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1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1
古人云:“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都說明復習的重要性!新課上完后,都是比較長的一段復習時間,對學生的知識進行系統地又有重點地復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畢竟年齡小,對所學的知識容易遺忘或者已模糊不清,復習能有效地梳理和鞏固所學知識。
《成語》是我嘗試的一堂成語復習課。成語是漢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練、非常有表現力的一種固定詞組。成語語言精煉、生動有趣、意義深刻,被人們所喜愛。孩子們從平常交談和課文中接觸到許多成語,他們平時積累的成語多,但是都很凌亂,因此我想把成語進行歸類,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語復習課的想法。在上完這堂復習課之后,我對這節課認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復習方法的滲透和歸納
一堂復習課不可能讓學生牢牢掌握住成語知識,與其一味強求量的落實,不如講求方法的指導。學生只有掌握了成語的一般規律,才可能在課外時間開展有效的復習,才可能有量上的實質提高。
因此,我在《趣味成語》這堂復習課中,著重教學生學會進行成語歸類,引導學生從歸納總結出含有近、反義詞的成語、數字成語、動物成語,并由動物成語擴展延伸到來自于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這些成語,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框架,知道成語的大致分類。
2、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做對十道題更為重要。我也很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
比如:“哪些同學知道這些成語呢?老師想請同學來說說。不過在說之前老師有要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認真看;耳到,認真聽別人說;手到,把成語補充完整。明白了沒有?也就是邊看,邊聽,邊寫。”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
3、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課堂上,我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因為老師激勵的話語,熱切的目光,課堂的生命,滋潤著孩子的`心靈,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這時,我就運用巧妙的、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既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能使學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比如:“你的腦筋動的可真快,要是再說具體清楚些,那該多好呀!”“你很會觀察,很會動腦筋。現在老師想獎勵你……”課堂上,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就是一種啟動思維的“催化劑”,會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讓學生閃現出“我要學習,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與生活的聯系
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語文應該是生活中的語文,而不能脫離生活。這節復習課中,我也特別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我告訴學生:“我們的成語是前人智慧凝結而成的,它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定型的詞語或短句,不能隨便亂改,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濫用、亂用成語的現象比比皆是,使我們特別是青少年對成語的理解有誤,因此我們要捍衛成語,要當成語小衛士。”設計了給成語改錯這一環節,就是要告訴學生我們的成語濫用、亂用的現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希望他們能當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出題不夠嚴謹
出題過程中由于對第二階梯第一小題出題欠嚴密,于是導致學生在此題上耽誤了過多的時間,沒有按計劃完成本節課的任務。
2、運用成語還存在問題
在這節成語復習課中我注重對成語的類型進行歸納,但是忽略的對成語意思的講解,因此,學生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成語的意思,造成了運用不恰當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讓學生能利用成語詞典等工具書查找成語的意思,并正確使用。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2
過去的半年,緊張、忙碌。冒著滿面風霜,頂著一天星光,跨過一路泥濘,辛勤耕耘,默默而無聞。這半年,收獲了一些成績,也有幾多感慨、些許慰藉。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催馬揚鞭自奮蹄,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無論任務多重,困難多大,只要學校布置了的,都盡力去完成,認真做好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認真備課。首先研究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每年更新的考試大綱,領會精神,結合實際,落實到工作中去。然后鉆研教材,研究教材與課程標準的有機聯系,理清教材內部每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清主次內容,找好教材在教學中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必修五”時,本人就注意對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進行適量的補充或拓展,進一步優化教材結構體系,使之更切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在教學《史記選讀》時,則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點,設置有提綱挈領性的問題,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全面推進閱讀和深入探討等。
認真研究教法和學法。較詳細地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形式不拘,內容廣泛,點點滴滴,貫穿在每個細節。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尤其是新課標理念去研究教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探究和綜合表達的能力。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選擇適用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使之順應教學發展的新潮流。
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匯聚教學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動中積極發言、與同行切磋,有創造地進行二次個體備課。精心編制教案,組織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流程。上課時能多次、及時、有調整地實施教案,容量、質量兩相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之成為學習主人和發展個體。堅持寫教后記,尋找不足,去補救缺憾。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良師益友是教師重要的角色。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動關愛學生,言傳身教。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勤于跟學生交流且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勝的同學,語文成績一直不好,為此很苦惱,本人得知這一情況后,就主動去詢問,幫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學習,經過與之深入交談和予以熱情鼓勵,后來他的語文學習成績在短期內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提升成績的信心。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有足夠的包容之心,用耐心去勸導,用誠心去感化。經過半年的努力工作,學生們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然而,回顧歷程,卻又發現工作中存在許多不足,特歸納如下。
1、在執行新課標的過程中,對教材每個部分的.具體要求和有實效的教法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尚未在教學中一以貫之。
3、課堂教學的構思、環節、組織和內容有待進一步優化。
4、激發學生興趣和挖掘學習潛力還做得不夠。
5、需要更加深入有效地作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如此等等,本人愿作深入剖析、誠懇反思;并相信:沒有反思的認識是膚淺的認識,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沒有反思的錯誤是永久的錯誤,沒有反思的教學是故步自封的教學;勤于反思是創造的胚芽,勤于反思會造就出不停上進的車輪!在今后的日子里,本人愿再接再厲、努力作出更新更大的成績,回報黨,回報人民。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3
思考是艱苦的過程,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是痛苦的,但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所產生的效益帶來的那份慰藉,確實是一種享受。
一次筆者在教學《窮人》時,在初讀課文后,提問:你認為桑娜一家窮嗎?學生一致認為他們一家很窮,并找出文中直接描述”窮”的資料。觀點出乎意料的單一,全然沒有我想象中的碰撞與論爭。經思考我發現主要存在著以下缺陷:教學中,學生思考的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思考的過程沒有重視。思考時間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看書直接獲得結果,對知識的產生、發展等思維過程難以暴露,探索情境悉遭破壞,學生思維活動得不到充分展開)現成的結論從思考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扼殺了學生的智慧,剝奪了學生思考的快樂。
其實,教師只要給予學生充分享受思考過程的時間,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回報。之后我在別的班級上這一課時,我提了同樣的問題,要求是讓學生1分鐘后回答。學生有了充分思考的時間,有的學生說:”老師,他們生活上很窮,但我覺得他們又并不貧窮……”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認為他們并不貧窮,我覺得他們是富翁。””他們在生活上吃不飽,穿不暖,確實是窮人,但他們敢于應對艱難生活的堅強,關心別人的那份善良,卻是金錢也買不到的財富,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思考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思考的快樂,體會到了創造的快樂。
雖然,思索的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要花很多的時間,或許還會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務必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潛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要,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與快樂。給予耗費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4
語文是綜合性很強的一門人文科學,在各門學科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更要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教學注重的是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而寫應該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課外多積累詞語、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寫作的基礎。學生進入初中后,隨著課程的增多,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而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忽略了課外閱讀。長期以來,學生對閱讀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平時學得不錯,臨上陣前再搞突擊,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不作積極思考,很少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地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來充實自己,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學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在課前要求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積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語故事及優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學在本子上作好記錄,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積累更多名言名句,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寫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堅持寫日記、隨筆、讀后感,也是提高寫作的關鍵。雖然一直以來都在倡導創新作文,強調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但在實際中,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使得學生只是為了作文而寫作,沒有讓學生養成自覺、自愿的構思作文的習慣,作文內容往往空洞無物,有的只是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很少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更談不上有什么創新。
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應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鼓勵學生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主動而又積極地去寫作,做到有感而發,多寫多練,通過日積月累的鍛煉提高寫作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并要求學生堅持寫周記,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一些隨筆或讀后感之類,并叫幾個同學將他們寫的內容讀給其他同學聽,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同時,教師自己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多給學生讀一些自己的文章,給學生多鼓勵,多指導,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寫作帶給人的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心靈的安慰。
最后,口頭作文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由于受年齡階段、心里特點和生活閱歷的影響,平時對事物的觀察往往是片面的、零星的、不連續的,而通過口頭作文接受老師和同學的影響,可以使自己受到啟發,從而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口頭作文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果斷性,增強自信心,養成正確使用語言的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最終達到提高書面寫作能力的目的。
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方法如何不同,只要遵守新課程中的新概念,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們成才的良田沃土。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5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忙別人的完美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完美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著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群眾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教學中,學生能與老師用心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比較高,課堂收效明顯。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有的說:“他們會靠著勤勞的雙手,一天天長大,去跟著列寧推翻沙皇統治。”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說:“你真了不起!是的,這是一條能徹底改變窮人命運的出路,事實正是這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剝削統治,使俄國所有窮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能結合時代背景,能把社會課上學到的知識與本課資料聯系起來想象,實在難得。我心里確實為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為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弦,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6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么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盼,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必須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么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后,還真想不出來上后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超多閱讀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么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個性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潛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務必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后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但是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么?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時光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光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7
鑒于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為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系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凈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舍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才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著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到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舍,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后想說,教學本課后,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扎扎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8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是當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的追求。倡導自主學習已成為新的課程教學與學習的基本要素,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一大亮點。在《水鄉歌》一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一、創設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可見,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不盛氣凌人,居高臨下,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梁,才能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氣氛環境。
二、鼓勵質疑,激發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再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認識,在思中找出問題的所在,在思中理清問題的脈絡,使學生在議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議中尋得解決問題的門路,在議中得到共同提高。這樣,我們的教學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閱讀質量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行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能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們的教學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充分、自主、全面發展。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9
多年的教學生涯,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存有淡化語文的情緒。之所以忽視語文學科,我以為是因為學生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認為語文即使不用功學,一樣可以考個不錯的分數;即便用功學,也和其他同學拉不開什么差距。我甚至也曾這樣想過。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也曾認真思索過,于是確定把激趣放到教學的重要位置。在貫徹這一思想的同時,我發現課堂上的笑聲多了,但處于游戲狀態的學生學習效果卻不明顯,特別是考試的結果并不理想。不理想就得找原因。原因是我們的`不踏實,盡管我們的課堂很活躍,可是,卻少了實實在在的東西。
這讓我再次陷入思考。我經過思索并廣泛閱讀比較,有了以下心得。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對初中語文教學體系做到心中有數,要有一個清晰的語文教學思路,要知道自己三年的教學目標和每個目標的實行階段。大概來講,就是每一年我需要做什么要清清楚楚。比如,在初一時,目標是讓學生喜歡語文,對語文感興趣,廣泛的給學生介紹語文的魅力,讓我們一起沉浸在語文奇妙美好的世界里。初二時,漸漸規范導引,讓學生觸摸中考脈搏,養成踏踏實實的學習習慣,理出中考要考查的大體知識點,強調筆記的歸納整理。初三,強化訓練,從專題到全面,經過多次實戰演習,學生熟悉考試類型,習慣考試氛圍,為日后中考克服畏懼、充分發揮水平做好準備。
其次,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師比較感性的優勢,盡量和學生走得近些,多做心與心的交流,尋找改變、帶動學生的契機和學習的動力。學生寫周記,常常會說些心里話,老師不妨多關注一下,更可以巧妙的籍此和他們交流,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很關心他(她),而且還能說到他(她)的心坎上,從而被打動、感染,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和斗志。你,也在不經意間,讓學生銘記在心,成為他(她)的知心人了。
最后,無論何種技巧,都少不了認真二字。認真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認真把握學校的教學資源,認真對待備課組活動,認真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認真是我們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我個人需要不斷努力的地方。
其實,我們每個老師都想出好成績,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但一定要目光遠大。不要為學生成績所羈絆,視成績為唯一,棄其他而不顧,忘了學生是主體;不要太相信自己以前的知識和經驗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沒了進取心。時代在變化,學生也是變化的,老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啊!
點滴心得,與諸君共勉!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10
思想教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初中語文作為整個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對培養人才有著首當其沖的責任。語文教學要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既要進行語言訓練,又要進行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語文教學中,生在形象感染,思想熏陶,通過潛移默化來進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指導感情朗讀,激發思想教育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思想性很強,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能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學生情感,從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詩歌寫的是一個母親和調皮孩子的故事。篇幅短小,意蘊深刻,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要先范讀一遍,請學生閉上眼睛,跟著教師的朗讀想象出現的畫面,感受其中的溫馨。然后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注入感情自由朗讀,再次感受仿佛置身于迷人的樹林間。學生整體感知“我”是一個調皮、愛撒嬌、快樂的孩子;“我”看到了一個溫柔、善解人意的母親;我聽到了一個母子須臾不分的故事。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作者的內容和情感,并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知己的心靈,真正體驗到人間的至愛親情——母愛。
二、抓住課文重點,突出思想教育
講讀課文,不能平鋪直敘,應有詳有略,主次分明,抓住文章重點,能起提綱挈領的作用,以達突出思想教育的目的。如《背影》這篇敘事記事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狀態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文章第六段是全文的重點所在。先讓學生說出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然后分別找出相關語句,最后剖析描寫的意義和作用,如這些動作描寫突出了父親老態龍鐘、步履艱難的情形。“這時我看著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又將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轉化成了兒子對父親的神情,父子間的情感達到了高潮,抓住重點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學生在認真的.閱讀分析中體會到人間的真情,并在內心引起了強烈的震撼,教師可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剖析人物行為,加強思想教育
初中語文課本里有不少課文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的高貴品質。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如豪氣沖天,膽識過人,救國救民的毛澤東;為國為民,積極正直的魯迅;勤學好問,善于思考的愛因斯坦;品德高尚、英勇頑強的志愿軍戰士;正直無私的車夫……學習課文時,要求學生在文章中找到描寫人物的語句進行品讀賞析,感悟其品質的高尚,精神的偉大,在閱讀分析中認識自己,提高自己,將書本的知識內化為指導行動的指南,從而健康和諧地發展自己。
四、開展情境教學,滲透思想教育
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從而受到教育。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投影展示,初步感知獲教育。以貝多芬的名言,他的一生創作的音樂,以及自身的不幸卻給別人帶來快樂為展示內容,讓學生進入情境,感受偉人的魅力。師生交流了解貝多芬感人事跡,為學習課文奠定情感基礎。
初中語文教學所面對的是初中生,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最終確立,抓住契機進行思想教育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寓思想教育于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語文教育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只要我們引導得力,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11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非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通過教育敘事展開對現象的思索,對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將客觀的過程、真實的體驗、主觀的闡釋有機融為一體的一種教育經驗的發現和揭示過程。
語文課上的問題主觀性都是比較強的,答案并非唯一。教師不能用參考書上的現成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而要鼓勵他們積極地獨立思考,要求他們不人云亦云,不唯書本、唯老師,敢于發表獨到的`見解,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期待更新更好的答案,學生就能掙脫標準答案的束縛,展開想象的翅膀,閃現智慧的火花。只有這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才能得到訓練,創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在一次詩詞賞析課上,同學們賞析柳宗元的《江雪》,一個同學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這么寒冷的下雪天,這位老人真的是在釣魚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不是在釣魚又是在干什么呢?教室內鴉雀無聲,學生開始了深思。一分鐘之后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老人感到十分孤獨,每一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有的說:“老人是在獨自欣賞雪景。萬里江山,粉妝玉砌,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雪景之美也。”還有的說:“這位老人看起來很清高。”詩人那種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跡不正隱含其中嗎?最后一個學生說:“他在釣一個春天。”是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人在經受重重打擊之后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來嗎?學生的詮釋獨具慧眼,精彩至極。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判斷,敢于提出自己發現或設計的問題,其思維更具挑戰性,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位老師指導學生閱讀《皇帝的新裝》,有個學生說,這篇文章是安徒生靠想象來寫的,我也設計了一個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創新能力。問題是:皇帝最后意識到自己受騙了,但出于皇帝的尊嚴,還不好承認。假如你是那位皇帝,你有什么高明的辦法來治服騙子?(這只是一個假設,并不是這篇文章的繼續,學生討論交流)幾分鐘之后,有同學發言,我有一個辦法:先以賞賜這兩個騙子為由,把他們招進宮。然后宣讀圣旨:“皇帝為了答謝兩位織師,又特意請人設計了一套衣服,這件衣服也有一個特點,就是誠實的人穿上這種衣服用鉆刻刀在上面刻花,人就會有接受穴位按摩的感覺,特舒服。請馬上為兩位織師更衣。”兩個騙子穿上衣服在接受鉆刻刀刻花的過程中受盡折磨……還有同學說,我也有一個辦法:就是把騙子招進宮后,皇帝以衣服輕飄為由,讓兩個騙子在衣服上鑲上寶玉,如果三柱香后鑲不上,就要推出午門斬首示眾,騙子自然被治服。同學們聽了這高明的辦法,立刻總結出了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牙還牙,以毒攻毒”的做法。在這里學生的思維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創新性得以充分展示。
所以,要讓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發展,這就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確立“人人發展”的理念,培養“人人善問”的習慣,激發“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
反思:如果老師在學生求異思維過程中善于推波助瀾,往往能掀起辯論的高潮。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辯論中才能不斷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所以教師要善于營造民主氣氛,寬松和諧的氛圍,創造討論爭辯的環境,鼓勵學生有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出,每個同學都是課堂的主人,對于同學的看法、課文劇的編排、老師的見解要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敢于否定,讓學生在質疑爭辯的過程中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發展他們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