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看病教師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會看病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會看病》是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煉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課文先講母親發現兒子病了,準備照例自己用藥給他治病,后又改變了主意,讓他自己獨自到醫院看病。“當我又準備在家里的儲藥柜里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說明母親意識到應該鍛煉兒子獨立面對疾病。接下來的對話,可以看出兒子對父母的極度依賴,更堅定了母親“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的決心。“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生怕自己改變了主意”、母親對兒子的囑咐、“心立刻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愛子真情飽含其間。再講兒子到醫院后母親在擔心、后悔與自責中等待,直到兒子看完病回家。“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等心理活動的細致描寫,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母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磨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本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充分地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通過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生詞,初步感知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勾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進行交流。在體會母親感情時,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
學完課文,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或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的類似經歷。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孩子們在談學后的感受時,有幾個孩子談得比較好。如:李琦談到他很敬佩文中那個孩子的勇氣和膽量。小小年紀,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這是我們中國許多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平常連我一個人到學校,媽媽也不放心,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楊振寧還舉了一個事例,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報道:中外孩子共同參加野營拉練活動。中國孩子在活動中,不僅怕苦、怕累,而且自理生活能力遠不如外國孩子。劉洋補充道,西方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獨立性,他們以自己掙錢為榮耀,父母施舍為可恥,所以他們利用各種機會鍛煉自己,同時了解社會,增長見識,他們真了不起。秦曉雯與他們持相反的意見:認為不是中國的孩子不如西方的孩子,而是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如外國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做什么事情他們都要加以限制,這不準、那不準,這哪里是愛我們,分明是害我們。過分的.愛不是真愛,而是溺愛。我們正是在父母的溺愛中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尋找鍛煉自己意志的機會,向文中那個小男孩學習。從他們的發言中我深深的感到他們多么渴望有鍛煉的機會啊!可現實中他們的愿望卻很難實現,因為家長們肯定很擔心這,擔心那,害怕他們會出意外。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深感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嚴重脫節。
教學中,我們希望能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在當今社會,孩子們個個都是父母的寶貝,根本不會像書中的母親那樣放心讓孩子獨自一人去看病的,如何真正培養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自理能力,這是值得每一個人去深思的。我多么希望我們中國的家長也能像文中的母親一樣為孩子多創造一些獨立生活的機會,讓我們的孩子也早早的學會自立自強。
【學會看病教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會看病》的教學反思有哪些?06-26
《學會看病》教學設計10-04
《學會看病》人教版教學設計10-06
人教版《學會看病》教學設計10-05
《學會看病》教案12-21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學會看病》教學反思12-01
五年級上冊《學會看病》教學實錄10-30
五年級上冊《學會看病》教學設計10-28
五年級上冊課文《學會看病》教學設計11-22
學會傾聽語文教學反思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