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我做主》的教學反思
今天第一次嘗試了口語交際課,上完了,很輕松,但同時也很遺憾……
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要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培養。這堂課是以《我的名字我做主》為平臺,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訓練,希望他們通過這樣一個載體,知道在交際的過程中應該怎樣說,怎樣聽!課后聽了老師們的點評,再回過頭看看自己整堂課,感慨很多。其中有很多不足之處。
目標的達成不夠。由于以前從沒有嘗試過一節真正的口語交際,有的也只是隨意的讓學生說說,沒有明確要求。所以對孩子們這一版塊的情況了解不夠,只是用課程標準上的目標來套。設定了:
1.交流時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態度自然大方。規范學生語言,培養學生
良好的語言態度和語言習慣。
2.能清楚明白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認真傾聽,聽清楚,記明白,邊聽邊想,說出自己的意見。
4.認識自我,喜歡自己的名字。
由于忽略了學生們的基礎,沒有量身定制適合他們的目標,所以最后并有預設的那么好。例如:在第一環節“報名游戲”中,我原本是希望通孩子們能清楚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姓名。可是在要求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加快速度,加快速度,對于目標“吐字清楚、聲音洪亮”只是在口頭上提及。所以最終只是一部分學生達到了,很多還都是急急忙忙的打大機關槍一樣,有速度沒有效果。那么這個時侯老師就應該及時捕捉信息,出現問題及時打斷,馬上回扣板書上寫的目標。這樣不斷的滲透,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說話時應該怎么說。目標也才能一步步達成。
情感的滲透不夠。雖然課前我讓孩子們回家調查,、咨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自己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有什么特別的意義。但是只是停留在筆頭上的交流,并沒有拿出來指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自己的名字。所以在第二環節“說說我的名字”時,學生更多的是個性化的表達,只是單方面的思考自己的感受。并沒有過多的考慮父母在起名字時的想法……所以,學生的發言相對膚淺了一些,對自己的名字認識不夠。
雖然問題很多,但還是有可喜的地方:
由于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的語言活動。其核心是“交際”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它是一個聽方和說方的互動過程。不是聽和說簡單的相加。應該讓雙方處于動態的過程中。在聽了第一節課娟娟的課時,校長也說了老師更過的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己說,老師不要牽制著學生。所以在學生反饋新名字的時候,我創設了一定的交際情境。比如:第一個交流的學生鄧強。他站在講臺上是這樣說的“我的名字叫鄧強,我給自己起的名字叫—杜白,因為杜是甫和李白都是大詩人,我希望自己像他們一樣寫出很多詩文。”當鄧強說完我沒有及時的打總結,而是轉問其他的孩子,認為他說的'怎么樣?想給他提提什么意見?此時很多孩子都高高的舉起了手來。劉星語說:“我認為鄧強的聲音很洪亮,但是想給他提一個意見,希望他站直后再說,注意自己的衣服整……”接著馮儀涵又說:“我覺我得鄧強很有理想,我希望他認真學習,能做真正的詩人……”由于把說話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他們有深處交際的氛圍中,所以就有得說。
對于這個題目的本身,我希望孩子們能通過這節課的討論,能明白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著不同的深遠意義……不管是自己起的,還是爸爸媽媽給我們起的,所以希望孩子們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名字,同時也更加喜歡自己的名字。
這節課中,存在著很多遺憾,但是更清晰的認識到一堂真正的口語交際課該怎樣上,在每一個環節中應該怎樣緊扣目標,一步一步達成。同時也發現在掌控課堂時,老師捕捉信息的能力,對學生生成的處理能力需要下功夫。
【《我的名字我做主》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的中考我做主作文04-12
我的初三我做主作文09-03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15篇05-02
我的暑假我做主作文400字04-16
我的青春誰做主臺詞01-21
有關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08-31
人教版《我的舞臺》教學反思12-16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12-09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反思06-19
鄒韜奮《我的母親》教學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