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來了》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教”與“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以下小編為大家搜集了《北京亮起來了》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反思1
本課描寫了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突現了北京夜晚的“明亮、輝煌”,圍繞夜晚“北京就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來展開,全文處處可見精美的詞句。
以讀悟情,以景明文。古語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因此,在初讀識字時,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朗讀,在真正的課堂上這看似短短的幾分鐘集體自由朗讀效果卻是不容小瞧的。在不斷地自我朗讀中,學生慢慢走近文本進而讓朗朗的文字逐漸轉化成一幅幅優美的畫卷顯現于腦海中,為接下來的理解全文感悟體會作了鋪墊。
在生字教學之后,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寫了北京夜晚的哪幾個地方的美麗景色?這個問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講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能找出一些地點來,但能找全的學生不多,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有個別學生不理解問題的要求關鍵。這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的過程,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與不斷地提醒,但前提條件是學生需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在以形象思維感知世界的階段,生活經歷也不夠豐富,對一些好詞好句有所感想卻往往還處于朦朧階段道不清說不明。于是,我讓學生就著他們找到的地點跟隨圖片一起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朗讀課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填補學生對文字感悟中存在的空缺,讓他們腦海中的北京夜晚更繁華一些、更明亮一些,讓車水馬龍的不夜城更加真實的展現在他們面前。同時,精彩的圖片也刺激了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更加激昂,達到深情并茂的效果,不失為一次情感朗讀的好機會。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反思2
一、隨文識字,提高識字效果
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學生識字、認字的過程、如果在一遍遍的讀字,分析字形的過程中進行,太枯爆,學生沒有興趣,效果也不好,為了克服這點弊端,我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讀文,在讀文過程中借助書中的文字注音或工具書(字典)進行自主識字,在自主讀文的過程中去認識生字。正因為如此學生在把課文讀正確時就已經達到了認識生字的目的。為了使學生在每一遍的讀文中,都能對生字有一個重點的認識,我讓學生把生字圈起來,運用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心理學原理,讓學生反復在讀文中感知生字的音、形、意來記字。
二、讀懂自然段,培養閱讀能力
除了識記生字之外,還要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為了落實這個目標,我采取的是讓學生以讀懂自然段為基礎,理解文章脈絡,從而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即讓學生自主地去讀每一個自然段,了解這段寫了什么,讀懂了什么?進行匯報后再提出不懂的問題,更深入的學習文章和詞語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三、以讀為本,讀有目標,讀有層次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學習中我采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的活動。如:自己讀,合作讀,指明讀,開火車讀,男女賽讀等形式。不但如此,學生在讀之前心中有明確讀的目標,這樣的閱讀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步都扎實有效。
除此之外,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亮麗的畫面,讓學生在抽象語言文本的基礎上對課文有深刻的認識。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直觀的畫面,與文中一個個美好的詞語相呼應,又有利于學生建立形象的理解詞語。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望老師們多多指教。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反思3
一、“機智”源于“積淀”
這是一節市級比賽課,并且是指前一天抽教學內容。我抽到的二年級下冊的《北京亮起來了》。經過二次備課,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梳理。但和學生進行試教只有兩次半節課。在重點研讀第二自然段時,設計的意圖是:自讀——交流理解——創設情景,呈現畫面——指導朗讀,展現畫面。第1、2兩個環節順利地進行下去了。在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了北京的長安街、天安門、廣場四周:建筑物的光與影的畫面。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了車水馬龍,繁華的夜景。接下來的環節是用課件給學生呈現一組燈與光交融的夜景圖。沒有想到,課件竟然出現了問題,圖片出不來了,怎么辦?
我當時請學生把這樣的美景帶到課文中去讀一讀。最后在感情朗讀的展示中沒有出現高潮。為什么?其實,這個環節迂回了。既然沒有了可視的畫面,如果老師運用了可聽的教師范讀,用充滿激情的朗讀,把孩子們帶入那個燈與光的世界,豈不更妙!聲與畫就能巧妙的`融合。如果我機智靈活地把這個環節改為:“沒有了美的畫面,那老師來讀讀,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像又聽到了什么?”老師的激情朗頌,能充分把孩子們引入燈與光的世界,也為孩子們感情朗讀作出了示范,奠定了基礎。其實這個類似的教學片段在我的區級比賽課《燕子專列》中出現過,而且教學效果很好。我當時為什么沒有“移花接木”呢?看來,課堂上的“機智”需要課堂內外充分的“積淀”。在課堂上,教師才會在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成”游仞有余,收放自如;才會有靈機一動的智慧,抓住學生稍縱即逝的火花,點燃精彩的課堂。這樣才會“厚積”而“薄發”。
二、“美”要有發現的“眼睛”
這節課快要結束了,我要對本課進行一個整體回顧,提出了一個問題,“大家讀了這一幅幅如此美麗的場景,你想說什么?”這是一個很開放的話題,學生可以結合文本去談,可以結合生活經驗去談。沒想到課堂上孩子們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孩子們不愿意呆在宜昌,一秒鐘也不想呆在宜昌,而是“去”心似箭,要“飛”到北京。我想把孩子們引導“我為家鄉自豪”的道路上,馬上問:“宜昌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更沒想到出現了“宜昌是首都,宜昌中國”這樣貽笑大方的笑話。我只好自己引出來:“宜昌是中國水電名城!我們以此為榮!”難道是我們課件的如夢如幻,光影交錯的圖片“迷”住了孩子的眼,是栩栩如生的文本“亂”了孩子的心?又是我的接下來的問題:“宜昌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攪”了孩子的思維?
其實,我的辦公桌上就有一句名言:“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果貼近文本,利用文本進行引導,相信會有另一番效果:“同學們,其實咱們宜昌的夜晚也是十分美麗。夜晚的夷陵廣場、五光十色的照明燈、草坪燈、噴泉燈把廣場裝點成了漂亮的小姑娘。我們愛家鄉宜昌,我們愛首都北京,我們愛偉大的祖國。”如此一來,既從文本出發,回歸生活,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類似的美,用優美的語言去表現美的事物。教師有了發現美的眼睛,才會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的美。課文僅僅是例子,“教”與“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
【《北京亮起來了》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京亮起來了》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07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反思范文03-18
二年級下冊《北京亮起來了》教學反思03-18
二年級語文《北京亮起來了》教學實錄03-18
二年級語文《北京亮起來了》優質教學設計03-18
二年級語文下冊《北京亮起來了》教案08-16
小學二年級語文《北京亮起來了》說課稿03-18
《北京亮起來了》習題設計03-22
《北京亮起來了》導學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