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1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公雞的尾巴彎,鴨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韻文呀!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而且語言簡明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能充分調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所以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在讀中提升語感。怎么讀呢?以往學生習慣于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今天來個師生對讀怎么樣?像少數民族的對唱一樣,有問有答,肯定很有意思。這樣想著,課上,在孩子們認識了生字之后,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換一種朗讀方式,我來問,你們來答,例如:我問——‘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你們怎么回答?”孩子們齊聲讀:“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對,就這樣。”接下來,我們開始對讀課文,孩子們興致勃勃,讀了兩輪之后,換做他們來問我來答,男生問,女生答,這樣讀了幾遍之后,大部分學生已經能背誦下來了,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學得非常帶勁兒,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愿意讀,想讀,主動去讀,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只有孩子產生了興趣,下一步才有可能學好。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2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于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采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么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范讀、錄音范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后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著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后,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里學會的?怎么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么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欲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3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句式整齊,富有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
比較好的做法:
扎實識字寫字教學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所以在整堂課的最后,我設計了“小評委們比寫字”這一寫字環節,先出示一個也有長長的尾巴的“巴”字,在學寫這個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讓孩子們在比較“巴”和“把”的過程中懂得,雖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兩個“好朋友”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謙讓,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寫得相對小一點。這樣學寫兩個有相似之處的生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有效地把字記牢、寫好。
但是在這堂課中,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
一、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這一節課上,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學“巴”這個生字時,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哪個字里也有這個“巴”字,一學生回答“把”,我當時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對,‘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生字),因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學習要放置在學習生字“傘”之后。課后,我深刻意識到這樣的處理太失敗了,日后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二、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一年級的小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表揚,因為老師的評價會深刻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但是由于自己在課堂上應變能力還不夠,所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處理得不夠完善,比如上例中對學生回答“把”的否定,對該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并進行延伸。還有,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我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可能直接讓別的學生回答了。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于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三、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講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高效課堂”。在這節課中,我一直很擔心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所以有些應該讓學生說的內容,都被我“搶”走說完了,整節課中我說得有點多。
以上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減少乃至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課堂更高效!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4
在孩子眼中,動物是他們的最愛。《比尾巴》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發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著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范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后,請個別同學采用問答形式來讀,并請個別學生來表演著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著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我認為在低年級,只要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趣”字,無論什么課,在指導孩子朗讀上,只要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他們,朗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一、以生為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里,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為主人,投入學習。在本課中,我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而后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后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著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著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三、教師要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課中,我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于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著童趣,充滿著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節。
如果每個教師都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喚起兒童個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在語文的大課堂里幸福成長。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5
《比尾巴》是新編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課文通過對話描寫,向小讀者介紹了猴、兔、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教學時,我根據初入學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天性愛動的特點,在各教學環節中貫穿,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把語文課組織“活”。教《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設計如下:
一、貼卡片激趣,初讀感知
指導學生邊聽錄音邊讀課文,同時學習“尾巴”這兩個生字,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思考:有哪些動物參加了這次比賽呢?(學生分說后,指名連起來說),教師相應貼上動物圖。讓學生對照圖,給動物貼上尾巴,且分別說出這幾種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特點:“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
二、細讀課文,學會生字
要求學生自由地小聲借助拼音讀課文,這一步很重要,在細讀中,落實讀準字音,突出聯系語言環境,辨認字形,教師要善于引導,敢于放手。
三、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通過朗讀課文,做填空練習。課文共有幾節?哪幾節讀的語氣是一樣的?(聽完后,指名回答,認識“?”)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練讀,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分角色表演對讀,要求品讀課文,充分感知,用動作表現出來,讀后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這樣多種方式練讀,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能力。
四、讀中游戲,鞏固新課
把六種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找出相應尾巴特點的詞語卡片,讓學生上臺貼。達到鞏固新知、積累語言的目的。
五、讀后延伸,擴大視野
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讓學生從課外書中找資料,也可以上網或到動物園看看,收集動物尾巴的奧妙,把你看到的、聽到的告訴家長、老師和同學。要求學生有意欣賞動物尾巴的特點,議論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從中發現動物們的尾巴有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各種不同的特點。
新課程所帶給我們新的理念、視野與感受,讓我們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中一步步、一點點地去解讀、去品味、去體會、去詮釋。《比尾巴》一課的教學,在與學生一起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三問三答、游戲學習中,我充分地解讀著兒歌中的情與趣;品味著每一環節的得與失;體會著學生的喜與愁;詮釋著新課程的語與文。
總之,低年級閱讀課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以新課標為準則,弄清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多引導學生自學、自讀、自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去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6
我需要靈感,很多事情也都是在一瞬間捕捉到的。課堂中的很多更是在靈感中獲得的。我聽過別人講《比尾巴》,正是因為聽過,在打算講這課之前猶豫了很久。下定決心講這一課,是因為我找到的媒體資料很美、很實用,它不僅會使我的課堂更生動,也能讓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更會給孩子們帶來從未有過的感受,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孩子們接觸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機會太少了。
決定講課之前,我讓自己的大腦空白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我害怕自己受到影響,受到別人的束縛,走到聽過的這課的老路中去。雖然我聽的是市級的公開課《比尾巴》,但我也不想受到什么影響,我要按照我自己理解的去詮釋這節課。于是腦子里演繹的是多媒體課件中的內容,怎樣讓課件中內容與我的課堂內容結合的恰到好處,怎樣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學得愉快,能第一次面對全學校的老師不害怕不緊張……我發現自己顧及的竟然很多,最顧及的就是我能給孩子們什么,這也是我每一節課中所顧及的。因為工作了整整九年的我,深刻的認識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責任,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會顧及到孩子們的感受,他們的成長時間令我羨慕,今天就是他們的昨天,我倍加珍惜。(似乎有些扯遠了。)
【案例】
設計《比尾巴》這一課,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12個會認的字。認識兩個偏旁“八”字頭和“鳥”字旁。
2、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幾種小動物,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能試背課文。
4、養成喜愛小動物的感情,樹立自覺保護小動物意識。教學重難點是朗讀課文中的問句。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整節課的大概思路也就形成了:導入新課、識記生字、朗讀感悟、拓展延伸、總結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腦海中,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把每一個環節很自然的銜接起來,也就是過渡語的問題,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話語:它們六個要在小朋友面前一起比尾巴呢!(板書課題:比尾巴,注音)。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嗎?請小朋友們借助拼音讀課文。現在請小朋友們根據黑板上的字和圖片,把有聯系的用一句話說出來。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課文中說得跟你們說得可不一樣。那該怎么讀問句呢?小朋友們自已試著讀第一節……我很重視過度語的設計,因為我不愿意課堂中的內容很唐突的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因為課堂需要的是藝術的感覺、自然的感覺,不知不覺的感覺。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板書的問題,我幾乎是沒怎么想,就是頭腦中的閃念,就把板書的問題解決了,我很滿意自己的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圖片、識字卡的結合,不僅讓孩子們借助圖片識記生字、借助拼音識記生字,更為我的過渡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我感謝我的靈感。
我追求完美,但《比尾巴》這次教學并不完美,時間的安排上出現了問題或者說教學內容過多。(公開課和平時的課就是不一樣,如果都能像對待公開課一樣來上平時的課就好了,孩子們獲得的會更多。)正是由于時間的安排不當,致使自己竟忘了試背課文這一環節。每一次總結都會令我進步。靈感需要積累,更需要思考。
人教版第一冊《比尾巴》課堂教學片斷。
師:誰能根據課文中的句子來編一句兒歌呢?比如說:“誰的尾巴粗?老虎的尾巴粗。”也可以把你在幼兒園學到的背一背。
(學生略微思考后,一雙雙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
生1:誰的尾巴粗?誰的尾巴細?誰的尾巴最好看?老虎的尾巴粗,老鼠的尾巴細,金魚的尾巴最好看。
生2:誰的尾巴軟?誰的尾巴硬?誰的尾巴長鉤子?貓的尾巴軟,恐龍的尾巴硬,蝎子的尾巴長鉤子。(教師不時點頭贊許)
生3:誰的脖子長?誰的脖子短?……
(他還沒有說完,學生哄堂大笑,紛紛說:“比尾巴成了比脖子了!”)
師:(愣了愣)大家不要笑,請讓他說完。
生3:誰的脖子長?誰的脖子短?誰的脖子最好看?長頸鹿的脖子長,豬的脖子短,丹頂鶴的脖子最好看。
師:(豎起大拇指)你說得真好,不光尾巴可以比,脖子、眼睛、耳朵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比,誰還能再來比一比?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熱烈討論起來。)
生1: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扇子?貓咪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生2:誰的嘴巴長?誰的嘴巴短?誰的嘴巴長鉤子?啄木鳥的嘴巴長,小雞的嘴巴短,老鷹的嘴巴長鉤子……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過程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和理解。”這位老師巧妙地捕捉、利用了“比脖子”這一臨時生成的課堂資源,使學生不再局限于“比尾巴”,拓寬了思維發散的空間。其實“比尾巴”是課文的一個思維發散點,教師在備課時如果能找到一些這樣的點,就不但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展他們的語言,而且能激發他們創造的熱情,教師就不再是課堂的主角、控制者,而是課堂資源的重組者,動態生成的推進者,從而有效推動了課堂教學向縱深發展。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7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作為第一課時的內容,并以趣味性為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游戲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游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老師的意見后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冗余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杯等游戲環節,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該這樣的增改應該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于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么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通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說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通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念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內容,百度也只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說“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隨后的評課中,孔老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經過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于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了解,有的漢字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并識記漢字,而對于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么讓孩子知道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建一個情境,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8
比較尾巴是一首充滿童心和童趣的童謠。它捕捉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征,并以“比較”的.形式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猴子、兔子、松鼠、雞、鴨和孔雀尾巴的特征。
在孩子們眼里,小動物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它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它們對奇怪的動物尾巴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這次活動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我總是從孩子的興趣開始。為了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學習問答兒歌的樂趣,我們采用了各種形式(男孩和女孩、教師和學生以及hellip)來改變和背誦兒歌。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讓孩子們在老師的精心呵護和培養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9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與動物知識相關的短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這邊課文容易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朗讀欲望,所以我選擇了這篇課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12個字,會寫“公、車”,認識新筆畫“撇折”及偏旁“八、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讀好問句的語氣,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會用“誰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像——。”的句式說話。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更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學生當裁判的環節,充分發揮本文的“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讀好問句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可以三個問句分開讀,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問句,教師應該先范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跟讀。其中生字教學也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對于生字的教學,我的導師也給了我許多建議,我自己平時也存在每課識字量太大的困擾。我覺得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點,特別是識字方法的教學,所以設計時還是把識字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并結合不同的識字方法穿插在短文的.學習中,最后再進行一次集體的鞏固。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還設計了課外拓展這一環節,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結束本堂課教學。我事先準備好素材,讓學生仿照這兩小節的形式在用其他小動物編一編兒歌,如:問:“誰的尾巴?誰的尾巴?誰的尾巴?”答:“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
但作為一個新老師我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這些都值得我深思:
一、教學經驗不足,準備工作還不到位。
在示范讀問句時,自己都沒有讀正確。問句是從第一個字就開始上揚的,而我只上揚在了最后一個字。這樣教學,學生是無法理解問句和陳述句語氣的不同。如果我在解讀文本注意到這個難點,可以聽聽磁帶上的范讀,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想法讀就不會出現這個不應該犯的錯誤了。
二、不注意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上課時,班里幾個男孩回答問題時為了顯示自己聲音響亮費盡氣力大喊,我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又怕說了他們,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會小了,所以也就沒說什么。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看似默認的態度引起了更多學生的共鳴。齊讀時大家大喊特喊,課堂里嘈雜聲一片。在上課時我還發現學生的讀書姿勢都還不是很正確,才體會到自己平時上課對他們行為習慣的培養沒有很好的重視。
三、組織課堂紀律還有欠缺
感覺這次賽課紀律方面沒有上次好,雖然時不時都在組織紀律,但整個課堂還是有不安定因素,總有那么幾個調皮的小朋友愛說話、愛做小動作,這可能是一年級小朋友的天性吧!我們班因為情況比較特殊,學生在學習習慣聽課習慣方面問題確實比較大,這讓我也很頭疼,以后這也是工作管理方面的重點。
雖然為這次賽課付出了一些精力和時間,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是我平時花再多時間也未必能覺察到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10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里,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發”;“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嘩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游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于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同時也讓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這樣的情境確實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 ,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為此,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我給他們配上節奏感很強的音樂,在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元素,采用男女生對讀、拍手讀、跺腳讀等形式,調動他們的多種感觀來參與學習活動,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讀課外書、上網找資料等多種途徑了解其他動物尾巴(嘴巴、耳朵)的特點,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然后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交流、處理,仿寫小詩,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孩子們寫出的一首首小詩,讓我感受到,這樣的教學是很有效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11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這首兒歌語言歡快活潑,富有童趣,它用問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孩子們天生喜歡小動物,對于動物們各種奇特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這為他們學好課文奠定了必須的感情基礎。
開始上課,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六個小動物,讓孩子們當裁判來評評動物們的尾巴,同時也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們躍躍欲試,很快能猜出來,這樣的情境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方法學好這些生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這樣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巴、把、公、松”放在一齊,讓學生發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
兒歌的資料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為此,在朗讀指導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同時注意穿插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合作讀、邊讀邊表演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指導朗讀時,有些亂,層次性不夠強,沒有落到實處。二是課后拓展部分,從課堂實效性來說,花的時間較長,意義不大,我經過反思覺得安排背誦會更有效。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12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首兒歌,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認識新筆畫“豎提”,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里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創設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參加比尾巴的比賽,讓學生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
在課文朗讀方面,我主要讓學生做到讀中感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對于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
然后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范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后是個別讀,在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得讀,流利得讀,最后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
課文中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中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欲望,此時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編兒歌。在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
例如,“誰的尾巴尖?”“烏龜的尾巴尖。”“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誰的尾巴斷了能再生?”“壁虎的尾巴斷了能再生。”“誰的尾巴扁?”“小魚的尾巴扁。”
與此同時,就文章六種小動物,再比一比它們的耳朵。“誰的耳朵圓?”“猴子的耳朵圓。”“誰的耳朵長?”“兔子的耳朵長。”“誰的耳朵尖?”“松鼠的耳朵尖。”進一步了解這些小動物身上其它的特點。
書寫“長、比、巴、把”四個字的時候,特別強調了豎提和豎鉤的區別。對比“比”和“把”兩個字,除了強調占格和關鍵筆,還要注意寬窄和高低。“比”字左低右高、左窄右寬,“把”字左窄右寬、左高右低。提醒學生坐姿的情況下,讓學生寫好漢字。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13
《比尾巴》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了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
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后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因此,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子,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
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借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非常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閱讀教學不應該只想到閱讀課文,應該更多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著對比尾巴喜悅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老師也為此獲得了更多地信息和滿足。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14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松、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現在,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著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
上場了以后,因為孩子們都非常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馬上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么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也為深入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么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尾巴。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么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
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但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可以卷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樣的特點,這里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非常成功。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才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非常有情趣。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15
今天,在學校語文同伴互助組活動中我執教了第10課《比尾巴》,我在課堂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活潑、自主的學習空間。下面就談談上完這堂課后我的一些感受。
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一.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一個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
二.生字教學力求扎實
新教材識字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識字量增加是一明顯特點。識字教學要注重識字過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比較,讓學生發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教師采用隨機教學法,把學習生字一一落實。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
三.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我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范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后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
四.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采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中,因為我運用了三種角度引出本課學習的生字,所以導致生字學習的時間比較長。我想如果抓緊生字學習速度,整堂課應該在時間掌控上會更合理。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的教學反思02-13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03-30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教學反思08-13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比尾巴》04-12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6-14
(經典)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6-14
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的教學反思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