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畫家鄉》教學反思
《畫家鄉》這篇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以下小編為大家搜集了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畫家鄉》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畫家鄉》教學反思1
《畫家鄉》一文以五個孩子畫自己的家鄉為內容,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幾處小亮點:
一、閱讀方法的指導
本課重點內容有五個自然段,我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濤濤的家鄉。
1、自讀課文,把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輕聲讀課文,想想,課文中告訴我們濤濤在畫上畫了哪些景物?用圈圈把景物詞畫下來。
3、這些景物美在哪兒,讀重點句子。
4、指導背誦。抓住關鍵詞語,練習背誦。照這樣的教學程序教學完第二自然段后。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
1、把句子讀通順。
2、找出景物詞。
3、用聲音讀出景物的美。
4、抓景物詞練習背誦。采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就自學了第三自然段。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
1、遣詞造句的訓練。課文中“……那么………那么………”這個關聯詞語,多處出現。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練習說話,要求學生能說出一種景物的兩個特點。如:“花兒那么香,那么美。”教學第二自段時,通過比較,讓學生發現“山那么高,水那么清。”與第二自然段不同在于,只寫一種景物的一個特點。然后,讓學生練說。此外,課文的第二幅圖中,還有一些景物沒有描寫,我讓學生運用課文中“又……。又……。”和“那么”等詞語說說圖中的其它景物。有學生說:“村外的小河,那么長,那么清。”也有學生說:“河里的小鴨,又多又可愛。”
2、積累語言的能力。文中的好詞佳句很多,在學完每一段時,我讓學生說說:最想寫下來的詞和句子。如“金黃的、雪白的、碧綠的”等等,又如“寬寬的、高高的”等等。我還讓學生說說同類型的詞語。
3、模仿寫話。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家鄉。課后布置學生畫家鄉,并學著課文第二到第六自段其中一自然段的樣子,給自己的畫配上一兩句話,要求能用上本課中學到的詞語。
《畫家鄉》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五個孩子畫的家鄉的美麗圖景。這一幅幅優美的畫面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讀著課文,我們仿佛置身與美麗祖國的大花園中。
教學時,我利用插圖,創設情境,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先讓同學們觀察圖畫,作者在描寫圖畫時都是按照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進行描寫的,先寫遠處的景再寫近處的人,課文也是這樣對照圖畫來表現的。讓同學們先觀察圖畫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容易讓同學們走進課文。課文的語言比較淺顯,同學們能夠流利地朗讀。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寫字教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要采取多種識字的方法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男”這個字時,可以編口訣“田力男”;在教授“原”這個字時,給學生猜字謎:小白進工廠;在教授“跑”這個字時,讓學生與“泡”、“炮”、“苞”“飽”這些形近字相區別。用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法總結這一環節,同學們尚不能自己有效地總結學習的方法,所以這一方法在后來的運用中并不是很好。再接來的仿寫過程中,同學們只能寫一、兩句話,不能完全仿照課文來寫。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加訓練。
《畫家鄉》教學反思3
一、注重方法,培養學生主識字的能力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和無趣。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把面向全體學生,發揚孩子個性放在第一位。在識字環節中,我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識字本領,孩子們說得像模像樣,如講到“匹”和“四”、“樓”和“數”長得差不多,“撿”要用手來撿,所以是提手旁,而“臉”是身體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還有很多同學自己編了很多順口溜進行識字,每個同學都有著很高的識字欲望。
二、圖文結合,喚起學生的體驗
根據低段孩子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特點,在課上運用了形象的圖片,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說話,這樣就降低了說話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說話中來。比如在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學著"那么……那么……"的句式說話,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我就利用課本中出現的圖片,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說話情境,使得孩子們也有話可說,使學生在理解句子的過程中,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次升華,這樣即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又積累語言。
三、以讀促悟,以悟促讀。
注重學生的朗讀,在讀中悟其理,悟其情。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對教材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但是在本堂課教學中,由于自己評價語的匱乏與不準確性,使得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情感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例如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只是問“撿到這么多的貝殼,如果你是濤濤,心情如何?”學生回答“高興”“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這句話。”引導孩子讀出高興的心情。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過于簡單,沒有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這里如果我這樣處理,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么樣的呢?學生可能會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著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可能會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么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這樣一來,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這種高興是發自內心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畫家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下冊《觸摸春天》教學反思06-07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畫》教學反思07-07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畫》教學反思2篇03-30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0-13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柳樹醒了》教學反思05-30
人教版語文下冊《驚弓之鳥》教學反思06-01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