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掌聲》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掌聲》的教學反思1
聽了我們學校樸老師上的《掌聲》這一課,受益良多。總體來說,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掌聲》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的故事。
整節課,樸老師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式,采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后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課堂上能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究重點詞句,使學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在領會課文中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時,樸老師關注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用換位思考的一些問題積極引導學生用情去體驗、用情去感悟,以情激情、情情相激,力求使課堂充滿人文性和生命力。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在這掌聲中對小英說些什么呢?”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這些發現、發掘的過程,都注重觸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情感的升華。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如果樸老師能在時間上再把握好一些,再少講一點,我想這節課會更加錦上添花!
《掌聲》的教學反思2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扎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掌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在環節設計上,我采用倒敘的手法,從掌聲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帶領學生走進小英子的生活,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不同表現,在對比學習中體會英子由自卑、文靜、憂郁轉變為活潑、開朗、自信的孩子。然后引領學生尋找英子變化的原因——掌聲,進而去感受兩次掌聲的含義。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猶豫、緊張和害怕,從而感受掌聲帶給英子的鼓勵。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后展開,揣摩英子心情、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并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
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掌聲會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說……”等問題誘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融“我”入境,于“身臨其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升華了思想認識,學生所體驗到的遠遠超出了課本上局限的內容。不僅如此,這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極強,便于學生敞開心扉,宣泄情感,從而驅動了他們一顆顆靈動的心,激發了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語言文字體驗中也得到了浸潤、感染和豐富。
這節課中,學生能跟著教師創設的情境,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透徹,對于掌聲的含義理解比較到位。總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用一切情感因素,方能開啟學生的情感閘門,活躍其情感因子,才能使語言與情感共生,文心與人心交融。也惟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涌動著真情,充溢著美感,煥發著生命活力。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征。在教學本課過程中,我采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拓展延伸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朗讀一首關于掌聲的小詩,并聯系實際說一說,你得到過什么掌聲?你愿意把掌聲送給誰?不但烘托了課堂氣氛,而且情感目標也在意味深長的朗讀中得到了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
有點遺憾的是,雖然我安排的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自由讀、指名讀、合作讀等。不過總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總之,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個性獨特的自我。
《掌聲》的教學反思3
《掌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贊美同學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情節感人,描寫細致。那么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情境談話,拉近人文
我先以貼近學生生活的小故事為話題引入課文的學習,激起學生學習情趣,縮小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二、加強朗讀教學,放手學生自讀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多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感情體驗,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描寫的句子,體會人物心理變化過程,同時,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重視學生情感體驗,讓其融入文章角色。
在理解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過程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英的同學,自己會怎樣做,這樣他們理解起來就容易獲得一種真切的感受了。而且,當時也收到了這樣的效果。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到“小英有哪些變化?”時,我有目的地滲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升華文本內函
在理解好課文后,我要求學生說說自己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獲得別人的掌聲或把掌聲獻給別人的故事。這樣,無疑升華了課文的內函: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又要不惜奉獻自己的“掌聲”。
《掌聲》的教學反思4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扎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本課文字淺顯,與學生的生活很貼近,在教學時就要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英子的情感變化,感悟“掌聲”的內涵。為此,我在教學中緊緊扣住文本的語言,讓學生在文字和情感里走了一個來回。在學習英子走上講臺前的內容時,我著重引導學生關注、品讀英子的行為,通過抓住英子的動作,讓學生在反復閱讀和揣摩中繼而抓住了“默默地”、“立刻”、“慢吞吞地”,來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深層次的體會到英子當時痛苦、矛盾、猶豫、很不自信的心理狀態。通過想象體驗,學生對英子的這種畏縮、自卑的形象產生了共鳴,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學生的課文讀得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采用多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
《掌聲》的教學反思5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殘疾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關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整篇課文雖然語言樸實無華,卻洋溢著濃濃的真情。
“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關愛。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怎樣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過程及其原因,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這兩節課的定位不是很高,就是普通的常態課,但是要在60多位老師面前上好常態課,就不那么簡單了。反思這兩節課,問題很多,但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才讓我收獲更多。
一、在課堂節奏的把握上,第一課時好于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中10分鐘自讀課文,20分鐘指導朗讀,10分鐘鞏固生字詞,課堂指導寫字。時間安排比較合理。第二課時在備課時就沒有分配好時間,之前預想時間是不夠用的,所以第二課時剛開始就急于完成預設的幾個環節,老師講的太多,讓學生關注文本太少,朗讀太少,體會不深,老師又急于說出感悟,導致課堂節奏前緊后松。
收獲:備課時一定預設課堂環節的大概時間,同時,還要根據課堂反饋做出及時調整。
二、在指導朗讀方面,第一課時多一些,方式多樣,以前會認為朗讀的方式越多越好,現在反觀課堂,并非如此。朗讀,保底也是重點就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適當的有感情的朗讀,他想怎么讀都可以,朗讀,是個性化的朗讀,讀出自己的感情,而非老師強加給學生必須帶著XX感情來讀。
收獲:朗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播,把閱讀教學簡單化,從繁瑣的閱讀牽引中解放出來。
三、語文教材的內容,盡可能在課堂完成,不要占用學生課外時間。語文要想有成效(語文素養提高,考試成績不落后),必須兩條路走路,一是課堂:追求高效率的課堂;二是課外閱讀,抓好課外閱讀等語文實踐活動。不讓學生預習,把所有教學任務放在課堂中完成,這是第一次嘗試,效果還不錯。第二課時中的課外閱讀拓展,以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一種新的探索。
收獲:語文素養的提升不能只依靠教材,更多的是靠課外閱讀的積累和閱讀興趣的培養。
四、課堂評價不容忽視。評價的目的,不是評優劣,而是促進發展與提高;優點:激發自信,不足:明確改進方向。要允許學生出錯,并及時給予鼓勵。這一點正是我的弱項。在平時課堂訓練中,學生習慣性地指出朗讀時出現的問題,只強調了知識性,忽視了人文性。
收獲:要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寬容的課堂輿論導向,鼓勵為主,批評為輔,重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掌聲》的教學反思6
文章題目是作者反復斟酌才定下來的,或點明中心,或概括全文內容,下面的千言萬語往往從上面的課題就可見端倪。因此,第一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題的作用。對于很多課文來說,抓住了文題也主抓住了課文的中心內容。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很有意思。首先,“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是個無主句,我們可以提問“誰”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文中的“她”指的是誰?為什么要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把這些內容串聯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這篇課文很長,作者洋洋灑灑地寫了幾千字,但是通過對課題的補充、深入、探尋,就能把其主要內容提煉出來,可見文題不是文章的裝飾,而是經過作者潛心推敲才確定下來的。因此,在第一課時入課伊始,我就帶領著學生進行審題,從審題這一環節,訓練他們概括主要內容;并且向他們滲透一種從題目入手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文題不僅是對文章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同時它還喻示著文章的中心。我們都知道本篇文章通過記敘中國姑娘孫晉芳的故事,贊揚了她那種艱苦奮斗,心胸開闊,團結同伴的精神。但是,體育精神是不分性別、不分國界、不分項目的,在我們身邊也有著許許多多像孫晉芳這樣的人和事。因此,在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將學生的思路引向體育精神――如果現在讓你說體育是什么,你會怎么說呢?學生有的說是艱苦奮斗,有的說是艱苦努力,有的說是團結……我一一肯定,進而讓學生聯想像孫晉芳這樣的人還有多少呢?學生說還有很多。我再讓學生回讀課題,追問:這時你覺得題目中的“她”指的是誰?學生一下子就理解到,這個“她”是一切團結伙伴,努力拼搏的人的代表。
題目作為文章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因此要讓學生反復揣摩,才能咂摸出點門道來。
《掌聲》的教學反思7
《掌聲》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英子,由于不愿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上學時總是最早來,最后走,盡量不讓自己的殘疾表現在大家面前,內心充滿了自卑感。新來的老師不了解情況,請她到講臺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終于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后,她寫信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文章選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入殘疾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弱勢群體是這節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我上課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在字里行間的研讀揣摩中,來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人,并通過情感評價和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抓住兩次寫掌聲響起的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解讀,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鋪開,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后延伸,揣摩英子在掌聲前后心情、性格等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了,掌聲對學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卻帶給英子心靈以極大的震撼,掌聲的響起,時機不同,效果卻是更進了一步,以至于改變了英子的一生。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不能歧視任何人。
抓住兩次掌聲同,進行重點研讀揣摩是本節語文課的一大特征。我先讓學生進行修改化的閱讀,采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反復讀書,教師示范讀等多種方式,通過情境的呈現與評價,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后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拓展延伸發展環節中,讓學生替英子把信寫完整,或給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標得到了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這節課,學生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當然在教學中,我雖然細細研讀了文本和課標,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了多種預見,但是,對個別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卻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掌聲》的教學反思8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于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后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系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掌聲》的教學反思9
《掌聲》這篇課文非常感人,講的是一位因小兒麻痹癥,而腿腳落下殘疾的小女孩英子,開始的時候很自卑、憂郁,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使她變得開朗、活潑,自信地面對生活。課文主要是圍繞英子的心理變化為主線,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老師主動設計的產物。情境是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開始我就請同學上臺表演,以掌聲引入課文。第2至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首先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英子自卑的句子,他們很快就能找出來了,當同學們說到“默默地”“猶豫”、“慢吞吞”時,我就創設情境,撫摸其中一個同學的頭問:“英子,你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呀?”“你為什么低頭?”“你為什么猶豫了?你在想什么呀?”使學生走入文本,體會當時英子的心理。當同學們給予英子掌聲時,我又創設情境“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現在你想用掌聲告訴英子什么?”此時孩子們有的說:“英子勇敢點,你可以的。”有的說:“英子,別怕,我們會和你在一起的,加油!”……當英子講完故事時,同學們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時我又創設情境:“此時此刻,你想用掌聲告訴英子什么?”這時同學們都紛紛舉手回答“英子,好樣的!”“英子,你講的故事真好聽。”“英子,你看,你是可以的,只要你自信一點,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到的。”此時的英子太激動了,英子你想對大家說什么?……這樣一來,學生如身臨其境,進行推測、想象,探索英子情感變化的軌跡,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升華了思想認識,學生所體驗到的遠遠超出了課本上局限的內容,使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語言文字體驗中也得到了浸潤、感染和豐富。
二、讀中感悟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
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我在講英子在掌聲之前的性格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反映英子性格特點的句子,然后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方式:小組讀、男女讀、個人讀、自由讀、比賽讀等,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如“默默地、猶豫、慢吞吞”等,在讀中體會到當時的英子是個多么自卑、憂郁的孩子。接著在講英子變化之后也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方式,讓學生感受掌聲前后的英子的變化。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融入文本之中,領悟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也讓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課文內容。
三、拓展延伸,升華感情
本文其中的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尊重、鼓勵。既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所以我就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小組討論:你想把掌聲送給誰?這時同學們的思維就可以擴散開了,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說要把掌聲送給汶川地震中受到影響的人們,讓他們知道我們會一直支持他們,會幫助他們重建家園,有的同學說要把掌聲送給警察叔叔,因為警察叔叔為了保護人們,也很辛苦,有的同學說要把掌聲送給爸爸、媽媽,因為父母生養了他們,沒有父母就沒有他們……接著就根據同學的回答進行小結,然后讓學生配樂朗讀詩歌《掌聲》,在音樂聲中讓同學們閉上眼睛,再想想身邊的人和事,最想把掌聲送給誰,這樣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使情感得到升華。
教學建議:老師的語言一定要精練準確。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
《掌聲》的教學反思10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扎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掌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整堂課,我設計了激趣導入、新授、拓展延伸、總結點題四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英子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心理。當講到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臺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我又問那位女同學:“英子,聽到這么熱烈的掌聲,你想說什么嗎?”她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就這樣,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
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 語言一定要精練準確
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
2、關鍵詞要教扎實。
詞語在三年級的《新課標》中還是被列為教學的重點。因為這些關鍵詞語,不僅是文章的靈魂,還是課堂的紐帶。用他們串起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只有教實關鍵詞,學生才能讀好,才能真正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對話。后來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出示了8個課文里要求聽寫的詞語,在學生讀完之后,讓他們選擇幾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目的是既檢查學生詞語掌握的情況,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進行整體把握,溫故而知新,便于新課的教學。
3、訓練點一定要集中。
在本課中我想體現的是:通過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而下面這三個句子都是描寫英子在掌聲前的樣子,每句中都有表示動作的詞。
句子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句子二:“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腳腿落〔lào〕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句子二僅講講“落〔lào〕下”這個詞,就略講了
句子三: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句子四: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這三處描寫我抓了,也訓練了比如,有的是通過練習說,有時的是換位思考,有的是通過采訪。但是還是沒有抓到實處,學生沒有靜下心來讀書,很多時候學生只是為了回答我的問題,沒有能做到,平等中的首席,平等地對話。
【《掌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掌聲的教學反思07-05
《掌聲》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反思06-26
小學語文《掌聲》的教學設計06-11
語文第二課時《掌聲》教學反思07-12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06-01
小學三年級語文的《掌聲》教學反思范文07-16
有關三年級語文《掌聲》教學反思范文11-10
關于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的教學反思07-16
父親的掌聲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