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讓新觀念引領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
新課改下的語文學科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語文素養。下面小編整理收集了關于讓新觀念引領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關于讓新觀念引領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1
新教材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著眼于青少年的人格發展和現代語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集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漢語性于一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時,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和風拂面,幾位同學在公園內盡情游湖,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的春景圖,伴著這如詩如畫的意境,《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響起,學生一邊表演,一邊齊聲歡唱,從學生優美的動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所體驗到的并不僅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多向互動合作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在教學中,讓學生提的問題成為教師的資源,從而實現多向互動合作,如教“中國石”8、9自然段時,我在學生初讀這兩節后,讓學生主動說,質疑問難,學生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就提出了許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問題:如“中國石”屢屢奪魁,為什么只有它屢屢奪魁呢?為什么排長專門騰出一個抽屜放“中國石”?就這么區區一塊小石頭,為什么在我孤獨寂寞的時候能給我溫暖和快慰呢?“奉為至寶”是什么意思?等等,這些都是教學的寶貴資源,我及時加以開拓,運用使課堂教學教達到互動。同時在課堂上,我注重讓學生提“兩種問題”的教學方法,使師生,生生和生師之間產生互動。一類是學生自己弄懂了用來考別人看是否能懂的問題,可說:“我考考大家……”另一類是學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問題,用來請教同學或老師,可說:“我請教大家……”這樣,教師不僅是教者,也是學者,思者和聽者,從而為多向互動合作教學策略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行多向互動時還應提倡生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包括組內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解決,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想象能讓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展現出千姿百態的語文課堂;能讓孩子們更好地展現自己心靈深處的圖畫,只要我們去發掘、去引導,就能讓課堂變成一個快樂的海洋。在教學《美國的小興安嶺》一課時,一想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們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其它一些書上沒有的畫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著,蛇懶洋洋地爬著,黑熊在春天跑步,東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們在秋天采摘著山葡萄、木耳;挖參的人群在深山中尋找著寶貴的人參。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爛漫的畫面從而加深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渲染,讓小讀者更加熱愛小興安嶺,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古詩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學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詩興趣,還可采取了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詩文表演、古詩接力賽、給詩配畫、辦古詩專刊手抄報、配樂詩朗誦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日漸高漲。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
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它五彩繽紛的生動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旁白,悅耳動聽的音樂,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它靈活便捷的交互性,資源儲存的豐富性,為語文教學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在講述《黃山奇石》時,教師可著重抓住第三段,這一段中的第1、3兩句圍繞“奇”字并列介紹了兩處景觀。由于運用比喻,再加上“飛、落、站、伸、指”等動詞,把這兩塊巖石形態之奇表現得十分具體生動。兩層間用第2句銜接,使文章顯得連貫、緊湊。可讓學生細細體味,感受“奇”處。當學生了解這些方法之后,課件出示圖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彈琴”這兩塊奇石的形態,看著眼前兩塊形象逼真的石頭,配上悠揚的古箏聲,學生浮想聯翩。現代教育技術能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探究和意義構建的途徑獲得知識,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并使學生獨立思考的主體性得以體現創新教育要求的新型的教育的高效率和高效益,計算機通過對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講,實現教育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關于讓新觀念引領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2
無可置疑,語文老師們普遍感到了網絡所到來的便利與優越,但我也感覺到了語文教師最關注和迷惑的是關于教學模式的選擇,即落實到具體操作上出現了一種盲目性和無序性,因為這畢竟是一項嶄新的課題,尚無章可循,筆者在課程整合的實驗中借鑒了許多專家的優秀經驗,結合實際,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和有效的探索,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依據網絡本身的特點和教育本身的規律,現在談談網絡教育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的幾點體會:
1、轉變了教學理念。
開展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研究,最關鍵的問題是有效促進了教師自身理念的更新與轉變。即由過去的以“教”為主的傳統語文教學舊模式,改變為現在的以“學”為主的“整合”教學新模式,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從而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極大地改變了死記硬背式地學習抽象的語文知識、思維活動受到嚴重壓抑的狀況,充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特別是調動了他們的思維積極性,有效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
2、改變了學習工具。
通過整合,把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學生使用計算機獲取、處理信息就像使用電話、鉛筆、橡皮那樣自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3、建立了新型模式。
在實驗中,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采用"任務驅動"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有意識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教學。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互查、互評、互幫、互學等活動,為學生共同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提供了舞臺。
4、培養了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創新的前提,也是創新的源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課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特點,在網絡環境下,發揮多媒體及網絡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優勢,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主動地建構知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5、訓練了實踐能力。
傳統學校教育強調的只是書本知識、對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課堂教學的小環境與學生豐富多采的家庭、社會生活的大環境嚴重脫節,面對信息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通過整合,把以教科書為中心轉向利用多媒體組成的教材體系和社會大課程中。學生可以方便的獲得書籍、光盤、網絡上的信息及軟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以此提高實踐能力,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關于讓新觀念引領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06-08
語文課堂改革教學反思06-2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反思07-1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5-01
活化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11
語文課堂教學調研總結教學反思07-15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5-07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02-15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05
快樂的節日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