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教學反思
問題一:為什么不教列表策略,學生可能會做,教了列表策略,學生反而不會做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需要我們再次明確一下本課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體系里面的地位。從四年級上冊開始教材編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策略”。為什么新教材要安排單獨的策略教學單元,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老教材是怎么教學本課的應用題的,歸一應用題一節課,配合相應的練習,歸總一節課,做練習,后面的兩種三步應用題最起碼要兩節課,還要配合練習。這樣教學的弊端,這幾年討論得比較多,主要是學生缺乏自主整理、加工、分析信息的能力,只會套題型,解死題。學生掌握的方法(注意:是方法)不能遷移。于是,老師只能碰到一個題型講一個題型,耗時多,效果差,極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而策略,它是對方法的`提煉、總結,它能有效的駕馭、統整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教師如果能經常引導學生用好這種策略、反思這種策略、體悟這種策略,才能有效培育基本數學思想。
因此,現在我們回來開頭的問題,對于剛接觸策略的學生或老師來說,出現這樣的問題是正常的。但在教學處理時,千萬不能退,千萬不能舍棄策略,而去教方法。
問題二:解決問題的策略究竟教什么?是偏重于解決問題?還是偏重于策略?
前幾年,應該說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爭論比較多。但目前來看,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應該是比較明確的?——“兩條腿走路”,既要解決問題,又要培養策略。講解決問題是為了應試,是策略是為了數學思想的發展。
所以,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以具體問題的解決為依托,把它作為載體,把它作為一種手段,我們的目光應該盯在策略上面,在具體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培養策略意識。
關鍵詞:掌握方法感悟策略
問題三:怎樣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
目前,學術界比較統一的認識是,策略是教不出來的。為什么?我們比較策略和方法這兩個概念。在系統論上來看,方法是下位的,策略是上位的,再往上是數學思想。方法是外化的,是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分析演示得以傳遞。老師掌握了三種方法,告訴學生,那學生也就掌握了三種方法。但策略這種東西是內在的,顯不出來,哪怕老師有一百種策略,也沒有辦法直接告訴學生,策略只能從學生的內心深處漸漸萌發起來。那么,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還要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呢?因為,策略雖然不能通過直接言傳身教獲得,卻可以在大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不斷反思,不斷比較,不斷提煉而形成。有幾個問題,應該是教師教學時經常掛嘴邊的:“為什么要用策略?”“用了策略有什么好處?”“我們是怎么來用這種策略的?”不是說每做一題都要這么問,而是要經常問,促進學生感悟、體驗策略的好處。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隨著經驗的積累,當學生把什么都忘了的時候(具體的題目、具體的解題方法),剩下來的就是策略,再進一步就是數學思想。
【《解決問題的策略列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魏皇帝列表01-17
《天鵝的故事》教學實錄+教學反思?05-05
《生命的壯歌》教學札記+教學反思?03-20
語文泉水的教學反思04-0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14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0-05
語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7-05
語文霧凇的教學反思06-28
語文翠鳥的教學反思06-28
《天馬》語文的教學反思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