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打擊樂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根據樂器的音色特征,找出相應的圖形,并用嘴巴模仿樂器發出的聲音。
2.學習協調一致地看指揮輪流演奏。
3.通過演奏圖譜認識作品ABA的結構,體驗樂曲輕松詼諧的情緒特征。
活動準備:
1.圖形卡片,圖形樂譜
2.碰鈴、鈴鼓、圓舞板、鼓
3.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碰鈴、鈴鼓、圓舞板。
師:誰想來玩一玩這些樂器?
2.出示圖形卡片你覺得哪一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哪一幅圖?
教師依次敲擊樂器,請幼兒說出這種聲音像哪幅圖。
3.辨別音色你能學一學這些小樂器發出的聲音嗎?
(教師請幼兒用自己的嗓音模仿每件樂器發出的聲音,然后選取容易發音,音色接近樂器的聲音,碰鈴——叮,圓舞板——答,鈴鼓——沙啦啦啦啦啦。)
4.熟悉圖形譜
(1)師出示圖形樂譜,播放音樂。
師隨音樂指圖形譜,并有節奏地用模仿性語言朗誦圖形譜。
(2)鼓勵幼兒輕聲跟誦。
5.帶領幼兒邊朗誦邊做相應的樂器演奏模仿動作。
師:誰來學碰鈴唱歌?(提示幼兒要邊做動作邊朗誦)
6.看指揮分聲部練習。
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各模仿一種樂器的聲音,看指揮聽音樂模仿演奏。
7.樂器演奏
(1)幼兒手持樂器看指揮分組演奏。
(2)聽音樂邊朗誦邊演奏。
8.完整演奏。
附:樂曲分析《土耳其進行曲》,本曲全稱為《"土耳其進行曲"主題變奏曲》,這是一首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馳名世界的變奏曲。實際上,本曲的主題本身并非具有純正的土耳其風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一樣,只是反映了當時流行的.一種"東方風格",而在現代人看來,本曲幾乎沒有什么東方味道。但是由于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暢的旋律,故與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齊名,成為不朽的古典小品。
樂曲的主題簡潔而極其節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貫的節奏,加上十六分音符來提高活潑感,全曲表現出一種帶有童貞般的單純。像這種快活的節奏,在貝多芬的作品中屢見不鮮。各個變奏并不著力渲染技巧,但樸實有力,而又不陷于單調,是一種巧妙的關聯。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打擊樂器為樂曲進行伴奏,激發幼兒興趣。
2、能看老師指揮,與同伴合作演奏,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打擊樂器(碰鈴、沙錘、鈴鼓、手鈴)、樂曲。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樂。
1、播放音樂,讓幼兒感受樂曲(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樂曲,我們來聽一聽)。
2、提問:聽了樂曲,有什么感覺?樂曲中間有變化嗎?
3、討論:根據樂曲的變化,樂曲分成幾段?(三段)
二、分析樂曲結構,設計配器方案。
1、帶領幼兒熟悉樂曲結構(用身體動作來打節奏)。
2、出示四段節奏譜。
3、傾聽第一段音樂,提問:這段音樂可以用哪段節奏譜表示?
4、依次傾聽第二、三段音樂,提問:這幾段音樂可以用哪段節奏譜表示?
5、出示打擊樂器,介紹打擊樂器名稱及使用方法。
6、幼兒看節奏譜,嘗試用打擊樂器進行演奏。
7、播放音樂,嘗試用打擊樂器聽音樂進行演奏。
8、討論:怎么樣演奏才能讓我們的'樂器聲音更好聽呢?(提示:樂器可以分開演奏或兩種樂器一起演奏)什么地方用什么樂器演奏合適?
9、傾聽音樂,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伴奏。(依次傾聽四段音樂,逐步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伴奏。)
三、根據指揮合奏,注意音量及停頓。
1、教師指揮,小朋友聽音樂進行樂器演奏。
2、再次進行演奏,提醒幼兒在音量、停頓上的處理。
四、 總結,巡演、邊演奏邊出教室。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3
【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非洲鼓高、中、低音三個根本音的演奏方法。
2.嘗試根據圖譜學習演奏歌曲<小寶貝>,體驗非洲鼓打擊樂活動的樂趣。
重點:
根據圖譜演奏歌曲<小寶貝>,體驗參與非洲鼓活動的樂趣。
難點:跟隨音樂節奏變化演奏樂曲。
【 活動 準備】
1.物質準備:非洲鼓假設干、音樂<小寶貝>、紅藍手環人手各一個。
2.經驗準備:已聽過樂曲<小寶貝>,對音樂旋律節奏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問好,介紹音樂名稱。
二、認識了解非洲三個根本音,介紹圖譜中對應的動物圖案,并練習演奏。
1.低音:用犀牛表示,唱“咚〞;用左右手練習。
2.中音:用斑馬表示,唱“嘟〞。
用左右手練習。
3.高音:用小鳥表示,唱“噠〞。
用左右手練習。
三、四個根本節奏型分解練習:<小寶貝>
四、跟隨音樂完整演奏歌曲<小寶貝>
五、活動結束。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4
活動名稱
認識打擊樂器
活動目標
1. 知道并記住打擊樂器的名稱。
2. 知道打擊樂器的使用方法。
3. 嘗試根據音色來分類打擊樂器。
環境創設
各種打擊樂器:碰鈴、串鈴、鈴鼓、三角鐵、響板、木魚、雙響筒、蛙鳴筒、沙球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打擊樂器
1.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箱寶貝,大家想不想看看?
2. 這里面有什么?我們來看一看(一一出示打擊樂器,并演示使用方法。)
3. 我們的這些寶貝是一個大家族,他們的名字叫做打擊樂器,他們可以用來演奏打擊樂或者打節奏。
二、學習使用方法
1. 請每個小朋友上來,選你喜歡的樂器。
2. 自己試一試,聽聽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
3. 聽老師打幾段節奏,小朋友用你們的小樂器來模仿一下。
三、嘗試分類
1. 我們聽過了自己的小樂器發出的聲音,請你們來說說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教師總結:叮叮、篤篤、沙沙等)
2. 請你們根據自己的樂器聲音排成小組。(教師指導)
3. 每個小組的小朋友來試試,分別來給我們的歌打打節奏,還記得我們的節拍符號嗎?(播放樂曲,讓幼兒分組打節奏,分別對各種樂音有感性認識。)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音樂和游戲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輕松愉快。
2、掌握X X XX X這一節奏,并用肢體動作創造性的展現。
3、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學習正確使用樂器節奏,感受A段音樂的歡快和B段音樂的'優美。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節奏展示板、水果貼畫、樂器。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音樂《郊游》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并表現郊游的情境。
談話活動:教師與幼兒談論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現在是什么季節啊?
今天給小朋友門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關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歌曲《郊游》讓幼兒體驗歌曲歡快情緒,感知歌曲節奏。
剛才有沒有發現歌曲中有哪些部分不一樣的?再來聽一遍歌曲。
2、小朋友們發現歌曲一開始比較歡快中間部分比較優美最后一部分又變的歡快了對不對?小朋友們真聰明!
3、引導幼兒創編動作進行表演,跟著音樂加上動作來表演一下。
4、出示節奏展示板,認識節奏并讓幼兒正確的打節奏。
1)(出示節奏展示板)有沒有哪個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啊?
這是節奏象(認識小節線)這樣的符號X我們讀“噠”XX象這樣兩個挨著下面畫橫線的我們讀“噠噠”要連起來讀,象這樣X—的我們要把“噠”拉長,下面來跟老師一起一邊拍手一邊練習一遍。
2)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剛才我們打的前面兩小節節奏是一樣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樣了為了區分開來我們就用紅紅的小蘋果來表示,后面的就用黃黃的梨來表示,(重復的地方讓幼兒粘貼)接下來的這幾小節和前面的都不一樣我們就用綠綠的小西瓜表示。
5、認識樂器并讓幼兒討論配器方案,為歌曲伴奏。
1)認識樂器,并教幼兒使用樂器。
2)剛才我們貼蘋果的地方我們用雙響筒伴奏,貼梨的地方用響板來伴奏,貼西瓜的地方用沙棰來伴奏。并分別用樂器來打節奏。
三、結束部分
游戲:《小小音樂會》
教師扮演指揮家,幼兒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給歌曲伴奏。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能隨歌曲節奏合拍演奏樂器。
2.了解圓舞板和手鈴樂器名稱,能按要求取放樂器。
3.愿意參與集體打擊樂演奏活動。
重點難點
1.重點:熟悉歌曲節奏,樂于參與演奏活動。
2.難點:了解樂器名稱,能隨樂合拍演奏。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圓舞板、手鈴幼兒人手一份;樂器小籃子人手一圓形;鋼琴伴奏。
經驗準備:幼兒有前期取放樂器的經驗,熟悉歌曲,有交
活動過程
一、通過《問好歌》進行師幼互動,引出找朋友的故事。
1.師幼進行問好歌互動,感知節拍 XX X 。
Hello 小朋友,你好呀! Hello 黃老師,你好呀!(拍手我們一起玩游戲,小手準備好
拍拍肩膀,12、34;12、34;轉轉小手,12、34;12、34 拍拍小手,12、34;12、34;拍拍肚子,12、34;12、34
2.教師講述故事《小鴨黃黃找朋友》,引出歌曲。
T:小朋友們,你們有好朋友嗎?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位好
(故事:小鴨黃黃住在美麗的森林里,它最喜歡唱歌了,可覺太孤單了,于是它決定出去找好朋友一起唱歌玩游戲)
二、創設情景,通過變換不同的方式進行找朋友游戲,熟1.教師出示指偶,利用手部動作表現小鴨黃黃找朋友。 T: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鴨黃黃是怎么找好朋友。
T:小朋友剛剛有沒有發現,小鴨黃黃找朋友的時候,它的它打招呼的'?
2.反復聆聽歌曲,模仿小兔跳跳打招呼的動作。
T:原來小兔跳跳聽到小鴨黃黃的歌唱時也唱歌告訴它,我
3.師幼模仿小兔跳跳打招呼的動作進行節奏練習。
4.教師邊走邊唱,與幼兒進行互動。
5.創編不同肢體動作表現找朋友進行互動。
三、故事延續,通過變魔法的游戲引出樂器,引導幼兒隨
1.故事延伸,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引出樂器圓舞板。
(故事:小鴨黃黃和小朋友玩得真開心,現在它要變魔術咦,小鴨黃黃變成了……樂器小精靈,原來呀,小鴨黃黃是精靈,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圓舞板。)
2.師出示樂器(圓舞板),示范圓舞板的演奏方法。
T:小朋友,你看,圓舞板和小鴨黃黃一樣,也有一個大大扁歌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引導幼兒用動作練習演奏圓舞板,并隨樂演奏。
T:圓舞板可以發出“噠噠噠”的聲音,現在讓我們把小手板一起玩節奏游戲。
(1,2,3,4,1,2,3,4,準備開始唱歌了)
4.幼兒有序按教師要求取圓舞板,進行隨樂演奏。
T:圓舞板說小朋友真是太厲害了,都會和我玩節奏游戲。從椅子下面的籃子里找到它,拿在手上,小朋友都找到圓舞備好,——準備開始唱歌了。
5.通過接唱的游戲引出手鈴。
T:圓舞板說在我們找朋友的時候還會出現魔法變出更多好看看會變出什么朋友?
6.T1 演奏圓舞板,幼兒演奏手鈴進行互動游戲。(玩 2 遍)
T:請小朋友把圓舞板放回籃子里,找到手鈴朋友戴在手上舞板,小朋友來當手鈴,我們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戲。準備四、運用送樂器回家引導幼兒收樂器,教師小結,自然結
1.教師引導幼兒有序地把樂器收回籃子里。
T:和樂器朋友們玩得真開心,讓我們把它放回籃子里。
2.師幼小結找到的樂器朋友,活動結束。
活動總結
《我的朋友在哪里》這一個活動前期幼兒已經熟悉歌曲,活師主要通過創設故事情景開展找朋友游戲讓幼兒感受和練兒熟悉掌握節奏后,加入樂器進行演奏,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戲當中學會取放樂器,初步認識圓舞板和手鈴的演奏方法及通過開舞會的游戲讓幼兒在互動中進行接唱演奏,并能根據演奏。幼兒取放樂器常規、節奏的掌握目標都能夠達到,在能夠區分兩種樂器的聲響特點和演奏方式。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7
設計意圖
《鳳陽花鼓》是安徽的一個典型的民間樂曲,為了讓孩子體驗到安徽的民歌民俗,特設計了這樣一個適合孩子的打擊樂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親手打奏出好聽的民歌,體驗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的喜慶氣氛和鳳陽花鼓的樂曲風格。
2.根據圖譜的提示及教師的引導,會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3.演奏時能與同伴保持和諧一致,并體驗集體合作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圖譜的提示及教師的引導,會使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難點:演奏時能與同伴保持一致,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譜,碰鈴,鈴鼓,圓舞板若干。
2.幼兒已熟悉樂曲旋律。
3.《鳳陽花鼓》音樂。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一步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情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好聽的音樂,請你們聽一聽。問:這首音樂聽起來怎么樣啊?
小結:這首歡快的音樂叫《鳳陽花鼓》,鳳陽是我們安徽的一個地名,叫鳳陽縣,
《鳳陽花鼓》是我們安徽民間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民歌。
2.結合圖譜,進一步理解音樂節奏。
(1)認識圖譜,嘗試徒手拍。
出示圖譜,問:這是什么呀?你們知道這個×代表什么嗎?
師:一個×代表著拍一次手,我們一起來伸出小手試試看。
(2)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
師:除了用拍手來表現節奏,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節奏呢?如果是拍肩膀我們應該怎么拍?拍腿呢?
出示圖譜: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個跟剛剛的圖譜有什么不一樣?他們分別代表著什么?一個小手和兩個小肩膀是什么意思呢?兩個小腿呢?這個圓圈呢?
(3)幼兒合作用動作演奏。
①分組練習。
②集體合作練習。
小結:我們演奏時,一定要看著老師手勢,看著圖譜,聽著指揮,這樣我們才能把音樂表現的很好聽。 3.嘗試持樂器演奏。
(1)認識樂器,并學會使用。
師:我們用動作已經可以把我們的節奏演奏的很好了,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種樂器(碰鈴,圓舞板,鈴鼓)有沒有小朋友知道他們是怎么使用的呢?圖譜上的圖片又代表什么樂器呢?
(2)合作練習。
小結:我們合作演奏最重要的就是聽音樂,看圖譜和手勢,圖譜上輪到你才可以演奏,沒有輪到你就不能發出聲音,否則我們演奏出來的音樂就一點也不好聽。
4.集體演奏。
活動總結
幼兒對于本次活動非常感興趣,也非常喜歡打擊樂活動,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聽清老師的要求與節奏,也學會了看懂手勢,但是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有些高控,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大膽讓幼兒選擇與嘗試。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串鈴、圓弧板演奏| * — * — | * * * — |的節奏型。
2、根據指揮的手勢演奏樂器。
3、愛護樂器,學會輕拿輕放。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件打擊樂器,串鈴和圓弧板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郊游》
1、齊唱歌曲,唱出歌曲的歡快活潑和連貫優美。
2、學習接唱,教師先唱兩小節,幼兒接唱兩小節,并以此類推,最后四小節師生齊唱。
3、幼兒先唱,教師接唱,全體幼兒分兩部分,互相接唱。(接唱過程中,注意觀看手勢暗示或指揮動作)
二:學習打擊樂《剪羊毛》
1、幼兒隨樂曲兩拍一下地拍手。
2、邊聽音樂邊拍| * — * — | * * * — |的節奏型。
3、比較前、后節奏的快慢,并隨樂曲練| * — * — | * * * — |的`動作。
4、學習分聲部做動作。
把全體幼兒分成兩部分,請一半幼兒拍手,另一半幼兒拍腿,并隨樂練習(教師用相同的動作進行指揮)
5、幼兒用打擊樂器演奏。
要求幼兒輕輕地把樂器放在腿上。
學習看指揮。“教師面對串鈴劃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面向圓弧板劃拍子就是指揮你們演奏。”
隨樂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6、輕輕有序地在音樂聲中把打擊樂器放到指定的地方。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9
設計意圖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十分貼切的反應了兒童這一特點。《楊柳青》這一樂曲是十分富有江蘇民間音樂風格的樂曲,樂曲2拍子,歡快,活潑,節奏感強,十分富有音樂的喜感,是典型的打擊樂樂曲。大班幼兒對于2拍子的節奏型已經能很好的掌握,會打簡單的,節奏型不變或者有兩個節奏型的節奏,對于打擊樂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節課在鞏固以有經驗的基礎上,著重練習同一首樂曲中有三種不同的節奏型,并嘗試給不同的節奏型配以不同的打擊方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在挑戰中成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聽辯不同的節奏型,并能用拍手動作表示。
2、培養幼兒按指揮演奏打擊樂的能力,并在齊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表演速度。
3、、繼續組織幼兒按已有規則使用樂器,養成愛護樂器的態度和習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熟悉自制樂器,并有玩過自制樂器的經驗。
物質準備:奶粉罐和小棒自制的鼓樂器,人手一份,樂器節奏圖譜一份。
場地準備:幼兒圍坐成半圓型。
活動重難點:
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難點是確定是一個活動的關鍵,根據我班幼兒音樂發展水平,我將重點定位為培養幼兒節奏感,體驗打擊樂活動的快樂。難點定為能跟隨樂曲的節奏型配以適當的打擊方式。
教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因此,根據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幼兒的心理特征,知識水平,教學條件,我采用了以下適宜的教學法:多通道參與法,模仿示范法,情景表演法,激勵法。
活動過程幼兒的天性是好動的,所以游戲成為了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游戲情境中,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欲望,使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幼兒成長的發展。根據這一特點,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游戲導入,節奏前置。
讓幼兒跟隨《楊柳青》音樂進場,做拍手,跺腳的動作。
老師:孩子們,我們一起去參加音樂會吧。(播放音樂磁帶)(以游戲的形式進場,首先讓幼兒欣賞并熟悉了樂曲,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拍手,跺腳等動作,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了樂曲的節奏型,掌握了節拍,難點前置,為后面的打擊樂表演作好充分的準備。)二、熟悉樂器,節奏訓練。
1、鼓樂器的出現教師出示用奶粉罐制作的小鼓樂器,介紹小鼓樂器,并讓幼兒玩一玩,幼兒隨意敲打樂器,鼓勵幼兒玩出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可以敲打鼓面和鼓身兩種方法,教師用簡筆畫畫出敲打在哪里。
老師: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我們小朋友的好朋友,他要和我們一起玩。
我們大家來一起和小鼓玩一玩,小鼓的哪里可以發出聲音呢?老師來畫出來,我們一起來敲一敲,玩一玩。
(在帶領幼兒認識樂器后,讓他們隨意敲打,滿足了幼兒對新事物的探究欲望,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綱要中指出,在各教學領域都要強調生活的價值,強調從生活中挖掘教育的內容,況且最近也十分倡導要低碳生活,節約環保,結合這一契機,我設計了用廢舊的奶粉罐制作樂器,這樣既能廢物利用,又能激起幼兒無窮的想象力,真是一舉多得。)2、一物多玩教師逐條出示圖譜,讓幼兒跟隨圖譜,老師的指揮來打一打。
老師:我們今天叫要用小鼓來表演節目,在表演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下面幾個節奏型怎么打?出示X-│X-│X-│X-│XX│XX│XX│XX│XX│XXX│XX│XXX│(教師帶領幼兒以拍手的方式來練習一下節奏型,對于幼兒掌握起來有困難的節奏型教師可以通過夸張的身體動作來告訴幼兒這個節奏的敲打方法,時值。)老師要把小鼓也配上去,你們看看要怎樣打小鼓呢?(教師把小鼓的圖譜放在相對應的節奏型下,請幼兒練一下。)你知道怎么敲嗎?你會敲嗎?大家來試一試吧?(幼兒根據圖譜自由練習)X-│X-│X-│X-│XX│XX│XX│XX│XX│XXX│XX│XXX│(由于先期的置入,解決了幼兒看小鼓圖譜的難題。在配合不同的節奏型打擊,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所以教師給幼兒一個自我整理的時間,讓幼兒把已有經驗和新知識以自己的方式整和在一起。)老師:請個別小朋友來打一下試一試(個別幼兒展示,教師糾正)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譜打一下小鼓吧。(集體分段演奏)三、出示圖譜,整體演奏A、播放《楊柳青》樂曲,請幼兒欣賞,激起配樂的欲望。
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我們將要表演的樂曲,叫《楊柳青》,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吧。(播放楊柳青)我們的小鼓也躍躍欲試想表演一下呢,拿起你手中的棒,來嘗試著給這首樂曲配樂吧。(播放樂曲)(由于本首樂曲的節奏型很明顯,再加之之前我們已經練習了節奏型,所以大部分幼兒能初步聽出樂曲中的節奏型,打出來,也讓部分能力強的幼兒有自我展示的機會。這里我采用賞識激勵法,對幼兒的演奏給予及時的肯定,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B、出示圖譜,讓幼兒根據圖譜打擊樂器。
教師:要表演一首好聽的樂曲就需要整齊的演奏,小鼓告訴老師他是跟著圖譜來表演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演出圖譜吧。(出示圖譜)我們一起來打一下吧。(第一遍教師帶領幼兒以較慢的速度來打擊一下,難點可以放慢速度,或重復演奏。并用點頭,點腳的方式來給幼兒穩定節奏,用身式來幫助幼兒掌握節奏的時值。)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打一下吧。(播放樂曲)(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跟隨樂曲進行打擊樂演奏,演奏的關鍵就是節奏的掌握,教師通過示范法,輔助節奏法,來幫助幼兒正確的掌握節奏)四、多種形式的練習。
教師:小朋友表演的真不錯,我們一起來演奏一下吧。(集體表演)分組表演,看老師的指揮分聲部表演。
(讓幼兒集體表演,初步嘗試用樂器為樂曲伴奏的快樂和興奮,然后進行分組表演。這里我采用鼓勵法,當幼兒在活動中取得一定成功時給予及時的肯定,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的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都得到和諧統一。分聲部演奏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和合作能力,能看這老師的肢體語言,動作,手勢來進行合作表演,使活動推向高潮。)五、活動延伸。
針對幼兒能力的高低差異,所以我在活動的最后設計了一個難度環節,,更換圖譜,讓幼兒在課后繼續表演,XXX部分用身勢語言跺腳來表示,讓幼兒感知打擊節奏不僅可以通過打擊樂器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最原始,最簡單,離我們最近的身體動作來表現,讓幼兒真正發現,生活中無處不有音樂。
中班音樂:楊柳青活動背景:
樂曲《楊柳青》是一首很有名的江蘇民間樂曲,它具有濃郁的江南風情,旋律優美、活潑,別具特色。通過為這首樂曲配樂演奏,讓幼兒從中學會欣賞樂曲,體會樂曲帶來的意境,理解樂曲的風格和它的結構式。我將這首樂曲原本普通的打擊樂演奏,改變成利用廚房餐具進行演奏,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新感覺。
活動目標:
1、學習拍打正確的節奏型:X-|X-|;XX|XX|;XXX|XXX|2、學習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并在演唱過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能正確使用樂器遵守打擊樂活動的規則。
活動準備:
1、廚房餐具:鍋、碗、調羹、盆、筷子等若干。
2、節奏條XX|XX|;X-|X-|;XXX|XXX|3、打擊樂圖譜活動重點、難點:
1、隨樂曲音樂拍打正確的節奏型。
2、學習看指揮,合作演奏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熟悉樂曲,了解樂曲的結構。
1、欣賞樂曲,知道樂曲名稱《楊柳青》。
2、知道它是一首江蘇揚州的民歌,歌曲活潑風趣。它唱出了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之后的歡樂心情。也描述了揚州春天到了,楊柳發芽都變的綠綠后的美麗景色。
3、請幼兒說出樂曲的結構式。
設計意圖:
幼兒通過欣賞樂曲,初步的了解樂曲的旋律,教師向幼兒介紹這首樂曲的出處,所表達的意境、以及它的結構式。讓幼兒對這首樂曲先有一定的了解,為下面環節幼兒演奏樂曲奠定基礎。
二、熟悉樂曲旋律1、再次欣賞樂曲,邊聽音樂邊隨教師合拍地拍手打節奏。用固定節奏來拍打。
2、看節奏型拍打節奏。
老師分別出示節奏型XX|XX|;X-|X-|;XXX|XXX|請幼兒來分別試試怎樣拍打。
設計意圖:
幫助幼兒復習這幾種節奏型,在掌握這幾種節奏型的基礎上,才能看這首樂曲的圖譜,完整的進行演奏。幫助幼兒解決打擊樂演奏中的難點。
三、學習打擊樂1、出示樂曲圖譜請幼兒看著圖譜用身體動作來拍打節奏。
2、看指揮分組用身體動作來拍打節奏。
3、出示廚房用具給幼兒認識,讓幼兒熟悉它們各自發出的聲音。
4、請幼兒討論選出三種餐具,作為打擊樂器,為這首樂曲演奏。
5、小結:推選出最適合的三種"樂器":用手拍打塑料盆、筷子和碗配合、鍋和調羹配合。
第一段:用手拍打塑料盆;第二段:筷子和碗配合;第三段:鍋和調羹配合。
6、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樂器",看圖譜分聲部演奏一遍。
7、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練習,幼兒根據教師的指向,隨音樂進行演奏6、演奏時注意演奏常規:準備動作;演奏時的拿樂器動作;不演奏時的動作等設計意圖:
在這個學習打擊樂的這一環節中,做到的是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幼兒的思路一步步的引入到打擊樂的學習中,幫助幼兒很好的掌握打擊樂演奏的方法。同時讓幼兒自由討論,選擇適合的"樂器"演奏,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思想,更加能夠激起幼兒對打擊樂演奏的樂趣。
四、交換"樂器"演奏1、請幼兒相互交換樂器進行演奏。
2、請個別幼兒來當指揮家,指揮大家一起分聲部演奏。
設計意圖:
通過交換"樂器",促進了幼兒相互之間的交流,也讓幼兒全方面的體驗各種"樂器"演奏出來的效果。同時讓幼兒對這個樂曲的演奏結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給幼兒一次指揮的鍛煉機會,同時鍛煉幼兒學會聽音樂配合樂曲節奏進行指揮。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學會《大中國》舞蹈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2、借助舞蹈動作的暗示,嘗試選配樂器演奏方案
3、看指揮協調地一致地演奏。
活動準備:打擊樂器:小玲、鈴鼓、圓舞板若干 磁帶,音響,幼兒人手兩根彩條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表演舞蹈《大中國》
二、學習探索用拍節奏,表現《大中國》舞曲。
1、剛才,我們小朋友舞動彩條表演《大中國》,下面,我們來學習拍手伴奏表演《大中國》音樂好嗎?
2、教師反饋幼兒的想法,并將揮動彩條的1-17喝4-25小節的動作改成拍手的動作。
3、幼兒隨樂練習改變的動作
4、幼兒嘗試看教師指揮做拍手的節奏動作。“我來指揮,你們看我的動作,我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三、幼兒討論配器方案
教師:你們覺得什么動作可以做搖鈴的動作?拍手的動作可以用什么樂器呢?
四、幼兒嘗試看指揮用樂器演奏。
1、幼兒看指揮做樂器的模仿動作。
“我們不拿樂器,跟著老師的指揮做樂器的模仿動作,小鈴是什么樣子?鈴鼓?呢?圓舞板呢?”
2、幼兒看教師的指揮用樂器演奏。
“請小朋友輕輕地把樂器拿起來,看老師的指揮演奏。”
3、幼兒嘗試交換樂曲演奏。
“現在,請小朋友把樂器放在自己的椅子上面,換一個座位,拿新樂器演奏”
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韻律教案:遇見舞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前奏 隨樂做拍手的動作
1-4小節, 隨音樂節奏做“走”的動作,并在最后一個音符時拍手。
5-6小節, 背對背扭扭屁股。
7-8小節, 面對面做鬼臉。
9-10小節, 同5-6小節。
11-12小節, 同7-8小節。
游戲玩法建議
1、合樂做動作模型:幼兒自己隨樂做動作。
2、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兩名幼兒游戲。
3.大公雞來了時(低八度音樂響起間奏):幼兒定住,擺一個造型靜止不動,“大公雞”在其中來回走動,以多種方式逗毛毛蟲。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能合樂做出“扭屁股”、“做鬼臉”的逗樂動作,并保持造型不動。
2、遷移故事情境,與同伴合作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空間方位,并創編不同的鬼臉動作。
3、享受運用肢體、表情動作與同伴玩詼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剪輯好的音樂、電腦播放器、幼兒人手一只手腕花。
2、經驗準備:幼兒有站雙圈跳集體舞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創設故事情境,導入活動。
師: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蟲們在找朋友做游戲,他們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臉。玩得正高興,一只愛吃毛毛蟲的大公雞來了,毛毛雖立刻一定不動,大公雞以為是石頭就走了。
2、創編“扭屁股”“做鬼臉”的動作模型。
師:我是一只毛毛蟲,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個人都扭一扭,還要做鬼臉,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樂,并合樂做動作模型。
師:現在,毛毛蟲們,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師:毛毛蟲們輕輕起立,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
(1)師:毛毛蟲要和朋友背對背扭屁股,還要面對面做鬼臉逗樂。你們可以怎麼做?
(2)師:請你和你的好朋友找個空地方試一試。
(3)請個別幼兒示范。
(4)教師哼唱音樂,幼兒隨樂做背對背扭屁股,面對面做鬼臉的動作。
(5)幼兒隨樂游戲。
5、創編不同的做鬼臉逗樂的動作。
(1)師:還可以怎樣做鬼臉逗樂?請你來試試。看看他的鬼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兒聽音樂變換鬼臉造型進行游戲。
6、遷移雙圈舞的.經驗,換朋友進行游戲。
(1)討論換朋友的方法。
師:我們在跳舞時換朋友,經常用什么隊形換朋友?
師:現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動,女生換朋友,怎么換?
師:做什么動作的時候換朋友的?拍手時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師哼唱音樂,幼兒站雙圈嘗試換朋友。
(3)幼兒聽音樂完整游戲。
7、戲劇游戲:毛毛蟲與大公雞。
(l)師:這回啊,毛毛蟲們,可能在玩游戲的時候真有大公雞要來做我們哦,我們要怎么樣?能不能動?我們先試一試,我來撓撓這只毛毛蟲,嗯,他沒動,是個小石頭,這只呢?
(2)邀請客人老師扮演角色參與游戲。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戲活動環節組織過程中,教師遵循團體律動的傻瓜教學流程:放事一一動作一一音樂一一游戲(動作方位、游戲、交換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戲元素的教學策略,先引導幼兒創編、熟悉動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動作模型和音樂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背對背扭屁股及面對面做鬼臉逗樂的動作空間方位,接著再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鬼臉造型并游戲,最后再加人大公雞逗引的游戲玩法。
2、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調整游戲難易度,如,降低難度時,可在音樂的第2、第4小節時,不必強調幼兒在樂句句末拍手。
大班黃梅戲表演唱:新猴子學樣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11
【教材分析】
《吉祥三寶》是一首一家三口對答式的蒙古歌曲。曲調簡單,歌曲中一家三口溫馨幸福的對唱傳達出來的家庭和諧與美好,很打動人。歌曲中的太陽,月亮、星星、花兒、果實、爸爸、媽媽和孩子,雖然是造化使然,但其中的親情與至愛卻唯獨人類所獨有。樂曲別致的編曲和 RAP 的蒙語開場,讓人耳目一新,溫馨和諧的美好氛圍,讓幼兒感知親情,用打擊樂的形式表達親情對孩子來說更富有吸引力。
【活動目標】
1.感受一家三口唱歌的快樂,能隨音樂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2.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圖譜進行演奏,并能看指揮用樂器進行打擊樂演奏。
3.享受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奏的快樂和成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每人一套樂器(碰鈴、串鈴、哨子)、課件(圖譜)。
2.經驗準備:已熟悉碰鈴、串鈴和哨子三種樂器的使用方法。
【活動建議】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了解樂曲結構。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導入語: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聽完后你要告訴我你的感覺是怎么樣的?這首歌曲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再次完整欣賞音樂,了解樂曲結構。提問:歌曲里共有幾段?每一段是誰問誰答的?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小結:這是一首蒙古族的問答歌,音樂節奏歡快,體現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場景。
2.分段欣賞歌曲,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賞第一段,用不同的動作為歌曲伴奏。提問:女兒來了用什么動作表示?爸爸來了用什么動作表現?那么女兒爸爸一起來的時候用什么動作表現?
(2)欣賞第二段,創編不同角色的動作。提問:第二段是誰問誰答呢?媽媽的聲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伴奏呢?
(3)同樣方法欣賞第三段。
(4)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地拍打身體的節拍演奏這首歌曲。
3.自由選擇樂器進行演奏,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和成功。
(1)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嘗試樂器的正確演奏方法。
(2)幼兒能根據圖譜并會看老師指揮進行演奏。
(3)交換樂器,請幼兒指揮進行演奏,體驗合作演奏的成功與快樂。活動延伸:區角中交換樂器繼續演奏《吉祥三寶》。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12
課題來源
活動的靈感來源于“超級瑪麗”電玩游戲,這個游戲情節明了,人物的善惡清晰,孩子們都很喜歡玩。音樂原曲名《胡西爾?休西波爾卡》,是手風琴樂曲,曲風較歡快、詼諧,樂段清晰,稍作剪輯,便呈現出ABA結構特點。我將“超級瑪麗”的游戲情境與樂曲結合,設計出打擊樂游戲“瑪麗波爾卡”,以“闖關”的游戲情境吸引幼兒積極參與。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瑪麗波爾卡》,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隨樂合拍地做“走、跳和吃蘑菇長大”的律動,能看指揮進行打擊樂演奏活動。
2.在圖譜和口令動作的暗示下,大膽匹配樂器,嘗試根據B段音樂的變化奏出“由弱變強”的音響效果.能在游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進行合樂演奏。
3.體驗多次闖關和升級所帶來的挑戰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玩過游戲“超級瑪麗”;圖譜和音樂;鈴鼓、圓舞板、小鈴各6副,大鼓一套。
活動過程
一、熟悉音樂的段落結構,學做各角色身體模仿動作
1.提問引出超級瑪麗的話題。
師:你們玩過“超級瑪麗"的游戲嗎?里面有哪些好玩的?
2.出示圖譜,介紹內容,說說簡單的口令。
師:這里有一幅圖,圖里的瑪麗正在闖關.看看他遇到了誰?(特別強調烏龜的特征與應對的方法)
3.傾聽音樂,匹配圖譜,感受音樂ABA的結構。
師:瑪麗闖關的時候還有音樂,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看瑪麗是按什么路線闖關的。
4.創編瑪麗的動作,逐步完整表現音樂。
(1)師幼創編A段“走、跳、定住”動作,并隨樂練習。
師:我們清楚了瑪麗是怎么闖關的,誰來試一試?大家坐在椅子上學一學。(合樂練習A段)
(2)師幼創編B段“吃一個蘑菇,慢慢長大”的動作,并隨樂練習。
師:瑪麗會怎么吃蘑菇、怎么長大呢?誰來試試?大家向他學一學。(合樂練習B+A段)
師:我們合著音樂,把吃蘑菇和后面的走跳、放鞭炮動作試一試。
(3)完整練習(指圖+動作)。
師:跟著音樂把你們剛剛編的動作完整做一次。(合樂完整練習)
(評析:活動開始教師通過簡潔的提問將幼兒的思維喚醒,回憶出電玩游戲中瑪麗闖關的情境。隨后教師出示相關圖譜,啟發幼兒觀察其中的事物,并使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幫助幼兒熟知動作模型和節奏模型。最后,強調音樂的ABA結構,為后面的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隨樂進行“超級瑪麗”律動游戲,再次感受游戲的樂趣
師:我們要進行闖關游戲了,記住,烏龜來了千萬不能動哦!小瑪麗們準備好了嗎?
師:聽!闖關成功了嗎?(尾音顯示成功)
(評析:教師賦予幼兒“超級瑪麗”的角色身份進行闖關游戲,幫助幼兒再次欣賞了音樂,并在玩中對音樂、角色、情節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和理解。結尾處加上代表成功的尾音,讓幼兒自己辨別成功與否,增加了趣味性)
三、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武器”,看指揮大膽地進行闖關游戲
1.根據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演奏方法匹配B段音樂,用圓舞板和小鈴匹配A段音樂并分段演奏。
2.看指揮完整隨樂演奏.初步感受用樂器當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一關)
3.在游戲情節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進行合樂演奏。(第二關)
4.交換“武器”,體驗用不同的“武器”闖關的樂趣。(第三關)
(評析:此環節的游戲性更加明顯,幼兒完全置身于闖關、挑戰的情境中)
四、完整隨樂闖關表演(終極挑戰)
1.部分幼兒做律動游戲,部分幼兒用樂器伴奏做掩護,進行終極闖關。
師:我們要進行最后的終極挑戰了,只要你們闖過這一關就能變成超級瑪麗!請每隊的前四位小瑪麗先上來闖關,其他超級瑪麗在座位上用“武器”為他們做掩護。如果他們過關了,一會兒再掩護你們闖關。
2.表演與演奏的幼兒交換,繼續闖關。
(評析:部分幼兒在場地中間表演律動游戲,部分幼兒用樂器當武器演奏,雙方協助闖關,增強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整體舞蹈表現,并學習用打擊樂器隨樂進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法,豐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與同伴的演奏協調一致,培養節奏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打擊樂器、圖譜;
2、音樂《拔根蘆柴花》和《化蝶》;課件《蘆葦》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化蝶》進入教室,教師帶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二、復習歌曲《柳樹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簡單進行兩聲部合唱。
三、聯系生活,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節奏”。
1、教師模仿小狗的叫聲,提問:小狗是怎樣叫的?有什么特點?
2、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叫聲是有節奏的?(青蛙、小貓、小雞……)
3、生活中還有那些聲音是有節奏的?(切菜、走路、門鈴……)。
4、出示節奏譜,讓幼兒練習節奏。
我們除了用手拍之外還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現節奏?
四、讓幼兒聽音樂、看課件,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樂曲《拔根蘆柴花》,提問:聽完這首樂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欣賞,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我們看到的'植物是蘆葦,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蘆柴花,主要生長在蘇北地區,好聽的樂曲是蘇北民歌《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就是人們看到很美的蘆柴花才編的,所以叫拔根蘆柴花,后來人們也用這首樂曲表達豐收時的喜悅之情。
五、出示樂曲節奏圖譜,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熟悉節奏并練習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奏動作。
六、組成“小小樂隊”,用樂器為樂曲伴奏。
1、教師出示三種樂器,請幼兒討論配樂方案。
2、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3、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也可以請個小指揮。
七、請“小小樂隊”面向觀眾演奏。演出結束,請“小小樂隊”退場。
活動反思:
我記得在中班聽老師上打擊樂《楊柳青》時,孩子對于節奏圖上的節奏型認識比較模糊,所以這次在活動中當我出示節奏圖時,沒有問:“圖上有哪些不同的節奏。”而是請小朋友找找一樣的節奏,這樣的效果比較好。
缺點:
1.變化節奏的地方強化的不夠,孩子掌握的不夠好。可能是連我自己到哪里變化節奏也不夠清楚,更加不能準確地哼唱出來。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圖孩子練習,沒有脫離圖譜讓孩子們嘗試。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嘗試仿編出X X | XX X|的節奏型。
2、能創造性的使用身邊的物品打出樂曲節奏。
3、能與同伴合奏,體驗節奏樂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用生活中的事情仿編節奏型。
活動難點:找出生活中的樂器—身邊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并按圖譜演奏。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
2、自制樂曲圖譜一個、皮筋若干、各種常見的身邊物品積木、橡皮泥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利用聲勢問好并做律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一)用聲勢向老師問好
(二)創設充滿童趣的情境,引導幼兒做律動
教師引導幼兒扮小皮筋,隨音樂做小皮筋的動作進行律動。
二、感知“庫乞乞”的節奏,體驗節奏的特點。
(一)借助故事情節,復習“庫乞乞”的音樂
1、 出示“庫乞乞”樂曲的一段圖譜,并用聲勢打出“庫乞乞”的節奏:
X X | XX X|
提問:1、“你還能用這個節奏說說其它的'事情嗎?”
重點指導幼兒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說出:洗 洗 |洗頭 發;唱 唱 |唱支 歌等。
2、“你能用聲勢打出這個節奏嗎?”
重點指導幼兒用自己身體上的各個部位打出X X | XX X|節奏。
2、出示整首庫乞乞音樂的圖譜,指導幼兒按意愿為圖譜創編動作。
重點指導幼兒貼動作圖時對應好X。
三、利用生活中的樂器指導幼兒按創編的圖譜演奏
(一)啟發幼兒發現尋找生活中的樂器
提問:“找一找活動室內哪些東西能打出聲音做樂器?”(如:小椅子、橡皮泥等。)
提醒小朋友在使用生活中樂器時力氣要小,注意打出的聲音要美。
(二)指導幼兒按創編的圖譜集體演奏
重點指導小朋友合奏時注意聽別人樂器的聲音。
活動延伸:
1、音樂區:將圖譜、樂器投放在音樂區,鼓勵幼兒嘗試用其它身邊常見的器物及自己編出的圖譜進行庫乞乞的演奏
2、操作區:指導幼兒嘗試用沙子、豆子和飲料瓶制作沙錘。
3、科學區:指導幼兒將玻璃瓶內裝不同容積的水,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打擊樂幼兒園教案15
一、我們來討論
幼兒打擊樂器演奏能力的發展
主要包括哪幾方面?
操作樂器的能力、合樂性、合作性以及創造性等4個方面。理想的打擊樂器演奏活動能促進這些方面的發展,使兒童能夠掌握最基本的應用打擊樂器與音樂交流、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節奏體驗活動:
《紙杯游戲》
二、幼兒園打擊樂器演奏活動教育內容
主要有:
①打擊樂曲。
②打擊樂器演奏的簡單知識技能。
③打擊樂器演奏的常規。
三、幼兒園打擊樂器演奏材料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樂器。在為幼兒選擇打擊樂器時—般應考慮樂器的音色要好,樂器的形狀、大小、重量要適合學前兒童持握,樂器的特定演奏方法要適合特定年齡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水平。
②音樂。在為幼兒選擇有關音樂時一般應注意節奏清晰、結構工整、旋律優美、形象生動鮮明;多為年齡較小的幼兒選擇他們已經比較熟悉的歌曲、韻律活動曲或欣賞曲;為幼兒選擇的含兩個及兩個以上樂段的樂曲,段落之間最好是對比鮮明的。
③配器方案。為幼兒選擇的打擊樂曲配器方案一般要適合幼兒使用樂器的能力;適合幼兒對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配器音響效果與原來的音樂相協調;配器本身富于趣味性、新穎性和整體統一美感。
四、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改革
打擊樂教學程序中最主要的改革就是通過理論上的反復探討和實踐中的反復驗證,提出“打擊樂整體教學法”。所謂“打擊樂整體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隨時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演奏的整體音響效果。要注意傾聽自己的演奏與他人聲部是怎樣一種協調一致的關系,并注意體驗整體音響在流動中不斷變化的趣味性以及與他人協調合作的樂趣。這種方法,簡化了傳統的打擊樂譜,將比較繁雜的配器方案簡化歸結到一二條節奏型,便于教師對樂譜的記憶與掌握,也便于幼兒掌握整首樂曲的結構特點和樂曲配置情況。既發展了幼兒的整體協調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可謂一舉多得。
打擊樂整體教學法的具體教學方法主要有三種:“總譜法”、“指揮法”、“創作法”。
“總譜法”是打擊樂整體教學法中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它是通過使用幼兒可以接受的“變通總譜”來幫助幼兒掌握作品整體音響結構的方法。
“變通總譜”是針對通用標準總譜(即簡譜和五線譜)來講的。由于標準總譜的認知過程比較復雜,幼兒在學的過程中認知負擔比較重,因此體會不到樂曲的音樂趣味。為些,我們設計了一些易被幼兒直觀地把握音樂總體結構的樂譜,主要有:“動作總譜”、“圖形總譜”、“語音總譜”三大類。
“動作總譜”主要是通過身體動作表現節奏、音色、速度、力度變化及配器的總體布局。它包含身體節奏動作、模仿動作及舞蹈動作等。“圖形總譜”主要是通過圖形來表現節奏、音色、速度、力度變化及配器的總體布局。“語音總譜”主要是通過嗓音來表現節奏、音色、速度、力度變化及配器的總體布局的。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總譜主要是給教師看的,幼兒只需學會隨旋律做動作、看圖和朗誦即可。
動作節奏練習活動:
《撥弦》
“指揮法”是打擊樂整體教學法中一種核心性的教學方法。不但教師可以通過指揮動作來幫助幼兒掌握作品的整體音響結構,而且幼兒也可以通過輪流看別人指揮和自己指揮的練習活動不斷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整體音響結構。
教幼兒學習看指揮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教師要按規定的節奏來指揮,而絕不能只是劃拍子。
2、教師本身的指揮動作必須清晰準確,具有熱情。
3、培養幼兒養成看指揮的良好習慣。
4、教幼兒學習分聲部看指揮時教師可從用身體動作指揮或樂器演奏模仿動作指揮及語言提示逐步過渡到用手勢指揮和眼神的提示。
5、教師指揮時應注意在聲部轉換之前提前將自己頭部和目光轉向下一個將要演奏的聲部。
6、對于大班幼兒,教師要注意培養他們迅速正確地對教師的指揮手勢作出反應和即興看指揮演奏樂器的能力。
指揮練習:
1、《小看戲》
2 、《喜洋洋》
“創作法”是打擊樂整體教學法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法,它是通過引導幼兒參加制定音樂作品的配器方案和參加編制變通總譜的過程來幫助幼兒掌握作品的音響結構。
在“創作法”的教學過程中,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的能力必須建立在以下基礎上:一定的演奏技能;一定的節奏語匯;對各種樂器音色的一定了解;運用樂器演奏進行想象;聯想和表達音樂的能力;一定的運用樂器進行表達的經驗。
五、幼兒園打擊樂器演奏教育教學要點
(一)教育目標與教學模式
1、從教育目標來看,在音樂活動領域內,促進兒童發展的目標體系在內容上已經發上了全面的改變。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比較:
(1)傳統目標(從現在通用的各種教材中歸納出來)。
第一,激發了幼兒對奏樂活動的興趣。
第二,了解一定樂器知識,學會簡單地用打擊樂器演奏的技能,使兒童在歌曲、律動曲的伴和下齊奏、輪奏(實際上是指輪流演奏)。
第三,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極少數教材上稱“音色感”)。
第四,學會演奏一定數量的打擊作品。
(2)目前我們提出的目標。
第一,讓幼兒享受奏樂活動的快樂。包括讓幼兒體驗音樂和打擊樂器演奏的整體音響在時間流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樂趣,以及體驗與他人協作的樂趣。
第二,發展幼兒運用打擊樂器進行技術展現的能力。其中包括幼兒在自己的聲部中感知整體音響效果的能力,以及與其他人、其他聲部相互協調,共同創造某種既定整體音響形象的能力。
第三,發展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其中包括對所有音樂要素的敏感性:如節奏感、旋律感、音色感、結構感——主要指音樂橫向的曲式結構及肢體感——主要指多聲部音樂各縱向層次之間的織體結構。
第四,積累一定的音樂語匯。其中包括音樂曲調的語匯,打擊樂器演奏節奏型的語匯,打擊樂器演奏節奏型的語匯,打擊樂器的各種不同音色及其表現力的'語匯。
第五,促進幼兒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其他要求。
因此,對于一次集體打擊樂器演奏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具體目標應劃分成以下三個方面:①“音樂”素質發展要求。②“學習”素質發展要求。③“做人”素質發展要求。
2、從教學模式來看:
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我們先進提出的模式比較如下:
(1)傳統模式。
程序:從分聲部入手進行教學
方法:單純使用示范、模仿的教學方法。在“合樂”(即所有聲部的演奏者同時各自演奏自己的聲部)是強調“不要去聽其他聲部的演奏,以免相互之間會受到干擾”。
目的:著眼于學習的結果,學會演奏某個打擊樂作品。
(2)目前我們提出的模式
程序:從整體布局入手進行教學。
方法:從示范、模范的教學法逐步過渡到引導、創造的教學方法,兩種方法根據情況結合使用。“合樂”的時候強調相互傾聽、相互配合。
目的:著眼于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也注意學習的結果,使幼兒能夠較完美地演奏作品并享受演奏的樂趣。
(二)打擊樂曲的編配
1、配器設計的原則
第一,適合幼兒使用用樂器的能力。即從以大肌肉(手臂)動作為主、手眼協調要求較低的動作,逐步過渡到部分利用腕、指動作,手眼協調要求較高的動作。注意配器應適合幼兒適應變化的能力,總體上應該是簡單和多重復的。
第二,有一定的藝術性。即情緒、風格與原音樂作品向貼近,有一定的個性與趣味性,能夠通過重復,強調出作品的整體統一性,也能夠通過適宜的變化使作品內容更加豐富。
2、配器的步驟
第一,熟悉原音樂作品。對音樂作品進行反復哼唱、彈奏、傾聽和感知體驗。
第二,揣摩、分析。即揣摩、分析音樂作品的情緒、風格和趣味,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對非主要細節作“省略”處理或“模糊”處理;分析音樂作品的節奏特點和結構特點,感知作品結構中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及重復與變化的關系。
第三,安排節奏型和音樂作品的布局。既可以通過節奏和音色的改變“變化”,又可以通過節奏和音色的重復強調“統一”。
第四,試奏曲調。
第五、記譜和轉換成幼兒可以使用的變通樂譜。
六、打擊樂器演奏活動的常規
1、活動開始和結束的常規
聽音樂的信號整齊地將樂器從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樂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時須將樂器放在大腿上,不發出聲音,眼睛也不看樂器。開始演奏前,按指揮者的手勢整齊地將樂器拿起,做好準備演奏的姿勢。演奏結束后,按指揮者的手勢將樂器回大腿上。活動結束后,在教師指導下自己收拾樂器和整理場地。
2、活動進行的常規
演奏時身體傾向指揮者,眼睛注視指揮者,積極地與指揮者進行交流。注意傾聽音樂和他人的演奏,并努力與他人協調一致。注意力集中,不做與演奏無關的事情。交換樂器時,須先將原先使用的樂器放在坐椅面上,在迅速無聲地找到新的座位,拿起樂器,坐下,將樂器在大腿上放好。交換過程中不與他人或場內的座椅相撞,坐下時不使座椅發出聲音或發生移動。
請以小組為單位,為樂曲《采茶撲蝶》設計配器方案。
七、幼兒參與配器的一般程序
1、讓幼兒熟悉音樂。
2、請全體幼兒隨音樂做簡單的節奏動作,教師觀察幼兒中產生的節奏型。
3、教師對幼兒的反應進行反饋,讓全體幼兒了解他們當中產生了什么節奏型,并進一步組織、指導幼兒創編出合適的節奏型和動作。
4、教師進一步組織、指導幼兒將編創出的節奏和動作組合成完整的節奏動作方案。
5、教師組織、指導幼兒將節奏動作轉換成“變通總譜”。
6、教師繼續組織、指導幼兒討論,將“變通總譜”轉換成打擊樂器的實際演奏方案。
八、教師指導打擊樂器演奏的特殊技術
1、哼唱曲調的技術。
2、節奏語言提示技術。
3、空間移動技術。
4、程序拉長或壓縮技術。
請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樂曲《花好月圓》的配器方案并演奏。
打擊樂《花好月圓》節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