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角色轉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角色轉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角色轉變教學反思1
上學期在學習氣溫變化一節時,我所教的初二(4)班的課,一位同學突然舉手問:"老師,您說海拔越高,氣溫就會越低,可我想,喜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應該比別的地方離太陽更近,氣溫怎么會低呢?"氣候一章剛剛上完,這個學生及時提出疑問,說明他上課時認真聽、認真學,也認真想了,確實,這個問題在書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解答了這個問題,并當眾表揚他愛動腦筋,敢于提問。
這件事提醒了我,書本沒有講到的知識,可能有的學生會去想,也可能有的學生心存疑問,苦苦思索又覺得與書本無關,就放棄了,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很快在別的班級上課時舉出這個事例,并鼓勵同學們大膽質疑。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
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所以在以后的地理課上,學生都非常愛思考,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教師角色轉變教學反思2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為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如:每節課的開始,我總是對學生說:"這節課,讓我們來共同研究,一起探討有關……的問題。"我覺得過去經常講這節課學習或今天上第幾章……,總還有點居高臨下,我教你們跟我學的味。上課期間,適當允許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講出思想的火花;課堂提問經常問"你說呢?""你認為呢?""你的觀點呢?""你的看法呢?""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再想想看?"等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也經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會動腦筋!"等語氣來及時贊揚鼓勵。
這樣做,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這樣就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教師角色轉變教學反思3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教學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等都要發生很大的轉變。作為年輕教師的我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并要不斷調試好自己的狀態以適應改革的大潮。
一、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
教師一直被認為是知識的傳授者,“傳道、授業、解惑”被認為是教師的天職。但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應該充當的是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的書櫥,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于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
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過程。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僅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而且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教師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作為學生學習指導者的教師應幫助學習制訂適當的學習目標,并
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新課程還強調教師應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當教師以知識傳授為重點時,他們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識、技能,將其有組織地呈現出來,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再現由教師傳授的知識,回答教材中的問題。而在探究性課程中,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營造支持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扭轉;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二、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課程一直是統一內容、統一考試、統一教材教參、統一標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地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
這使得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創造力的發揮。新課程鼓勵教師搞科研、搞創新,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三級課程的實施意味著原來屬于國家課程開發的權利部分地下放給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新課程還使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隨著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余地加大。這些都意味著課堂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
三、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
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堡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此次課程改革,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由于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門學科和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
四、傳統教學方式轉向現代教學方式
21世紀是信息社會,信息社會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有賴于教育的信息化。教材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教材立體化,就是說今天的教材早已不限于課桌上的紙介質的書,而是要以文字教材為主體,音像教材和電子教材為兩翼,并向網絡教材發展。文字材料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擔教材的所有功能,多媒體、立體化的教材更生動、更形象、更活潑,便于教師指導,有得學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對培養創新精神和發展實踐能力大有裨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指出“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從觀念、思想、理論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變革。它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隨著信息網絡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將學生培養成“信息化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關于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現就是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教師必須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多媒體,將教學軟件、網絡等信息技術運用在教學中,教師還要能正確地指導學生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檢索信息獲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日益在學校領域的應用,給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變革。而教學方式變革可能是這個時代教育將要發生的變化中最突出的特征。
五、由面向全體學生轉為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相結合
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教師面對是既有共同的身心特點,又有不同的遺傳素質、家庭環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發展又處在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中的學生。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向他們提出統一的要求,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取多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新教材改革的趨勢之一就是教材的個性化趨勢。教材的個性問題實際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問題。新的教育觀念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課程既要體現共同性,也要體現差異性。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應該注意到,實施個性化的課程和教學的條件正在逐漸形成。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在學校中應用范圍的日益擴大,給課程個性化和教學過程的因材施教帶來了新的機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體教育網絡中的教學,可以將個別化教學與整體性教學結合起來。課程個性化的時代內涵就是要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能和機遇,為各種不同特色的學校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開發和提供相適應的課程和教材,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
【教師角色轉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1-04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反思06-29
《橋》語文教師教學反思06-08
初中教師語文教學反思01-04
成長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07-09
小學語文教師課后教學反思07-05
學期語文教師教學隨筆反思08-26
關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07-14
《祁黃羊》語文教師教學后反思06-30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總結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