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教案【熱】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課程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課程教案1
教學目的:
1、讓家長了解班級區域活動的創設布局,正確認識區域活動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性。
2、幫助家長了解哪些是安全衛生的廢舊材料,以及這些材料會做成哪些孩子喜愛的玩教具。
3、感受與孩子共同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
指導家長為區域活動增添活動材料教學準備:
紙盒、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幼兒區域活動ppt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解法、演示法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教師:各位家長知道什么是幼兒區域活動嗎?
引發家長思考,鼓勵家長積極回答。
2、利用幻燈片向家長介紹關于幼兒區域活動的知識。
(1)區域活動的由來(2)區域活動的意義(3)區域活動的內容(4)我班區域活動的創設3、討論"我能為孩子的區域活動做點什么?"鼓勵家長利用廢舊材料積極為孩子的`區域活動增添材料。
4、制作"開心糖果"家長作業:
請您利用家里的廢舊物品做一件區域里的活動材料。
前期問卷問題:
1、您知道什么是幼兒園區域活動嗎?
2、您知道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作用嗎?
3、您家里有哪些廢舊物品?
4、您會把它變成什么孩子喜歡的物品?
后期問卷調查:
1、您認為我班的區域創設有哪些問題?
2、您能為我班的區域活動增添哪些材料?
3、請寫上您真誠合理的建議:
實施效果:
通過后期的問卷調查及作業的反饋來看,本次課程的實施幫助家長明白區域活動的內容、作用,豐富家長對幼兒園活動的認識,
幼兒園課程教案2
學習目標:
1.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識記本課生字“玩、球、猴、拍”;指導漢字“玩”的筆順。
2.朗讀兒歌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讀中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3.能模仿兒歌中的“我來拍拍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皮球怎么樣)”來說話。
4.能認識、讀準復韻母au、ou、iu及它們的四聲,練習拼讀帶有著幾個韻母的音節。
教學難點和難點:
能認識、讀準復韻母au、ou、iu及它們的四聲,練習拼讀帶有著幾個韻母的音節。
教學技術和學習資源應用: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已經學會了很多兒歌,今天,我們要繼續讀兒歌識字學拼音。
1.出示課題。
(1)指讀課題。
(2)看老師范寫課題中的三個字。(重點指導“玩”的寫法。)
2.觀察“玩”和“球”,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王”字旁的字。
3.交流記“球”的方法。
4.學生交流知道的其它球類的名稱。
(根據學生的口述,隨機出示球類的名稱。)
5.老師對出示的球類進行歸類,反復識記生字“球”。
二.聽錄音,學習兒歌,認識生字。
1.出示兒歌內容。
要求學生邊聽邊看,字字過目,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2.再聽兒歌,根據要求聽清、記住兒歌中的相關句子。
課文中的我是怎么玩皮球的,皮球上的小猴怎么樣?記住兒歌中的有關句子。
(1)學生自述。
(2)同桌互述。
(3)指述。
3.學生自讀兒歌,邊讀邊認一認兒歌中的生字。
4.小組交流讀。
5.指名幾個小組讀。
6.用“滾雪球”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7.齊讀。
8.抽讀兒歌中的生字。
(1)小老師領讀。
(2)開火車讀。
(3)在班中抽讀。
9.交流記“拍”的好方法,拓展帶有提手旁的字“打、拉、排”,老師當場板書,滲透部首“提手旁”。
10.做叫號游戲,鞏固記憶生字。
(1)字的`叫號游戲。
(2)詞的叫號游戲。
11.創設情景,模仿兒歌中的句子,拓展說話。
(1)出示畫有小狗、小鳥、小兔、松鼠的皮球。
(2)請學生挑選其中的一個邊玩邊說。
(3)交流。
(4)請學生回家后將自編的兒歌說給家長聽。
三.學習復韻母ao、ou、iu,練習拼讀帶有著幾個韻母的音節。
1.通過已經識記的生字“球”、“猴”,學習復韻母iu、ou(看口型,讀準音)。
2.看圖訓練聽和說,鞏固讀準三個復韻母。
出示文中的海鷗圖,做“拷貝不走樣”的游戲,鞏固讀準ou 。(學生認真地聽、記老師根據圖畫內容說的一句話,進行復述。)
3.出示文中的游泳圖,學生模仿看圖說一句話,鞏固讀準iu 。
4.學習復韻母ao。
(1)跟著老師讀準復韻母ao。
(2)看圖(奧運五環旗),聽老師說一句話,邊聽邊記。
(3)復述老師的話,在說話中強化ao。
5.抽讀復韻母。
6.讀準復韻母ao、ou、iu的四聲。
(1)“開開滑板車”讀準四聲。
(2)抽讀四聲。
7.滲透iu的標調規律。
(1)區分認讀ui和iu。
(2)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iu的標調規律:i、u在一起,調號標在后。
8.練習拼讀兒歌中出現的音節qiu、xiao、hou、tou。
四.游戲闖關,復習鞏固。
1.第一關:找名片。(練習拼讀音節。)
2.第二關:比眼力。(通過觀察“猴、狗、貓”,滲透反犬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3.第三關:練播音。(在新的語境中鞏固識記字、詞。)
幼兒園課程教案3
課型:
新授
教學目的:
掌握生詞:head,shoulders,knees,toes,touch,right邊作動作邊唱兒歌。
教學準備:
Little Bear的'頭飾,手偶。
教學過程:
導人:Little Bear在動物園見到了Monkey(手偶)
Little Bear眼珠一轉想考考Monkey看看它夠不夠機靈,可一轉眼Monkey不見了。
Little Bear 就去找 Monkey。
新授:
1.M先教小朋友學幾個英語名字。學head,shoulders,knees,toes(注意區分knees的發音,正確區分單復數)
2.Little Bear終于找到了Monkey,原來Monkey正在假山上蕩秋千呢,Little Bear把Monkey揪了過來,說:Monkey,咱們來做個游戲吧。
Monkey點點頭:OK。
Little Bear:Touch your head.
Monkey 趕緊摸 shoulders.
Little Bear:No,no! Head!
Monkey趕緊摸head.
Little Bear:Yes! Yes! Right!
Little Bear:Touch your knees.
Monkey 趕緊摸 knees.
Little Bear:Yes! Yes! Right !
3.教小朋友說Touch與right.
4.Monkey來指,小朋友仔細聽。
5.小朋友讓Little Bear,Monkey來指(多重復)
(一小朋友戴Little Bear,另一小朋友戴Monkey)。
6.Little Bear讓小朋友指。
7.唱兒歌“摸摸我的眼睛”。
8.唱兒歌“摸摸頭,肩,膝蓋和腳趾。”
9.把“聽聽”串起來讓小朋友做動作。
幼兒園課程教案4
一、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別裝著硬幣、玻璃球、沙子、雪花片。
2、打擊樂器若干。
3、活動室的四處分別布置成小兔、小貓、小狗、小雞的家。
4、會發聲音的玩具及錄音機一臺。
(三)活動過程:
1、聽聲音引出課題。
(1)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室,請配班老師啟動“會發聲的玩具狗”。 師:哎呀,活動室里真安靜。聽,誰在叫? 幼:是小狗,它在叫“汪汪汪”。 師:哈哈,原來是玩具狗叫了,你們的耳朵真靈!為了獎勵小朋友,今天,我帶你們到小動物家去做客吧! 幼:太好了! 師:那么我們做客時要怎么樣呢? 幼:應該做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評析:在安靜的環境中,以玩具狗的叫聲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又以獎勵的方式帶小朋友去做客。更加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此時的情緒非常高漲,都有了迫不及待想去做客的愿望。)
2、嘗試讓幼兒聽辨硬幣、玻璃球、沙子、雪花片在飲料瓶里發出的聲音。
(1)聽辨硬幣在紅茶瓶中發出的聲音。 A、師:這是誰的家? 幼:小兔的家。 幼:小兔你好!…… 師:小兔家有什么? 幼:紅茶。 師:那里面裝得是不是紅茶呢?請小朋友不要去打開蓋子,自己去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馬上告訴我,看誰最能干。 B、幼兒操作: 搖紅茶瓶,聽辨硬幣發出的聲音。 幼:老師,我好象聽到一個硬硬的東西,是石頭嗎? 幼:不對,是硬幣。 幼:對,是硬幣。……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這是硬幣發出的聲音。 請幼兒集體練習句子:這是硬幣發出的聲音。 (評析:通過讓幼兒自己探索、操作,來感知瓶中的東西,幼兒很感興趣。)
(2)聽辨玻璃球在旺仔牛奶瓶中發出的聲音。 A、教師帶幼兒到“ 小貓家”。 幼:小貓家到了。 幼:小貓你好…… 師:小貓家里有什么? 幼:旺仔牛奶。 師:現在也請小朋友去搖一搖、聽一聽是什么東西,然后告訴大家。 B、幼兒操作,搖搖聽辨玻璃球發出的聲音。 師:你聽到什么聲音,可能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 幼:…… 幼:是玻璃球。 師:小耳朵真靈,老師喜歡你們! 請幼兒集體練習句子:這是玻璃球發出的聲音。
(3)聽辨沙子在可樂瓶中發出的聲音。 A、師:小雞家到了,小雞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會是什么呢?請你們聽一聽,到底是什么? B、幼兒操作。 師:這是什么發出來的聲音? 幼:是鹽吧。 幼:是糖。 幼:是沙子吧,聲音很響的'。 師:真不錯,里面是沙子,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是沙子發出的聲音。”
(4)聽辨雪花片在八寶粥瓶子里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小狗的家。 師:小狗的禮物中是什么東西? 幼兒操作,探索后。 幼:老師,是什么,我猜不出來。 幼:我也不知道。 師:這些小朋友們都聽不出來,那么我們拿出來看看,看完后,再放進去聽一聽。 幼:哦,原來是雪花片。 師: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雪花片? 幼:是的,是雪花片,我一下就聽出來了……
3、嘗試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師:小朋友的小耳朵真靈,把瓶子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都聽出來了,現在我們再來聽一聽,這些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 教師在背后分別敲打木魚、小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后出示實物,和幼兒一起拍節奏。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那么多的打擊樂器都認識了,那么現在一起來玩一玩吧! (評析:在良好情緒的激勵下,幼兒猜出了木魚、小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而后讓他們玩打擊樂器,讓他們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4、嘗試用各種飲料瓶為曲子伴奏。 師:剛才的打擊樂器我們都認識了,那么這些飲料瓶放了東西后也可以作為打擊樂器,現在老師就用飲料瓶為曲子伴奏一次。 教師伴奏完后。 師:好聽嗎? 幼:好聽。 師:那么現在就用你們的小手拿起飲料瓶一起來為曲子伴奏吧! 伴奏后,幼兒邊玩瓶子邊出活動室。 (評析: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曲子伴奏后,又用各種飲料瓶來伴奏,增加了幼兒的新奇感。)
二、活動評價:
小班幼兒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讓幼兒以客人的身份到小動物家去做客,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氛圍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孩子的情感及表達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節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傾聽各種東西在飲料瓶中的聲音,到第二環節,辨別打擊樂器的聲音,到第三環節用各種飲料瓶為曲子伴奏,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活動背景: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對傾聽很感興趣,他們對大自然的聲音充滿著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又是以傾聽為基礎的,因此,我選擇了這一內容設計本次活動。
幼兒園課程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規定時間內比一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
2、鼓勵幼兒與家長合作參加活動,培養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
積木、小車、錄音機、音樂帶
活動過程:
一、把家長和幼兒分成六人一組,共三組。
二、游戲玩法:
1、音樂一起,幼兒把積木放進小車,拉著送給爸爸或媽媽蓋房子。
2、音樂一停,比一比誰的房子又高又穩。
三、游戲規則:
1、以音樂為信號決定游戲的'起始。
2、幼兒拉小車時,如果翻車必須重新開始。
3、幼兒拿積木時,不能爭搶同伴的積木。
四、依次進行游戲,其余未參加的幼兒給同伴加油。
五、進行評比:看看誰的房子最高,表揚互相合作的父子或母子.并給與獎勵,六、鼓勵幼兒回家后和爺爺奶奶一起玩.
幼兒園課程教案6
【活動目標】
1、將物品配對、按類別特征分類,發展記憶力,促進分類能力的發展。
2、培養收拾物品,分類整理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書包、鉛筆,橡皮,尺子,剪刀等各兩個,兩大箱子(分別將準備的物品分別平均放到兩個箱子)不同種類的物品頭飾。
【活動過程】
導入:帶領小朋友一起唱一首小兒歌,請小朋友坐下,然后拿出準備好的物品以及兩個大箱子。
師:小朋友快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好東西啦!沒錯,兩只鉛筆,兩個橡皮,兩把尺子,兩把剪刀等。看好了哦!老師分別將物品左邊箱子放一個,右邊箱子放一個。現在小朋友想想左邊箱子里有什么呀?(小朋友舉手答)右邊箱子有什么呀?(小朋友舉手答)然后老師假裝閉上眼睛,左邊掏出一個右邊掏出一個問:我拿出的物品一樣嗎?(老師故意拿錯)小朋友答不一樣。然后老師可以請小朋友上來跟自己比賽,老師拿出一個,小朋友也要拿出一個跟老師一模一樣的。(拿完為止)
老師小結:小朋友都很聰明,能夠找出同類的`物品,接下來,老師要出高難度的了。老師拿出不同種類的頭飾如:衣物類,玩具類,文具等。請幾個小朋友來帶上頭飾,老師播放歡快的音樂,然后小朋友開心的拍手跳一跳,音樂停,帶著相同種類同時的小朋友就要抱到一起。
(反復玩幾次)
幼兒園課程教案7
女人穿衣與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很多人非常痛恨說到、甚至是聽到。因為,它給很多的園長、教師帶來了痛苦。雖然我們很樂意、很努力地在做著其中的一些工作。但我們始終困惑?課程,這么大的事,是我們基層的幼兒園能做的事嗎?
女人穿衣,是女人永恒的話題。
今天,我想就這兩個,我們這群女人們所痛恨、所開心的話題放在一起談一些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一、身材優缺點,既定課程之利弊
市場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衣服的海洋。女人們根據自己的身材條件、錢包厚度、喜好
風格,在五光十色的海洋里挑啊、選啊。大家有著同一個目標——美麗。但大家的選擇一定是多樣的。幼兒園的目標是共同的——孩子的發展,但我們的課程應該是怎樣的呢?
幼兒教育的百花齊放,就像一個眼花繚亂的服裝市場。我們必須用心挑選。我們的上級部門根據地區的特點,為我們做了第一次的選擇——《建構式課程》。建構式課程不是一件、或幾件衣服。是一條服裝街,是一個有一定范圍,但選擇度較大的一批服裝。我們還面臨著二次選擇,即如何執行課程。在眾多的幼兒園中,我們都在努力做著課程的執行。我這么說,有的人可能就會一副不屑的神情:你們幼兒園難道沒有課程建設?你們的課程領導就如此不力?請心平氣和審視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有幾個幼兒園能完成課程方案的編制?朱家雄老師直言不諱:我反對每個幼兒園都自己去編制課程,因為課程編制是課程專家的工作,而不是教師的工作。我們做的確實是執行,但絕不是照本宣讀。
女人們在“為衣忙”的過程中,發現哪一類衣服能讓自己變得漂亮。手臂粗的人,發現自己穿無袖的很難看,于是盡量避免;肚子有贅肉的,發現選擇有遮擋效果的衣服能掩蓋缺點……幼兒園的課程,難道不是這樣嗎?每所幼兒園有自己的利弊,有的有歷史底蘊、有的朝氣蓬勃,有的幼兒園孩子情緒積極但衛生習慣令人擔憂,有的幼兒園老師心靈手巧、有的幼兒園老師能歌善舞、有的幼兒園老師內秀者居多……
我們要像了解自己的身材、膚色一樣,知道幼兒園課程中方方面面的利弊。才有可能在這條服裝街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衣服攤位。我們幼兒園,孩子大部分來自當地家庭。鑒于當地的撫養方式,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較差。鑒于城鄉結合的地理位置,孩子們的認知發展較好。在前五年,中青年教師居多,相互競爭、學習意識強。但是,近年來新老師補償緩慢,教師年齡結構呈“老齡化”,教師的發展逐漸呈現出瓶頸。幼兒園周邊的資源豐富,原有的農田、農場正逐漸減少,新開辟的風光帶、新建的新城逐漸城鄉。這些,都是我們幼兒園課程的組成部分,是現實存在的。我們該如何在《建構式》課程與幼兒園既定的課程中找到一個平衡?
二、 服裝之修改,課程之調整
修改衣服,在當今,機會越來越少;修改之處也越來越小。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剪褲腳、
移紐扣了。服裝之修改,我想把它比作課程執行的調整。不知您是否能認同?我們做的僅僅是課程實施計劃的修改與調整,遠遠沒有到達到“XX化”的程度。當然,有的幼兒園也直接把它稱之為課程園本化。
女人的經驗:一件衣服一定要穿了才知道效果。沒有哪個女人笨到拿起衣服看兩三下,就動手剪袖子、加扣子的。改動前的效果如何?改動后,也許還不如以前,那改動還有意義嗎?我們的修改必須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大到一個課程方案,小到一個教學設計,你必須清楚地知道是在做什么,才可以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判斷它是否適合。有一個自己生活中經典的例子:剛流行羊絨衫那會兒,經不住美麗的誘惑跟朋友一起去訂做。本人看中了書上的樣衣,顏色款式全都照著做了一件,效果很好,到現在也舍不得丟了,偶爾還會穿穿。朋友也看中了一款,但覺得應該有所變化,以免與她人的一樣。于是,對顏色的編排進行了創新與特色化。結果,等成品出來大失所望。這件事,我們常常會談起。朋友只是覺得不要與人相同、要特色,于是武斷地否定原設計,自認為有品位地設計了一把。教育現實中,不乏這樣的案例。一個主題,本來內容安排比較有序,但因為改變,偏離了目標。一個設計好的活動,本來是規范的,傳遞的思想是正確的,卻因為老師的創造變成一個有害的活動。這是多大的悲哀!課程方案的編制,專家有一個整體的思考。你沒有理解課程計劃的內容,就淺薄地評論它的優劣、自作聰明地進行修改,這種改編與設計,有價值嗎?
因此,課程之修改類似于衣服之修改,謹慎!也有時尚人士,買了品牌衣服一再試穿后覺得必須修改。那,也是由專門的裁縫來修改。這些裁縫因為專業,所以工價相當高。時尚人士修改衣服,為什么請專業人員?因為需要技術、需要專業,才能成就美麗!
我們的課程調整,必須也要有“專業”水準?專業水準從何而來?
1. 來自對文本課程的理解。
本學期小班、中班使用新版的《建構式》課程。期初,園長對兩本課程用書進行了細
致的學習,并與老版進行了比對。發現有很多主題的內容更加豐富,主題的持續時間可以有彈性,集體教學的數量增多、有選擇的余地,集體教學的設計操作性很強。特別是涉及數學的內容,生活化的特點明顯。據此,向老師們提出了認真學習、努力消化、忠于教材的要求。通過聽隨堂課,一方面了解老師們對該課程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過課堂實踐加強自己對該新版課程的理解。
2. 來自園內的課程積累。
① 揚既定課程之所長。
一所幼兒園,既定課程中的一些有利因素會積累下來。如:周邊環境的、社區、
教師、家長。我們幼兒園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一些集體教學的設計、一些有關農村題材的區域活動材料。比如:用竹子做成的水槍、用野草的果實來拓印。有的可能只是點點滴滴,有的也僅僅是一、二個主題。但這是幼兒園的積累,通過老師們一年又一年實踐的檢閱,一定是有價值的。
② 積多套課程方案之精華
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幼兒園都經歷、使用過好幾個版本的課程。我們發現,有些課程中的教材非常經典,特別是音樂的、語言的內容等。比如:歌曲《顛倒歌》《慶祝六一》,散文《云彩和風兒》《秋天的雨》,兒歌《孫悟空打妖怪》《小弟和小貓》等。我們把這些材料按照年齡段建立了資源庫。作為建構式課程的備選資源。
3. 來自對現實情況的把握
時代在發展,課程也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在理解、積累的同時,我們千萬不能忘記“與時俱進”。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我園“城鄉結合部”的定位將悄悄發生變化;隨著新園的建成,我園的周邊資源也將改變;隨著生源的變化,家長的層次、素質、要求也在改變;隨著教師們的新老更替,我們的隊伍的優缺點也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的既定課程也在不斷發展與變化。就像每年、甚至每季都要更新衣櫥一樣。
當然,我們不能為這樣的小修小改自豪。我們必須得時時檢查、自省,減少上面說到過的錯誤。我們得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不是課程編制專家。朱家雄老師說:幼兒園教師在實施課程中,對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正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應該的,但是將自己的位置放錯了,人人都去創編課程,那就麻煩了。
三、 鶴立雞群為特色,小小美麗也幸福
剛才說了課程計劃的調整,也就是有些人認為的園本化。再來說說課程中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特色。何為特色?當一群的女人站在一起,總有一、兩個會格外漂亮。因為她們身上確實有著非凡的氣質、她們的特色顯而易見。而作為平凡女人的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鶴立雞群,怎么辦?我們沒有整天沉迷于特色的尋找當中。我們在“為衣忙”的過程中,總能捕捉到一些可小小的美麗。同事們“這套衣服適合你!”“今天很漂亮!”的點評,讓我們自信。盡管,有許多幼兒園使用的是同一個課程版本,但因為各自不同的既定課程、不同的演繹,每個幼兒園的課程,總能有一些小小的精彩。
既然我們不能鶴立雞群,為什么我們不將這些小小的美麗稍稍放大一些呢?我們幼兒園的關于“農村科學教材”的課題,就曾經是一個小小的亮點。我們也為之自豪。當然,找到這個小小的美麗,是需要智慧、需要嘗試的。
講了這么多,還是覺得與穿衣服一樣。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不是設計師、不是裁縫。我們要發現自己“身材”的缺點與優點,揚長避短,才能盡顯美麗!我們是幼兒園的老師,我們是課程的執行者,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幼兒園的利弊、優缺,才能把既定的課程、文本的課程完美結合,才能找到自己的一點小小的精彩!
藝術活動中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
作為一所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在以往的藝術活動中,我們一直存在著“重技能輕情感”、“重教師輕兒童”的現象。教師在兒童藝術活動中,多以“像不像”作為評價兒童藝術活動的標準,教育過程中忽視兒童情感、態度的培養,把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模仿、訓練。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反思自己的藝術活動,我們的藝術教育發生著變化。 以繪畫為例,在我們關注“像不像”的時候,繪畫活動通常是這樣的四步曲:范例、示范、操作、講評。活動后,我們會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們畫的和教師的范例像極了,看起來大家畫的都很好,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綱要的理念分析這樣的活動,我們看出,教師的一步步示范,一句句步驟講解在辛辛苦苦地剝奪兒童的自主觀察和創造性表現。“像不像”扼殺了兒童藝術活動的靈魂-創造性在一次次解讀"綱要"中,教師們認識到:感受、喜歡、大膽表現才是我們在藝術活動中應該追求的教育價值,我們的藝術教育活動不是以造就藝術家為最終目的的,藝術教育是通過藝術活動,提高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創造力,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藝術啟蒙教育。兒童藝術活動 的發生和進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體驗的過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邊的、經歷過的事物或兒童的想象、幻想。兒童藝術活動更多的需要情緒、情感的支持,所以我們應該變過去的“要我畫”為“我想畫”,“我能畫”。 首先,美術活動是兒童“另一種語言”的表達過程,兒童用繪畫表達情感。“繪畫是兒童心靈的窗口,它反映兒童內心的情感世界”。教師要善于理解、接納和欣賞兒童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要善于為兒童創設“想畫、敢畫、愿意畫”的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大膽的表現對世界的看法和認識。也就是要為兒童創設自由、輕松、和諧、積極的藝術活動氛圍,支持、鼓勵兒童“更好地想”。 其次,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歡的一種形式,孩子喜歡的是過程,而對于結果是不在意的`。兒童美術最大的特點是兒童主觀和情感的表達,每位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兒美術活動帶有鮮明的個性,教師應對幼兒富有個性的表現與以鼓勵,要創設富有探索性、創造性的環境, 支持兒童“大膽地想”。 最后,兒童的生活環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智力和動作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兒童在藝術活動中表現不同,教師應關注并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為每個幼兒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都有表現的舞臺。 隨著對“綱要”學習理解的不斷深入,我園在貫徹“綱要”過程中教師觀念和行為在發生變化,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是我們轉變的一個方面,“綱要”將繼續引領著教師成長,引領幼兒園的教育向著科學化、現代化轉變。
幼兒穿衣與蓋被量的研究
優化幼兒生活護理-----穿衣與蓋被量的研究
浙江省商業廳幼兒園 作者: 賈曉燕 衣、食、住、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衣”固然非常重要,但在人們的教育觀念中,卻不太重視。“穿衣、蓋被、還用教?長大了不就會了!”“穿衣、蓋被,那是家長們的事!”在傳統觀念中,這些屬于生活護理的瑣碎的事情,怎么能與兒童的教育,智力發展相提并論呢?
真的與兒童教育發展沒聯系嗎?幼兒園的具體任務中,把“保護兒童的生命與健康放在重要地位。”“體育”的內容也非常明確,“創設良好的生活條件,科學護理幼兒的生活。”可見,對幼兒的生活護理是幼兒園教育任務之一,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保證。
一、進行課題研究的認識
1、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要科學
對幼兒的生活護理,光靠老師主觀上的熱情是不夠的。盡管你對幼兒耐心,不厭其煩的呵護,不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特點,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收獲的成績肯定不會很盡人意的。因此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要科學,只有科學護理,才能使幼兒和諧、健康地成長。幼兒園生活護理的內容很多,我們主要探討了,怎樣合理的科學的穿衣與蓋被。
2、生活護理要從幼兒的客觀實際出發
研究這一課題時,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具體實踐。從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把幼兒的普遍特點和個別幼兒的特殊差異相結合,幼兒的保育是被動保育和主動保育的辯證統一。
3、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以幼兒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以“增進幼兒基礎生活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水平”為目標。從幼兒的生理特點看,幼兒的呼吸道短而窄,粘膜薄弱,免疫能力差,易受外界氣候的影響,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科學護理幼兒的生活,尤其是合理的衣著、蓋被。從幼兒的發展水平看,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生活經驗少,又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因此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4、更新觀念,樹立現代的保育觀
傳統的保育,偏重于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而忽視心理健康。現代保育觀把保育看作是對幼兒進行養護和保護的教育,即在保育過程中,不僅要使幼兒受到良好而規范的養護,而且也應受到有關自我保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由于傳統的偏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保”和“教”貌合神離。②家長對獨生子女的生活護理包辦代替太多。③有些年輕的父母和青年教師對幼兒的穿衣蓋被量心中無數,較為盲目。 二、進行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
重視研究對象——幼兒
幼兒是生活護理的主體。我們的護理應從幼兒的需要出發,”而促進幼兒的各方面發展,因此,我們要做到全面觀察、分析幼兒的發展狀況。
1、觀察來園時幼兒的精神面貌,身體狀況,做到護理及時心中有數.
2、觀察幼兒的衣著狀況,不合適及時與家長聯系.并每天記錄室溫和穿衣服的量.分一般和特殊兩類記載。
3、了解幼兒在家時的穿衣、蓋被的護理情況。
(二)合理的穿衣與蓋被
穿衣與蓋被護理看似簡單,其實蘊藏著很多知識,衣服穿得過多,蓋被過厚,都很容易“悟”出病來。反之,又容易“凍”壞身體。幼兒的生活經驗貧乏,需要成人來掌握這個“度”。
我們主要分三個方面進行摸索:
1、立足全體.觀察大多數幼兒的穿衣、蓋被情況,并堅持每天記錄觀察結果。如這天的氣溫、出勤、幼兒的身體狀況,幼兒穿衣、蓋被量。
2、不忽視個別幼兒。觀察部分幼兒(體質較弱或患病兒)的穿衣蓋被量,并作記錄。
3、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穿衣與蓋被情況,使幼兒園和家庭護理基本上取得一致。
通過一年的連續觀察,并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既面向全體幼兒,又注意個別差異,“穿衣、蓋被參考量表”輪廓初顯。認識并不是通過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驗證認識的正確性。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有意識地把“量表”和幼兒的實際護理相結合,對“量表”進行驗證、修改和補充,使“量表”比較符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合理護理幼兒的穿衣、蓋被提供依據。
(三)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自我護理
“量表”為我們和年輕的家長們提供較為合理的生活護理的依據,使我們的生活護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幼兒是保育的主體,但并不意味著成人的包辦、代替或說了算,而應當在平時的生活護理中有意識地豐富幼兒一些日常生活經驗和知識,使幼兒養成各種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技能。如對小班的教育可采用觀察或示范法,中、大班可以采用講解、討論法,如讓幼兒知道為什么運動前后要增減衣服,為什么天冷了要增加衣服等,并通過游戲方法加以練習。
2、把生活護理和教育有機結合、滲透,讓幼兒在學中做,做中學,并通過多種形式如故事、圖片等,讓幼兒“認識自己”,討論“人為什么出汗”,“冬冬為啥感冒了?”了解必要的生活衛生知識,從而養成主動的自我保護能力。
3、正確處理家園關系
端正家長的保育觀念,積極宣傳主動保育的內涵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園聯系本和接待家長來訪問家長宣傳科學護理知識,介紹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情況,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改變了大多數家長“包辦代替”的生活護理,敢于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了。
三、課題研究的效果與思考
(一)研究的可行性與使用效果
通過實踐研究,從整體上看,優化幼兒生活護理的思路是符合“大綱”要求的。“量表”與幼兒的實際相符合,它把我們日常的護理經驗提高到了“理性認識高度,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了生活護理水平,使幼兒受到了良好而規范的護理。
青年老師感觸最深,以前對幼兒穿衣、蓋被的生活護理,往往憑著自己的冷熱感覺對幼兒進行護理,結果弄巧成拙,熱心做錯事。現在有了“量表”,仿佛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活護理水平。同時也豐富了教師保育知識、經驗。
家長們也感慨道:“以前我們孩子三天兩頭感冒,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量表”后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我們給孩子穿衣、蓋被護理不合理造成的,從盲目走向規范化。”
2、提高了“保”“教”滲透能力,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幼兒基礎生活能力,通過“保”中“教”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小班幼兒能根據天氣變化主動向教師請求增減衣服;中、大班幼兒在運動前后能自覺地增減衣服,幾乎看不見滿頭大汗還不知道脫衣服的幼兒了;昨天還只是松松地蓋著棉被睡覺,而今天卻是裹得嚴嚴實實的,問孩子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便會七嘴八舌地說:“今天冷,昨天熱嘛!”
“我們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料理自己的穿戴”,“在家讓我們少操心,以后進小學讓我們放心”。這是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最好評價。
3、運用量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強了幼兒體質,提高了免疫功能。對照“量表”進行規范護理后,明顯降低了幼兒的發病率,尤其是感冒或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等一系列常見疾病,大大提高了班級出勤率,受到家長一致贊同。
(二)在實踐中“量表”的不斷完善與深入發展
經過一年摸索,一年驗證,以及家長們的支持和配合,使“穿衣、蓋被量表”的研究得以順利進行。它為平時的日常活動護理提供了較為合理的依據。并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我們的研究不能停止不前,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在以后漫長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地總結、驗證,使“量表”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
21世紀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那就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這就意味著高質量的現代化人才大軍需從幼兒教育抓起。課程是聯結教育制度 與教育過程的樞紐。要提高幼兒保教質量,必須要有一套好的課程。
我園在前兩個研究課題的基礎上,針對我園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實用性課程的研究。我們結合本園實際,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優勢,尋求一條適合農村幼教發展的新路子,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空間和游戲材料,努力構建適合我園幼兒身心發展的,有使用價值的園本課程。
b、實用性課程的實施。加強對教師的業務指導,教師必須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我們將經常不斷地加強對教師基本功的訓練,開展兵教兵的練兵活動。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即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做到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實行外出學習匯報制。老師外出學習回園后要向領導匯報,向老師進行演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專家學者來指導。以達到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我們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優勢,為尋求一條適合農村幼教發展的新路子,確立了構建《“實用性”課程的研究》這一課題。對這一課題我們已經進行了兩年的摸索,積累了一定的資料,現在已有活動設計60余篇論文5 篇。下一步我們以新綱要為準繩,擴大研究范圍,提高研究效果,《“實用性”課程的研究》就是我們的園本課程研究,我們爭取在20xx年完成一套適合我園實際的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有使用價值的園本課程。
角色游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對學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重視角色游戲的組織領導。那么,如何因材施教,通過角色游戲是幼兒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呢?這就必須對幼兒的角色游戲發展水平做一個科學評價。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與理論學習,我制定了“幼兒角色游戲發展水平評價方案”,以供幼教同行們參考。
二、評價標準
根據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教育目標及角色游戲本身的特點,對幼兒角色游戲發展水平的評價可以從游戲的目的性、參與游戲的主動性、對所擔任腳色的理解度、遵守職責情況、游戲的表現形式、游戲中腳色間的關系、對游戲材料的使用、領導組織游戲的能力和持續時間等9個方面進行。
三、評價的原則及方法:
角色游戲的評價是一種難度較大的工作,這是因為,游戲是幼兒處在動態之中,而且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況,游戲的情節也在不斷變化之中,通過一兩次觀察很難準確地評價好。
在評價過程中還必須遵循下述幾個原則:
一、 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憑一次觀察或主觀印象對幼兒作出判斷,而且需要在多次觀察,全面了解,充分地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歸納,然后再作出恰當的評價。
二、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形成性評價是伴隨著教育活動的過程而進行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以形成性評價所獲取的信息材料為基礎,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行為帶有隨意性、不穩定性的,所以對幼兒的評價強調以多次的形成性評價為基礎,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它可以是評價的結果更具有價值。
三、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對每個幼兒來說,他們多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無論在體力、知識、能力、行為、性格等方面均有差異。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用定量的方式對幼兒經性評價,這往往會忽視那些較難定量的缺乏客觀表現的內容。我們應該將定量的方式與定性的方式結合起來,全面準確地評價幼兒。
如何評價幼兒角色游戲的發展水平呢?
幼兒角色游戲發展評價的方法以觀察法為主。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發生的現象或行為進行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角色游戲是按兒童的意愿進行的活動,他們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實地表現自己。教師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不干擾幼兒游戲的進行為原則,要盡量保持幼兒游戲的自然狀態,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隨機觀察和分項目的系統定期觀察結合,通過多次觀察分析,在對幼兒在這一階段角色游戲的發展水平作出恰當評價,即特性等級評價。 比如,在期初、期中、期末3次相對集中觀察某幼兒在目的性、主動性等9個項目的發展水平,并在觀察記錄表中記錄觀察得分,再對觀察對象較為穩定的行為特性進行評價,得出評價得分,最后算出9項總分,即為此幼兒角色游戲發展水平的實際得分。 為了取得評價的最佳效果,應建立幼兒的發展水平檔案,從對每個幼兒的觀察評價中可以考察出整個班級幼兒角色游戲的發展水平,從而為教師更好地組織角色游戲提供依據,看到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
淺談幼兒教育與幼兒幸福
幼兒教育與幼兒幸福 ──對幼兒教育的一種反思
誰都不會否認,幼兒教育應該給幼兒以知識,應該發展幼兒的能力,應該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我認為這還不夠,幼兒教育還應讓幼兒感受到幸福。并且,我堅信,幼兒有沒有獲得幸福,是衡量幼兒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標準。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作一種理論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類的根本追求,人類的一切奮斗都指向最終的幸福。幸福是主體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是同人生的內在生命力量聯系在一起的。一切與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相關的積極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種外在的恩賜,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兒童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機體在生長發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長。兒童來到人世,就開始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入如蒙臺梭利所說的“精神胚胎”期。這個時期,不同于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于日后的成人生活階段。蒙臺梭利認為,“生活最重要的時期并非大學時代,而是人生之初,即從出生到6歲這一階段。這是因為,這一時期正是人的潛能,其最偉大的工具,本身開始形成之時。不僅僅是智能,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兒童開始心理建構的工作。這種工作,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許的確不能缺少成人的協助,但兒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長大成人。“兒童并非毫無能力,并非須事事依賴成人,好似一只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兒童‘創造’了人,沒有一個人不是從曾經經歷過的兒童時代的創造而長大成人的。”“是兒童自己從周圍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兒童用這些材料造就未來的人。”兒童生命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創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原動力。對于兒童來說,不受任何阻礙地投入到自己的創造活動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把兒童在其內在的巨大潛能指引下的創造、建構活動,看作是對整個人類的建構和完善,是人類邁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創造了人類智能的所有要素,以及人類所幸具有一切。”對兒童而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幸福的過程,只有當兒童的精神建構活動不斷受到成人的無理阻擋的時候是例外。總之,兒童的幸福是與兒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長聯系在一起的。一切有利于兒童精神世界成長的活動,一切與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一致的活動都有可能給兒童帶來幸福。一切違抗兒童成長內在力量的、外在強加的 活動對兒童來說均無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須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種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內藏。所謂真正的愉快是指這種感受是發自兒童內心的,是與其成長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發兒童不斷地創造、探究和成長。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當的物欲、無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與幸福無關。
2.幸福為什么與部分幼兒失之交臂現實生活是否讓幼兒感受到了幸福?這個問題涉及到影響幼兒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全面深入的討論,而只從幸福為何遠離幼兒、至少是部分幼兒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討論。
首先,我要認定的一點是,許多兒童感受到了幸福,他們生活在幸福中,并為了幸福而生活著。同時,我也斷定,還有許多兒童并沒有真正地體驗到幸福,或者沒有充分地體驗到幸福。兒童有沒有體驗到幸福,不是憑成人去問兒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斷定的。這需要了解兒童的現實生活,了解兒童的真實感受,要從兒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長的歷程中辨析兒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為什么有那么多幼教專業人士在吶喊“發展兒童的主體性,進行主體性教育”?為什么會在我們的兒童教育領域中出現“愉快教育”的術語?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甚至某些教育理論中,兒童沒有主體性體現,兒童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確認,兒童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感到真正的愉快。進而可以說,兒童的生活和學習并沒有與兒童內在的不斷萌發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并非所有的兒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會、家長及教師應為兒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這是一切真正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那么,在一個美好的社會制度下,幸福是如何與兒童至少部分兒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觀的偏差。教師尤其是家長,經常把幸福等同于物質生活條件的優裕,等同于成人為兒童創設的各種成人認為十分優越的條件。
不可否認,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確是影響人生幸福的一個方面,但這僅僅是外在的方面,物質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兒童同樣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質條件是兒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物質條件越豐富,就越幸福。對有的兒童來說,各種圖書的確會給他帶來內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兒童在眾多的圖書面前無所適從,茫然失措,圖書并沒有給他帶來積極的感受。同樣,有的兒童在鋼琴面前積極而興奮,樂此不疲;但也有的兒童見了鋼琴就煩躁不安。成人經常為兒童在不斷豐富了的生活中沒有感到幸福或沒有出現成人期待的結果而苦惱,這是一種偏差了的幸福觀導致的苦惱。這種苦惱的背后,是兒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于被迫順從而帶來的苦難。因此,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個體所從事的活動、所獲得的體驗與其生命成長尤其是內在精神成長取得一致,內在的生命潛能得以不斷激發時,個體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對于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的成人來說,了解兒童,了解兒童的需要和興趣,了解兒童精神世界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就是“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教師和家長“必須遵循這些法則而行動,因為它們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權利,”并為兒童的成長、為兒童生命法則的展開提供適宜的而非奢侈的條件。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觀偏差方面,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經常誤把兒童的“高興”、“愉快”當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動中刻意去追求這種‘高興”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經常能聽家長們廉價的許諾;在幼兒園,經常能看到教師以本應屬于兒童自身權利之一的游戲作為幼兒學習的獎賞,經常聽到教師在要求兒童“高興地”說和“高興地”唱。其實,在這種要求下,兒童臉上擠出來的“笑容”是短暫而廉價的,也是轉眼即逝的。那并不是真正的高興和愉快,因為它們并不是發自兒童內心,并不是建立在兒童對學習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的,兒童的內在需要并沒有真正參與其中。
其次,對個體需要認識的偏差。個體能否真正體驗到幸福,關鍵在于當前的活動是否與個體的需要或興趣協調一致。在現實生活中,成人經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強加給兒童。有的成人以為,自己需要的,兒童也一定需要。其實,兒童與成人處于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他們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兒童在生命法則展開的過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興趣。盧梭在其經典名著《愛彌兒》中有一段十分明了的表述:一個成年人確實必須知道許多對兒童似乎無用的東西。可是,成人所應當知道的一切,難道兒童都該學、都能學嗎?把做兒童時用得著的東西教給兒童,你可以見到那已是很夠他忙的了。為什么要叫他去求那也許終生都用不著的學問,而忽略那些足以滿足他現時需要的學問呢?盧梭提出的問題,其實在今天的兒童教育中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家庭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展,在每周五天工作制下,還有許多兒童在并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對他們來說不存在雙休日);幼兒園課程內容不斷超載,人們只知道往幼兒園課程里不停地添加內容,從沒有想到兒童的發展是否真正需要這些內容,也從不考慮是否要從現有的課程中減去些什么、課程的內容對兒童是否適合。人們要在幼兒園課程中注入成人自己為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而需要學習的內容。但兒童不是成人,兒童的生活不同于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個事實和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質,不是什么與外界事物相符合這個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兒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靈的迫切需要,卻被忽視了。在兒童心靈里活著的人依然被壓抑著。”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要解放兒童。要知道,兒童自有其特殊需要,無視這些需要,就是無視兒童的幸福。
最后,對兒童學習認識的偏差。兒童是怎么學習的?3~6歲的幼兒是怎么學習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幼兒的學習不同于中小學生的學習。幼兒的學習是同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因此,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環節,如飲食、勞動、游戲、散步、衛生等等都是幼兒的學習活動,也都是幼兒的學習內容。幼兒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果缺少了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發展理論所明示的。而現實是,幼兒經常地被安置在一個需要端正靜坐的環境里。在某些幼兒園,幼兒連動手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的手被要求擺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幼兒在動作中學習。但幼兒動作被控制了,難道不影響幼兒動腦嗎?兒童需要活動。蒙臺棱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這一點:“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如果我們給他這個活動場地,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從來不能滿足的使人苦惱的小孩現在轉變成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壞者變成他周圍器物的最熱心的保護者。一個行動和活動雜亂無章的吵鬧喧嚷的孩子,轉變成為一個精神寧靜、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見,活動對于幼兒是多么的重要,活動又是多么有效地在改變幼兒。是兒童的生命潛能作用影響著 活動的時長及活動的性質和質量,并使兒童在重復有變化的活動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兒童的幸福與成人的作為緊密聯系在一起,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成人的干預使兒童沒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時,我們也可以認定,成人的努力──朝著兒童生命潛能成長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兒童更好地擁有幸福。我認為,幸福是科學的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這是因為:一方面,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項智慧性的文明事業,它是人類幸福的有機構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類包括兒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類幸福的光輝映照下的偉大工程,而幼兒教育是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兒正是由于接受了教育,才促進了身體、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并創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應包容幸福。當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現代心理科學、教育科學而實施的教育,是確實有助于兒童生命潛能發展的教育,即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出發點和歸宿是兒童的幸福;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內容和過程應該能夠激起兒童的幸福感受,讓兒童感到滿足和興奮。使兒童教育充滿幸福的關鍵在于“在兒童教育中運用隱藏在兒童內心深處的那些力量”,這“不僅可能,而且必須這樣做”。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了解兒童,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一點更重要的事了。”只有這樣,兒童教育才可能與兒童的興趣與需要聯系起來,與兒童的發展聯系起來,最終與兒童的幸福聯系起來。為此,我們熱切地呼吁,兒童教育工作者切實地關注兒童的幸福吧,兒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類未來的幸福。
幼兒園課程教案8
將簡單的故事講給孩子來聽,父母與孩子之間共同閱讀,父母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力。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早教課程教案3歲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幼兒園早教課程教案3歲
《小牛頓愛探索科普繪本》教案
將簡單的故事講給孩子來聽,父母與孩子之間共同閱讀,父母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力。豐富的科普知識用童話的情節展現出來,讓父母與孩子閱讀的同時不會覺得枯燥。在這座包羅萬象、神奇有趣的科學城堡中: 為什么只有在冬天才下雪呢?
其實,像棉花糖一樣的白云是由許多小水滴組成的,而水滴往下落的過程就是下雨。那么,為什么冬天不下雨而下雪呢。因為氣溫到了0 攝氏度或以下的時候,小水滴們會變成小冰塊再落到地面。而這個過程就叫下雪。
為什么一到秋天,樹葉會變色呢?
在夏天的時候,樹葉都是綠色的,這是因為樹葉中含有“葉綠素”。葉綠素對植物非常重要,沒有它的話樹木不會得到成長。而到秋天時,樹木們則會暫停成長,準備迎接寒冷的冬天,因此葉綠素也會自然消失,樹葉會慢慢變成紅色。
什么是雷陣雨?
在炎熱的夏天,熱空氣會上升到天空,與冷空氣相接觸的話會變出一塊非常大的黑云。黑云比普通的白云含有更多的水分,因此水滴也非常大。而且,在雨水掉下來的過程中會伴隨強風和閃電,而這個過程就是雷陣雨。
秋天時,樹葉為什么都會掉下來呢?
因為秋天意味著冬天的來臨,而天氣越冷,樹木的吸水能力越低。因此,絕大多數的樹木為了保護自己而需要休眠,而它們在冬眠時其實也需要水分,所以會用落葉的方式來減少水分的流失。
飛機是怎樣飛上天的?
承載數百人的'飛機能飛上天的原因是有發動機和機翼。如果仔細觀察機翼就能發現,機翼的上面是圓形凸起,下面很平,這樣的結構能讓飛機飛行。發動機可以產生很快的速度,速度快能讓空氣流動起來,飛機才能飛上天。
有在水上行駛的汽車嗎?
可以在水上行駛的汽車叫水陸兩用車。水陸兩用車可以在陸地上行駛,也可以在水面上前進。水陸兩用車的外觀和陸地上的汽車沒有兩樣,但是仔細觀察的話,能發現水陸兩用汽車的后面有螺旋槳。水陸兩用車進入水里后,螺旋槳就會啟動,促使汽車前進。
從滑梯滑下來,為什么屁股覺得燙?
是不是坐滑梯的時候感覺屁股發燙?這是因為滑
梯和衣服產生摩擦力導致發熱,所以才會感覺發燙。
巨大的輪船怎么能漂浮在水面上?
是否看到過巨大的輪船漂浮在水面上?小小的石子都沉到水底,那么大的輪船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呢?真奇怪!
輪船雖然比石子重,但是船底非常寬,可以承受向上支撐的力量。水里有可以幫助漂浮在水面上的力量,這就是浮力。就是說,浮力比船的重量更大的時候,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還有,船上配有幫助漂浮起來的很多裝置。
空氣有重量嗎?
空氣雖然無形無質,但是有重量。空氣越多重量越重,空氣越少重量越輕。例如,拿兩個氣球,其中一個氣球吹滿空氣,另一個氣球吹少許空氣,放在天平的兩端,會發現吹滿空氣的氣球更重一些,這說明空氣是有重量的,輕空氣向上升,重的空氣向下降。
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呢?
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構成。橙色光和紅色光的波長較長,藍色光和紫色光的波較短,當陽光遇到空氣中的障礙物時,藍色光和紫色光被散射,布滿整個天空。故而,人們用肉眼看,天空是藍色的。
嬰兒出生時為什么哭得那么大聲?
嬰兒在母體時,因為通過臍帶吸收氧氣,所以不會自主呼吸。但是出生后需要自己呼吸,哭出聲是適應自主呼吸的一種辦法。如果嬰兒出生后哭不出聲,醫生會使勁拍打嬰兒的屁股的。
幼兒園課程教案9
設計意圖:由于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發展不完善,教師常常感到小班的美術活動難以開展。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節美術活動。在活動中,我們盡量選擇多種材料和表現方法讓幼兒參與美術活動,并讓幼兒直接與將要表現的事物及相關作品互動,以獲得對所有欣賞和表現的事物的積極情感體驗。
活動目標:
1.通過用蔬菜印制感受印跡和色彩融合的美。
2.通過猜測、探索等掌握蔬菜印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3.通過觀察同伴、相互討論、描述自己的印制方式,學習印制活動的基本常規。
活動準備:
1.各種已切好的適合印制的蔬菜,如芹菜頭、青椒、苦瓜、藕等蔬菜的橫切而。
2.一只花瓶和一束花(可以是真花、絹花或塑料花,花的顏色和形狀要多樣)。
3.梵高的《向日葵》PPT
4.裝有顏料的盤子.抹布:幼兒人手一份A4紙大小的底板紙,每張紙上已貼好用報紙剪成的花瓶。
活動過程:
一.調動和豐富關于花的經驗.
1.(出示瓶花)今天老師帶來一瓶美麗的花。你覺得哪種顏色的花最好看?(幫助幼兒梳理并意識到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每一種都很好看。
2.這瓶花中的花朵都是一樣的嗎?(引導幼兒發現并用動作模仿花朵的不同形態。指導幼兒嘗試用語言表述:花朵有圓圓的、長長的、尖尖的、大大的、小小的。
二.欣賞梵高作品《向日葵》,體驗一瓶花如何表現在畫紙上.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瓶花的畫。看,它漂亮嗎?哪里好看.
2.這瓶花的花朵是什么顏色的?看上去什么顏色最多?(引導幼兒發現這瓶花的色調)
三.認識印畫材料,討論蔬菜印畫的方法.
1.今天我們要用蔬菜來印出一瓶花。(教師逐一讓幼兒觀察各種蔬菜的橫切面。)它好像什么?我們要用它們蘸上顏料來印出各種顏色和形狀的.花朵。怎么印呢.
2.教師講解并演示印畫的方法:先選擇一個喜歡的蔬菜橫切面。抓住上面,在自己喜歡的顏料盒中用力蘸一下,想好你要在花瓶的什么位置印,然后向下用力按住再輕輕提起就完成了。
3.請個別幼兒嘗試,其他幼兒觀察后進行評價。
4.想換一種顏色怎么辦呢?(教師強調一個橫切面只能在一種顏色里蘸,用完后要放進同色盒中,讓其他幼兒用。自己換色要換另一個蔬菜橫切面。
四.在教師指導下印畫.
1.鼓勵幼兒盡量多選幾種蔬菜的橫切面和顏色印畫,如:"你試一試,用另一種蔬菜可以印出什么樣漂亮的花呢?換一種顏色印出來的花好看嗎.提醒幼兒選擇兩種以上的蔬菜印畫,并把用過的蔬菜放回原處。
五.集體欣賞.
1.你喜歡哪一瓶花?為什么猜猜它是用什么蔬菜印的.
2.針對幼兒在印制活動中的常規情況進行評價。
幼兒園課程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感知西紅柿、黃瓜的特征
2、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二)活動準備
1、西紅柿與小黃瓜若干,提籃人手一個。
2、各組貼有西紅柿與小黃瓜標志的籃子各一個;餐盤若干,濕紙巾人手一條。
3、切好的西紅柿、小黃瓜若干;小碟子、湯匙人手一套;白糖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了解西紅柿與小黃瓜的外形特征。
二、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主要特征。
1、幼兒人手一個西紅柿,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說一說西紅柿的外形特征:西紅柿是圓圓的.紅紅的身體,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2、鼓勵幼兒看看并摸摸小黃瓜,然后說出其特征:又綠又長。
3、引導幼兒通過與小黃瓜的比較,了解西紅柿的特征。
4、比較西紅柿和小黃瓜的顏色、形狀、大小。
三、觀察切開的西紅柿與小黃瓜,在比較中了解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1、西紅柿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你看到了什么?摸了覺得怎樣?用鼻子闖到什么氣味?
3、小結:西紅柿外表是又圓又紅的,頂上有綠色的葉子;切開后里面果肉的顏色是淺紅的,有汁和籽,摸起來光滑皮薄。未切開前沒有味道,切開后有點酸的氣味。
四、品嘗西紅柿、黃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1、教師:西紅柿有什么作用?你吃過西紅柿嗎?是怎么吃的?
2、引導幼兒了解西紅柿的吃法---西紅柿汁、西紅柿蛋湯、西紅柿炒蛋等;知道吃西紅柿有益于身體健康。
3、將切好的西紅柿、黃瓜分發給每組。引導幼兒用小碟子、湯匙取出自己想要的份額。
4、提出品嘗要求:將手擦干凈(洗})后品嘗;品嘗時注意衛生;吃完后將碟子、湯匙放在指定的地方、用紙巾擦嘴等。
五、幼兒邊品嘗邊自由交流 西紅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黃瓜脆脆的,很清淡。在品嘗中自由結束活動。
幼兒園課程教案11
[活動目標]
1 、教幼兒學會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
2 、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高興快樂有利于身體健康。 滲透目標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為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奠定基礎。
[活動準備]
1 、多媒體《別來煩我》
2 、微笑卡,音樂磁帶,錄音機
3 、區域活動準備工作
[活動過程]
(一)《我高興,我快樂》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不當行為。
1 、師:今天來了這么多老師看小朋友做游戲,你們高興嗎?來表示一下吧!(鼓掌歡迎)老師為小朋友們制作了許多精美的表情卡,小朋友來看一看,上面是什么表情呀?(生氣、微笑、傷心)小朋友做一做這些表情。
現在小朋友自己選擇你喜歡的表情,然后把它戴在脖子上。
2 、教師觀察幼兒戴的是什么表情。
3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介紹一位青青的小朋友,她總是愛發脾氣、生氣,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總是為一些什么事發脾氣,生氣好嗎?
幼兒看多媒體
看完后,教師和幼兒圍成圓圈坐好。
4 、提問:
( 1 )小朋友喜歡青青嗎?為什么?
( 2 )她總是為一些什么事發脾氣,生氣呢?
( 3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呢?(從早晨起床開始說起,對照例子,幼兒說自己)( 4 )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過不高興,或生氣的事嗎?幼兒(說一說)如果遇到不稱心的事或要求沒有被滿足,你可以用什么更好的辦法解決?
( 5 )師:小朋友知道生氣、傷心、發脾氣為什么不好嗎?你生氣的時候周圍的人怎么樣?
5 、師小結:
小朋友都知道隨便發脾氣,生氣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會失去很多小朋友,經常發脾氣,生氣,時間長了會不愛吃飯,不愛運動,不愛和小朋友交往,會影響身體健康,會得病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解決的。那么保持什么樣的心情才有利于身體健康呢?(高興,快樂)的心情。
(二)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在你們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讓你們高興開心的事情呢?(幼兒熱烈討論)
( 1 )師;你會為爸爸媽媽小朋友們做哪些事情,讓她們高興呢?你為爸爸媽媽做事,爸爸媽媽說什么?
( 2 )師:對,小朋友們不但要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情,還要想辦法讓別人感到快樂,開心。當你幫助了別人,別人的心情怎么樣,別人會怎么說?那你的心情呢?
( 3 )小朋友如果遇到困難或問題怎么辦?(比如:學習、游戲等)發脾氣,生氣能解決嗎?那怎么辦呢?
(三)進區域活動
師:我看小朋友們討論的又熱烈,又高興,今天老師又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你們平時最喜歡的活動材料。如:繪畫用品,大型積木,娃娃家等玩具,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你最高興做的事,在游戲中與你的.好伙伴分享快樂。好,現在自己選擇吧!
(四)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心情怎么樣?有沒有遇到困難或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師:你們真棒,對,遇到困難或問題,想辦法解決。
( 2 )當你們非常高興的時候,你們最想干什么?(唱歌,跳舞,大聲笑……)
師:小朋友知道老師送給你們的微笑卡是做什么用的嗎?就是希望小朋友每天都是快樂的,小朋友把你們的快樂在微笑卡上記錄下來,也就是在上面畫一個小笑臉,我們看看誰的微笑卡笑臉多。老師就獎勵他這個大的微笑卡好嗎?
五、結束
我看到小朋友們高興的時候,客人老師的臉上也洋溢著笑容。那么我們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唱支歌,跳個舞,分享快樂,小朋友說好嗎?(老師,小朋友們共舞)
幼兒園課程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能夠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準備:
5角、1元的硬幣每人一套,存錢罐1個,籃子20個,小盒子1個,教棍1根,幻燈片7張(5角、1元硬幣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張,5角、1元在一張圖的圖片一張),捐物箱2個,玩具若干,長桌2張。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5角、1元的硬幣
2、活動難點:區分兩種硬幣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出示存錢罐,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存錢罐)老師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幣。現在我把它請出來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兒找“朋友”,進行認識。
硬幣朋友最喜歡和輕輕拿,輕輕放的人交朋友了,你們能做到嗎?請你們在籃子里找一個“朋友”。
提問: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狀的?
b、它是什么顏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圖案?
(2)幻燈片演示,教師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認識。
現在,請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籃子里,下面我們把這些硬幣放大了再來看一看。
認識5角,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5角的硬幣。
正面——提問:
a、這是多少錢的硬幣?(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問:
a、這是5角的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圖案?(荷花)
正反面——這就是5角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們在籃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幣。(找到后)
提問:
a、請你們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硬硬的、圓圓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顏色的?是什么形狀的?(金色、圓形的)
認識1元,用幻燈片向幼兒展示1元的硬幣。
正面——提問: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幣?(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問:
a、這是正面還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圖案?(菊花)
正反面——這個就是1元硬幣的`正面和反面,請你把它找出來,好嗎?(找到后)
提問:
a、它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銀色、圓形的)
b、數字是幾?(1)
c、上面的漢字是什么?(元)
(3)同時出示5角、1元的硬幣讓幼兒觀察、認識。
老師把5角、1元的硬幣都放到了一起,我們一起來看看。
提問:
a、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結:都是圓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幣,顏色不同,大小不同,數字不一樣,漢字也不一樣。
(4)區分硬幣以鞏固硬幣的認識。
我們認識了5角、1元的硬幣,現在我要考考旁邊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認識嗎?這是多少錢?(5角)要考倒爸爸媽媽可真難,現在我來考小朋友,看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元)這呢?(5角)真棒!現在老師換一換,請你們在籃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幣讓老師看看,你們還能找出1元的硬幣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看看嗎?剛才小朋友說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師這里有一個小盒子,里面放了許多5角、1元的硬幣,我請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個5角的。
3、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并進行簡單的購物。
今天,我們和硬幣交了朋友,都認識了5角、1元。看,老師請了2個售貨員阿姨來,請阿姨們說說她們賣的是什么東西?(售貨員介紹:小朋友們好,我是5角店的售貨員阿姨,里面有…)你們想買玩具嗎?(想)那老師請小朋友拿一枚硬幣去買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買到后玩一會兒就把它捐給災區的小朋友。請1、2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請3、4組的小朋友拿硬幣買玩具,…小朋友你們看,這是捐物箱,我們把買到的玩具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甘紅梅)
幼兒園課程教案1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兩個征友啟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征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活動準備:
1、兩個“征友啟事”的范例
2、錄有故事內容及“征友啟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征友啟事”一段故事內容的磁帶。
3、與幼兒人數相符的《快樂閱讀》圖書。
活動過程:
1、 游戲“找朋友”
1)、 教師和幼兒隨音樂玩“找朋友”的游戲。
2)、 提問:剛才我們玩的是什么游戲?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歡交朋友,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互相幫助等詞語)
可是有一只小牛犢一個朋友也沒有,它會怎樣呢?(引導幼兒說出孤單、寂寞、悶悶不樂等,豐富幼兒詞匯)
2、 比較兩個征友啟事的不同
(一)理解第一個征友啟事
1、教師出示第一個征友啟事,請幼兒自由閱讀。
2、請幼兒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即不認識的字,教師幫助幼兒認讀。
3、 教師和幼兒共同閱讀。
提問:征友啟事中的“征友”是什么意思?
小牛犢想要找什么樣的朋友?
4、 聽錄音(征友啟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征友啟事)
提問:第一張征友啟事貼出后,都有誰來了?
為什么他們興奮的走來又失望的離開?
(二)、理解第二張征友啟事
教師出示第二張征友啟事,請幼兒閱讀。
提問:兩張征友啟事有什么不同?
這回能找到朋友嗎?為什么?
1)、 理解故事內容
1、 教師請幼兒將《快樂閱讀》書翻到“征友啟事”這一故事并跟隨錄音機輕聲閱讀。
2、 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幼兒指讀。
提問:第幾張征友啟事幫助小牛犢找到朋友?
都有誰愿意做它的朋友?
誰能陪它做什么?
2)、 討論:通過這兩次征友,小牛犢懂得了一個道理,相信小朋友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是什么呢?你們來說說?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在和朋友交往時應該多看到他的優點,這樣我們就會有很多朋友。
3)、 游戲“征友”
1、請幼兒互相討論、交流:你想找什么樣的'朋友呢?。
2、請幼兒說說自己想找什么樣的朋友?
3、鼓勵幼兒現場征友,把自己想找什么樣的朋友說給其他人聽,然后把自己找到的朋友請到前面來。
4、幼兒和找到的朋友共同玩“找朋友”的游戲。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
幼兒園課程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折。
(1)教師: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對稱嗎?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折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折疊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課程教案15
活動目的:
1.使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力。
3.初步學會創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掛圖、顏料、調色板、勺子、抹布、磁帶、紙張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1.猜謎引題。(云)
2.云是什么顏色的?(豐富詞:彩云)
3.云象什么?(自由討論)請幼兒用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說。
4.你為什么能看到這么多形狀的彩云?
二、游戲“彩云與風兒”
1.講解玩法、規則。
2.進行游戲。
三、欣賞散文詩
1.欣賞教師配樂朗誦一遍。
⑴散文的名稱是什么?
⑵風和彩云為什么能干、有趣?(自由討論)
⑶風吹彩云變成了什么?它們是怎樣動的`?(解釋詞語“揚起風帆,躬起身子”,讓幼兒邊學邊做動作)
2.結合教具,欣賞配樂朗誦第二遍,幼兒輕聲跟念。
四、吹畫、創編散文詩
1.講解玩法。
2.教師示范吹、編。
⑴我吹出了什么?你怎么看出來了?
⑵好象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⑶教師示范創編。
3.幼兒玩吹畫,教師參與指導。
4.請個別幼兒創編散文詩。
⑴你吹出了什么?它們好象在干什么?
⑵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五、結束
請幼兒區角活動時繼續玩吹畫,創編散文詩或添畫編成小故事。
附 謎語(云)
身體輕又輕,空中來旅行。有時像棉絮,有時像魚鱗。
評析:
1.內容有趣,環節的設置靈活,教具的設計漂亮、會動,幼兒很感興趣。
2.動靜交替,幼兒的興趣持久。
3.讓幼兒吹畫創編有動有說,
幼兒積極主動,大膽的進行想象,聯想,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園課程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課程教案02-22
幼兒園課程教案03-09
《幼兒園課程論》教案02-26
袋鼠幼兒園課程教案01-15
幼兒園中班課程教案02-22
幼兒園小班課程教案02-22
幼兒園立夏課程教案04-26
幼兒園游戲課程教案02-22
幼兒園課程活動的教案11-07
幼兒園課程教案【薦】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