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白鵝》教學反思
《白鵝》寫于1946年夏天。抗戰期間,豐子愷內遷重慶,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當時正值戰時,生活條件艱苦、種菜、養鵝,這成了作者排遣苦悶的一種寄托。以下小編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上冊課文《白鵝》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白鵝》教學反思1
《白鵝》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入選教材時做了改動。文章結構極其簡單,全文圍繞一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白鵝的叫聲、步調、吃相三大方面去展示白鵝的驕傲,可愛。與以前所接觸的課文不同的是,整篇課文主要以反語的形式和活潑、流暢、詼諧、準確的語言,向大家展示了一種新的、表述語言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認識到作者對事物的觀察的細致,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作者語言的“別有用心”,也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反語的獨特魅力。
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便在自己的課堂上,由“高傲”入手,設計了幾個大問題,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交流,去細細體會作者的文字表面所呈現出的白鵝的“兇”和“厲害”,實質是對白鵝的盡職、勇敢的贊賞;體會白鵝步調的從容、大模大樣,體現的不過是作者對白鵝由衷的喜愛和關注。
應該說,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不僅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較脫離口語化,書面性較顯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謅謅”。這些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比如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文章的重點語句,進行大膽的聯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間所蘊藏的對白鵝真摯的.喜愛;讓學生模仿表演,加深對白鵝的高傲的認識,以及作者用詞的準確;還有讓學生試運用書上精彩詞語幫白鵝做自我介紹……
這節課的設計里,最沒有把握上好的,就是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領悟(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這一環節上的教學有點亂)為了使學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語言,進而感悟白鵝的高傲,我想我在課堂上走了不少彎路,但學生的認識仍只是停留在“白鵝”叫聲大而嚴厲,而不能從文字表面進一步去體會作者對白鵝的贊賞。我有點急,只好聯系他們對狗的印象來引導他們感受白鵝的盡職勇敢和忠誠,進而使學生觸摸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當然,學生很不錯,一點就能領悟到。但是我想,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反語的特點,還有待在下一個課時里,結合鵝的吃相做進一步的引導和交流。
《白鵝》教學反思2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白鵝的高傲體現在哪”這一線索貫穿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學中我采用研究性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相結合,在積極主動的閱讀活動中,理解和感悟白鵝的高傲,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注重讓學生整體閱讀、體驗文本,感受白鵝的高傲。導入新課后,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學習本課詞語。字詞是構建語文學習的基礎,識字教學在中年級閱讀教學中也是很重要的,這樣有助于讀好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也對白鵝形象有了整體感知,為后面學習課文、體驗情感做了鋪墊。
二、品讀課文,感受“高傲”
通過初讀,學生初步感知了鵝的高傲,我便用“這只白鵝給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將學生帶入文本。在體會作者如何感受到鵝的高傲時,我抓住“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讓學生做做動作,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并在動作中理解了詞語“左顧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鵝的高傲。接著我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做批注。這不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感悟文本,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能夠認真讀文體會,并寫下感受,達到了預設目標。
在對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開始組織學生圍繞“白鵝的高傲還體現在哪”進行閱讀感受交流。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了解白鵝叫聲、步態和吃相的特點。如抓住“厲聲叫囂”、“引吭大叫”,讓學生想象白鵝的動作、說的話,激發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進行交流,體會鵝叫聲高傲。通過讓學生將鴨與鵝的步態進行對比讀,播放凈角出場的畫面,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讓學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鵝步態的大模大樣。從鵝見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學生體會出鵝的高傲。經過讀文──看畫面──演一演──再讀文的過程,學生充分感受到鵝步態的高傲。在體會鵝吃相的高傲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鵝吃飯時的“三眼一板”“一絲不茍”,以及鵝吃飯時非要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的“老爺”派頭,體會鵝吃飯時的架子十足。在整個感悟文本的過程中,我還將詞語積累貫穿其中,達到積累詞語的教學目標。
三、整體回歸,體驗情感
學完課文以后,我出示了一組鵝的圖片,并將課文進行串聯,讓學生整體回顧課文,學生對文本有了感受,讀得就有效果。在看圖片、回顧課文后,學生對鵝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體會到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也對作者所說的“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有了更深的體會。課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兩項作業,一是把課文有趣的地方讀一讀,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二是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做準備。作業設計達到積累語言和課外延伸的教學目標。
從整節課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學得輕松,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實踐了以讀為本、讀思結合的設計理念。
雖然做了很多設計和準備,但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處理得不夠到位。教師對課堂上的生成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處理,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有待學習提高。通過這堂課,我也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后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應是教者、學者和文本間的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把學生的學情作為自己教學新的生成點,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并根據課堂生成,因學定教,靈活駕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白鵝》教學反思3
語文教學應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這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具有奠基作用。反思《白鵝》一課教學,我著重考慮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想象能力的培養以及語文素質的內化等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熱愛語言的情感: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善于挖掘教材語言的魅力,點燃學生對語言的情感火花。如:第1自然段作者為了表達喜愛之情把白鵝稱作“雪白的大鳥”。我抓住這個語言的訓練點,先引導學生自悟,再激趣引讀: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豐子愷老爺爺,從好友手中抱過這“雪白的大鳥”,舍不得放下,一路抱著走回家。抱著它,感覺得到它的溫度;挨著它,感覺得那羽毛的爽滑,那該是怎樣一種喜愛啊!讓我們腦中邊想象邊再讀讀。
2、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學生學好語文的翅膀。我多次設計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想象的環節。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找出一個能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從這個詞,你能想象白鵝在干什么,好像在說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詞語旁寫一寫,或者用圖畫來表示。
(“厲聲大叫”“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等詞語十分形象生動地表現了白鵝叫聲的特點。我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詞語,動手批注或畫畫,調動形象思維參與解讀文本,從形態、聲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既培養了學習方法和習慣,又豐富了語言積累。實踐證明,學生對想象的環節是喜聞樂見的,這從他們樂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3、重視學生語文素質的內化:
內化是形成語文素質的心理機制,外因都要通過學生主體這一內因來實現。在課堂充分學習閱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的寫作特點,然后問學生你愿意把自己當作一只高傲的白鵝,向別人介紹自己嗎?
接著出示“快樂寫話卡”:
我是一只……的白鵝。
(該練習題很靈活,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練習,既可以靈活運用本課的詞語,進行語言重組,又可以拓展思維,有創意地表達。)
讓學生充分經歷閱讀教學的“感受──理解──積累──運用”的語言學習過程。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總之我打破了傳統的串講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增強了積累知識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某些環節處理得過于細致使后面時間不夠;課堂氣氛雖然較好,但有時目的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