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這一學期對于我而言是一種挑戰,從高一到高三,從暑假就開始工作,這些學生完全陌生而且據其他老師所說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心里有壓力是正常的。等我真正接手之后發現,這些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基礎要比我預想的要差了不少,我所面臨的困難也要比預想的大了許多。
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我分為學生的思想工作與語文教學工作兩個方面來做。
學生的思想工作方面:
首先就是得和這些不那么熟悉的學生好好地交流溝通,只有真正地了解這些學生,只有真正讓這些學生接受我這個老師,我的語文教學工作才能順利開展。為此,我一方面利用課堂教學表達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另一方面也告訴這些學生該如何面對自己當下所面臨的一系列困難,而且還著重指出:每個人只要從當下開始努力拼搏,一切都還來得及,關鍵在于他們自己是否真的全力以赴,是否真的開始為自己負責任。這個環節不僅剛開始是這樣做,而且是在這個學期的整個語文教學都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
其次,根據這些學生存在的各種各樣的不良習慣,包括生活習慣,語文學習習慣,給他們明確指出改正的方向,同時提供給他們適合每個人的方法。在生活方面,著重從日常行為規范方面矯正,平時的良好作息習慣的養成,日常良好紀律的養成,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對自我的要求。在語文學習方面,著重從日常的聽課習慣以及讀寫習慣入手,明確告訴學生如何養成較好的聽課習慣,提高課堂的聽課質量與聽課效率,其中包括如何記筆記,如何分類整理材料;如何堅持讀寫的習慣,特別要求學生要關注時事,關注生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平時養成寫點文章的習慣,逐步培養良好的寫作能力。
第三,注意與所有學生的一對一的談話,保證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與關注;同時,老師還能夠從生活與學習方面給予每個學生比較到位的方法指導與人文關懷。
語文教學工作方面:
1、語文教學注重從基礎抓起,從學生出現的問題開始,剛開始就發現這些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很薄弱,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學生慢慢有收獲。
比如文言文語法方面,我就從學生最需要也最薄弱的語法知識入手,從簡單的主謂賓定狀補開始,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慢慢地講解,并且跟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相關的語文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發現學習語法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用的事情。并且在第一輪的復習過程中始終貫穿這些內容,讓學生在復習的同時又更為深入地夯實基礎,而且又不覺得浪費時間,更不會覺得語文學習是沒有譜的。
2、 從學生的最害怕的文言文學習入手,逐漸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信心,明確語文學習的方向。第一輪的文言文復習,既發現了學生過去文言文學習的效率低,還發現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畏難情緒。為此,我從必修一開始,每一篇重點的文言文,復習目標明確,復習重點突出,而且要求學生盡可能做到字字落實,篇篇過關。該背誦的文章一定要落實過關。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慢慢嘗到學習的收獲與些許的成就感,甚至慢慢找到了文言文學習的一些規律與方法,于是對語文學習也開始有了一定的信心。
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鼓勵學生加大閱讀力度。根據新高考的要求,考試的閱讀量明顯增加,閱讀的難度也提高了不少。為此,我開了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借閱書籍,保證這一節閱讀課能夠專注閱讀,逐漸養成一種安靜閱讀的習慣。同時也讓學生去積極搜集一些最新的閱讀資料,保證學生能夠對當下這個社會生活的變化有足夠的了解。
不足與困惑:
1、這些學生由于以前打下的基礎不好,習慣不好,要學生提高成績絕對易事;這是需要老師跟這些學生進行比較艱巨的“斗爭”,既要靠腦力,還要靠體力,必須始終如一跟住這些人,但是還是有一些學生的習慣暫時難以改變,所以學生出現反復懈怠是經常事
2、語文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有些學生長期養成了懶散不愛學習語文的習慣,是需要老師經常與之溝通交流,是需要老師不僅足夠的耐心,還要有足夠的溝通能力與交流能力,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學生的改變是很難的,是需要老師鍥而不舍地努力,再努力,才有可能。但是現實并非如此。要想徹底改變不太可能,只能靠我的努力一點一點底推著學生慢慢進步。至于結果如何,我還不敢肯定。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2
今年的高考已經過去,回顧這一年的高三語文教學,有很多值得總結和深思的地方,
高三語文教學工作反思。下面談一下今年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課本梳理。
引導學生對必修一至必修五等課本內容進行復習整理,尤其是文言文,有指導材料,有老師點撥,有學生整理、感悟。幫助了學生對課本素材進行有效復習、思考、整理和吸收。對課本專題有了一個初步的思考和材料積累。但是,在指導過程中沒有能指導學生及時回顧復習,強化記憶,學生在第二學期基本上忘記了了先前復習的內容,這也導致了我們的復習往往事倍功半,在二輪復習是師生往往覺得無事可做,分數難以保持。
二、加強早讀晚讀的指導與落實。
早晚有系統指導材料,有具體落實檢查措施,學生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又有自由選擇的余地,充分發揮自主性。
三、專題素材積累。
(一)時事評論。利用午間新聞,要求同學邊看邊有選擇地做記錄,并且指導同學每周在讀書筆記上寫至少一篇時事評論,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養成觀察、思考、動筆的好習慣,
學生在訓練中接觸了很多新鮮的時事及評論文章,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內容的選擇和寫作上老師并沒有給以具體切實有力的指導,致使學生在記錄整理上隨意性較強,顯得粗淺,寫得水平僅讓停留在較低水平。
(二)利用早晚讀材料對個專題素材進行積累,特別是美文閱讀。每次的材料上都精選一篇美文,讓學生閱讀評鑒。
(三)美文薦讀。要求學生每周選自己喜歡的一篇作文,抄錄在紙上,并向同學介紹自己選文的優點,學生瀏覽其他的文章并選出自己喜歡的文章,并作點評。但是往往堅持力度不夠,選文隨意性較強,有的同學應付了事,老師的指導作用也沒有完全發揮。可以加強背誦和模仿訓練,不斷重復、跟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真正有所得。
四、是堅持開展有針對性地訓練。
高考畢竟是一次考試,和平時的考試其實沒什么兩樣,只不過重要性不同罷了。為了讓同學們及早地適應這種考試,就必須平時有針對性加以訓練,但這種量不宜過多,過猶不及。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重點訓練以下幾項內容:1、書寫清晰規范;
2、審題明白準確;
3、答題科學合理;
4、時間利用得當。
五、是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和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六、是閱讀思考與解題技巧同等重要。
解題技巧的總結和積累在高三復習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閱讀思考也不容忽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很少思考,成為解題機器,只會按部就班,缺少應變能力。體現在考試中,他們對于新東西新題目,因為缺乏應有的自信、創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踏實努力,在給學生的指導上要具體到位有力,尤其要重視檢查落實,以期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3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體現。但對于作文批改究竟采用什么方式,人們莫衷一是。我校近十年來在語文組開展的師生互動作文批改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我認為學生互動作文批改法,切合了新課標對作文教學的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同時又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把老師從繁重而效微的作文批改中解脫出來,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轉變了寫作觀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了學生的人格,發展了學生的人格。傳統的.寫作是被動的寫作,是為別人(老師)而寫。而傳統的作文批改更是一種以成人(老師)的眼光來審視學生的習作,這就多了些世故,少了些天真;多了些功利,少了些淳樸。老師高高在上,審視著一切,主宰著一切,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最終的評定。這種作文批改法恰恰是作文教學中的大忌。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對作文批改作過精辟的闡述:“于批改則但為詞句之修正,不為情意之增損。”,“批改乃修正學生所作意義及字句也。其意義不謬誤而尚有不完全者,不必為之增;字句已通順而尚欠凝練高古者,不必為之改。
一、生活實踐
傳統作文教學存在許多弊端,生活是寫作的泉源,已成為眾人的共識。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在分數這根指揮棒的淫威下,學生們個個埋頭于書山題海之中,有如何去接觸生活,體驗生活!
新課程提出了“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關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總目標,這無疑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為廣大語文教師消除了“應試教育”時代留下的一些顧慮。于是我一方面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野游,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審視社會的種種現象,體察各行各業實情。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
只有留心觀察生活,發現事物的特點,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美的所在,才能培養學生敏銳的感悟能力,寫出蘊含豐富的文章。
平時,我還注意讓學生看影視作品,引導他們懂得看門道,而不是看熱鬧,讓他們懂得看電視也能幫助學習,學到知識,這也就告訴了學生,作文可以是在生活實踐中的。
二、閱讀積累
“凡作文,須要胸中有萬卷書的跟柢”。綜觀古今中外文學大師,能在文章中縱橫捭闔,廣征博引,顯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博覽、勤讀。大文豪魯迅說得好:“文章怎么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新課程要求廣泛閱讀各類讀物,并加以量化“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書讀多了,胸中列書萬卷,視野隨之開闊,在寫作時,就會構思,就會遣詞造句,語言就會如“萬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擇而出”。
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我讓每個學生學年初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并及時進行督促和指導;我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精讀、略讀、瀏覽、誦讀;鼓勵學生多記,記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導學生多寫,寫自己的讀書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問。
針對學生書籍少的現狀,我在班級搞了一個圖書箱,讓每位同學獻出自己喜愛的書與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書。我還通過向學校圖書室借等方式,把圖書箱搞得小有規模,把讀書活動搞的紅紅火火。
三、興趣愛好
作文只有作自己感興趣的,才有話可說,做自己熟悉的,有真情實感的,才可以打動讀者,首先考慮作文是否與自己的喜好有聯系,比如,形容某種感受或是經歷,某句歌詞,某一首歌,或是某一首詩,某一幅畫等等,或是某一種體驗就如體育項目給人的滿足與快感等等都可以用在作文中。
語言方面,只要不違背語法習慣,寫自己的語言個性特點。
四、合作交流
“ 合作”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我在作文教學中也進行了嘗試。我特別重視課前動筆之前的孕育準備階段。提前公布作文題目及要求,讓學生早作準備,積累寫作材料。在作文課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將自己的課前觀察閱讀感受盡情地述說出來,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從而喚起同伴的體驗、認可或爭辯。在這里,讓學生敞開心扉,大膽地說,自由地說,生與師、生與生的交流,讓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使學生既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選擇,保留自己的個性,又不閉門造車,實現了優勢互補。使他們在合作中競爭,使學生的思維自由的遨游,從而激發創新潛能,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4
期中考試剛過,語文成績也有了。之前的復習重點就是文學類文本閱讀,但是效果并不好,得分率還是很低。現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教學進行反思。
文學類文本閱讀這個板塊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難點,與作文和詩歌鑒賞一樣,都是不好拿分的部分,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就顯得很重要,并還需注重培養學生自己在大量的練習題中總結歸納的能力。
1、留心文章標題。無論哪種文體的閱讀,題目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或者為全文線索,比如在我們所用資料的練習題中的《燈火》,文中圍繞燈火展開了對兒時一系列溫馨生活的回憶,以及由此而闡發了人生感悟;或者暗示內容、揭示文主旨,如《文化的梅嶺》,這篇現代文就著重敘述了梅嶺的貶官文化和梅文化,抒發了作者對梅嶺的熱愛之情。注意文章題目,是尋找理解文章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2、關注文中特殊句段。總領句(或段)、過渡句(或段)、總結句(或段)、高頻句,對于理解文章結構及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結尾的議論、抒情性句子,往往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注意了這些特殊的句段,學生就比較容易讀懂文章進而準確解答。
3、分析引用原文詞句。在原文中尋找答案,是解題的方法之一。尤其是一些“指代”類型的題,答案就在上下文,只要抓住文章關鍵詞句進行概括、提煉、組合就可以。這樣的答案比用自己的話來闡述要準確得多,自然得分就會高。比如《魂系“一線天”》一文中,有一題是“請用精煉恰當的6個單音詞概括‘一線天’的特點。”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通過對文章的仔細琢磨后大多能答出四個特點:奇、險、幽、陡,這是原文中有的,而窄、暗這兩個特點就需要提取概括了。經過對文章相關段落的分析講解,學生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的啊!”在他們的回答聲中,我知道他們又深刻地積累了一種解題方法和經驗。
“在練中學,在學中練”,現代文的題多如牛毛,但萬變不離其宗,考查的能力是相同的,只有把有效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在練習中加以運用,讓他們從每一道題中總結規律,悟出方法,規范答題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不丟分”。
4、堅持讓學生進行整理歸納:整理歸納并不是簡單的看原題,畢竟碰到原題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我們講了現代文的閱讀方法,但更多的需要學生的消化、鞏固。而消化鞏固不能停留在某一篇文章的解讀上,而應該是方法性的解讀,包括:解讀文章的方法、常見出題角度、同一問題的不同變式、答題模式的歸納整理。這樣的整理需要我們在一定時間的練習后將所做進一步的歸納。
除了方法的講解和常規的歸納整理外,我們還要強化審題訓練。兩個月的復習中,學生反映出的最大問題是審題錯誤,因審題錯誤而導致一些低級失分。比如明明是問“寫景的特點”,而很多同學會看成“景的特點”;問“如何來表達情感”,答成“表達了什么情感”。這些都是一些明面上的錯誤;還有一些暗含的要求,很多學生則忽略了。比如問“用了什么手法”,一般要包括手法所達成的效果。這些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應強化。
除了常規講解之外,我們還可以把現代文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去,既完成了現代文的訓練,又能使作文有可寫的材料,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在平時所做的大量練習中,現代文是我們可以使用的“重要資源”,因為文章少不了優美語段、哲思道理、名人故事、絢麗景物……每當遇到好的文章時,我都提醒學生誦讀或者摘抄,以便寫作時可以當作自己作文中的“亮點”。現在的學生在課下是很少去積累的,大量的卷子和習題占據了他們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所以,很好地利用現代文中優美語段是既替他們減輕了壓力,又幫助他們積累了較好的作文材料,可謂“一箭雙雕”。如:《胡楊樹》一文,在現代文練習中我著重講了文中的惡劣大西北以及那生命力頑強、死而不屈的胡楊林,在后來有一次寫作中就有學生把“胡楊林”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還加上了獨特的理解,這使我在批改卷子時突然眼前一亮,給了作文較高的分數,同時也頓生欣慰之情。“學以致用”,我想,其實也就是一個學生從學習到領悟的升華過程。
當然高三的閱讀教學和高一高二的閱讀教學不同。高三教學直接面向高考,命題特點是教學的指揮棒,考綱則是教學的中心,與高一高二的閱讀相比,靈活性就有所減弱,相對地,應試的規范性就大大加強,答題的規范性需要重點強調。
高三的閱讀教學是以練習題的形式進行,花費的時間較長,可以在這一段比較集中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抓住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適時地對學生給以鼓勵、啟迪,可以增強他們在壓力較大時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讓學生有希望地面對每一天,面對每一次考試或練習。猶如高三學子經歷漫長的高考備考是一個“領悟”的過程,作為教師的我也經歷了對教學更為深刻的“領悟”過程。其間由于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都還不完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取長補短,不斷總結探索,“領悟”更多的真諦!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5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七年,從事高三語文教學也已經有三年。長期以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圍繞各個復習專題,各個考點、各自為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個專題、考點缺少聯系,像一條條平行線永久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學生學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點、專題時間一長,又得返工。去年的期末考試就是這樣,很多在考點復習中已經解決的問題,在考試中,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顯現出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會陷入十分尷尬的境地。下面就結合今年高考,談談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從去年的期末考試試卷看,語音和成語題都是大家比較熟悉,在教材中出現的資料,只是稍微作一點延伸,而從歷年江蘇高考考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試題回歸課本越來越突出,越來越明顯,從字音、字形、成語到語言表達,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學熟悉的大背景中。應對高考試題命題方向的改變,我們打出了回歸課本的旗幟。于是,理清教學思路,如何重新調整和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如何尋求教學突破,尋找各個專題,考點的契合點、連結點,使高三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擺在我們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個嚴峻的課題。也是我們提高復習效率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去年期末考試總體沒有到達預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文。絕大多數同學得分都在50分以下,當然有試題的因素,但學生寫作潛力不強,素材積累不多,語言不夠生動也是重要原因。作文是高三語文教學的主線,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數重,是天下第一題,大意不得。作文的成敗直接決定了語文學科的成績,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教師、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課外收集積累超多的作文素材,作文專項訓練常抓不懈,這固然重要,但這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是否有更切實有效的途徑透過紛繁復雜的專題、考點,我找到了這個契合點、連結點,它就是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強化各專題訓練的同時,實際上都在為作文作準備。我們是否有必要舍近求遠,另起爐灶,花超多時間來抓作文專項訓練呢我認為很有必要。
首先,學習“虛詞、實詞、熟語的正確使用”等專題,為作文儲備充足的詞匯。在期末考試批閱學生的作文中,許多教師和我一樣都感嘆學生作文里詞匯的貧乏,要么辭不達義、望文生義,要么就出現很多生造詞。一篇作文難得見到幾個用得貼切、鮮活的詞。在復習這些專題考點時,有意識地引導我們的學生,從作文的角度多積累一些詞匯,然后學以致用,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運用一些詞匯。這樣就能豐富自己的詞匯,增加文章的文采,贏得老師的親睞。
其次,學習“字形的識記、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專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往教學出現的情形是,做這類專題訓練的時候,改錯別字、改標點符號、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較好,準確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寫作文,就不當一回事了,無所顧忌,錯別字連篇,標點“一逗到底”,“創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為什么會出現這類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學”與“用”嚴重脫節了,學習這些專題的時候,沒有和作文連在一塊了,未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期末考試中就有不少同學在這些方面做的不好,最后影響了作文的得分。
再次,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翻閱學生上次期末考試的作文,明顯感覺到學生沒什么資料寫。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潛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閱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教學這些專題的時候,我就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專題的高考分值是“X+70”分(“X”是該專題分值,“7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學生重視,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用、活學活用,起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并錘煉學生作文的語言。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高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好處上說,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必須的句式、必須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潛力,多用整句、對稱句。很多學生很喜歡做這類題目,可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可一寫起作文就愁眉苦臉、根本找不到感覺了。在講評語言應用題的時候,我時常會這樣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現這樣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煉,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能夠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閱讀訓練,我們閱讀文本,不單單就為了解決那些題目,還就應把它們當作美文、范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鑒。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帶給范本。因為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鑒模仿的過程。
總之,透過對去年期末考試的總結和思考,我明確了一個認識,即在整個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作文。讓我們心中有作文,更要讓學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的同時,不忘彰顯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通用9篇)03-22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篇)08-16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07-01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7-29
高三語文的教學反思范文06-23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五篇02-19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15篇08-23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06-30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07-08
高三語文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