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囚歌》教學反思
經過認真挖掘教材,根據大綱要求,我把教學目的的任務確定為: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這是教學目的和任務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初步能力。這是教學目的中的知識能力教學因素。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技能,這是教學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訓練因素。在上述目的任務中,理解課文是重點。因為這個主要矛盾解決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達到了,朗讀訓練也有了比較堅實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安排了較長的教學時間突破這個重點兼難點。
詩歌是以形象、精煉、富有感情為基本特征的,好的詩還有一種意境美包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它的美不是表現為優美,而是表現為壯美,一種使人迥暢蕩氣的悲壯之美,一種不可壓抑的陽剛之美,一種使人肅然起敬的共產主義精神美。雖然在教學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單列一項進行講解,但我的確想把這種美很好地體現出來。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這首抒情詩教得有情。為此,教師必須“進入角色”,即把自己變成葉挺。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去感動學生;使他們體會到《囚歌》的情感美。我還要求自己,要用詩一樣的語言去講詩,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精煉、形象,充滿激情,以此去感染學生,使他們體會《囚歌》的形象美。一句話,在《囚歌》的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審美教育。
本課的教學結構,我原來按三個大環節安排,第一個環節是為第二個環節作知識和情感方面的準備,我改變了以往程序式的導入法,采取了以故事開頭,自然引進課文的方法,把介紹背景、范讀課文和破題融為一體,一氣呵成。第二個環節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部分,它又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初讀課文,包括初讀、嘗試把握中心和質疑三小步;二是研讀課文,包括分節讀議,歸納、二次質疑、檢查詞語理解四小步。這個環節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安排的。第三個環節是指導朗讀,改變以后,我把它分散在分節讀議這個步驟中進行。
但小學生畢竟還小,他們對過去畢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們對詩歌,特別是抒情的認識一般還停留在感性的階段,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這些我在教學前預想得還不夠,因此課堂上實施時,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