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1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能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組織了教學的全過程:
1、整體感知、自主擇讀
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從整體入手,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經驗、情感出發,抓住重點擇讀課文。這就改變了過去由教師主宰閱讀教學的方式,把選擇權留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品讀感悟描寫景色美的句子時,我沒有指令性的語言,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教師在學生讀時注意傾聽,抓住問題的關鍵,再點撥、引導,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體驗。
2、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如本課教學中,我引導“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說:“湖水很美麗”,我反問:“假如你去游覽時,你會把垃圾扔進湖里嗎?”等等,這些指向性的語言,就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有人會問,這不是教師的指令嗎?對。但構建的意義與傳統的不同,它是建立在學生自我實踐的基礎上的,學生想不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想到。教師和學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關系,這才是有生命的語文教學。
3、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內容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對生活的聯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沒有達到入神內化的地步,教師還要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激勵情感,再次深入課文情境。如:“你們已經畫出了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讀嗎?”可見,情感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紐帶。
4、讀后互評,評后再讀
學生讀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評議的作用。評議就是相互啟發、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如:“能美美地讀嗎?”我指名學生讀,后滲入評價信息,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項交流,通過學生個體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領略語文學習的精彩與美妙。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教學我通過“攥”和“仍”兩個看似簡單的動詞統攝全篇。在認讀生字中,出現“攥”和“仍”,通過做動作,讓學生初步感知這兩個動詞。然后,根據這兩個詞,整體感知課文,抓住主要內容。接著從“攥”字進入文本,去欣賞湖水美麗的景色;從“仍”字出發,去了解那個小孩對湖水的破壞。最后吧“攥”和“仍”這兩個動詞連到一起,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去發現其中的意蘊。
以文本為依托,采取多種方式充盈學生心靈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句,聯系上下文,聯系插圖,聯系生活積累,想象湖水里倒影的景象,來豐富文本的內涵,使文本變得具體、詩意而具體起來。學生想到了倒映在湖中的山石、花草、樹木、飛鳥、游人,以及小魚,并想象著這些來朗讀這個重點句子,使文本活躍在學生的腦海中。緊接著扣住一個“仍”字,讓學生想象扔進香蕉皮的湖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再一次勾勒湖水的景象,與前面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兩幅截然不同的圖畫在學生心中形成反差,足以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在語言、情景的對峙中啟迪學生智慧,完善學生人格
本節課通過對峙來震撼學生的心靈、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攥”和“仍”的對峙,讓學生比較、發現,學生的思維如泉涌,“跳起來摘桃子”,發表了十分精彩的看法。通過“仍”前后湖水景色的強烈對比,形成理解的張力,震撼這學生的心靈,達到了學生心靈與文本和諧共振的境界。
整合平臺,拓展提升
本課教學我始終以“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本,穿行文本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訓練語感、積累運用的一種有效途徑。讓學生從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到通讀全文,感知美景。再根據句子的理解難易、情感濃淡,以及環節設計的先后,處理手段的輕重,選擇“讀”的不同形式,提出“讀”的不同要求,從而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本文最后我及時總結:“同樣兩個手上的動作,這一收一放,美麗只差那么一點點,愿我們都能像小潔一樣,攥出一份美麗,一份美好的生活環境。”使主題進一步得到升華。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3
通過《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后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并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后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文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
針對本課特點,我在教學第一課時時,先讓學生欣賞課本插圖,然后說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觀察,欣賞能力。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通過想象,對比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在反復的讀和說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象說話,用“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說說類似的句子。從而接觸學習比喻句。
在教學第2課時時,讓學生通過把小潔與扔香蕉皮的小男孩進行對比,從而體會小潔的心靈美。
在教學最后一自然段時。我原以為學生會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可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船靠岸了,小潔手里還是緊緊纂著面包紙。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象在尋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飛快的向前跑去。)我出示了問題“她四處張望,在尋找什么?眼睛一亮,看到了什么?飛快的向前跑去干什么?”原以為學生會跟著課文走,可他們的答案卻千奇百出。(去找魚網撈香蕉皮。有小妹妹摔倒了,跑去扶她,急著找廁所等等。)當然也有說找垃圾桶扔面包紙的。于是我就問:“為什么不說找垃圾桶扔面包紙呢?”學生卻說:“不用急,可以等一下扔,或者帶回家扔。”聽到了這樣的回答,你能給以否定嗎?其實我清楚,他們心里早有了課文要求的答案,只是覺得那太普通了,太沒創藝了。現在的教學是開放的,多元性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4
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同學們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增強了同學們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實踐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教學設想,我是這樣做的。
一、齊讀課題,展開想象
首先提示學生,什么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后提出問題,面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并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后,匯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
二、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系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緊緊篡著”等詞語,并在讀中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總結全文,受到教育
課文講完后,啟發學生你想說點什么?
1、我想對小潔說……,對小男孩說……對自己說……。
2、相機板書:笑了的湖水。
3、總結:相信有了小潔、你、我,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湖水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澈,大自然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學生因此也受到了保護美好的環境的教育。
本節課我讓學生充分地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在學生習得語言的同時也自然地受到愛護環境的思想教育。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5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這個單元主要圍繞“環保”這一專題。本課旨在透過小潔在游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
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一堂生動的課離不開老師豐富的語言魅力,這堂課我的評價和激勵語言還不夠豐富,啟發語言的魅力還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細致地挖掘。但本堂課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感悟深刻,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品味了語言,感受了情感的熏陶,體現了《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樹立“以讀為本”的教育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學生語感、思維和表達潛力。”本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以游覽清澈的湖水為情境,抓住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一、創設美的情境,感受美景。
學生學習興趣起源于情境的創設,我以游覽欣賞美景為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學習課文時,把孩子們帶入情境中去透過美妙的文字欣賞美景,感受美,愉悅情緒。學生透過欣賞湖岸的山石,清澈的湖水,湖里快樂的小魚等景色,真切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麗。
二、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關鍵在于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我在教學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我提問:小潔和小孩也和大家一樣在這美麗的畫卷中游覽,他們是怎樣做的呢讓學生自由讀四五自然段,畫出描述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這種方式,我用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啟發語言,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
學生找出描述小潔和小孩的句子,透過反復朗讀后,從中進行比較展開討論:小潔和小孩,你最喜歡誰,并說說為什么這些引導性的指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深層含義,學生由自學到討論,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大膽表達觀點的主體性,以到達共鳴感悟小潔的心靈如清澈的湖水一樣美麗。這一環節,我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三、讀中生情,以情促讀。
低年級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讀要有目的,讀要有層次。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力求每次朗讀都到達一個不同的朗讀效果,每次朗讀都上升一個層次,循序漸進,讀有進步,讀有所獲,展開朗讀訓練時,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化,我采用了比賽讀、表演讀、師生配讀等,學生個別讀時,始終不忘及時評價,促進學生互評互學的朗讀興趣,到達對資料的感悟,對情感的共鳴。四、拓展思維,積累語言。
一堂有生命的課,不僅僅僅是課文中的知識,還應帶學生走出課堂,拓展思維,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做到真正讓課堂活起來。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描述細致,景色美,文字更美妙,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我引導學生欣賞完山石和湖水的美景后,啟發學生感受文字的優美,出示了重點句:1、湖水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
2、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一個像字把湖水山石寫得美極了,啟發學生仿照句式練習說話:_____像________。
學生大膽想象,爭相發言,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自然地感受句子的美妙和環境的優美。不足之處: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學生讀的機會還是有所欠缺,個性是描述景色優美的語句讀得太少,而且,讀的方式也比較單調,只采用了指名讀、范讀、齊讀等幾種最常見的方式,個性是第三自然段,學生幾乎沒有好好地、完整地讀過。寫字指導,在平時,我就十分重視,從一年級的一筆一劃,每字必教,到之后教重點筆畫,重點字。因為這一課要寫的八個字當中,其他六個都是左右結構的.,我想把他們放在第二課時一齊教,所以這節課就只教學“失”“覺”兩個字,口頭擴詞,講容易錯的筆畫,都是平時一向在做的。但學生練字后沒有及時展示、評價,這成為本堂課的又一個遺憾。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6
《清澈的湖水》一課,用清新美麗的語言描述了湖水變幻的景色,文章使用了超多的比喻委婉。是學生學習,語言極富想想力,充滿了童心童趣。小潔的心理變化刻畫的細膩,語言,激發想象力的典范之作。教學中,我注重語文工具性的學習,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滲透了人文教育。
在備課時,我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實際,采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選取寫景的資料學習,在充分領略到景色美后,再讓學生找出描述小潔的句子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由感受具體形象的景美,升華到領悟抽象的人美。
在開課時我首先提示學生,什么樣的湖水?讀出“清澈”的意思,然后提出問題,應對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在講課中我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反復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文字中體會景色美,心靈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最終到達知與情的和諧統一。課文講完后,我啟發問學生“你想對小潔說什么,對小男孩說什么,對自己說什么”透過問題感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此刻做起。
反思這課,我覺得自己教學時對課文的閱讀指導方面做得還不夠。方法訓練還有待加強。就應在學生的回答問題方面多加的引導。
《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 篇7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課,課文文質兼美,語言典范,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透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走下課堂,我深深地思考:這堂課我給了學生什么我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了嗎答案顯然都是不盡如人意的。課后聽了周老師的指導,我再一次羞愧地無地自容。“隔靴搔癢”,走教案,成了我這節課最大的“亮點”。
首先是字詞句的教學,浮于泛化,點到為止。二年級,還處在學習的低段,字詞的教學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回顧自己的課堂,“欣賞”“山巒”“展翅欲飛”等重點詞語的讀音和理解,都只是學生讀讀,老師說說就過了。而對于讀準、理解到位等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本就沒去了解掌握,而是心急的進入下一環節了。
個性是對于感情朗讀的指導,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讀,至于學生讀地效果并沒有給予及時到位的評價,從而語言美的感悟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其次是對于“山石像......”這個關鍵句的教學,顯得有點無序啰嗦了。對于這樣的句子,首先是得解決讀通的問題,再是理解寫了什么,資料的理解,之后再是方法上滲透,最后是拓展仿寫。
而我在課堂上,雖然設計是按照這樣的思路,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缺乏課堂智慧,當自己的思路被學生的一句提問打斷后,就顯得有點手足無措,完全亂了秩序,再由于之前字詞上花了太多的無用功,導致最后的仿寫環節根本沒來得及實施。也是本課最遺憾的一點。最后就是對學生主體性原則的體現,感覺成了一句空話。
整堂課下來,由于急著去完成教學過程,對于課中,學生的提問,學生的課堂秩序等,我沒有去加以重視并引導,整堂課下來就是感覺自己在唱獨角戲,自導自演,自己成了主角,學生卻被淪落成了我的道具、配角。這是本課的最大失敗。這次上課,真正地給自己上了一課,讓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日后的努力方向,真心期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提升自己,造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