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1
本課教學內容分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大部分,加之本節課涉及到的人物較多,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整合為:戰爭篇、鼎立篇、人物篇三部分。
在戰爭篇中首先讓學生結合探究自主學習,然后通過兩次戰爭表格來檢測學生預學效果,通過曹操在兩次戰爭中的不同結果,引導學生談論、分析曹操勝敗的原因,并談出自己的感悟,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鼎立篇中學生自主學習后,各小組三名同學合作完成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示意圖,并讓一、三、五組同學分別代表魏、蜀、吳三國,由一名同學代表本組闡述本國經濟。
在人物篇中我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通過展示諸葛亮城圖片,讓學生聆聽諸葛亮事跡,關于曹操,我通過真假曹操的辯論,讓學生進一步學會人物的評價。總之,在本節課中學生積極投入,思維活躍,效果較好,但是學生討論、分析問題的深度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2
《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內容多,范圍廣,如果面面俱到,重點就不會突出。所以,我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諸葛亮治蜀”這個問題放到了下一節課;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充滿矛盾、歷史上有爭議的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難點是如何正確評價曹操。本課涉及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兩次戰役都與曹操有關,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同時也是教會學生分析戰爭勝負因素的極好例子。學生對有關戰爭題材的內容,特別是戰例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分析戰爭成敗的因素上,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要引導學生對戰爭勝負因素的分析,重要的前提是學生要讀懂課文,掌握更多的材料。引入新課之后,我要求學生閱讀第一個問題“官渡之戰”的內容,并提出從背景、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經過、結果等方面去把握官渡之戰,將此內容進行了板書。并特別要求學生把課本小字的內容也認真閱讀。在七·三班上課時,我直接要學生講一講戰爭的背景,也就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戰爭?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來看,學生對戰爭背景的理解還比較有難度;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不夠簡潔或不得要領。看到這樣的狀況,我在七·二班的教學中,改變了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學生在看書以后,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
(1)東漢末年,黃河流域的軍閥主要有哪兩個?誰的勢力更為強大?為什么?
(2)曹操為發展自己的勢力在政治和經濟上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
(3)官渡之戰是誰發動的?目的是什么?當學生弄清楚這三個問題后,就解決了官渡之戰的背景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曹操戰勝袁紹的因素。
然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如此意想不到的結果?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學生代表積極發言。學生們說到了這些原因:袁紹驕傲輕敵,不采納謀士的建議,導致謀士棄他而去;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占有優勢;招募流民墾荒,組織兵士耕田,經濟實力增強;重視人才,善于用人,采納謀士策略,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學生發言后,我及時進行總結,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有:雙方實力的對比;指揮者的素質;民心的向背;戰略戰術;戰爭的性質等等。在分析這些原因時,可將雙方進行對比。戰爭勝負不是僅取決于人多糧多,軍事的裝備和軍事的技術,更重要的是綜合實力的對比,包括政治、經濟、人心、謀略等。這樣,學生便能夠深刻了解、認識曹操了。
有了這個鋪墊,同學們在學習第二個問題“赤壁之戰”中就顯得輕松自如,比較容易,課堂氣氛更活躍了。我們只用了較少的時間,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分析兩次戰爭中曹操的一成一敗、一得一失中充分認識和了解了曹操,為正確評價曹操奠定基礎;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我覺得不再是教給學生多少歷史知識,而是能否激發起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學生能否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因為興趣和能力,要比知識本身重要的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教會學生閱讀課文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課文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學習歷史的關鍵一步。
新教材提供給我很多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我在教學實踐中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的轉變是基于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如何理解當今的歷史教學。我深知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我會繼續努力,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3
一、反思教材處理
對本課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比較準確。對教學內容的次序進行了調整,先整體感知“兩次戰役”和“三國鼎立”的基本史實,再分析“勝負”、“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二、反思教學設計
1、引入:
以腦筋急轉彎“世界上誰跑得最快?”為話題引出曹操,再用曹操詩歌《龜雖壽》中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拋出問題“曹操壯心是什么,實現了嗎”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導入新課。
2、新課教學:
第一環節“穿越時空,走進三國”用時15分鐘,以我看我聽的方式去經歷、去講述、去想象了解基本史實,包括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局面、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形成,解決“是什么”的問題。
第二環節“讀史明鑒,問道三國”用時15分鐘,學生以探究的方式,解決本課難點:兩次著名戰役失敗、勝利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解決“為什么”的問題。
第三環節“赤壁懷古,評說三國”用時10分鐘,將歷史故事、歷史人的評價、諺語等以游戲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鞏固,達到學科的整合,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3、新課結束,以課堂小結的方式結束新課,用時2分鐘。小結采用歸類法【①種局面②大戰役③分天下④個人物⑤個時間】便于學生記憶。最后回到課前引入的問題“曹操統一全國的壯心最終未能實現”結束新課。
三、 反思課堂效果
首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腦筋急轉彎的形式引入新課,不但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而且注重了學科知識綜合。尤其是穿越時空前,老師問“今年是何年?”,“20xx年”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非常遺憾,穿越失敗!”。當老師再次讓問“今年是何年?”,學生回答:公元200年時,老師恭喜學生穿越成功。隨即點擊,進入伴有圖片和音樂的“三國鼎立”畫面。在輕松愉悅的話語中,將學生帶進歷史情境。
其次,課堂呈現出一種開放性。在教師的引導中,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將自己穿越時空的所見、所聞表達出來。比如有學生談到:她先來到袁營里,聽到了袁紹與許攸的對話,再來到曹營里聽到了曹操與許攸的對話,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對話情景再現給大家。學生的參與面較廣,特別注意對學困生的關注。當看到小孟同學簡單的問題都無法回答上時,教者沒有放棄,而是鼓勵和幫助她,直到回答對后,才叫其他的同學,這樣做雖是耽誤了不少時間,但當看到小孟同學微笑坐下的時候,我覺得很值。再者,在第三環節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效果很好。
第三,采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能動作用,課堂上教師的作用是激趣、引導、糾錯、激勵,為學生的人生服務。教學中,注重對歷史事實的了解,對歷史人物客觀的評價。注重學科知識的整合、和諧課堂氛圍的營造。
最后,本課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師在對基本史實的引導、講解時還不夠得心應手,這個主要體現在第一環節。二是擔心教學時間緊張,對個別問題的引導不夠充分,在不得已中,只好自己托盤而出,這個集中體現在引導學生談曹操“一勝一敗”給我們的經驗教訓時。三是與講解的同步性不夠。最后,客觀上多數學生的語文基礎的確很差,表現在閱讀能力和獲取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弱,表達能力差。一段簡單的文字都無法正確的朗讀。一些基本史實如時間、地點、人物等信息,都無法從書中獲取,課堂上出現“啟而不發”的現象。無形中影響到教學教學的進度,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做更多的思考,為了進度有時不得不見好就收。
《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4
《三國鼎立》是人民教育出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十八課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兩次重要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因此我把這兩個問題確立為本課的重點。
因為考慮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比較熟悉,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說出一二個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語,學生學起來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力度會比較大,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特點。
我把教學目標定為:①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②通過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著重要歷史作用。通過對曹操等歷史人物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授課時,我遵循的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原則,設計了講故事、小組討論、分組比賽復述故事。上完課之后,我體會到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1)由于時間比較緊,備課不夠充分,因此對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沒有進行進行太多的展開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于《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引導學生多講,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力度,調動學生的氣氛。(2)在學生討論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更深入些。(3)最后在課堂小結時,不應該幫學生歸納,而應該讓學生作一個總結性歸納,讓他們談談通過學習這一課,可以學到什么,有何啟發,以進一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了很多我關于教學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新課標的認識的不足,以后我肯定會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學,爭取進步,彌補不足。反思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了進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
《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5
因為考慮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比較熟悉,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說出一二個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語,學生學起來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力度會比較大,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特點。授課時,我遵循的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原則,設計了講故事、小組討論、分組比賽復述故事。上完課之后,我體會到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
(1)由于時間比較緊,備課不夠充分,因此對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沒有進行進行太多的展開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于《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引導學生多講,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力度,調動學生的氣氛。
(2)在學生討論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更深入些。
(3)最后在課堂小結時,不應該幫學生歸納,而應該讓學生作一個總結性歸納,讓他們談談通過學習這一課,可以學到什么,有何啟發,以進一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了很多我關于教學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新課標的認識的不足,以后我肯定會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學,爭取進步,彌補不足。反思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了進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
【《三國鼎立》七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狼》教學反思?06-09
七年級上冊《春》教學反思05-29
七年級語文上冊《秋天》教學反思05-28
七年級語文《丑小鴨》教學反思07-30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7-23
七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06-07
七年級語文《往事依依》教學反思06-17
七年級上冊《秋頌》教學反思05-29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1
七年級語文《化石吟》教學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