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1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節題為《濟南的冬天》的公開課。上完課,心里總覺得遺憾,因為存在許多不足,為了進一步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特將本節上成功與不足,總結一二。
一、課件制作與展示
自認為課前雖做了充分準備,在上課的過程中才發現,在聽課文朗讀的環節中,由于課件沒打包,導致在展示時,無法播放,后來只好到文件包里單獨播放,雖然是個小失誤,還是說明了心不夠細,技術不過硬。致使教學環節銜接不緊湊,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課堂預設與生成
本安排一節課的內容,結果下課鈴聲響了,教學任務卻還沒有完成。究其原因,在生字詞教學環節用時過多,本計劃2分鐘完成的任務,有由于學生對詞語意思預習不充分,結果花費了5分鐘也沒能完成。最后經過引導雖然學生理解了,但寶貴的時間也流失了。
因此對學情應能夠充分了解,否則會導致對課堂進度預設失誤。致使在教學時在某些環節用時太多,使余下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
三、課堂應變
在導入的環節,我預設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暢談對冬天的感受,本以為學生會討厭冬天,并說出一大堆理由,并把他們可能說的內容放到課件中,結果出乎意料是,都說喜歡,致使在展示課件時出現了我預設的內容,導致場面十分的尷尬,也打亂了我的上課節奏和思緒。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能都遇到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問題,是對教師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如果問題化解得巧妙,不僅能使教師自己迅速擺脫窘境,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得到學生的敬佩;反之則猶如掉進了泥潭,不要說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這實際上是對教師思想、知識、能力,素質以及個性修養的全面考驗。
雖然在整個上課環節中出現一些差錯,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算是差強人意。旨寄希望于下一次能汲取此次教訓,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2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篇的課文,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文章到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與語言美。
課堂朗讀分三步走:
初讀整體感知:通過范讀、齊讀、散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初步了解課文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再讀深入理解:以“我喜歡濟南冬天的,因為”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各抒己見,深切的感受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之美。
三讀品味賞析。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值得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悟、理解、體會、學習。
總結本節課,我認為,在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平時的課堂教學,也缺乏對學生進行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今后在這方面,我還要多下功夫。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3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情”的主要特征,描繪了陽光朗照下的山的溫暖安適,薄雪覆蓋下的山的秀氣美麗的及綠萍浮動下的水的清透空靈的景象,賦予了濟南的山山水水以感情和生命。文章文質兼美,適合朗讀,因此本課設計了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方式,采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感情目標、循序漸進易于實施。從教學流程上來看,用第一課時所學內容及本課將學內容作溫故而知新,導入語言富有詩意和內涵,極具感召力。研讀賞析,問題設計由淺入深。
《濟南的冬天》給我們展示了四幅畫面:三幅山景圖和一幅水景圖。第一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城外遠山圖”;第四幅為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四幅優美的圖畫,再讓我們通過優美的語言的啟示,使優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和語言之美獲得充分的交流,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讓學生欣賞到畫面美,還要品味到語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審美,這才是語文教“美”的意義所在。
在本課教學中,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分析四幅畫面,而是以薄雪覆蓋下的下山圖為例,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己論述學習其他畫面;并設計了三幅山景圖之間的比較閱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的目的,這里也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活”的特點。
本課教學將品味鑒賞優美的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語講究,而是對所寫對象極為熟悉,并有深切獨到的體會,它是帶著一般發自內心的真實的喜歡勁兒向人們述說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現出作者對濟南氣候的了解,對濟南景物的熟悉。“濟南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準確,也十分生動。他寫山、寫水、寫雪、寫陽光、寫各色人等舒適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這樣,他的喜悅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對語言真切的體會,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喜愛之情。
在品讀鑒賞優美的語言這一環節中,初次設計由學生自己品讀、鑒賞。本以為這樣設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發現沒有預先考慮到學生的語文水平,作為七年級剛入校新生,學生還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沒有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課堂中茫然無所知。在第二次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教師引導、講解、分析、鑒賞的方式,但發覺本來是課堂引導者的我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幾經修改,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來品讀、鑒賞這篇文章的語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賞美景,借鑒本文寫作方法,當堂作文的練習,注重鍛煉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用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啟迪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本課安排學生課前摘抄描繪冬天景色的優美語段,就是啟發學生多讀書,養成積累詞句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多種、多次朗讀的設想,則是對語文學習的延展,深化語文學習成果。無論是課堂寫作訓練還是課前資料積累,其最后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牢牢掌握住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實”不是讓學生牢牢記住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才是教“實”的目的及意義所在。
最后,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
(1)由于目前網絡的限制,教師制作的課件過于單調、枯燥,缺少與本文相關的圖片、資料的展示;
(2)對于學生的發言,缺少適當的激勵性評價。把課文教“美”,教“活”,教“實”,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價值。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4
上完這節課后我得到了兩點經驗:
一、小組如何合作
現在我們的課堂座位的形式與傳統的課堂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便于小組合作交流,如何讓小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們在這方面做點探究,因而我把本學期的微型課題就確定為《“三環節、雙點式”語文課堂有效小組合作的探究》。
1、小組分工
小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組織人(一般是組長)、中心發言人、記錄人、確定展示人。這也是借鑒何炳章先生的做法。我把課文分成六個板塊,即作者簡介和生字生詞、陽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評析濟南的水、優美語句賞析,各小組承包一個板塊進行預習、展示。
2、合作時機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公開課,老師給學生3—5分鐘時間討論,場面熱熱鬧鬧,實質流于形式,學生的討論合作應該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然后才有合作。
3、如何合作
應該說,小組合作應該貫穿于整個三個環節,但我個人認為,預習環節尤其離不了小組合作。我在與預習是讓每個小組各承包一個板塊內容,先讓學生自主預習,然后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預習最充分的同學作為組內中心發言人,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由專人加以記錄,然后確立本組的展示人。從實際效果看比較理想,但過程需要耐心指導。
二、展示環節如何不流于形式
以前我們在展示環節,只是單純的展示本組的預習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訴了全班同學,其他同學沒有思考的過程,難以深入理解。因而,我讓每組展示的時候應以問題引領,展示的同學盡量能夠模仿老師上課的做法,帶領大家學習。這樣,展示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我們也喊了很長時間: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這就是要給他落到實處。
事實證明,學生的老師當得還是像模像樣的,葛藝勛同學就如何設計臺詞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還在跟馮老師說,汪貴旗同學展示的認真負責,唐逸、王雅嫻、孫偉等同學的展示也可圈可點。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展示時爭相質疑互動,小組展示不夠充分的地方或難以回答質疑的地方,我給以了適時的“點撥”,如對于濟南的冬天為什么是“溫晴”的,這一特點如何貫穿全文始終的,學生難以找出規律,其實這牽涉到散文的特點,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給了學生以點撥,對于小組的展示,我和同學進行了恰當的“點評”。
課后我跟他們說,你們的展示比我初當老師的時候還成功。
一點不足:
讓每組承包一個板塊,同學們大多致關注本組的板塊內容,對其他足的內容較少關注,因而影響了整篇文章的學習,上完后我在第二節課予以了糾正,規定以后預習,每個板塊大家都要預習,在此基礎上各組在進行承包預習、展示。這一點組內老師在評課時也給與了指出。
總之,課改就需要我們不斷動腦筋去探究,隨時加以總結。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在課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5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借,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濟南的總特點是什么?”“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基于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平時缺少對學生語言品味的教學指導,因此,語文課也少了很多的語文味。于是,對于如何品味語言,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將是我今后教學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6
老舍的這篇散文,可謂是寫景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美美地讀,發現其韻律美;讓學生細細地品,體味其語言美;讓學生靜靜地寫,模仿其寫景美。
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①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現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美的方法。
③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達成目標,其分析如下:
1、在新課程大談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學抓特點”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分析“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因為這個題設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之后,無需討論,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時間不多,完成情況較好。
2、因材施教,分層設題。在“對學品美句”環節中,我為了做到因材施教,進行了分層設題,分別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能在A1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運用老師我教的賞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兩個句子賞析;C層學生能在A2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出一兩個句子賞析題給其他組;A層學生能針對C層出的句子賞析題,能即興進行賞析。因為是公開課,所以學生有點緊張,特別是即興賞析的時候,表達的語言不夠凝煉。同時因為每組對ABC三層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組需要三層同學都舉手參與,以致于有點組不敢積極參與其中。
3、難點突破,通過小組群學的方式來達成。通過“群學理方法”環節,讓學生發揮小組力量,來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環節占用的時間過多,導致這部分過于倉促,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兩點:
1、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更多孩子展示和說話的機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幾乎是固定的,導致許多學生沒有機會發言,也不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給這些孩子發言的機會。
2、在公開課教學引入之前,應該激發學生的激情。一節課的成敗在于學生的表現,學生的表現完成在于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前,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確保公開課的成功。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7
《濟南的冬天》是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二單元以寫景散文為主。在《春》中已經有了相似的篇章的學習。本文的景物都牢牢扣住“溫晴”兩字,濟南的山山水水無不透露出溫晴的特點,而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又處處有老舍情感的流露,因而我的課就圍繞景的“溫晴”和情的“溫情”來開展。
對于景物的溫晴特點,我讓學生自己去找,通過學生自己的魔都,圈點勾畫來探索發現這一特點。并做適當的顛簸,而學生在分析景問晴的過程中世紀上已經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因而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情的分析只是一個總結提煉的過程。
但是在整個過程中,雖然有所關注學生的“學”。但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學還不是一個主導,而且在整個課程中學生的讀也不夠多。語文課應該是充滿了朗朗的讀書聲,可是我的語文課還是沒有這樣的效果,往往是為了讀而讀,讀變得沒有目的性,沒有層次性。這是我需要進步改變的地方。
而對于景物的溫晴的分析過程中,分析的過于淺層,沒有向更深層次的挖掘。學生已經懂了,上課應該教學生所不懂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跳一下能夠到達的高度。而我現在的高度停留在學生伸手就能摸到的高度。因而這對我的文本解讀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自己應該不斷地進步才能更好的去教學生。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8
課前反思
一、教學思路問題:
一篇文章,特別是“大家”的文章,可學之處很多,但不可都在一節課中都學完,也不能都學會,我讀了十幾遍都讀書不懂的東西,不奢學生能在短短的一節課內去讀書懂,因此我決定我十幾遍都讀不懂的我也不講。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問題: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因此品味語言、理解字詞、學習句子,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都是需要教學的內容,我選擇了通過示例的方法教學字詞,解析修辭方法,滲透對比寫作手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
課前預習作業我是想激起學生自主預習的想法,但又不給他們增加壓力,讓學生愉快地、高興的在課堂上認識事物,學習語文知識。
三、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本節課是集體備課。
2、語文課教什么不是隨便的,是要“依據體式,依據學情”來確定的,通過檢測,重點教學生不會的而又想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會什么教什么,教師喜歡什么教什么。教師能教什么教什么,參考別人的東西可以,但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思維。
3、這樣備一節課的時間可能長了點,但思路還是比較明確的。可能會有缺憾,但我愿意在這種缺憾中做無悔的追求。
課中反思
一、導入語中說自己家鄉冬天寒冷的特點,學生開始只說冷。當我要求用四字詞語概括時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作者姓名與字的特點同學們挖掘的不錯。
二、過渡語比較少,顯得比較唐突。
三、在討論,交流環節留給學生的時間有段少了,導致一部分學生沒有討論完。在全班匯報環節,學生舉手的人不是很多。說明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四、我在課堂上話比較多,不斷地提醒學生,不敢大膽的放手。
五、由于時間關系,又匆匆進入了寫作環節,只給了學生很少的時間寫,就讓學生讀,明顯的時間不夠,可在這麼短的時間里同學們還是寫出了不錯的片段。這節課就這樣結束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課后反思
我覺得在課有許多知識沒有落實。有點延時,導致寫作時只有部分同學寫成,組內交流不充分,并且師生評價不是太到位。教學過程中缺少過渡語。
張老師說:如果中間緊湊點,在評析句子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就更好了。老師的語言精練一點就更好了。是啊,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有缺憾的藝術,但我愿意在這缺憾中做永遠無憾的追求。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9
經過七年級語文教研組的討論決定,由我來講一堂公開課,于是,我選擇了《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在七三班全體同學的配合下,這節公開課得以順利進行。
首先要感謝同事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由于我工作以來一直任教的是初中英語這一學科,這是第一次講語文公開課,所以雖然我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還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是前來聽課的同事們發現并指出了這些不足和缺點,我才能得以進步和提高。比如問題設置的梯度不夠,問題難易程度差距較大,不能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再比如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小組化學習進行的不充分,很多學生不能真正的融入課堂。這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更多地向優秀的同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其次,我也要感謝我的學生。上課之前,同學們做了充分地預習。在課堂上學生們都在盡自己所能的配合老師,對于老師設置的問題積極思考,踴躍作答,課堂氣氛相當熱烈,當堂訓練完成的很有效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做得相當好。
通過這次公開課,在改正和克服自身缺點、弱項的同時,我看到了自己與優秀同行們的差距,這更激發了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斗志。我相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會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取得更大的教育成績,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語文教師。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10
一、簡述課堂目標:
這堂課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因此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并且積累生字詞;
2、理清文章內容;
3、初步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晴”。
二、本堂課的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清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采用怎樣的手法寫出濟南“溫晴”的天氣特征。
本堂課我計劃采用自由朗讀引導的方式講授。首先介紹作者老舍先生,這一環節我首先和學生互動提問他們有沒有學過老舍先生的文章。在這一環節里學生的反應較好基本都能會議起自己在小學階段學過的老舍的文章,接著我用PPT展示事先準備好的老舍先生的簡介,根據簡介將老舍先生的基本情況提示給學生。接著播放《濟南的冬天》的示范朗讀,使學生在聽示范朗讀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并且熟悉課文內容。接下來本來設計的是要點一下文中容易出錯的字的字音,但是由于上課的時候有些緊張結果在這兒忘記做字音糾正這一環節。而且從后來課堂反應來看,這個示范朗讀只起到了糾正字音這一效果并未達到是學生熟悉課文的目的,示范朗讀也未能引起學生對《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初步感知。其實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完全可以由自己來做朗讀并且配上輕音樂,這樣應該更能和學生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或者是找朗讀能力較好的學生來配上音樂進行朗讀,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課堂上應該多多的相信學生,這樣也許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接著,還未等學生對課文進一步熟悉我就立刻進入了“自由選段朗讀并說出為什么想讀所選文段”這一環節。因此學生顯然沒有做好準備,就出現了學生冷場的現象對這一環節的反應不夠活躍。其實在這一環節里我完全可以多給學生點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熟悉課文內容,然后再做這一環節相信效果會好很多。
最后,就是精讀文章的第一段進一步學習作者是如何表現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的。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我自己覺得處理的較好,能逐步引導學生一點點的明白作者在這里用了對比寫作手法。為了引導學生理解對比的寫作手法我設計了幾個問題逐步深入幫助學生理解,在引導的過程中已經有學生提前就明白了作者使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文章布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確實好美、好美!老舍雖然沒有用華麗的詞匯,但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老舍對濟南的深愛,濟南在老舍眼里簡直是人間天堂!我記得他老人家曾說過“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從此你可以看出我們的先師是多么地喜愛濟南!瑞士只占了一個夏天,西湖只占了一個春天,而濟南確足足占了一個秋天和冬天!!可見濟南在先師心目中的份量!
可是,可是,我們生活在先師筆下的天堂里,我們感到了什么?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如何向先師交待?
生活在濟南這座美麗城市的人,醒醒吧!當你站在濟南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你聽到了她的心跳沒有,如果你沒聽到,你就太盲目了?我們的建設者和管理者,你們的每一步規劃,當你們的筆在藍圖上劃出一個符號時,筆尖下發出的微微的“沙沙”聲可是濟南的喘息啊!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11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在教學時主要以課文為憑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感受、理解、品味賞析文章,最后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在課堂討論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和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學生有許多令人感到欣慰的表達,但當時我并沒有機智地抓住這些閃光點,課后我也深刻地反思。課堂上我們要做一個積極地旁觀者,看、聽、感受學生的思想,給學生以支持和鼓勵,給課堂以生機和活力。
另外在互動環節,只注重了能力較強的幾個學生,沒有照顧到其他幾個差生。在學生賞析時,沒有作進一步的引導,以致有的賞析脫離了文本,想到哪里說道哪里,在訓練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發言的同時沒有兼顧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這幾點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尤其要注意。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12
剛剛結束了《濟南的冬天》第一課時的教學,走出教室感覺格外輕松。這節課學生收獲了許多,我也滿載而歸,有許多意外的所得和感悟。
本節課備課時,我安排了預習的檢查,討論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抒發的情感、濟南山水的特點,并理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原因。在課堂上,孩子們討論交流得十分熱烈,而且效率也很高。當我為效率最高大的2組和4組加上2分以此獎勵的時候,其他組都有些著急了。在這種氛圍下,孩子們開始進行班內展示。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得不錯,簡單而過。當1組6號同學展示完課文的結構后,我為他出色的表現給小組加了2分。這次,孩子們的積極性完全展示出來了。
“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結合原文談一談你的理解。我的話音剛落,章棪琨站起來了:“因為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所以它真得算個寶地。”“好,一語中的!”我為她豎起了大拇指。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所以它真得算個寶地。”郝國興接著說道。“不錯,聯系上文總結得好!”我大加贊嘆。
“濟南的冬天是有日光的,所以是個寶地。”吉鑫洋迫不及待地說。“真棒!”
孩子們興趣越來越高漲,課堂也越來越活躍。“濟南四面環山,是個寶地。我是從第二自然段中感受到的!”有道理!
“濟南的景色優美,小雪過后,城外的遠山,都是一幅優美的圖畫,所以它是個寶地。”
孩子們說得太棒了!他們的思維發散開了,頭腦活躍起來了,這不正是我想要的嗎?
究其根源,我只是做了一個引領者,表揚了他們的積極,肯定了他們的想法。而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了出來,說出了心中所想。這也許就是贊美的魅力吧!
啊,原來上課是如此快樂!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13
11月19日做了一節公開課《濟南的冬天》,感覺很不成功。沉思良久我認為這節課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的原因在于課堂容量過大,沒有精心組織教學。現就本節課的學案設計談幾點:
1、《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應該用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方法,第二課時學習寫景順序及語言賞析。我在設計這一課時也是按照這樣的想法去設計的,但在設計導學思考題的時候,多設計了幾個題,特別是第一段設計了兩個題,上課時本來這兩個題學生一看就能回答上來,我又讓學生小組討論,這樣浪費了時間,導致后面的教學環節比較緊張。
2、在教學本節課的重點,即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的什么特征,從哪些方面描寫濟南冬天的美景時,由于前面浪費了時間,這一環節讓學生討論的比較少,分析很不到位。學生對濟南冬天的特征感知不太明了,只是為了完任務草草了事。
3、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上課時缺乏激情,沒有精心去組織教學,沒有預設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在檢測字詞時抽上去的同學出錯比較多,這樣在這一環節就浪費了很長時間,所以后面就比較緊張。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14
20xx年11月13日,梅花組在昆十二中進行同課異構教學,分別由我和蘭麗老師上課。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三個片段:以溫晴識溫情、以溫晴看溫情、以溫晴賞溫情,引導學生在感受濟南冬天溫晴的同時,又去體會老舍先生內心蘊含的“溫情”。
在本課的教學中,因為上課之前已給先生發過學案,所以先是對寫作背景、作家及字音進行預習檢查;接著通過讀課文,整體感知濟南冬天的景物、課文的段落層次劃分、通過我們感受的冬天與老舍感受的冬天的不同,引出溫情。然后對第一層進行教學——以溫晴識溫情,讓先生思考:寫濟南的冬天為什么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接著講第二層——以溫晴看溫情,讓學生從2—5段中分別概括出畫面并提煉出景物的特征,穿插第三段的寫景順序;最后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這個部分是重點,分別從“走進溫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溫情的春意“、”品味溫情的語言“來讓學生深刻感受老舍內心的溫情。我覺得有亮點的地方就是在引導學生品析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時,通過大家共同的探究,大家依次找出了”守護搖籃的母親、細致周到的護士、健美優雅的女郎、嬌媚害羞的少女、俏美柔情的女子“,最后學生得出因為這些女性形象能體現出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但是,在整個教學中還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教學設計的不足,內容量過大,導致上課不流暢,同時需要深度思考和解讀的文本又展不開。師父對我的評價也是這樣,面面俱到在這樣的美文中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找對了點,由點到面來展開就可以了,她細致的指出對比手法和反襯手法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講,因為學生都周到,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去讀美文、去賞美文,把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在以后的美文賞析中他們就能自己去賞析。
我還要特別感謝李廷梅老師,她比我只大兩歲,但是教學經驗卻比我豐富很多,她不僅幫我指出了問題所在,而且還特別耐心特別細致地告訴我怎么做。比如在我的導入和整體感知環節,其實內容很相似,我卻很羅嗦的將兩個部分重復說,她說:“這個地方完全可以這樣導入,然后直接就著第一段就開講,沒有必要讓學生再用詞語概括自己感受的冬天和老舍筆下的冬天有什么不同,把這兩個部分合二為一,既不重復,又節省了時間。“她還說:”這篇文章美就美在語言上,一定要讓學生讀,在導入的時候完全可以在得出溫晴特點的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語言體現了溫晴,這樣由點到面,思路就清晰了,也不會拖堂。“
當然李老師最后也對我進行了鼓勵,真的很感謝她。同時,作為語文老師,我將這樣美得散文上成像習題課一樣,我也覺得很慚愧,我一定會吸取教訓,多聽公開課,認真備課,反復磨課,爭取成為一個能自如駕馭課堂的語文老師。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 篇15
(1)班先上,開始我打出了一張圖片,下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讓學生猜猜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哪個城市,學生猜出是濟南,于是明確本課課題:〈濟南的冬天〉。然后按部就班的介紹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接著回歸文本,學生朗讀課文,一遍結束后,我說,老舍滿懷深情的寫下了這篇文章,正是源于老舍對濟南的熱愛,下面請同學們有象老舍一樣懷著對濟南的熱愛把文章再讀一遍,于是學生又讀了一遍,兩遍結束后我說,請幾為同學把課文再朗讀一遍,一共三位同學把課文讀了一遍,三遍讀完后,我說,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嗎?有同學說喜歡,有同學說不喜歡,對于反對的聲音我置之不理,然后我說請拿出筆記本,以“我喜歡濟南冬天的 ,因為 ”句式寫出你對濟南的印象,五分鐘后,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句子,有喜歡小山的,有喜歡日光的,有喜歡水的,基本上反映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闡述的原因用的基本也是從文本上摘錄的語句,自己的感受和加工較少,做了簡單的評價之后,進入了第三個環節,我說:老舍是個語言大師,濟南的山水的在大師的筆下充滿了詩情畫意,因此本文的語言很值的我們欣賞品味,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對于描寫優美的句子,學生基本能找出來,而且對于修辭的運用也基本能說出來,但不夠深刻和到位。一堂課在沉悶的氣氛中結束了,相比以前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我自認為這堂課特別失敗。
下課后我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希望下一節課會有所改變。上課后,我照例介紹了作者及寫作背景,接著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了一遍,一遍結束后問學生:讀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要說的?有學生說,我特別佩服老舍,他把并不怎么樣的濟南的冬天的景色寫的這么美;有學生說,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有學生說,濟南的冬天的水很美……很多學生都說了自己讀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聽得出來,學生是喜歡這篇文章的。我順勢就問,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嗎?大家都回答,喜歡。那么接下來我們能不能帶著喜歡的感情再去把課文讀一遍呢?于是所有的學生都放開嗓子又把課文讀了一遍,讀完后我問:你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哪些句子和語段的語氣是特別處理過的,你是怎么讀的?短暫的平靜后,有學生舉手了,說:我覺的第一段應該用比較平緩的語氣來讀。你可以示范一下嗎?我問。他把第一段讀了一遍,讀的確實很到位,相信他已經走進老舍的感情了。然后有學生說第二節應該用緩慢的語氣,輕輕的讀,于是他也示范讀了幾句,結果其他同學哈哈大笑,抓住這個契機,我說你們覺的他的理解對嗎?到底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在大家的討論和幾位學生的示范朗讀后,同學們都明確了應該用愉快,溫馨的語氣去朗讀。又有學生說第三節應該用輕快的語氣來讀,于是他讀了一遍,讀出了歡喜和愉快的感情,理解的非常到位,同學們也表示認同,在確定了各自的朗讀基調后,我說,現在請大家用我們剛才探討過的語氣把課文再讀一遍好嗎?結果所有的學生都非常愉快的把課文再讀了一遍,最后我讓學生完成那個句式,并當堂展示,結果大部分學生闡述的理由除了引用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加進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比(1)班學生的理解要深入和透徹的多,下課鈴聲響了,還有很多同學躍躍欲試。一堂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我和學生們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比較這兩堂課的得失,我發現調動學生的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第一堂課我沒有為調動學生的興趣做任何鋪墊和引導,所以學生可以說是很被動的把課文讀了三遍,在被動的情況下閱讀文本,得到的啟發和感受幾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環節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課上我比較注重學生的感受,所以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是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隨機生成的,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基礎,學生的興趣也就隨之而來,這堂課就是在學生的牽引下變成了一堂朗讀課,而朗讀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個環節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開”和“柳成行”的關鍵就在于興趣這塊土壤。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濟南的冬天》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1-10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04-03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03-08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范文08-14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新編08-10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匯總」03-20
人教版《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03-22
語文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03-31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