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運動時要穿著合適的服裝和鞋襪。
2.體驗合適的服裝在運動中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四類體育運動項目一一走木樁、鉆拱門、跳圈、擊劍。
2.服飾準備:小動物頭套、長裙、長掛件、值日生牌、鴨舌帽、頭盔、拖鞋、硬皮鞋、大鞋子、小鞋子各若干,幼兒人手一套運動裝。
3.相關視頻。
4.經驗準備:幼兒對日常服飾及日常運動有基本的了解。
活動過程
1.體驗導入,引發思考。
(1)出示日常服裝(小動物頭套、長裙、長掛件、值日牛牌、鴨舌帽、頭盔、拖鞋、硬皮鞋、大鞋子、小鞋子各若干),請幼兒自由選擇服裝。
(2)出示四類運動器械,請幼兒自由選擇運動項目。
(3)幼兒穿戴服飾后進行運動。
2.主動探索,建構經驗。
(1)提出討論話題:穿著你選擇的服裝,在運動的時候有什么感覺?出現了什么問題?幼兒與同伴間相互自由討論。
(2)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3)教師結合幼兒回答小結:不合適的服裝在運動時阻礙我們身體的活動,運動時會覺得不方便。
3.開拓視野,提升經驗。
教師提問:不合適的服裝在運動時除了不方便以外,還會有什么樣的問題?
(1)出示因為服裝不合適在運動中出現傷害的視頻。
(2)討論:你有沒有遇到或聽說過因為服裝不合適,而在運動中出現不安全的事情?幼兒與同伴自由討論。教師巡回參與幼兒的討論。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經驗或聽到、看到的事例。
(4)教師結合幼兒的談話進行小結:只有穿著合適的服裝才可以讓我們更安全、更快樂地參與運動。
4.內化經驗,再次嘗試。
(1)教師提問:那我們運動時到底穿什么服裝才是合適的呢?
(2)出示運動裝,幼兒換上運動服和球鞋再次參加原先選擇的運動項目進行比較。
(3)集體討論:你穿上運動裝和球鞋再參加同樣的運動時,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呢?
(4)教師結合幼兒回答總結:運動不是去表演節目,運動時并不是什么服飾都能穿戴,有的服飾會防礙我們運動。我們要穿戴方便自己運動的服飾,這樣才不容易發生危險的事情。運動服和球鞋是運動時最好的服飾。
5.擴散經驗,問題結束。
教師提出問題:特殊的運動需要特殊的服裝,例如我們每周進行的滑冰運動,為什么要穿戴輪滑鞋和頭盔、護肘護膝呢?還有什么特殊的運動需要不一樣的著裝呢?我們一起回去看一看,想一想。
活動延伸
幼兒可根據班級日常晨間活動,設計相應的著裝安排計劃表格,并將表格布置在班級健康角,既幫助其鞏固知識經驗,又利于以后區分其他服飾是否方便運動,逐步增添內容和不斷完善。
活動建議
在活動中選擇日常服裝要先充分了解幼兒,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日常運動中會選擇什么樣的服裝,或從與家長的交談中了解幼兒對運動服裝的認知偏失。當活動巾幼兒看到自己喜歡、熟悉的服飾時,他們會更積極地投入活動進行嘗試,從而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解決幼兒實際的問題。運動項目的選擇也要選擇幼兒日常熟悉的運動內容,以免出現運動技能的限制,影響幼兒的感知判斷。另外,在選擇運動項目和在運動進行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幼兒的安全,避免因為服飾不當而引起傷害事故。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家庭成員的姓名,職業等。
2.嘗試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
3.感受家庭溫暖,增進對家庭成員的了解和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帶全家福照片。
2.《我愛我家》的音樂磁帶,紙盒一個。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我愛我家》激發幼兒興趣。
1.講講我的家,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員。以及爸爸媽媽的職業。
2.幼兒拿出全家福照片,互相介紹自己的家人。
(二)游戲“猜一猜”。
將全家福照片放在盒子里,請幼兒抽出照片,讓其他幼兒仔細觀察,猜猜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家人。
(三)幼兒分組評論: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的情感。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爸爸、媽媽,他們每天都在為家忙碌著,爸爸、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
(四)引導幼兒學會怎樣關心自己的家人,說說自己應該為家人做些什么(掃地、擦桌子、洗腳等)。
活動結束:
欣賞散文詩《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家是一間房,一盞燈,一張柔軟的床;家是一輪太陽,爸爸媽媽歡樂的笑容,合成一縷溫暖的陽光。.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要求:
1.欣賞故事,進一步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并通過談話大膽的評價自我。
2.努力展示自己的長處,樹立自信心。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玩具青蛙、故事
活動過程:
欣賞故事--討論故事--喜歡我自己
(一)欣賞故事1.提問:你們喜歡青蛙嗎?喜歡他的什么地方?(幼兒回答)
2.聽聽青蛙的故事:
(1)傾聽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來"
(2)這只青蛙為什么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的?
(3)青蛙為什么會難過?他有沒有別人不會的本領?
(4)聽故事后半段,現在青蛙為什么又高興起來了?
(二)討論故事1.青蛙有什么本領?野鴨、小松鼠、山羊呢?
2.青蛙為什么不高興?山羊對他說了什么?青蛙又變的怎樣了?為什么?
3.最后青蛙是怎么對自己說的?
(三)我喜歡我自己師:小青蛙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那你有沒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幼兒相互間的評價,讓他們說說同伴身上的閃光點,以此進一步認識自我,激發自信。
你喜歡你自己嗎?為什么?(幼兒交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敢于說說自己的長處,幫助樹立自信心。)
活動反思: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個體的差異也是不同的,讓孩子通過觀察和比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發現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樣的地方,感受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處。教師的經驗再豐富,設計活動也應當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應當自然的真實的,而不是教師眼里的,這樣的情境是不真實的,應當多尊重幼兒個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兒需要發自內心的認可,不能夠去灌輸,孩子也想在集體中得到認可,在同伴之間得到認可,每個人都需要有價值的體現。
小百科:喜歡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愛,一指愉快;高興,二指喜愛,即對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興趣。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內容,理解好朋友的含義。
2、感受好朋友之間互助友愛的情感,體驗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幸福和快樂。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認識故事中人物。
1.出示小企鵝。師:它是誰?你覺得它的朋友會是誰?幼兒猜測。
2.出示小企鵝的朋友,引導幼兒認識。
二、感知好朋友之間的友誼。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提問:小朋友,小企鵝有一個什么樣的愿望呢?你覺得它能夠實現這個歌愿望嗎?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故事情節。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
提問:聽到這里,小企鵝的愿望實現了嗎?如果你是小企鵝的朋友,你會支持它實現這個愿望嗎?為什么?
3.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提問:小企鵝的愿望最終實現了嗎?怎么實現的?這個過程容易嗎?
4.既然這個過程這么難,為什么它的好朋友還要支持他,幫他實現呢?
5.當小企鵝實現愿望了,他的心情怎么樣?
教師小結:小企鵝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它的一堆好朋友想了很多的辦法,經歷了很多的困難,但還是堅持不懈地幫助小企鵝達到了愿望,達到愿望的小企鵝最后變成一只幸福、快樂的小企鵝。
三、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你們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你的好朋友會像小企鵝的朋友一樣支持你、幫助你嗎?引導幼兒回憶并討論。
教師小結:好朋友就是喜歡在一起,平時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會互相關心,互
相幫助、團結友愛,有好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四、游戲:搶占冰山。
通過不斷地實踐孩子們一個個地累積站在輪胎,體現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師小結:今天這個游戲,通過小朋友的團結一致,我們取得了一次次的突破,后來那么多的小朋友站在了輪胎沒有掉下來。這說明了,好朋友之間要不怕困難、團結一致,堅持不懈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實現自己的愿望,得到幸福和快樂。
活動反思:
《一堆好朋友》這個故事講述了好朋友之間應該團結互助、相親相愛。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討論,同組老師給的建議是我們要以“愛”做引線,帶領幼兒走進故事,理解好朋友的含義,并感受好朋友之間互助友愛的情感。
其次大家覺得社會活動一定要突出體驗的環節,不然的話很容易上成語言領域的課。因此我們來討論在環節中的游戲如何開展,游戲要層層遞進,增加難度,讓幼兒有興趣去參與挑戰。同時在體驗中感受小企鵝的朋友那種“辛苦”和“累”,但是卻沒有放棄的精神。通過活動折射到生活中孩子們對待好朋友的態度,他們會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些許,并把這種體驗延伸到生活。
在經過大家的討論,整個活動的環節更清晰,環環緊扣,每個環節的注意細節也分析到位,因此老師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會得心應手。每一次的集體備課我們都會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會有所提升。
小百科: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 péng you,意思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應變能力。
2、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情景表演“小明在家”
2、幼兒操作材料:“你會怎么辦?”
活動過程:
1、引出“突然遇到事情怎么辦?”的話題。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怎么樣?(不說謊、不害怕,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遇到過什么事,當時你是怎樣的?想過什么辦法?
2、利用情景表演引導幼兒了解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1)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一),初步學會“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么辦?”
小明發現媽媽病了,他是怎樣做的?
家里只有你和媽媽時,媽媽突然生病了,你將怎么辦?
(2)讓幼兒看情景表演(二),學會家里突然來了陌生人的處理方法。
你認為小明這樣做對嗎?
如果你一個人在家里,一個泥不認識的人來敲門,你該怎么辦?如果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有該怎么辦呢?
小結:小明很機靈,遇到有陌生人來訪,沒有先打開門,而是先問清來人是誰。現在社會上有壞人,如不問清,很可能會讓壞人鉆空子,小朋友要當心,對待爸爸媽媽的客人要禮貌熱情。
3、請幼兒看幼兒操作材料,思考畫面上提出的問題。
4、教師小結。教育幼兒遇到突發事件,應沉著、有信心,做任何事都要用腦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辦好。
活動反思:
《綱要》強調:“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也就是說,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多地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主體發展,關注幼兒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有效探討的引導者、個性發展的支持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1、 良好氛圍的營造者
安全、愉快、寬松的外部氛圍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兒不想、不能、不敢參與活動,與教師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們教師就應成為良好氛圍的營造者。在活動中,運用游戲“猜猜猜”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現,個體、小組、集體的問題討論等形式引發幼兒學習熱情,最后用我們來做“保健操”進一步強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有效探討的引導者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幼兒是以自身主動的學來積極建構自己這一建筑物。而教師的“教”則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學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帶領幼兒完成探討過程的。首先通過問題:“如果小蟲飛進了你的耳朵,你會怎么辦?”“玲玲可能會用什么辦法取出積木?”再為后面“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獲取安全的處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鋪墊。在隱性的引導中,使幼兒積極、主動進行探討,體驗學習的快樂。
3、個性發展的支持者
《綱要》中指出:“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我拋出了問題:“你覺得哪種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兒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有的意見是正確的,有的意見存在一定危險性。這時我沒有馬上否定幼兒的意見,而是鼓勵其他幼兒大膽發表不同的看法,并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總結。在這里,我的觀點是,傾聽不同幼兒的聲音,支持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
4、學習活動的參與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處理中,我與幼兒一起參與判斷、辯論,充分感受師幼關系的平等和諧,也讓幼兒在幫助、教導教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幼兒探討“哪種方法是安全的?”過程中,我們都發現有個別幼兒說理(如:醫生是有豐富經驗的、是專門給病人看病的……)比教師考慮的更全面,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確實,師幼互動是雙向建構的過程,不僅幼兒在其中得到積極的影響和發展,教師也同樣從中汲取經驗與成長的養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達到自身主體的不斷發展和提高,這正是我們每個教育者所期望的。
小百科:怎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ěn me,常用來詢問情狀、性質、方式、原因、疑問、行動等,一般當做疑問用語。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升入小學,就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
2、和同伴家長共同體驗即將從幼兒園畢業這美好又難忘時刻。
3、積極認真地參加整個活動,進一步增進對幼兒園、對老師的感情。
活動準備:
1、學唱畢業歌,學會朗誦畢業獻詞。
2、邀請父母、中班幼兒參加。
3、小紅花、畢業照、禮物等。
4、商量活動內容,推選兩名幼兒做主持人。
活動過程:
1、小主持人宣布畢業典禮開始。
大班幼兒頭戴博士帽、身穿博士服,胸前佩戴小紅花。
2、升旗儀式。
3、請各方代表致詞。
幼兒園領導講話。
家長代表發言。
大班畢業生代表講話。
中班幼兒致歡送詞。
4、幼兒文藝表演。
大班幼兒朗誦畢業獻詞,唱畢業歌。
按幼兒事先排練的節目內容有序地表演。
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游藝節目的活動。
幼兒與家長共邀請舞。
5、主持人說祝詞:祝各位小朋友升入小學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早日戴上紅領巾。
6、演出后,家長可帶領幼兒穿演出服在園內拍照,留作紀念。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媽媽及周圍人的關懷,懂得感恩。
2、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媽媽的辛苦,激發幼兒熱愛媽媽、家人及周圍人的情感。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媽媽照顧孩子《媽媽多么辛苦》《猜猜我有多愛你》
2、卡紙紙片若干、剪刀若干、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染導入
1、教師自我介紹和幼兒依次做一些親密的動作。
“嗨,小朋友,大家好,今天看到你們;我好開心呀!我從心底里愛上了你們。”教師摸摸幼兒頭,拉拉手,親親額頭,擁抱幼兒等。
2、師幼、幼兒之間相互擁抱,營造愛的氛圍。
師:“現在你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意”。
(二)溫馨談話,說說媽媽的愛
1、師:你們的可愛感染了我,是誰把可愛的你帶到了這個世界?
幼:是媽媽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2、播放PPT,講述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
師:“有一只小兔子和大兔子也來到我們這里,讓我們一起聽聽它們的故事”聽完之后請小朋友告訴我,故事中小兔子是怎樣來表達對大兔子的愛的。
(聽故事)師:故事里的小兔愛媽媽這么多|—|,媽媽愛小兔那么多|———|,誰的愛多一些?
幼:大兔子的愛多一些。
師:故事中大兔子很愛很愛小兔子,那么在生活當中我們的媽媽也很愛我們,那媽媽是怎樣來表達她的愛的呢?
(三)體會媽媽的愛
1、幼兒看課件,進一步感受媽媽的愛。(配樂《獨光里的媽媽》)。
師:“我們的媽媽一直是愛我們的,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媽媽的愛吧!
(放課件照顧孩子(安撫寶寶;給寶寶喂奶、喂飯;教寶寶學走路、學說話;接送寶寶上學;教育寶寶;天熱為寶寶打扇;天冷為寶寶織毛衣、加衣服;下雨為寶寶撐傘;天晴為寶寶遮陽;生病照顧寶寶;夜晚哄寶寶睡覺等)。
2、師:孩子們,看完之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教師激發幼兒說出內心的動人的話:我很感動;媽媽很辛苦;我愛媽媽;媽媽很偉大;媽媽真好……)
3、小結:是的,孩子們,最疼、最愛、最牽掛我們的人永遠是誰?(媽媽),媽媽為我們洗衣、買菜、做飯、做家務、買學習用品等。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師:那么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唱出心中對媽媽的那份愛吧!。(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四)為大家制作愛心禮物(配樂《感恩的心》)
①師:現在我們心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份愛意,把愛制成禮物送給大家吧!
②師:制作禮物需要工具呀!哦,土豆,神秘妙妙工具!小朋友看妙妙工具在哪里?(桌子上)妙妙工具是些什么?(剪刀、卡紙)小朋友輕輕地走到后面的桌子旁,請小朋友動腦筋用妙妙工具制作成愛心卡。
(幼兒操作)師:生活中,除了我們的媽媽給我們很多很多的愛,還有爸爸、爺爺奶奶,我們的好朋友,還有身邊的很多很多人,現在我們一起把愛心卡送給他們好嗎》
幼:好!
(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反思
一、以情動人、以情促學
《音樂課程標準》中表述: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音樂教育中最基本的理念。要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就要把握住它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而要把握住音樂中的情緒和形象,則必須通過學生自己的音樂實踐來感受和體驗才能獲得。這個過程就是音樂審美體驗的過程。因此,整課以濃濃的師生情貫穿始終,注重以情動人、以情促學。例如:(1)我的開課是以一個學生寫日記的形式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喜愛;(2)引導學生通過對“悄悄地”和“著急等待”的樣子的模仿,唱出歌中小朋友送橘子給老師和焦急等待老師發現禮物時的心情;(3)通過播放三(6)班小朋友和他們老師平時在一起學習、生活、游戲的照片,為老師送上一句最甜蜜的話語等活動,激發學生心中對老師那濃濃的愛意并升華師生之間的感情。學生通過老師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他們從不會唱歌曲到會唱到能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他們的演唱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對老師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二、關注全體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領路人。我在教學中努力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的音樂教學,盡可能地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歌詞時,問:“你覺得歌詞中哪里最能表現我們對老師的愛呢?”,他們有的說“把橘子放進老師的抽屜里”這一句,有的說是“啊,老師啊”等,通過這樣自由選擇樂句并指導有感情地練讀后,他們比原來更熟練更富有感情了。設計創編演唱形式時,讓學生以自主設計——自主編排——闡述意圖——展示的形式進行。結果,有的學生能用獨唱、對唱的形式,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還能設計出輪唱、領唱加齊唱的演唱形式,真是五花八門,讓我驚喜連連。學生就是在這樣寬松、自由、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拓展,創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我還關注學生學的過程,既關注整體,又關注個別,進行有效的教學。例如:我讓學生跟著我隨音樂拍四四拍的節拍,感受歌曲的旋律時,有個別學生沒有跟著拍,我走到他跟前,用我的表情、我的動作告訴他:“來,和我一起拍”學生在我的帶領下都拍起了他們的小手。
三、以評激趣,互評互學
評價作為一項活動,存在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中,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評價的機制、評價的形式和評價的方法就尤為重要。適當、巧妙的評價能激勵、教育學生,自評、互評、他評的評價手段,能促進學生共同發展。這一節課,我主要以《課程改革標準》的理念為原則,積極圍繞著學生發展性評價為核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無論是我和學生之間,還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評價,我都有針對性的以不同類型、不同手段及形式來激發學生積極評價學會評價。例如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時刻注意學生的每一次發言,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不同層次的評價,制作了小笑臉標志利作為獎品,大大鼓勵了學生,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其次,我還在教學中注重了把學生的自評、他評、互評作為評價的重點,讓學生自己說出對自己、對他人的想法。特別在創編環節中,給予了學生最寬松、和諧、團結的評價空間,學生能暢所欲言,體現了評價的民主性。結果,有的孩子會說:“我覺得他們設計得很好!”,有的則說:“我覺得……小朋友表演得最好,歌聲很好聽!”,還有的卻說:“那個……他唱得不夠大聲,如果能再大聲些就更好了。”等等,就這樣通過評比、獎勵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自評、同學評、老師評的評價手段,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促進自己的學習,讓他們更加愛上音樂課,更喜歡、更有信心的表現自己。
課后,我感到自己在教學中稍微有些遺憾的地方是還有一些學生不能夠熟練的演唱這首歌,我也關注到了,但是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我還要關注到整體,不能在這里停留太多的時間,但是我覺得課已停——意尤存!我相信,經過后續教學,孩子們一定會唱得越來越熟練,更加有感情。
小百科:愛意,顧名思義就是心中充滿對別人喜歡依戀的意味。這不止限于愛情,你可以對親人表達愛意也可以對孩子萌生愛意,它是人類的一種正常心理活動。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或雕塑中角色的表情、動作、眼神。
2.體會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和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1.體現母子親深的圖片或雕塑,《母子情深》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
2.師生用共同搜集的反映母子關系的小型雕塑布置成展臺。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自由欣賞雕塑圖片,說一說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怎么看出來的,可請個別幼兒模仿雕塑的動作。
2.播放教師教學資源《母子情深》或展示教學掛圖,多角度欣賞作品,幫助幼兒感受媽媽對孩子的疼愛之情。
(1)欣賞動物母子圖片。請幼兒說一說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在做什么,它們的神情怎樣,看到圖片心里想到什么,引導幼兒從表情、動作、眼神等方面欣賞,感受母子情深。
(2)欣賞人物母子圖片。請幼兒說一說看到誰,在做什么,媽媽和孩子是什么表情,學一學、說一說為什么會這樣,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幼兒和同伴相互碰碰鼻頭,說一說心里的感受。欣賞時,還要突出畫面的色彩、光線,感受畫面美感。
(3)欣賞母子情深雕塑圖片。請幼兒說一說看到什么,媽媽的造型是什么樣的,頭發怎樣,正在做什么,媽媽為什么會做這樣的動作。
引導幼兒感受媽媽對寶寶的愛,以及媽媽造型的夸張。介紹這種藝術形式叫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欣賞雕塑造型夸張、均衡的特點。
3.請幼兒自由兩兩結合,扮演母與子,交流看到的作品中自己最喜歡、最讓自己感動的動作或表情,擺出一個造型,相互欣賞。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和媽媽擺出一個親密造型,拍成照片帶回園里,布置到主題墻上。同時對媽媽進行采訪,和媽媽一起欣賞母子情深的畫面,共同閱讀《我來當媽媽》(見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6頁)。
活動反思
1、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對表現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交流,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感悟慈母情深。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而且,課堂上的討論與交流,營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出創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2、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句子,來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3、課文記敘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對于現在的孩子難以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對理解課文帶來了障礙。為了能讓現在這些孩子體會到課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補充了梁曉聲的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理解課文,更加深了對母親的崇敬。
4、盡管補充了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旨在幫助學生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從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學生的生活背景與當時反差較大,老師必須在課前給學生交代歷史背景,講一些那種年代的故事或生活事情,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消化理解。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 篇9
設計背景
我發現有段時間我們幫的幼兒在禮貌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就設計了一節禮貌方面的課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熟悉兒歌,并學習該文中所要學習的生字。
2、了解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與待客之道。
3、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過程
1 幼兒律動:客人來。
2 教師:菠蘿寶寶,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我平時用的禮貌 用語有很多很多,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我們平時用的禮貌用語有哪些?
3 幼兒發完言后,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卡片(禮貌用語)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4 教師: 我們剛剛學習了很多的禮貌用語,那么客人到的是后又要怎么做呢?小朋友來說一說?
5 教師:小朋友說的非常好,唐老師也想來說一說。首先 ,我給小朋友帶 來了一首客人到的兒歌,這首兒歌可好聽了,唐老師想讓小朋友也聽聽,小朋友沒有聲音,靜悄悄的聽老師讀一遍。
6 教師為幼兒朗誦兒歌《客人到》。
7 教師:小朋友聽了這首兒歌覺得好聽嗎?唐老師讀的好不好啊?好的話,小朋友給唐老師一點鼓勵好嗎?。
8教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好聽的兒歌吧。教師教幼兒讀兒歌《客人到》,幼兒跟讀。
9 教師:小朋友讀得真好聽,讓我們把小手拍起來,再有節奏的來讀一遍這首好聽的兒歌吧。(讀完后,教師給予部分小朋友獎勵或表揚)
10 神秘般出示要學習的生字卡片教幼兒認讀( 茶)( 請 ) ,并請幼兒試著用這倆個字寶寶組詞,或說一句話。
11 再出示幾個以前學習過的生字 請幼兒認讀,把新學過的字寶寶和以前學過的字寶寶放在一起,看幼兒是否能快速的認出新學字卡。
12 游戲:把字寶寶送回家。 把新學過的字寶寶和以前學過的字寶寶放在一起,要幼兒找到所有字寶寶貼到黑板上相應的字寶寶上面,教師評價幼兒做的怎么樣,并給予表揚。
13 教師: 我們學習過了這么好聽的兒歌,知道了怎么做事禮貌的人,還把字寶寶送回了家,你們開心嗎?幼兒:開心。我們 把我們的幸福和我們的家人分享好嗎?以游戲打電話的游戲方式給幼兒敘述幾遍兒歌。
14 情景表演:請幾個幼兒去好朋友家里做客,并要求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課題延伸
要求幼兒回家把這首兒歌讀給自己的家人或好朋友聽,并邀請自己的好朋友去家里做客,學著用我們學習過的,有禮貌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客人。
活動反思
在《客人到》中,我談話的形式引發幼兒的想象,也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由這次教學得出:語言活動中有許多詩歌、故事蘊含著優美的意境同時也在教育幼兒。幼兒能較好的與老師配合,在認識字卡方面,大部分幼兒都能認識,并且能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和他人交談。這節課我把它當做一節識字兼禮儀的課來上,達到了較好的效果。但他們在情景表演方面還有所欠缺,很多孩子還放不開。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社會的感恩教案11-30
幼兒園大班社會《微笑》教案04-14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教案11-23
幼兒園大班社會感恩的教案12-01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05-20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05-29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的教案08-03
幼兒園大班社會過生日教案04-26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標志》04-27
幼兒園大班優秀社會教案04-23