示自讀本段話,標出本段有幾句話,對這幾句話有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還著學生一句一句地讀懂每句話,最后把這四句話的意思串起來概況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訓練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關系。
(2)了解驚弓之鳥的比喻意義。
(3)知道更羸為什么只拉弦,大雁就掉下的原因。
(4)知道更羸為什么有這樣大的本事的原因。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同時注意了學生朗讀指導。我想如果每篇課文教師都能找到一兩個恰當的訓練點,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進行詞句段的品讀,學生一定能有所獲。
上完這節課后,我也發現了本課中存在的不足。
(1)情景創設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走進文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課堂顯得有些沉悶,發言學生白面不寬。
(2)讀的還不夠落實。很多地方只是讓學生個別讀、齊讀了一下,有些語語氣沒有讀出來,教師并沒有進一步引導。教學中,我們沒有真正落實課堂民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享受主動思考、自由傾聽、相互評價的權利。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課堂所采用。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評價。,不斷比較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變化,以增強學習信心。
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實而活。對于學生讀書的指導還要多下些功夫,特別是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上的課文是《驚弓之鳥》,在進行主題閱讀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學生上課沒有精神,不知道是天氣一下子變得很熱的原因,還是補充的閱讀材料在早讀課的時候,我帶讀了兩遍,學生失去了興趣!
我讓學生默讀的時候,很多學生在講話,我感覺,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是浮躁的,能沉下心來默讀的學生沒有幾個,有些小組的成員在談論著跟教學無關緊要的話題,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在楊錕鵬這個小組,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我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可有的學生還沒看文章,我剛說完問題,有些學生就高高舉起了手,我叫他們回答,他們又答非所問!
我感覺,整個課堂很混亂、沒有秩序,我不知道自己講了些什么,我的思路是凌亂的,整個課堂沒有一條主線,有種講到哪說到哪的味道!
《驚弓之鳥》這篇文章,是通過更羸的故事告訴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在觀察思考事物時要有發現從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我補充的閱讀材料是《獅子和山羊》、《雞學游泳》、《會搖尾巴的狼》。在上課前,我也沒弄清楚,這些文章之間有什么關聯,在講的時候,我覺得,這些文章好像與《驚弓之鳥》沒多大的關聯,怎么把這些文章串聯起來講呢?在課前我也沒有想好一條主線來引導。
課堂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大,課堂學習的氛圍不濃,我上完課之后,覺得是老師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老師都是迷迷糊糊地上課,學生不會好到哪里去!
在主題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還是需要這方面專家的指引,自身素養不高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會不知所措!我們沒有主題閱讀配套的叢書,自行選擇的文章跟主題教學不配套,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脫離主題的軌道。在課堂上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準確找到切入點,點沒找準,課堂就會凌亂,目標不明確,課堂上的教學只會是帶著學生蜻蜓點水式的多學了幾篇文章而已。這些文章對學生有什么引領的作用,只能靠學生領悟的能力了!
我認為,主題教學是非常好的一種教學方式,可是,對于剛剛嘗試的我來說,還是有些現實的問題。備課這么抓一個單元的主題,在每節課上怎么去突破主題,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怎么把學到的遷移過來,這都是我要去攻破的難題!
路在腳下!
天道酬勤——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詞語!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5
今天實習生鄒玖菊執教了第三單元《驚弓之鳥》一課,教態大方,教學過程流暢,學生配合默契,能較機智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評價有針對性,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下面就具體來談一談。
一、指導書寫,詳細有效
本課的生字不僅多,而且筆畫多,鄒老師能夠讓學生結合字形、字音方面談發現,提醒大家注意的關鍵筆畫,學生都觀察的很細致,說得很具體,為寫好這些字埋下了伏筆。在教師范寫環節,運用了學生范寫,談評價,培養了學生認真看的習慣。
二、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鄒老師以“更羸是古時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深思探究,為什么說更羸是射箭能手?抓住第九段,進一步引導分析更羸說的話,明白課文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系句式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得出的結論。最后通過簡潔的板書,進行引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三、分角色朗讀,以讀悟情
本節課的教學也始終以“讀”為本,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寓意。特別在學習更羸與魏王的對話時,鄒老師緊緊抓住魏王的語氣,由不信到“大吃一驚”的情緒變化,讓學生帶著語氣自讀后,再進行男女生分讀、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多種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不僅讓學生弄清了事情的經過,還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也更好地理解更羸仔細分析、準確判斷事物的能力。
不足之處:
1、課時內容安排要合理,環節用時要突出重點。第一課時的容量少,導致講完之后,還有很多時間。
2、朗讀指導有效但學習關鍵語句的過程有些顛倒。先學生讀悟,再抓關鍵詞體會,最后指導朗讀。
3、學生寫字時,老師要有效的巡視,多加指導,讓學生把字寫規范。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6
《驚弓之鳥》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教材包括三篇精讀課文,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讀寫例話,一個語文園地。這篇課文中告訴我們的是要善于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就能得出準確的分析繼而決定。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因課文資料生動搞笑很容易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
另外,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點還注重積累語言詞匯,要進一步提高閱讀潛力和表達潛力。由積景到說話到文字表達。
上周,我與學生一齊研讀課文《驚弓之鳥》,在學生較全面理解文章道理的基礎上,有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贊揚后,也有少數學生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一學生說:我覺得我們就應從這只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從小就要培養自己經受挫折的潛力,不能像這只雁一樣,只因為被箭射傷過,之后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慌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以前因為某次考試不及格,受到家長的訓斥,此刻一聽說考試就心慌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潛力。這是本課教參書書上并未涉及到的資料。我帶頭為他的獨抒己見而鼓掌。
許是受到了我的鼓勵,之后另一學生站起來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稱贊,因為他缺少人道主義。他明明明白那只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為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只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咱們第二單元剛剛學過,要保護大自然,愛護小動物,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女學生獨辟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孩子們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征。同樣,這樣的感受資料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此話一出,班上很多學生認為此說有點牽強附會,和本文的主旨相距甚遠。我聽了,連連點頭,本來擔心他們在思維撞擊中拋錨太遠,沒想到,多數學生還是十分冷靜地回歸主題的。這讓我對眼前八九歲的這群孩子們刮目相看了。
靜下來之后,我做一小結:肯定了這位女生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的思維和勇氣,又闡明了教材選編本文的主旨意圖,以及如何全面地看待問題。雖然費時不少,但還是值得的,至少,我看到了學生們在閱讀當中,在相互交流感受當中,閃現出的可貴的思維火花。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7
特級教師張化萬在一次講學中提到了“塊狀教學”這個概念。從此,我在閱讀教學中開始模糊地向往“塊狀教學”。
我想,“塊狀教學”這個概念是相對于“線形教學”提出來的。“線形教學”可以引進多種教學策略,包含多種教學風格,但總體框架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情節為主線,以問題為連接點,以逐段順序講讀為基本操作方式。從個例來分析,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但作為一種模式來分析,其最大的劣勢在于教師“把”得過多,“圈”得太牢,學生則亦步亦趨地跟著老師走。
我所向往的“塊狀教學”不同于被張偉老師形容為泥淖的“條塊分割式”教學。就是在講讀課文之前,單設一節課識字、學詞、分段、概括大意。或即使不單設一節課,也會在一節課中拿出一段時間,進行上述教學活動。這種以各項機械語文知識為單位的“塊狀教學”雖步驟清晰,操作性強,但弊端也顯而易見,這里不再贅述。
我所向往的“塊狀教學”也不同于周一貫老師在《閱讀教學課堂優課論》里所介紹的“板塊研讀”。他所提到的“板塊”,是指課文中比較集中而又相對獨立,由問題情境形成的結構大部件。
這種“板塊研讀”的最大優點在于避免了教師面面俱到的分析,避免了煩瑣簡單的串聯式提問。教程變細密為寬松,學生有充分的時空進行自悟式的鉆研和小組討論。但這種“板塊研讀”歸根結底仍是以情節為中心,以思維訓練為核心,而不是以學生感悟為中心。它忽略了對“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集中性培養。
具體到《驚弓之鳥》的第一課時,可分成三塊:
這種以“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為單位的“塊狀教學”在我個人看來,具有以下優勢:
1、有利于教師進一步鉆研教材,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方法。要使學生長時間地保持較濃的興趣,自動投入到“聽、說、讀、寫”的訓練當中,并且不脫離課文這個媒介,教師必須鉆研教材,挖掘訓練“塊”,設計出具有強大生成性的教學方法。如創設各種交際情境。
2、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以及智力不會消耗在經常性的環節轉換和思維變換中,其各項語文能力得到了集中培養。
3、語文課的中心任務得以被頑強地保護。在這種“塊狀教學”里,語文課很難被上成“情節分析課”、“思想教育課”、“常識課”以及各種華而不實的所謂“語文活動課”。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8
《驚弓之鳥》在教學時考慮教學重點放在讀通、讀熟課文,會正確認讀生詞上,但如僅此本堂課的教學量又太少了,于是決定讓孩子初步感受更羸的善于觀察、思考及準確的判斷。
課始,孩子們對“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一句話的理解非常到位。先讓孩子來說說“你認為什么人可以被稱為‘能手’”;再說說“‘射箭能手’是什么樣的`人”,“你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射箭能手’”;接著說說“你怎么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又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最后說說“現在讓你來讀這個句子,你會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孩子們有的說“佩服”,有的說“贊嘆”,有的說“神往”……),“好,就帶著你自己的感覺,好好讀一讀這個句子。”(齊讀,聲情并茂)。對簡單一句話的學習,我帶領著孩子們由“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層層遞進理解句子,并在這當中“連線”孩子們已有的知識儲備(用上合適的成語來說一說),在靈活使用成語的過程中,孩子們輕松自如地領會句子并順利產生對更羸的佩服之情,感情朗讀的訓練也跟著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著,孩子們根據要求自學全文。
自學要求:
1、讀課文三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你覺得更羸是怎樣一個人,從哪兒體會出來的?把有關句子劃一劃。
交流反饋后發現“更羸”的“更”要讀成“gèng”,“弦”易讀成“xuán”,糾正后能正確認讀,可一到課文中又會反復出錯,尤其是“更”都習慣于讀第四聲。出現這樣的問題怎么辦?總不可能整堂課都正音吧?只能寄希望于本節課后不斷地練習與糾正了。
最后交流句子,體會更羸是怎樣一個人。孩子們馬上找到課文的最后一段話,并從中體會出更羸的善于觀察、思考和打獵經驗豐富。由于本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而且語言非常嚴謹,邏輯性很強,課堂作業本中也有相關的閱讀作業,所以一有孩子提出這段,我馬上忘了本堂課只是要讓孩子初步感受更羸是怎樣一個人,開始結合作業題分析起內容來了。結果離開了文本,純粹為了習題而講解,孩子們學得索然無味。
課后,認真回想這堂課認為自己在今后的課堂中要特別注意牢牢把握課時目標,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不能隨意生發開去,更不能離開文本分析內容、講解習題,語文課還是要通過充分的讀來感悟、體會、理解。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9
都說要給學生半桶水,老師必須至少得有一桶水。牢記著這句話,對《驚弓之鳥》這篇講述古時候的故事的課文,我不敢大意。因為對歷史一向不感興趣,所以為上好課事先查閱了一些資料,了解了更羸的情況,也了解了故事背景。前面很順利,從熟悉的成語說起,引出課題,引出更羸。讀課文,請生介紹對更羸的了解。
很自然地引到課文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有名的射箭能手。”學生紛紛舉手發表意見:“我從射箭能手這個詞知道了更羸射箭本領高。”“我從有名知道很多人都知道更羸射箭本領高。”“我從古時候這個詞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這時候,朱袁丁同學心急地叫出來:“我知道,是發生在三國時期。”我問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興奮地說:“我看過《上下五千年》,知道三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魏國。”我首先表揚了他豐富的課外知識,然后告訴學生故事是發生在比三國還要更早的戰國時期。學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正在我為自己提前作好這方面的準備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任洋洋同學發問了:“老師,戰國離現在多少年了啊?”我一愣,腦子飛轉,戰國在公元前400多年到公元前221年,于是我說:“戰國是在公元前400多年到200多年,現在已經是公元2009年了,所以至少有2200多年了。”“啊!”同學們驚嘆。
我正準備講下去,小洪又把手高高舉了起來:“老師,更羸射下驚弓之鳥這件事到現在有幾年了呀?”我一下愕然,我真不知道這件事具體發生在哪一年,也沒想到學生居然會問得這么細。其他學生也好奇地看著我,我知道他們多么想知道,盡管他們聽過可能馬上就會忘掉,但是至少他們會覺得老師很厲害,可惜的是,他們的老師并不能令他們滿意,我老老實實地告訴他們:“說實話,他真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也沒查到過發生這件事的具體年份,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去找找看,知道了就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不好?”“好……”學生有氣無力地應著,剛才的興奮勁全跑光了,顯然我的表現讓他們很失望。幾個善解人意的女同學替我說話了:“也許沒有一本書上會寫到具體日子,不然老師也不會找不到了。”大家這才打起精神繼續上課……課上完了,大家也沒再提起這件事,顯然這些天真的孩子已經忘記這個問題了。但是我卻為學生和自己留下的遺憾而耿耿于懷。一個老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擁有淵博的知識和廣博的見識,這樣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彰顯獨特的教學魅力,才有可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深深慚愧中!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篇10
《驚弓之鳥》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指名朗讀這段話,看看這一自然段更羸說了幾句話?
2、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用“——”畫下來,哪些是更羸聽到的,用“~~~~”畫出來。聯系前文中“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么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3、第二句還是說更羸看到和聽到的嗎?為什么?(小小組討論)(1)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結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單失群”的意思。(2)讀了這個句子,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交流)(3)出示練習“大雁飛得慢,因();叫得悲慘,因為()。”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說說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4)再讀這句話,現在你又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
4、小小組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掉了下來,因為()。”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交流。
5、說到底這只大雁不是射下來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聲――嚇下來的。所以我們要繼續推理探究一個問題:為什么這只受過箭傷的大雁聽到弦響,心里會如此的害怕?
6、分小小組研究、交流;可提示:這只受過箭傷的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與它受到箭傷什么關系?
7、師小結:大雁前一次聽到弦響之后,離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單失群、受盡痛苦;而這次它又遇到了相類似的情況(板書:遇到類似情況)――弦又響了,以為又會被箭射中,所以心里會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飛,結果傷口裂開掉了下來,成了一只驚弓之鳥。(板書:驚弓之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這種“驚弓之鳥”的現象?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學生學得很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精選10篇)】相關文章: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范文03-13
語文《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07-11
語文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06-30
《驚弓之鳥》的教學反思誰有?06-26
人教版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6-01
人教版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3篇06-04
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3-13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5-31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