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上學生為什么啟而不發教學反思
在日前舉行的威海市品德與社會優質課中,我借用外校學生執教了一節《電視里看世界》。在區里上這節課時,孩子們表現很精彩,因而我對上好這節課充滿了信心。很遺憾的是,這次卻事與愿違——
課堂進行的第一個環節是“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么?”竟然只有4個學生猶豫地舉起了手!當我接著追問“為什么”之后,兩只舉起的手又放下了,頓時我的心沉了下去,叫了其中一個學生回答,他說喜歡《動物世界》。便沒有了下文。我追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因為能看到很多不同的動物。”單薄的話語,流露出的是不自信。更為糟糕的是,這種不自信在全班傳染,我也有些懵了!腦子里空空如也,竟不知該如何評價。我只有按照自己的設計一步步死拖硬拽,直到把課上完。冷靜之后,感慨頗多。
1、主觀臆斷,師生思維鬧撞車
對于課堂預設,其實我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沒有想到在教師看似簡單的問題,學生理解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課堂提問的環節,我如果能將大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小問題的思考并逐一解決,就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實施啟發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智力。課堂上只有巧設提問,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主賓錯位,師生情感難共鳴
如果我課前稍加留心,就應該意識到鄉村學生的學習經歷、家庭教育經歷與城區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這些孩子可能缺乏在公眾場合鍛煉和表現的機會,一旦讓他們置身于陌生的課堂,面對這么多聽課的老師,以及由一個全然陌生的老師來上一節陌生的課,他們膽怯的心理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在心理上他們需要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在情感上需要跟老師在磨合中達成相互的默契。這時候他們最需要老師貼心的安慰、由衷的鼓勵。可是課堂上,面對學生的拘束、冷淡,我心急火燎地等,神態間甚至流露出報怨的意思,敏感的學生當然能意識到,他們更加膽怯畏縮,與老師的情感很難共鳴,發言就更不積極了。山不過來,我就過來。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要學會適應學生,而不能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讓每一個學生去適應自己。
3、唯我獨尊,教師上演獨角戲。
課堂上的學生早已習慣了原來教師的教學方式,可能對我的教學思路一時難以適應。備課的環節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如果我事先了解一下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維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獲得對知識的重新建構,我想他們一定會在建構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我也沒有理由將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生吞活剝地搬進新的課堂、把原來的'經驗直接完全移植到另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中。同樣的教案,面對不同的學生,不一定都能上得同樣精彩。課堂教學應該“因班級制宜”,突出教師和學生的特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彰顯師生的個性和優勢,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個人意義上的成功。
新課改以來,天天喊著“走近學生,適應學生,以學生為本”,再回想這節課時,我想我并沒有真正地把這一教學理論落實在課堂上,因此就不能做到以“無招”代替“有招”,忘記昔日課堂上的“輝煌”和既定的教學步驟,應該通過學生的細節表現,捕捉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從而去引導學生“跳一跳,夠得著桃子”。
其實,公開課上,學生羞于開口是正常的,他們都有畏懼、怕生的心理。但是,這正是給教師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是隨學生的沉默而消沉?還是臨變不驚,用自己的機智幽默激情活力帶動著學生從死板走向活躍,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一個“發展”“成長”的過程?學生開課時的沉默,也是對教師提出了挑戰,也給了教師一個契機。真金不怕火煉,我迫切希望再有一次公開課的機會,再給我一批不發言的學生,我愿意和他們一起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公開課上學生為什么啟而不發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課上師生互動的教學反思07-22
語文課上我的學生睡著了教學反思范文07-13
大學生應該為什么而奮斗01-01
《鄭成功》公開課教學反思06-26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學反思匯編04-10
《母狼的智慧》公開課教學反思06-02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學反思?三篇04-15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04-12
語文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04-11
語文公開課《愛之鏈》教學反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