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紹有關仿生學方面內容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強,文章結構簡明,通俗易懂,便于學生自讀自悟。因而,在教學中,打破以往的教學常規,還自主學習于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探討與研究之中,親身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感和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了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強烈愿望。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務。在教學時我遵循了這一原則。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預習的能力,所以,自主預習時,我讓學生多渠道搜集相關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以便小組交流。精讀課文時,主要抓住重點段,即三、四、五自然段,反復研讀,挖掘文本內涵。因為這三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因此,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重點學習自已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篩選有價值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如:“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給我們什么啟發?除了文中列舉的那些事例外,人類還向哪些生物學習過?等等。
1、明確一些方法。本篇課文很明顯的特點就是通過一個“點”將形象典型的事例與人類的改造發明有效地聯系起來,扣住這個“點”即可以起到挈領的作用。這個“點”便是動物帶給人類的啟示。在學完“鳥兒帶給人類的啟迪”以后,我便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與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學習其他的兩個事例,學生覺得輕松,覺得快樂。
2、激發一點情趣。如果只是枯燥地灌輸這些“仿生學”方面的科普知識,許多學生也許覺得無聊。因此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是相當的有必要。如何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師除了考慮自己的語言感染力,對文章抽象語言的形象感悟,對科學中新發現的意義的認識,對相關材料的`有效補充等,都值得探討。
3、滲透一種思想。課題人類的“老師”,我讓學生探討“老師”二字為什么要加雙引號?通過互相啟發、補充,學生明白了,要想真正獲得科學的新發現,還得*人類自己去發現、去思考,這樣理想才能真正變為現實。
課的開始學生的質疑,一方面激發了學生閱讀、探究的興趣,另一方面篩選出了中心問題,為后面的探究學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從而提高了探究性學習的實效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內容、學習伙伴都由學生自由選擇,小組學習匯報方式也由組內學生協商決定,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小組交流中,經歷了探究的過程,體驗了探究樂趣。
通過小組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合作。合作的過程,是師生、生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是相互學習的、接納的過程,也是分享學習成果的過程。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于質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求知的欲望特別地強烈,課堂氣氛空前高漲,尤其是個人匯報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以及小組交流學習成果時,他們暢所欲言,就連平時很少動腦、很少開口的學生,都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小手,我也因此被深深地所感染,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又一個高潮。
雖然這堂課只是短短的四十分鐘,但帶給我的卻是太多的震憾。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們的學生有那么大的潛力,那么大的暴發力,為什么我們做老師的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顧慮重重放不開手呢?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不信任學生,他們只是個孩子;二、不相信自己,能否駕馭課堂;三、為了趕進度,怕浪費時間;四、習以為常,不愿破這個規矩。五、孤陋寡聞,不思進取。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課堂教學目的不在課堂,而是通過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和能力,從而讓學生走向課堂之外的更廣闊的天地。當學生把探究、發現、創造邊成一種習慣,“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才算真正落到實處。
【四年級語文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人類的“老師”》教學實錄03-08
四年級語文老師教學反思06-29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7-25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30
三年級下冊語文《人類的“老師”》ppt05-18
語文老師的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2-29
奇妙的橋語文老師教學反思07-11
小樹的夢語文老師教學反思07-10
《我的老師》語文教學反思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