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精選10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1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因為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再者,由于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解決這個重點,在教學時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
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扁擔?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后在全班交流。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2
這一課相較于《要好好學字》更加難理解,出現了許多遠離孩子生活的詞語,如“同志”“圍攻”“堅守”“會師”“儲備”“越發”等等。部分詞語放入課文反復朗讀,能感受到它的意思;有些詞語,通過背景的介紹也懂了;“同志”一詞,我是這樣幫助孩子們理解的:小朋友們在學校里一起學習,所以你們是“同學”,那些八路軍戰士們,有相同的志向,為共同的理想而在一起工作,他們就是“同志”。
在疏通了課文的字詞后,對課文的教學思路是:朱德的扁擔用來作什么用的?為什么去挑糧?去挑糧,就得面對這樣危險重重,十分難走的路,戰士們和朱德都是什么態度?他們怎么做的?具體誦讀的段落是第三自然段。先看圖,再找到描述畫面的句子,朗讀感受這是()的朱德?當同志們藏掉朱德的扁擔后,朱德又是怎么做的?你又看到一位()的朱德?在這樣的看圖,找句子,朗讀感受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是能比較容易的感受到朱德不怕苦、不怕累,作為軍長,他能工作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是值得尊敬的。這個時候,給出“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就水到渠成了。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3
《朱德的扁擔》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擔”為題,與細微處見精神,語言簡潔平時,娓娓道來,既展現了一位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形象,也表現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
教學之前,我給學生們布置了查閱資料的作業,以便于孩子開門更好的理解本課內容。學生對于刻了字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著眼于這根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和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學生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向家長了解,或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關于朱德同志的資料,初步認識朱德,課中適時介紹朱德并交代當時的背景,補充講解當時井岡山的軍事形勢,雖寥寥數語但可以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幫助。
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讀了課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提的問題很多,有詞語類:會師、草鞋、斗笠、山高路陡、井岡山根據地、儲備等;有問題類: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朱德同志為什么又找來了一根扁擔?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等等。引發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關鍵句“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來學習,通過聯系生活經驗,結合圖畫體會“挑糧路”之長、之險,“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中的“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進而體會戰士們不怕困難、爭相挑糧的精神。
本課教學中,只學了前兩個自然段,我主要引導學生以督促2悟,并進行隨文識字,大多數同學對這兩個段落里的字詞掌握較好。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4
《朱德的扁擔》是二年級的第六單元的第二課,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朱德和戰士們一起挑糧,因為戰士們心疼朱德,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后來朱德連夜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擔。
第一課時教學,我從字到詞再到句子,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順課文內容。上完課之后感覺整節課有太多的遺憾!
一、課堂組織存在問題,因為過分強調孩子的課堂習慣,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時間安排不合理,生字教學拖得時間很長,導致第一課時指導朗讀時間不夠,指導不到位。
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針對低年級學生課堂上缺乏趣味性,教學時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應該嘗試一下激勵性的語言和小物品(小貼畫),首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開展教學才能效果加倍!
三、針對課件問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課件應該注音,還有字體應該是正楷,做課件的時候原本是沒有問題的時候,但是沒有打包處理,后來字體和拼音的位置都發生變化,有點遺憾。
四、整個教學環節過于陳舊,沒有創新,以后應該多看一點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多參加各式各樣的教研活動,與時俱進。
教研教學的路程應該是學習再學習的過程,以后會繼續努力再努力,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5
《朱德的扁擔》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為了讓孩子們徹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這種品質,我采用了觀察插圖與分析人物行動的方法:
一、仔細觀察插圖,感受朱德的品質
在弄清了為什么要去挑糧、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認真觀察文中插圖,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
起初,孩子們都沒有仔細觀察,只說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戰士一起挑糧。我提醒孩子們要仔細觀察圖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經過提醒,孩子們的觀察細致多了。
有的說看到了朱德挑著糧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說朱德的籮筐里滿滿的,一定很沉;有的說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和戰士們沒有任何區別;有的說周圍雜草叢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終微笑著,他一定感覺和戰士們在一起很開心……說了很多。
從圖中,孩子們看到了朱德同志作為一個將領,始終和戰士們在一起,沒有上下之分,他們感受到了一個親切的朱德,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個沒有架子的朱德,一個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朱德。
不需要太多的言語,從圖中,孩子們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貴品質。
二、認真分析朱德的行動,體會朱德的品質
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始終引領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動來體會朱德的品質。
我先讓孩子們數一下第三小節共有幾句話,孩子們數出了7句,然后我們就一句句來分析。重點分析朱德的穿著、戰士們與朱德的舉動。
其中,戰士們與朱德的舉動是重中之重,我問孩子們戰士們為了體諒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辦法?
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勸、藏,我又問孩子們:當戰士們勸朱德不要去挑糧食時,朱德有怎樣的行動?當戰士們藏了朱德的扁擔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樣的行動?
孩子們從文中的“不肯”與“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體會到了朱德的高貴品質。
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地體會朱德的高貴品質,我們還即興編排了課本劇,從孩子們的對話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6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可是”承接從井岡山到茅坪去挑糧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由于孩子對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來感悟文章內容。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第二自然段中介紹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
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練習,讓大家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扁擔?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在想象中加深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7
《朱德的扁擔》是繼《要好好學字》又一篇介紹國家領導人的課文,它圍繞“扁擔”這一種常見的勞動工具寫出朱德的故事。
這篇課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贊頌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全篇課文圍繞“挑糧”這一中心展開,突出了“扁擔”的故事,給人深刻啟發。
課文一開始,我首先交代時間的背景和當時的形式。第一自然段雖然只是簡單幾句,卻是不可缺少的,為下面描寫監守革命根據地、挑糧做作了準備。在第二自然段里,主要寫了紅軍戰士為了堅守革命根據地,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而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程又長又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表現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我在教學這句話時,重點講解“可是”意思是雖然挑糧有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仍然爭著去,誰都不后退。“每次……都……”說明戰士們哪一詞都毫無例外地搶著去,尤其一個“爭”字,表現了戰士部位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精神。“朱德同志也和戰士們一道去挑糧。”這一句話表達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一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理解句中的“也”、“一道”說明朱德同志并不置身事外表現了他和戰士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多么值得敬佩!“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這一句表現了朱德同志挑糧的決心。這里,我著重讓學生理解幾個重點字詞:“藏”說明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連夜趕做”則表明了朱德同志既不誤明天的挑糧,又有決不退出挑糧隊伍的意思。而“朱德記”則含蓄地暗示了朱德同志知道戰士們對他的關心,這三個字是對戰士們好心的回應,也是自己堅持挑糧的決心的表露,使戰士們越發敬愛他,也不再“藏”他的扁擔了。經過對這些重點的學習,人物的高尚品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課文的.含義也更加理解了。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8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是一種靜態的文本。但其意義不僅僅是向學生展示了語言符號,而是在其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背后,隱藏著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僅懸浮于文本的表層,不能用簡單的“是什么”、“怎么樣”來機械地處理文本。我們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騰或脈脈隱含的感情脈搏,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義,使學生能在激蕩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們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緒中對人生有所頓悟。
《朱德的扁擔》一課,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這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可是,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來回那么遠,學生馬上說:“哇!那么遠啊!我們坐車還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么遠的路了嗎?”生:沒有,這么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我接著說:“那戰士們要挑著糧食來走這么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干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于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一個學生來表演。學生們十分踴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吳長松,給他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加了個書包。于是他開始圍著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開心的看著,他也很高興的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剛到9圈,他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士們還等著呢?”于是吳長松又開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起來,他繼續背著書包走,終于走完了20圈。這時,我問大家:“你們看我們的同學背著書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現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吳長松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濕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吳長松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吳長松背得很輕松嗎?戰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吳長松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么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里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9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此時,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篇10
在教《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正好是督導聽課的時候,雖然事先經過了準備,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著。
一,基礎。在讀到“斗笠”,有學生讀成了du笠,當時我只是糾正了讀音,而沒有引申出去講下它是多音字.
在理解“陡”時,我利用了簡筆畫讓他們理解,但是還應該在邊畫邊說。另外,課文還應該讓他們多讀,讀透徹。
二,組織。課堂紀錄掌握的不好,小孩子一放開后,有點收不住。在開火車的時候要明確要求,對于這個要訓練到位,這就要平時多多練習,要仔細傾聽小孩子的發音。
三,在課上我提的問題過于繁雜,太多,小孩子跟不上,在以后的提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要明確。
四,在聽課的錢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課堂不是以回答問題為主,而是要學生自己讀,反復讀,深入讀。要讀好每一小節,老師的作用是起引讀的作用,讓學生節節讀好。另外在讀書時也要目標明確,不要繞圈子。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09-14
《朱德的扁擔》語文教學反思01-20
《朱德的扁擔》的語文教學反思01-20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范文02-03
《朱德的扁擔》教學案例03-30
《朱德的扁擔》教案03-16
二年級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06-27
朱德的扁擔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朱德的扁擔》相關資料:朱德三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