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相當于其它學科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給大家分享信息技術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將上課地點放在機房活動教室,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又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過程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有條不紊理文件”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得課本上移動文件的方法變的簡單。學生們更能在自主探究中找到學習得樂趣。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通過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檔案,并且將文件存入檔案中。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后,從學生建立的檔案中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并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隨著全世界技術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特別是我國的軟件業,更是急需大量的人才,所以程序設計是信息技術學習必不可少的模塊,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雖然只是在高中信息技術必修的第四章用一節的內容來學習《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但是從各兄弟學校的教學反饋,學位水平測試的題目以及各級競賽的要求來看,程序設計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高一信息技術課的教材中增加了程序設計的內容,使得我們的中學生也接觸到了程序設計,這對今后我國軟件業的發展肯定會起一定的作用。我在進行這一章節的教學時,發現學生普遍反映內容比較難,為什么會出現這個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呢,自己分析了一下:一方面程序設計本身枯燥、嚴謹,難以理解,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教師在組織程序設計教學中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由此,我改變了書上的知識結構,內容體系,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他們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
一、重新梳理教材,改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關于程序設計的內容放在了第四章第一節,所占篇幅很長,采用的是VB語言,要求學生掌握程序設計的一般方法,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采用6課時完成,由于課時比較短,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將影響到一部分高中學生升入大學后是否愿意選擇IT方面的專業。所以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對于這一章節的教學,應當仔細、認真鉆研出好的教學方法,在授課模式上避開就技術而教技術的狀況,而采用任務驅動性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實質是使人獲得一種能力,一種選擇、接受、加工、轉換輸出信息的能力。因而在教學上,我們必須解決幾個問題:誰在學、學什么、為什么、怎樣學、學得怎樣。只有在明確了這些要素之后,我們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所以VB的教學我就沒有從算法、對象屬性、畫流程圖等來講解,一開始就讓學生接觸難懂的術語學生會喪失學習的興趣,首先,學生在相關知識完全空白的情況下,很難理解這些概念。其次,學習難度太大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案例的選取要貼近生活,符合認知規律。所以我首先把要學習的VB知識點分成一個模塊,一是認識VB,二是分支結構,三是循環結構,然后對于每一個模塊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結構的案例,通過案例的分析實施完成,達到知識結構的完善。案例的設計有梯度,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課堂反應力動態增加或減少知識點,讓學生跟上教師的上課節奏。引導學生在案例練習的過程中,總結歸納所學知識,思考的程度逐漸加深,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熟練掌握VB程序設計的方法。
二、案例選取從實際生活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程序設計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特別是程序設計中的算法,老師在教學中應巧用生活中的實例,把枯燥的變成有趣的、把難的變成簡單的、把不易說明變為一點即通的,這才是教學的藝術。
剛接觸程序設計的高中生,對程序設計充滿了好奇,而VB中概念多,語法又枯燥難記,單純理論學習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好案例,以一個個鮮活的具體實例為切入點,在每個例子中適時、適量滲透一些相關的概念和知識,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地、很自然地去體會對象、屬性、方法、事件等概念,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語法的應用。
在學習“文本框”的時候,利用學生到銀行取錢的經驗,設計了一個“密碼校驗”程序,在文本框中輸入密碼,3次輸入錯誤,將退出程序。這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事情,學生學習起來既直觀又易理解。通過這個案例的學習,將文本框的Password屬性由抽象的概念變為形象的應用,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很快就掌握了它的用法。再如,設計兩數交換程序時,學生無法理解需要引進一個變量,可以引入平時生活中的實例:現有一瓶醋和一瓶醬油,如何使得兩個瓶內的液體互換?學生容易想到借助于第三個空瓶子即是該代碼中的臨時變量z(即第三變量),通過以上的生活實例的形象比喻,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記憶這個知識點,從而提高了學習興趣。
三、案例與數學內容結合,克服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要想培養學生的興趣,我覺得關鍵要消除學生們對程序設計的畏難心理。這實際上涉及到了中學生信息素養中的一個要求。要求中說到“一個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人應該具有使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態度”。程序設計語言要求邏輯思維能力強,特別是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面,算法和數學的關系比較緊密。數學是每個人從小就接觸、最熟悉的學科之一,而程序設計語言往往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數學問題。所以案例的選取上我主要通過學生學習過的數學知識作為切入點,這樣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就不會感覺乏味。
例如:在學習到分支結構時,應用了常見的一個數學問題——“求三角形的面積”,過去,學生基本上用“底×高/2”來計算,如果只告訴三邊長,就無從下手了。用VB來解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利用海倫公式sqr(q*(q—a)*(q—b)*(q—c))((其中q是半周長),配合IF語句的判斷,很快就能求出任意三角形的面積。還有很多數學問題,雞兔同籠“回文數”等都可以用VB程序很快的求解出來。通過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學生不僅熟悉了語法結構,還覺得比他們害怕數學簡單多了,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總而言之,教學講究方法,但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序設計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編程基礎知識,培養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該目標要求,關于VB程序設計應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實現程序設計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擔任小學四年級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四年級教授的是計算機入門知識,。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學習特點,我現將本學期以來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一、打好扎實基礎,養成良好習慣
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本學期剛開始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大部分學生接觸過電腦但沒有系統的學習)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覺得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開展教學工作。
對于剛開始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說,他們一般都有較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但較迷茫,不知從何處學習。此時,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計算機的發明、發展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紹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用我們人身體的各個部分來類比計算機的組成部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原理。接下來,我用玩游戲的方式介入鍵盤的操作知識的講授。對于剛學習計算機的學生來說,練習鍵盤本來是一件單調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我選擇了金山打字通軟件,該軟件里面有打字練習游戲。從此入手,學習變得輕松有趣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鍵盤操作。
二、合作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樂趣
四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學期的幻燈片制作課程教學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題制作項目。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主題制作項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圖片、聲音、動畫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創意設計,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題項目。在此過程中,我主要是講解關鍵的制作技術,同時輔助各小組,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根據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學生基本上能制作圖文并茂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掌握各種幻燈片制作技術,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協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精神。當然,項目完成的質量還不算太高,諸如創意設計還有待提高,我相信經過進一步努力學習,學生會有長足的進步。
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如何進一步組織好學生、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我長期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將一如既往的扎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標準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么課,并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么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里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松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松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后,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
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松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盡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么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輕松、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潛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構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取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簡單的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用心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我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理解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制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透過布置一個任務(制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了然了。至于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光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透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制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后,從學生制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我介紹演示,然后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并透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到達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4-18
《天鵝的故事》教學實錄+教學反思?05-05
《生命的壯歌》教學札記+教學反思?03-20
語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7-05
語文霧凇的教學反思06-28
語文翠鳥的教學反思06-28
《天馬》語文的教學反思06-08
語文泉水的教學反思04-0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14
語文荷花的教學反思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