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反思范文
作者寄情于普普通通的搭石,抒發他心中的詩情,又令我傾倒。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搭石教學反思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搭石教學反思范文1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緊扣這一主題,這組教材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古詩兩首》表現了朋友間真摯的愛,《搭石》體現了鄉親們純樸的愛,《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展現了愛的奇跡,《卡羅納》詮釋了愛的真諦,《給予是快樂的》闡述了愛的哲理。《搭石》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看完《搭石》一課,心中不由一顫。多么樸實的一堂課,從頭到尾僅僅只用了一張幻燈片,而且是在這樣全國級的閱讀比賽中,令人佩服!在課件鋪天蓋地的語文展示課中,猶如出水芙蓉般清純,耳目一新。是的,語文是該洗去鉛華浮現本質的時候了。這堂課老師輕松自如、行云流水般把課演繹的非常生動、形象,不知不覺中就把人帶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值得我們細細體味的地方真是太多了。
首先,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讀為主線,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特別是理解重點難點的詞語時,真是煞費苦心。如“協調有序”是這樣來理解的,她先讓一組學生參加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上到這里,我心想:這個我也會,不就是表演嗎?我平時上課也是經常用的嘛。哪知她卻只是和學生進行合作朗讀。師說前面的,生馬上接上去,師說后面的,生馬上緊跟上去。剛開始是一個小組,接著就是全班,那種默契,一下子就把人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一起去走那優美的搭石了。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環節,課堂馬上煥發出光彩,成為本節課一道最亮麗的風景。詞語的理解不攻自破,水到渠成。至此,學生已經完全融入到課文中,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的生機勃勃。接下來的教學就更得心應手。在讀中悟,讀中思,緊緊抓住讀這條主線。另外還加強說、寫的訓練,設計了從搭石走過的還有哪些人?會怎么走呢?進行說話訓練,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訓練與表達。通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品質。
其次,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規律。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了解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詞句教學時,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蘊涵美,生活處處是文章。深深體會到小山村的迷人風光。
再次,注重人類美好品德的熏陶,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追求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里,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特別是欣賞完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之后,師話鋒一轉:那如果是對面走來,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讓學生體會到謙讓是一種美德。體會到那里民風的淳樸。問到如果是老人和青年時,這個環節讓人感動不已。青年人背老人是理所當然,是每個人認為很自然的事。這里的教學可以結束了,可她卻又適時的生發下去:如果這個青年老了,會怎樣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心靈深處的美德被激發了,他們說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說的多好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在學生心中扎根,還有什么比這更讓我們這些當老師的欣慰的呢?這位老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教師的自身素質非常好。無論是在開始時那娓娓道來的音樂伴頌,還是各個環節的教學,優美的語言總是把人帶入如詩如畫的意境中去。還有在教學青年人背老人時老師出現的象形字,連我這個自以為對書法很感興趣的人卻也一無所知。這場景也為課堂教學增色不少,也可以說是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過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的知識淵博,讓人敬佩!當然我也有點不同意見,畢竟把人與狗連在一起,似乎有點不妥。
總之,看完錄像后,心中感觸頗多。似乎耳邊還依然,縈繞著那“踏踏”的聲音,正如她在那極其簡單的板書中寫的那樣:這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她的質樸,她的謙虛,已和搭石一起融進我們的心靈深處,成為我們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搭石教學反思范文2
在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理解有時會超出老師的設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與學的機會。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中汲取營養,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的思維。文章的最后一句話:“一行石頭,讓人走,讓人踩,他們連接著家鄉的小路,連接著村民的完美情懷。”如何理解這個句子?說真的,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刻。我認為這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
因為文章的語言表面容易理解,但內涵卻模糊不清。作為一名教師,有時會突然轉身,何況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呢?我讓全班同學分組討論。最后,一些學生回答說:“這個句子安排在課文的最后。作者想指出中心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贊揚村民。那就是贊美村民。另一個學生后來回答說:“這句話的表面是寫一塊石頭在小溪里靜靜,被別人踩著,卻無怨無悔,無話可說。”事實上,這是對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村民精神的一種描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用大腦去尋找信息,這是探究精神的體現;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是合作精神的體現。
引導學生聽別人的演講,鼓勵學生與不同的觀點進行辯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發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過使用新課程的新概念,我感覺新概念已經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中,這是值得的我很高興。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教材的開放性是指教材應與生活實踐、課堂內外、學習和使用相結合。作為一名教師,要想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束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做教材的奴隸,而應做教材的主人。
“為了每個孩子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教學并不是對教學計劃負責,而是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負責,而學習的權利也真正回歸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真正讓每一個孩子得到發展。
王松洲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有一個障礙。跨越這個障礙是語文教學。不跨越這個障礙就不是語文教學。這個勢壘是什么?它是話語的形式。因此,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充分閱讀,在閱讀中體驗和理解,在閱讀中積累和內化,在閱讀中欣賞和升華,基于學生的自我閱讀和自我理解。以“美”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一種個性化行為,學生應在積極、專注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情感影響,享受審美愉悅。”根據這個想法,我把抽象的人物還原成生動的畫面。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很自然地把同學們帶到了劉章爺爺住的小山村,通過展示圖片和介紹感受的方式,走近了縈繞在作者心頭的那塊石頭。然后這句話“在秋天,當天氣變冷的時候,人們在他們的家鄉會根據水的深度從河的兩邊找到一些平坦和方形的石頭。”根據大約兩英尺的間隔,一排石頭將被水平地放置在小溪中,這樣人們可以跨過它。這是鋪石”。自然,石頭的鋪設會從教科書中浮現出來。我的句子“如果沒有鋪路石,村里的人怎么過河?”孩子們問:“人們只是脫掉你的鞋子和褲子。”隨著理解的加深,學生自然會理解石頭的重要性。孩子們對圈的理解很輕松,對圈有很多美好的感受,他們會被文字的優美所吸引。所有這些都是自然地進行,就像春風潛入夜晚。
【搭石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搭石》語文教學反思09-17
小學語文《搭石》的教學反思07-12
語文《搭石》教學設計范文09-27
《搭石》的說課稿范文09-24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09-27
語文《搭石》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09-28
小學語文《搭石》的教學設計12-21
四年級《搭石》語文教學反思07-16
三年級語文下冊《搭石》教學反思06-02
語文搭石說課稿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