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查無字詞典的語文教學反思
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由題目入手,讓學生讀題,提出問題。以下小編為大家搜集了學會查無字詞典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學會查無字詞典的語文教學反思1
在學習爸爸意味深長說的話中,需要理解“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的意思,明白它們分別指什么?教學到這,我提醒學生聯系上文仔細想想,它們是什么意思?不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有字詞典是指《現代漢語詞典》”,無字詞典是指看到和聽到的一切。又有學生說:““有字詞典是指用來查找的工具書,無字詞典是指現實生活”。最后,我告訴學生,我們理解詞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這個詞語表達的現實生活的某一種狀況,查無字詞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比查有字詞典顯得更為重要。
在教學最后一段爸爸的話時,讓學生聯系上文,回憶“我”理解‘驕陽似火’和‘驚濤拍岸’的方法,讓學生先進一步區別“有字詞典和無字詞典”,理解查“無字詞典”的重要作用,然后總結歸納查‘無字詞典’的兩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并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學生將來對詞語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會查無字詞典的語文教學反思2
《學會查“無字詞典”》這篇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觀察生活,聯系生活現象理解詞語。教學中,我引導孩子初步認識運用生活所見學習詞語意思的方法后,就乘熱打鐵請學生聯系生活,從人、動物、植物等方面仿照爸爸說的句式,說一說還能怎樣解釋“驕陽似火”?通過看插圖、聯系生活經驗,有的學生說:“烈日當空,你看,連路上的行人都滿頭大汗了,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還有學生說:“烈日當空,連知了都在叫個不停了,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這樣一來,讓學生在運用聯系中進一步感受到“無字詞典”的魅力所在。最后,補充一些根據情景想詞語的練習。課件出示四組詞語圖片:
第一組:春暖花開、春色滿園、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第二組:歡聲雷動、欣喜若狂、載歌載舞、燈火輝煌
第三組:摩拳擦掌、生龍活虎、身強力壯、鋼筋鐵骨
第四組:舐犢之愛、烏鳥私情、天倫之樂、其樂無窮
讓孩子用今天學過的查無字詞典的方法來解釋這些詞語,選一個試試看。
這樣,從詞語展開教學,設計了展開想象,聯系生活、觀察插圖等訓練,讓學生在語言訓練中運用查“無字詞典。
學會查無字詞典的語文教學反思3
上完《學會查無字詞典》這課,我自己都為學生的精彩回答而喝彩!驚喜之余,我也該有所思有所悟:
一、給學生多一點的說話時間。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不刻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因為,每一個學生具體的閱讀,有著各自的焦點,每一位學生的理解,都與原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驗和閱讀習慣等有關。在讀書中出現學生獨立自主的不同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氣氛。教師對學生應該多一點微笑、多一點信任、多一點寬容,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在這節課中,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如“揮汗如雨”一詞,原本不是計劃中的,但是我舍得放時間進去,讓學生自己去說,自己去理解。從而真正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二、給學生多一點的個性時間。
在我國,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割斷了語文教學同生活的聯系,使內蘊豐富的語文教學只剩下孤立零碎的語文知識,教師讓學生一字不漏地記著各種“標準”答案,往往造成學生千人一面、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扼殺著本該純潔美麗、充滿好奇、富有想象的童心。我們斥責著“課堂不是茶館”,總是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混亂”、“頂牛”的擔心……殊不知,這里是個性的張揚!在教學中,我不放過一丁點“小聲音”,喜得收獲!做到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重視學生的獨立個性,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使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展現出來。
三、給學生多一點的表現時間
在我的課堂上,允許學生“實話實說”;鼓勵爭議,允許“自我表現”;倡導創新,允許“挑戰權威”;激發想象,允許“異想天開”。像本節課中竟然有學生要換掉課文中的詞語,我也允許他“挑戰權威”了,讓他嘗到了被尊重和挑戰成功的喜悅。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任鳥飛”的藍天,“憑魚躍”的大海。
【學會查無字詞典的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學會查無字詞典》語文教學反思07-17
三年級語文上冊《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07-16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設計08-25
蘇教版《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07-27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片段及反思06-17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反思匯編4篇05-28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學實錄03-04
學會傾聽語文教學反思07-15
《學會查“無字詞典”》課后反思?3篇06-27
《學會查“無字詞典”》教后反思三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