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洼里的小魚》課堂反思
一位專家說,一堂好的語文課應當給學生留下語言、形象、情感。茹茉莉老師執教的《淺水洼里的小魚》,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第一,扎實的語言實踐。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可以在茹老師的課上處處看到語言實踐的影子。比如,在字詞教學這個環節,教師先引導學生讀正確字音,讀好一個字,再連字成詞,讀準詞語。茹老師并未就此打住,又將詞語放回文中句子,引導學生讀通句子,并理解詞語。這樣從字到句,形成一個梯度明顯、立體的語言訓練群,由易到難,逐步提升語感。同時,茹老師還妙用比較,敏化語感。比如,“zheng”與“shen”的比較,“叨念”與“念叨”的比較等,通過比較,自然自覺地進行辨析,內化語言。當然,最精彩的比較辨析是茹老師對“困”的教學。第一步,回憶課文理解“困”的第一種解釋;第二步,應用版畫,形象體驗“困”的第二種意思,并用文中語句印證;第三步,引領學生進入文境感悟“困”的第三種含義。圍繞文本,層層深入,創設情境,在具體的語境中實踐語言,強化語感。
第二,傳神的形象塑造。沈大安老師一直強調:形象大于思想。語言是思想的外殼,透過語言彰顯形象,其實就是透過語言領悟思想。只要形象深入人心,思想也就根深蒂固了。茹老師抓住“困”字進行的教學,不但以此為載體,進行了有效的語言實踐,而且,通過對“困”的品讀,深入文本字詞句,咀嚼感悟,在學生的心中塑造了這樣的形象:成千上萬的小魚困在淺水洼里,正遭受太陽的炙烤,水正悄無聲息地被太陽蒸干,正悄無聲息地被沙礫吸干。隨著時間的流逝,小魚正一步一步瀕臨死亡。所有這些不是老師夸夸其談,而是與語言實踐巧妙結合,完全建立在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所以,形象塑造并不浮華,學生能入情入境,鮮明地感受到這樣的情景。因此,“困”字的教學到此已經一箭雙雕,為后面激發情感,形成生命意識,感悟文本主題,搭設了一塊飛躍的跳板。
第三,真實的情感體驗。其實,將形象植入學生心田的過程,也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只要鮮明地引領學生感受到文中形象,學生便會高興著文中主人公的高興,著急著文中主人公的著急。通過“困”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小魚的岌岌可危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理解“困”走近了文本,教師應用多媒體等創設情境,深入到字里行間,走進形象,融入情境。學生的著急、同情……便油然而生,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要拯救小魚的`念頭,喚醒學生強烈的生命意識。因為教師始終不離文本,所以感情顯得真實自然,沒有雕琢的感覺。
茹老師“困”字的教學,可謂一箭三雕。三個層面,渾然一體。不僅僅是進行語言實踐,也不僅僅是人文感悟。在語言實踐中有情感參與,從而不會枯燥,知識因浸潤情感而有了動力;在感悟形象情感時不離字詞句,從而不會浮華,情感因依靠語言而有了家園。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人文與工具牢牢地粘在一起。
觀課后,反思良久。我想:茹老師能抓住“困”是技術,還是藝術,或說是語文意識?后,想起了宗白華在《論文藝的空靈和充實》中的一段話:“藝術是一種技術,古代的藝術家本就是技術家。現代和將來的藝術也應該特重技術。然而他們的技術不只是服役于人生而是表現著人生,流露著情感個性和人格的。”我想,這一招值得學習。
【《淺水洼里的小魚》課堂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淺水洼里的小魚》片斷賞析08-08
人教版《淺水洼里的小魚》教案設計12-23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反思09-13
二年級語文《淺水洼里的小魚》練習題07-11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教案12-09
小學二年級語文淺水洼里的小魚練習題07-23
人教版二年級上《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設計11-20
《北風和小魚》精彩課堂實錄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